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中的失误,有时是难以避免的。对待失误,教师若能正确冷静地处理,及时地吸取教训,就不至于造成不良影响,甚至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公共政策决策及实施公共设施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诸如规划因条件改变又需重新调整、某一重大政策的引患难愈、城市建设中的反复拆建等问题。其出现和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受决策团体的认知、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度建设和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的规律性现象,称之为"决策滞后失误效应"。籍此,从系统科学角度剖析了造成决策滞后失误效应的主客观影响根源,提出了决策失误效应的应对方略。  相似文献   

3.
尹玉  王兆军 《地理教学》2004,(11):37-38
课堂教学时间长了,每个教师都会形成自己的教学习惯。这些习惯良莠不齐,有优秀的、值得推广的地方,也有失误之处需要改进和克服。怎么才能找出自己的失误之处,不断地加以改进,这是每个教师都需要不断思索的问题。下面列举一些我们在十几年教学和听课中了解的教师教学失误之处,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中出现的偏颇与失误进行了反思,对其批判的理论武器--斯大林的地理环境作用理论的缺陷与错误进行了评析,并从哲学的高度和地理学的深度阐述了地理环境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凤敏 《地理教学》2010,(11):57-57,54
平时地理成绩优秀的学生高考时也会出现很明显的失误,究其原因是因为对一些知识的掌握不熟练,理解没有到位、只是知道大概。尤其是一些概念,该背熟的没有背熟,考试时难免就产生“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2007年秋季高考地理卷以《考试手册》为依据,在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侧重考查考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评卷过程中发现考生答题失误存在普遍性的问题,现将这些错误较多、失分严重的方面抽取出来,分析其原因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考最终的竞争,就是你究竟能做对多少题,拿多少分。高考得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减少失误的过程。失误总是在所难免的,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是高考成功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减少失误是关键。这就需要平时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视自己的错误,不回避错误,对自己平时考试所犯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建立纠错笔记就是对错误不断进行纠正的有效办法,因为纠错笔记能帮你找到经常犯错的根源。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同学们做纠错笔记的成功经验谈谈纠错笔记的建立和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对外开放六年多来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人们从“深圳”“蛇口”等特区成功的发展中,已经看到了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但由于开放是个新生事物,缺乏经验,实践中难免出现失误,这就易于使有些同志产生一些疑问,部份人怀疑开放对宏现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就是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作者在对期刊信息整理排序过程中的失误,导致表1中部分期刊影响因子出现错误和遗漏。在此提出更正,其中按照影响因子排名第3位的是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4.011),中文名称:英国地理学家协会汇刊;第9位的是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2.088),中文名称:美国地理学家  相似文献   

10.
上完一堂课后,及时把教学中获得的信息搜集整理,把记录在“案”的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把成功之处总结积累,对失误之处搞清原因,及时调整和补救。如在讲我国地势阶梯分布时,不步同学在填图时易把各级阶梯的顺序弄错,分析后才知学生受楼梯、台阶顺序等定势思维所致。  相似文献   

11.
西北干旱区脆弱景观的生态整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北干旱区是中国景观脆弱性程度较高的地区,本文从自然背影和社会背影两个方面探讨了西北干旱区景观脆弱性的成因,并试图寻求景观整治的合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开发活动中的某些失误,包括对干旱区景观自然的规律性认识不足,绿洲开发有较大的不合理性;开发工作缺乏区域尺度的协调;荒漠景观破坏严重等  相似文献   

12.
地理事物的分布变化规律,有突变和渐变,地理事物的渐变分布往往表现为过渡性。过渡性是地理事物分布的基本规律,也是我们推断地理事物分布的基本依据。如果我们忽视地理事物分布的过渡性,就会产生一些失误,甚至出现一些错误。本文将从关于气候舒适度的两道高考题入手,来谈地理事物分布的过渡性规律,以此来提醒在试题命制及解题过程中遵循相关规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推进并发展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从生成性资源的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有不断涌现出的新的生命信息。不同个体经历与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学中的偶然事件、乃至失误、灵机一动等等,都会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过程中碰撞出来的转瞬间即逝的“火花”,更具有灵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史表明,探究未来是当今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向,是现代人文地理学区别于古代和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区域、国土、居民点等规划中预测未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人文地理现象构成复杂,联系错综,较难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向,因而预测未来比追溯过去和描述现状要困难许多倍。在预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判断失误或完全错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目前预测尚无正确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本文仅就预测的依据、限制性因素、主要方法及建立时效性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不管一个教师的教学经验多么丰富,备课多么深思熟虑、精雕细琢,都难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事与愿违,甚至失误和疏漏的情况。如果能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对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将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教后的感受和学生的反映整理在教案的课后记中,并认真加以研究,作为日后改进教学的借鉴,就能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写好课后“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正>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发言人傅莹谈及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时表示,为避免改革出现大的反复、失误,需要先行先试,探索一些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制定法律,全面推广,使改革能够有序前行。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决定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的  相似文献   

17.
杨明 《地理教学》2014,(12):21-22
本文分析了国内高校英语口译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因语用能力失误而导致的跨文化交际失败原因,并结合实践深入探讨了教师在口译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地理角度分析三国时期蜀国的灭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263年,建立43年的蜀汉帝国在其第二任皇帝刘禅手中灭亡,历史学家对它灭亡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和分析,普遍的观点认为是刘禅昏庸无能和亲小人,远贤臣,以及军事战略上的重大失误。这种观点将一个历史政权的灭亡归结为一个领导人的领导失误,似乎蜀汉灭亡是偶然因素导致的,然而换一个角度,对蜀汉政权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蜀汉政权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作者从地理环境对居民思想观念、身体条件以及习武传统等方面的影响来对蜀汉灭亡的原因进行了一些探讨,得出结论:地理环境因素是蜀汉灭亡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宋金花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1,(8):24-28,37
很多地理事象具有季节变化规律。季节变化是地理试题中的重要信息,常考不衰。正确判读季节信息往往是解题的切入点,而有的同学恰好是因为季节现象混淆不清,才造成审题失误,所以有必要专题突破这一瓶颈。  相似文献   

20.
由于企业自主权增加、全面经济核算的引入和经济管理问题观念的更新,经济区划应该具有比目前更加重要的意义。因而评价以往70年来苏联经济区划(包括经济地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成就和失误,已成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