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地理学报》2013,15(4):0-0
著名沉积地质学家、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学科奠基人之一、沉积地质学教育家、四川省首批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原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所长、《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荣誉委员曾允孚教授,因病于2013年5月26日在成都逝世,享年87岁。
曾允孚教授1927年1月27日出生于重庆铜梁县,1939年9月至1942年9月,在铜梁县立中学学习,1942年9月至1945年7月,在重庆北碚兼善中学高中部学习,1946年9月至1950年7月,在重庆大学地质系学习。1950年8月至1956年7月,在重庆大学地质系任教。1956年成立成都地质学院时,从重庆大学调到成都地质学院工作。1956年8月至1984年12月,在成都地质学院岩石教研室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历任岩石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85年1月,学校成立沉积地质矿产研究所,担任首任所长。1952年2月加入九三学社,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月晋升为副教授,1981年5月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沉积地质学家协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学科评审组成员、地矿部岩相古地理协作组副组长。  相似文献   

2.
以西藏38个气象站点1985-2014年实测降水量为基础数据,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和长序列趋势拟合方法预测2015-2019年的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经2015-2017年的实测降水数据验证,其结果良好,最后以调整后的降水距平百分率为洪涝指标,分析2018年、2019年的洪涝预测情况。结果表明,西藏2018年降水集中在东南部地区的林芝、米林、波密和察隅一带, 2019年降水主要集中在芒康地区,季节上春季降水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夏季主要在索曲河、怒江上游地区,秋季主要在嘉黎、林芝、波密一带,冬季降水集中在聂拉木地区。2018年和2019年洪涝易发生在春季和冬季,洪涝情况都相对正常,大部分县区为无涝或正常状态,少数县区为轻微洪涝,极少数县区为中涝或特涝, 2019年洪涝情况相较于2018年整体偏多,其中在2018年的拉孜县和2019年的拉萨城关区,极有可能出现特涝灾害。  相似文献   

3.
刘新有  黄英  袁树堂 《水文》2013,33(2):59-63
对松花坝站1953~2011年降水特征分析表明,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地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且降水高度集中在主汛期,后汛期降水偏少,不利于水库防洪调度与水库蓄水。小波分析结果表明,松华坝水源地年降水量、汛期、主汛期和后汛期降水量均存在2a短周期,但长周期各异。年降水量、汛期及主汛期降水量在较大时间尺度上分为1977年之前的偏丰期、1977~1993年的偏枯期、1994~2008年的偏丰期、2009~2011年的偏枯期,而后汛期降水量在较大时间尺度上分为1957年前的偏枯期、1957~1968年的偏丰期、1969~1982年的偏枯期、1983~1997年的偏丰期、1997~2011年的偏枯期。由小波分析和趋势来看,2009年之后的降水偏枯期还将延续11a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根据采自青海南部高原曲麻莱、治多地区的圆柏树轮样芯建立的树木年轮年表,重建了近450年来高原春季(4~6月)的最高气温序列。采用多窗谱分析、小波分析和Yamamoto突变检测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了重建的高原春季最高气温序列的准周期性及多尺度突变特征。结果显示,青海南部高原地区春季最高气温的变化存在较明显的31~54年低频和2~4年高频准周期波动特征。在30~54年时间尺度上,青海南部高原春季最高气温变化经历了1622~1639年、1798~1816年、1896~1913年和1933~1951年的偏冷期以及1684~1703年、1779~1797年、1817~1835年和1914~1932年的偏暖期。分析还发现,青南高原地区春季最高气温在冷暖期的转换过程中存在着较明显突变现象,在30~40年时间尺度上,Tm序列在1610年、1668年、1816年、1915年和1934年前后的突变是明显的。交叉相关分析显示,在滞后7.5年左右,青海南部高原春季最高气温波动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内蒙古地区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虹雨  马龙  刘廷玺  梁珑腾 《水文》2018,38(5):47-51
利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70个气象站1951~2014年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等方法,对内蒙古近64年气候干旱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近64年来除西部年际、春、秋、冬季,中部春、秋季及东部春、冬季气候趋于湿润外,其他均趋于干旱。中、东部年际、植(作)物生长期SPI在2001年和1990年左右发生突变,东部突变后趋于干旱并在2006年左右又发生明显转折后趋于湿润。西部在1960s干旱严重,中、东部在1990s至2000s干旱严重。西部年际SPI由西北向东南、东部由南向北干旱趋势速率呈阶梯状下降,中部干旱趋势速率较西、东部快;植(作)物生长期SPI空间变化与年际一致,但西、中部干旱趋势明显的区域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6.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2010,(1):F0002-F0002
毛景文研究员 男,1956年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从事矿床学研究。1978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1982年和1988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先后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0~1993年在法国巴黎高等矿业学院和圣太田高等矿业学院进行博士后工作,1983、1988年和1992年先后晋升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中国襄球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寰球公司”)一直在推进国际化进程,力争2020年成为国际领先的工程公司。截至2012年,其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开展工程项目,初步形成了中东、中亚、亚太、南美、北美五大海外运营中心。在国际化进程中,蓑球公司紧跟先进的设计技术,响应市场需求,积极开展三维协同设计、协同工作:1986年,开始使用三维工具制图;2002年,管道专业在工程项目中全面运用三维设计;2004年,三维设计已经覆盖项目所有专业;2007年,启动三维协同设计的研究和试点项目;2009年,启动三维协同施工研究。如今,寰球公司已在实际项目应用推动三维协同设计。  相似文献   

8.
基于CMIP6的中国未来暴雨危险性变化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1961—2019年全国2 510个气象站点日值降水数据和2030—2100年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12个耦合模式的SSP2-4.5未来情景的降水模拟数据,基于核密度函数分别计算4个重现期(五年一遇、十年一遇、二十年一遇和五十年一遇)历史和未来情景中3个年暴雨要素(年暴雨日数、年暴雨量和年暴雨强度)的数值,在此基础上评估了中国未来暴雨危险性的变化。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全国来看,在未来年暴雨日数和雨量呈增加趋势,而年暴雨强度在不同重现期下表现不一样。4个重现期下全国的年暴雨日数变化均值分别为0.36、0.57、0.73和0.92 d;年暴雨量变化均值分别为22.30、36.24、46.92和60.12 mm;年暴雨强度变化均值分别为2.43、0.27、-1.95和-4.86 mm/d。(2)从不同气候区来看,年暴雨量和雨日在青藏高原、东部干旱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呈增加趋势,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呈减少趋势。4个重现期下年暴雨强度在青藏高原均呈增加趋势,而其他地区以减少为主要趋势。(3)热点分析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南部和南部是暴雨危险性增加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山东地质》2008,(10):1-3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国土资源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省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国土资源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是山东国土资源事业大发展的30年,是国土资源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的30年,是国土资源保护资源、维护稳定的30年,是国土资源促进发展、保障供给的30年,是国土资源完善配置、提高效益的30年。在国土资源的多个重点领域,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整合、从粗放到集约、从无序到规范,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也是国土资源监管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和地质学家、中国古生物学会前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星学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2010年10月31日18时57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4岁。李星学先生字行之,湖南郴州人。1917年4月生,194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理学院地质系。1942年7月—1946年8月在重庆北碚中央地质调查所任技佐,1946年9月—1950年1月在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任技佐、技士,1950年1月—1951年5月  相似文献   

11.
《浙江地质》2011,(12):1-1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不知不觉,2011年即将过去,2012年即将到来。我们庆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同时对新一年的发展寄以期望。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百年……这一年,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但成果也大。所以,2011年又是宣传年、辛苦年、收获年。在这一年里,我省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近50年嫩江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嫩江主要代表水文站石灰窑、同盟、江桥、大赉1956-2006年51年的径流资料,应用数理统计、累积滤波器、Mann-Kendall秩相关法及小波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分析了嫩江径流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嫩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月份。嫩江年径流量在1963年左右发生了一次全流域的减少突变,80年代径流有所增加,90年代中后期又发生了一次减少突变。嫩江径流主要存在8年的年际周期,20年及大于40年的年代际周期。径流变化的主要气候影响因素是降水,人类活动通过土地覆被变化及水利工程等对径流也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变化条件下常德市降水气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68~2012年常德站降水量及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九点二次平滑、MannKendall检验、Yamamoto法、Morlet小波分析研究了常德市降水量和气温序列的趋势、突变、周期特征,运用R/S分析法计算得Hurst指数预测了两者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5年常德市年降水量呈略微上升趋势,未发生突变,降水序列存在6a、15a和28a三个周期,在未来年降水量有增加趋势;近45年常德市年平均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显著性水平α=0.01),在1994年发生突变,气温序列存在28a的主周期,在未来年平均气温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小波变换的北京地区1724~2009年降水量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小波分析方法,对1724~2009年北京气象站年降水量序列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年降水量在其计算时域内各时间尺度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局部化特征;其中,19~23a的时间尺度,震荡中心分别在1889年和1979年;35~37a左右的时间尺度主要发生在1920~1928年、1950~1960年和1983~1991年;83~87a的时间尺度在整个计算时域上均有发生,1769~1859年间表现明显。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年降水量具有21a、35a和86a左右的主周期,其中86a左右的周期振荡最强,为第一主周期。计算的趋势表明,未来10余年北京仍属于降水偏少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试图揭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地区近千年来世纪尺度年降水量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近千年年降水量变化存在显著的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其中以13~18世纪中的200年主控周期最为明显,并在15~17世纪达到最强,而近200年则以准120年的周期振荡为主,且在19世纪两种主要周期变化趋势相反,在近百年又趋向一致。年降水量序列的均值突变一般以30~100年尺度最为明显,世纪尺度的均值突变时段分别为公元1100~1111年、1403~1449年及1615~1661年,表现为年降水量的减少,以及公元1321~1348年、1497~1557年、1728~1743年及1885~1891年,表现为年降水量的增加。200年以上时间尺度的方差突变主要表现为序列的低频变化幅度,从公元1220年前后至1580年前后持续增大,且以15世纪的方差突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沈其韩院士1922年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幼年返回江苏海门原籍,小学、中学均在家乡学习,1941~1946年就读于重庆大学理学院地质系。1946年4月~1949年任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实习员和技佐;1949~1952年任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技术员;1953~1954年在湖北大冶地质部429队任工程师、地质组长、分队  相似文献   

17.
小波分析具有时频局部化特征,可清晰地给出各种时间尺度周期的强弱分布以及降水量偏多、偏少的变化趋势。应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西安市1951~2006年共56年的年降水量序列进行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年降水量序列在整个时间域内主要受2~6年、6~12年、16~34年时间尺度波动变化影响,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量偏多、偏少交替变化不相同。年降水量序列主要存在4年、8年、26年左右的主周期,其中,26年为第一主周期。另外,西安市多年降水量呈弱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的降水应呈正位相,降水量偏多,大约到2018年左右,年降水量总体上都应当偏多。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苟鲁错湖泊沉积记录的小冰期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在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地区的苟鲁错封闭湖盆中心部位获取深1m的湖底沉积岩芯进行137Cs,210Pb测年和高分辨率的碳酸盐含量、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湖泊沉积记录揭示出青藏高原腹地在近1000年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模式呈冷湿和温(暖)干组合为主。该岩芯覆盖了过去近1000年左右的时间尺度,其碳酸盐含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变化对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的3次冷期和期间的多次暖期都有明显反映。从苟鲁错沉积记录来看,中世纪暖期的盛期处于公元1060~1140年;小冰期第1次冷期在公元1140~1340年,但在1250~1290年存在1次暖波动;第2次冷期在公元1510~1680年,但在1580~1590年和1610年左右存在暖波动;第3次冷期在公元1790~1900年;暖期主要在公元1340~1510年和1680~1790年间,但在公元1400年、1410年左右和1440~1480年间以及1710~1740年存在冷波动;20世纪暖期和全球记录相一致。该湖泊记录与古里雅冰芯记录和祁连山树轮记录以及我国东部气候历史记录都有较好的可对比性,只是在起迄年代上还存在一些差异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苟鲁错湖泊沉积记录的小冰期气候变化   总被引:19,自引:15,他引:19  
文章对在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地区的苟鲁错封闭湖盆中心部位获取深1m的湖底沉积岩芯进行137Cs,210Pb测年和高分辨率的碳酸盐含量、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湖泊沉积记录揭示出青藏高原腹地在近1000年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模式呈冷湿和温(暖)干组合为主。该岩芯覆盖了过去近1000年左右的时间尺度,其碳酸盐含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变化对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的3次冷期和期间的多次暖期都有明显反映。从苟鲁错沉积记录来看,中世纪暖期的盛期处于公元1060~1140年;小冰期第1次冷期在公元1140~1340年,但在1250~1290年存在1次暖波动;第2次冷期在公元1510~1680年,但在1580~1590年和1610年左右存在暖波动;第3次冷期在公元1790~1900年;暖期主要在公元1340~1510年和1680~1790年间,但在公元1400年、1410年左右和1440~1480年间以及1710~1740年存在冷波动;20世纪暖期和全球记录相一致。该湖泊记录与古里雅冰芯记录和祁连山树轮记录以及我国东部气候历史记录都有较好的可对比性,只是在起迄年代上还存在一些差异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总结了沉积岩定年的意义和常用的定年手段,详细介绍了火山灰锆石U-Pb定年在沉积岩定年上的应用。从火山事件层的分布、火山灰夹层的识别、火山灰锆石的区分、应用实例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概述,旨在为科研工作者运用火山灰锆石U-Pb定年提供借鉴经验。与传统的成岩矿物K-Ar/Ar-Ar和Rb-Sr定年技术相比,火山灰锆石U-Pb定年在沉积岩定年上具有显著的优势。火山灰夹层具有广泛性和等时性,且锆石U-Pb同位素体系不容易受到扰动,因此火山灰锆石U-Pb定年是高精度沉积岩定年的首选方案。沉积岩定年涉及到野外观察、样品采集、室内岩相学观察及地质年代学分析和年龄解释等多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识别火山灰夹层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一大难点。这需要明确火山灰夹层的岩石类型并了解火山事件沉积层的分布,在此基础上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进一步判别,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出火山灰夹层。此外,火山灰锆石定年需要区分火山灰锆石、碎屑锆石、继承/捕获锆石,可以通过矿物形态学和矿物化学特征来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