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洪 《陕西气象》2011,(6):23-24
随着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气象技术装备的数量和种类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技术装备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对备件和消耗物资的种类、数量需求也越来越大,提高技术装备与保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尤为重要。针对目前省级气象技术装备物资保障管理工作在会计核算、资产管理和管理流程上存在的实际问题,从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制度流程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提高气象技术装备物资保障的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提升广西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现状的分析,找出广西气象部门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不足,提出了六点应对的建议:一要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管理能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二要强化决策气象服务能力,落实好重大信息报告党政主要负责人制度;三要强化"创新驱动",打好"智慧气象精准服务"牌;四要强化政府购买公共气象服务力度,保障气象事业稳定运行;五要强化人才体系建设,构建合理的公共气象服务人才队伍;六要统筹全省力量,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省级创新企业。  相似文献   

3.
从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出发,在对全国目前实(试)行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社会化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以部门内科技服务单位、装备生产厂家、社会服务企业为主体是社会化保障的三种主要模式,分别对应了社会化程度从低到高的不同发展阶段,以社会服务企业为主体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推进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社会化的过程中,总体上要经历社会化程度由低到高的不同模式,而具体到某地所宜采取的模式应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结合气象装备维护保障的现状,对目前海北州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对未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于地市级气象装备保障进行了摸索,以完善新形势下维护保障工作的长效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1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背景气象专用技术装备是专门用于气象探测、预报、服务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空间天气等气象业务的气象设备、仪器、仪表、消耗器材及相应的软件系统。为确保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的质量和性能,保障气象业务稳定运行,中国气象局于2007年2月实施了《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对气象专用技术装备进行许可审批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职能转变成为了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以"放、管、服"改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广西气象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也存在生态环境观测能力弱、生态文明气象保障能力不足、生态气象服务业务体系不健全、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针对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围绕保持"山清水秀生态美"优势品牌做文章、做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气象服务、做好生态产业发展气象服务、积极探索环境气象服务以及加强组织保障,确保业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水平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根据气象观测系统的建设及发展,引出了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针对目前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近年来省级装备保障工作取得的经验,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提高省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突出.本文拟在分析我省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其发展策略与措施.1我省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现状1.1常规装备管理基本实现规范化 自从常规气象技术装备从实物供应逐步转向受价值规律调节为主的计价供应、由气象技术装备的经验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以来,省局先后制定了相应的供应管理办法,规定了供应管理的作业程序,加强了装备供应的计划性.各地、各单位根据年度计划、配备标准、消耗  相似文献   

9.
强化技术装备管理确保业务正常运行陈发喜牛晋源(晋城市气象局048000)气象技术装备,是气象业务、气象服务的物质基础,是气象业务建设的重要保证,所以,做好气象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则在气象事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几年来,我们把气象技术装备工作面向...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青海气象》2005,(8):F002-F002
随着青海气象业务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大量的现代化气象装备逐步投入业务运行,这对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使装备保障工作适应气象现代化建设和业务运行需求,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保障的能力,是气象基本业务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章鹰  彭自强  黄天  李船 《广东气象》2012,34(3):1+67-F0002,F0003
在分析郁南县气象应急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郁南县气象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气象应急工作的建议。结果表明,郁南县在气象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气象应急预案体系、气象应急服务体系和服务流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气象应急体制不完善、群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比较薄弱、气象应急保障能力较低等方面的问题,应采取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气象应急联动机制、做好风险隐患普查排查、加快综合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高早期预警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有关气象行政法规,地方性气象法规,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各类技术标准、规范等组成的气象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有了法律保障,气象依法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本人在气象行政执法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3.
气象事业关系国计民生,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服务的重要内容,气象信息是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浙江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气象事业的发展,把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气象现代化等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谋划,认真贯彻实施“一法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各项要求。2010年以来,全省上下积极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大力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事业步入依法、科学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业务的问题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在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保障业务能力不高、研发与能力储备不足、保障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特别是随着气象技术装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装备保障队伍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气象观测系统要求。因此要加强建设国家级牵头,省级为主体的技术保障体系,区域中心要发挥区域协调作用,发挥地市一级的作用。在建设中要明确技术保障管理层面与技术保障业务层面的关系;针对不同气象设备和技术要求,采取不同的分层保障方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技术保障的科技含量;以我为主开展气象技术装备保障;技术保障要体现超前性与全程性;技术指导和维护维修要体现分级性,高度重视气象装备日常维护工作。同时在思想观念、业务分工、研究型业务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气象局对机构改革的有关要求,1996年全国各省气象局装备处改建为气象技术装备中心的工作相继展开,这标志着气象技术装备工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其专业化、产业化日渐明显。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相关改革措施不配套,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一直未能相对集中,装备中心与原装备处相比,虽然减少了管理职能,但其它业务保障职能并未增加。因此,组织结构形式的改变并求迅速扭转气象技术装备产业发展缓慢的局面。当前,在省级气象技术装备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势在必行。1存在的问题目前,省级气象装备中心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有关气象行政法规,地方性气象法规,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各类技术标准、规范等组成的气象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有了法律保障,气象依法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本人在气象行政执法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气象技术装备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综合管理,推进我省“八五”期间气象技术装备工作的发展,省局于5月14—16日在东沟县召开了全省气象技术装备工作会议。各市局、省局有关处室和省局直属单位的领导以及全省从事技术装备工作的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省局张裕道副局长、国家局技术装备司技术保障处李仲怀处长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8.
全区气象技术装备综合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气象技术装备条件的改善,对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前装备综合管理工作的方法、手段相对滞后,在这方面急待实现管理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的立业之本,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新时期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和无限性,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加开放的服务市场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发展气象服务,需要着力解决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不强、专业气象服务不专、气象服务现代化水平不高以及气象服务体制机制不适应等突出问题,同时要加快完善气象服务组织体系、业务体系、人才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对气象服务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20.
<正>强化气象防灾减灾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成自上而下、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体系。统筹城乡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推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融入式发展,突出强化"政府主导、资源融合、科技支撑、依法运行"的气象防灾减灾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