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营凹陷博兴油田沙四段滩坝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营凹陷南斜坡发育滩坝、水下扇和重力流水道等多类型的储集体,为一个多油层、多油气藏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沙四段储集层为滨浅湖相滩坝砂体,油藏类型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博兴油田沙四段滩坝砂岩储层以长石粗粉砂岩、岩屑粉砂岩为主,砂体中发育有剩余粒间孔、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等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以低渗小孔喉为主,为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储层。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是控制本区滩坝砂体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沙一段断层封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东营凹陷位于济阳坳陷的东南部, 区内断层平面组合特征复杂, 剖面组合类型多样, 导致了该凹陷内断层体系的复杂性和构造类型的多样性。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一段断层封闭性研究的总结, 概述了该区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原理和机理以及影响因素, 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分析了评价断层封闭性的方法, 讨论了泥岩涂抹、挤压和地球化学作用对断层封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岩石物性测试以及试油结果等分析方法,对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中深部储层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滩坝中深部储层主要为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表现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并存发育;研究区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主要有沉积作用、地层超压、油气充注、酸性溶蚀和绿泥石颗粒包壳;坝主体和滩脊距泥岩层较远部位储层分选好,抗压实能力强,由于酸性溶解对储层的改造以及油气充注对胶结作用的抑制,中深层仍发育大量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储层物性较好,并在异常超压和绿泥石颗粒包壳的保护下保存至今并成为有效优质储层;坝主体和滩脊距泥岩层较近部位储层,由于早期强烈的碳酸盐胶结作用并形成致密胶结壳,导致现今储层物性极差,主要发育无效储层;坝侧缘以及滩席储层原始沉积条件差,杂基含量高,在埋藏过程中以压实作用和泥质碳酸盐胶结作用为主,溶解作用微弱,现今物性差,从浅层到深层基本全为无效储层。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厚层坝主体和滩脊砂体的中部位置。  相似文献   

4.
郝玺  李双应 《安徽地质》2008,18(4):258-263
根据对山东东营博兴洼陷沙四段砂岩粒度特征统计,对沙四段砂岩的分选性、偏度、峰度等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萨胡粒度判别函数和C—M图解识别出浊流和三角洲(河流)沉积环境。归纳出了6种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形态样式,最后别出湖底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等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
论文通过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分析,在碳酸盐储集岩中识别出了9种成岩作用,进行了成岩阶段的划分,结合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和孔隙充填,建立了不同成岩期的成岩作用类型、孔隙演变及其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6种成岩相.研究认为不同的成岩相对储层建设性起着不同的作用,白云岩化作用、溶蚀作用、去白云石化作用、构造破裂作用和流体充注作用对优质储层的形成与破坏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成果对于陆相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维地震、测井和录井等资料, 采用断层生长指数法, 结合油气成藏史研究, 分析了东营凹陷民丰断裂带的断层活动特征, 并探讨了断层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断层活动具有持续性和继承性, 呈现出2个活动高峰期, 即沙三上亚段和东营组沉积时期。不同断层以及同一断层不同部位活动性存在明显差异。10号断层规模较大, 活动性最强, 为该区最重要的油源断层, 断层活动强度自西向东呈现强-弱-强的变化规律, 断层活动与烃源岩主生排烃期匹配关系较好, 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垂向运移条件; 而其余1-9号断层为发育在10号断层下降盘的次级调节断层, 活动性弱, 与成藏期匹配较差, 不利于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中段渴望积扇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牛庄洼陷牛30,牛43等钻井沙三中段的岩芯观察以及对大量的测井、分析测试、构造背景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此时该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浊积扇--深水浊积扇和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并对它们的微相类型、沉积特征进行了总结,探讨了此两类浊积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它们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沙四段盐湖的深水成因模式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袁静  赵澄林  张善文 《沉积学报》2000,18(1):114-118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四段广泛发育的蒸发岩类与暗色泥、页岩和深水浊积砂体呈现明显韵律层,为厚度达千米的盐湖沉积。通过分析了该地区蒸发岩地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条件,认为东营凹陷沙四段蒸发岩类的物质基础是深层卤水 深部古老地层中的盐类物质是其盐源 凹陷中北部的同沉积深大断裂是沟通凹陷与地壳深部盐类物质的通道。在此基础上提出东营凹陷沙四段盐湖的深水成因模式,可与东非裂谷基伍湖和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深水成因盐湖对比。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S6′界面的构造变革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任建业 《地球科学》2004,29(1):69-76
以三维地震剖面的解释为基础,在东营凹陷古近纪裂陷期充填序列中识别出了一条在全盆地范围内可以追索对比的区域性不整合界面S6′,该界面构成了盆地沙三段的底界.盆地充填地层的厚度和构造应力场分析揭示,S6′界面将盆地古近纪同裂陷期的演化划分为2个不同构造应力场控制的裂陷幕,即裂陷Ⅰ-Ⅱ幕和裂陷Ⅲ-Ⅳ幕.前者受控于近南北向的拉伸应力场,形成了分别由NWW向的陈南断裂和石村断裂带控制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后者受控于NW-SE向的拉伸应力场,形成了由NE向的断裂系统控制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S6′界面的发育是区域性的,在渤海湾盆地和中国东部的许多盆地中均可追索,其发育的时代为中始新世晚期(43.5 Ma),并且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新生代期间的一次重大的运动学调整的时间一致,因此,S6′界面的识别有可能为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形成演化的动力学背景的研究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第四上亚段风暴岩沉积构造类型丰富,包括风暴侵蚀形成的冲刷面、渠模、截切面构造,风暴涡流形成的撕裂构造,风暴重力流形成的递变、块状层理,风暴浪形成的丘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浪成沙纹交错层理及风暴后能量衰减阶段形成的准同生变形构造等。通过岩心观察统计,建立了适合于研究区风暴岩的理想垂向沉积序列,包括10个岩相单元,对应着3个主要的风暴作用阶段:风暴涡流作用阶段、风暴浪作用阶段和风暴作用衰减阶段。结合风暴岩沉积特征及沉积动力学机制,将研究区风暴岩归为4种类型:其中Ⅰ型风暴岩发育于正常浪基面之上,为原地侵蚀型风暴岩,Ⅱ型、Ⅲ型、Ⅳ型风暴岩发育于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根据以上4种风暴岩沉积特征,探讨了研究区风暴岩形成的主控因素,认为风暴岩的形成主要受风暴作用、物源、古地形以及湖平面变化的影响,并总结出4种类型风暴岩发育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应用构造-层序地层分析的思维,通过构造格架与地层格架的关联分析,对南堡凹陷东营组沉积充填样式与过程、控制要素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沉降史分析,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古近纪可划分为4个次级构造幕。凹陷内断裂发育,同沉积断裂及其时空配置关系对凹陷内结构和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展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控凹断裂直接控制了局部构造带的可容纳空间变化和古地貌形态,从而形成不同的沉积展布特征。高柳断层是南堡凹陷内最为重要的二级断裂,其活动始于Es1沉积时期,在东营组沉积时期活动最为强烈。在东营组沉积时期,高柳断层将凹陷分为南、北两个独立的沉积系统,尤其在Ed3沉积期其强烈的翘倾作用使高柳地区成为一个孤立的湖盆,直接影响到了高柳地区的沉积充填。根据东营组沉积时期同沉积断裂组合样式划分出4种断裂坡折带:断崖型、断坡型、同向断阶型和反向断阶型,为研究南堡凹陷东营组同沉积断裂对沉积格局的控制作用提供了有利的指导,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临商断层特征及其活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商断层为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内部NE向展布的控洼断层之一,详细地分析这些断层的活动性对于深入了解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开始沉积以来惠民凹陷的差异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详细解剖临商断层的几何学特征,不同时期、位置的断层活动性,并结合新生代以来渤海湾盆地的构造演化,得出以下认识:①临商断层的雏形为一右旋走滑正断层。②断层的主枝由西往东活动速率逐渐增强,而分枝断层则表现为中间强、两侧弱。③时间上的差异性表现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沉积期—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沉积期断层的活动性较强,在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沉积期达到最高值,而后逐渐减弱,古近系东营组沉积期出现小规模的增强,新近系馆陶组沉积期断层活动性达到最低值,新近系明化镇组沉积期断层活动性开始增强。④空间上断层活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该断层走滑过程中形成的同向走滑断层的位置造成的,而时间上的差异性与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分析表明,东营凹陷西部沙河街组三段上部白云岩属下第三系SQⅡ层序、PR-AC准层序组,沙三段上部2号准层序是高水位体系域的产物。组成准层序的三个岩层组分别具有“3、2、1”的电性特征,区内分布稳定并且可以对比追踪。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测压力、泥岩声波时差、流体包裹体古压力恢复,对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四下亚段地层压力的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民丰地区地层压力纵向上存在“常压-超压-常压”三段式结构;时间上,沙四下亚段地层压力具有“二旋回波动模式”,即存在“常压-弱超压-常压”和“常压-超高压-常压(弱超压)”的演化过程,其中两次地层超压的形成时间与中深层天然气藏的两期成藏时间相对应,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研究区地层压力的动态演化过程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第一次高压的形成是地层快速沉积产生欠压实的结果,生烃贡献相对较小;第二次超压的形成是烃源岩大量生烃和原油裂解成天然气造成的,沉积作用为辅。由于地温梯度降低、断裂-砂体泄压、饱和气藏深埋等作用的影响,现今民丰地区沙四下储层表现为以常压为主,伴生部分超压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和系统沉积学编图,确定了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东三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东三段下部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黄河口凹陷的西南部和南部,在渤南凸起的南北两侧均发育扇三角洲朵体,半深湖-深湖主要分布于西部深凹部位,在B-2断隆带南部的半深湖区发育湖底扇,绝大部分地带为滨浅湖沉积,以滨浅湖泥滩和混合滩沉积为主。东三段上部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黄河口凹陷的西南部、南部及D-4断隆带的南侧,仅在渤南凸起的北侧发育扇三角洲朵体,半深湖-深湖主要分布于西北次凹部位,绝大部分地带为滨浅湖沉积,以滨浅湖泥滩和混合滩沉积为主。E-1-1-F-4-1井一带继承性发育滨浅湖砂质滩坝沉积。滨浅湖砂质滩坝由含砾粗砂岩、含砾中砂岩、含砾细砂岩及中、细砂岩组成,骨架颗粒成分以石英为主,发育低角度交错层理,纹层由定向排列的砾石或暗色组分显示,纹层平直,以低角度相交。滨浅湖砂质滩坝微相区为东三段优质储集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16.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宋明水 《矿物岩石》2005,25(1):67-73
东营凹陷是一个北断南超的不对称箕状断陷湖盆,湖盆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及有关元素比值呈现出明显的旋回变化特征。而其中元素的分配及比值的变化、组合都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古沉积环境的演化历程。通过分析Fe,Mn,Ca,Sr等元素含量和Fe/Mn,Sr/Ba,Sr/Ca,Mg/Ca等元素比值以及碳氧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对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反映了沙四段沉积时期的古气候、古盐度、古湖水面和古生产力基本上都显示出了旋回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S6'界面的构造变革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建业 《地球科学》2004,29(1):69-76,92
以三维地震剖面的解释为基础,在东营凹陷古近纪裂陷期充填序列中识别出了一条在全盆地范围内可以追索对比的区域性不整合界面S6‘,该界面构成了盆地沙三段的底界.盆地充填地层的厚度和构造应力场分析揭示,S6‘界面将盆地古近纪同裂陷期的演化划分为2个不同构造应力场控制的裂陷幕,即裂陷I-Ⅱ幕和裂陷Ⅲ-Ⅳ幕.前者受控于近南北向的拉伸应力场,形成了分别由NWW向的陈南断裂和石村断裂带控制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后者受控于NW—SE向的拉伸应力场,形成了由NE向的断裂系统控制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S6‘界面的发育是区域性的,在渤海湾盆地和中国东部的许多盆地中均可追索,其发育的时代为中始新世晚期(43.5Ma),并且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新生代期间的一次重大的运动学调整的时间一致,因此,S6‘界面的识别有可能为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形成演化的动力学背景的研究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牛庄洼陷是东营凹陷的一个典型超压单元,明确超压分布特征需要研究泥岩超压的预测模型.基于测井和钻杆测试(DST)资料,分析了牛庄洼陷现今压力特征和3口典型井泥岩超压段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表明,牛庄洼陷超压主要发育在2 100 m以下的沙河街组第三段和第四段,超压泥岩段的测井响应特征呈现多样化,主要表现在视电阻率测井响应的不唯一性,这种不唯一性可能主要与特殊岩性如油页岩等有关.采用Eaton公式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换算出泥岩压力,建立了泥岩计算压力与储层实测压力之间的关系模型,即泥岩超压预测模型,通过超压砂、泥岩声波时差异常幅值的对比分析了该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并开展了误差分析.研究认为,利用泥岩声波测井资料,通过该模型能够预测牛庄洼陷泥岩超压层空间分布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9.
20.
为揭示复杂断块油田小型断层调节带的特征并明确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笔者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油田地质资料分析了营26块内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认为其为近东西向展布的对向叠覆—同向叠覆复合型断层调节带。西侧主断层(营1断层)与调节断层在剖面上呈多级反"Y"字形组合样式,东侧主断层(营8断层、营31断层)与调节断层为包心菜状组合;营1断层活动性减弱时,将位移量传递给营8断层、营31断层和调节断层,使区域位移有规律变化;通过力学分析认为营26北部断层调节带是在左旋张扭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营26南部断层调节带是在右旋张扭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结合营26块油气分布、油气来源及断裂活动性与封闭性研究,阐明了主断层沟通烃源灶和储集层,成为油源断层;调节断层停止活动时间早,封闭性好形成断块圈闭,是遮挡断层;建立了营26断层调节带油气成藏模式,预测营13井、营24井和营26井附近为有利滚动勘探开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