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通过对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原理进行分析,推导了中间法三角高程的误差传播公式,研究了测距误差、测角误差和大气折光系数误差对高差的精度影响。采用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在一个较小范围内进行了三角高程测量,779 m的水准路线测量闭合差为0.5 mm,并和精密二等水准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替代高精度水准测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可以不受地形限制,在山区、高架桥、深基础施工高程放样中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具有水准测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以用于路、桥、涵、墩、台、深基础的施工高程测量,提高了精度、效率。对各种施工条件下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高程放样测量、后方交会三角高程测量、悬高测量等进行了介绍和探讨,实践表明,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完全可以取代三、四等水准测量,并有取代二等水准仪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潭附近的废弃采石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的边坡结构面信息采集的控制测量研究。控制测量分级布设:首级平面控制采用一级导线测量,高程控制采用全站仪对向三角高程法和全站仪垂距测量法,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观测结果,发现在一些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全站仪垂距测量法可以满足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而且方便快捷,同时探讨了GPS-RTK控制测量在数字摄影测量中的应用;次级坡面控制采用空间极坐标测量法。通过控制测量,可以为边坡结构面信息的摄影测量获取提供准确、可靠的基准。  相似文献   

4.
全站仪垂距测量代替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站仪垂距测量进行高程测量,是基于三角高程测量和水准测量原理,在测点中间安置全站仪,不量仪器高和棱镜高,通过观测垂距以进行高差测量.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精度可以达到二等水准,在丘陵低山地区,可以代替二、三、四等级水准测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站仪测图方法,阐述了全站仪测图的误差来源。结合《工程测量规范》大比例尺测图的精度要求,采用其规定的最大限值,对全站仪测图点位误差的大小进行了分析和估算。从估算结果来看,全站仪测图的点位误差主要来源于测角引起的误差,尤其是目标(镜站)偏心导致的测角误差。在大比例尺测图中,全站仪半测回方向法的点位精度虽可完全满足《规范》限差要求,但在实际测量作业中仍要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对待测地物点偏心及测距长度加以控制,以便获取更高精度。  相似文献   

6.
在用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时的数据处理中,当排除了球气差的影响后,全站仪本身自带程序自动算出的点与点间高差与根据全站仪读出的其它数据运用公式计算出的高差之间始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刘顺焰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Z1):103-105
在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工作中,全站仪电子极坐标法的精度与测点至碎部点的距离有关.当测站点至碎部点的水平距离不大于500m时,平面位置误差和高程误差均附合规范要求的地形图精度.在测量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测距最大长度可以大于测量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站仪在矿山井下测量已经代替了传统测量中使用经纬仪测角、钢尺量边来进行导线测量。但井下作业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如何提高导线测量精度,获得较高质量导线测量值是测绘过程中所需要关注和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依据工程实例,讲述了井上下两次联系测量的方法,以及全站仪测导线的过程,取得了一些井下导线测量提高精度的方法和技巧,并应用于实例,现与大家进行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软件应用具有文本编辑器、基本控制网经典平差方法、各种导线简易计算、极坐标点计算、各种交会点计算、线形锁计算、高程导线计算、测线支点高程计算、各种内业测线数据处理计算等功能。应用该软件可进行勘探工程测量各种内业数据处理,并对能对数据处理精度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0.
免仪器高全站仪高程测量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洪亮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2):77-78,84
免仪器高、免棱镜高全站仪测量技术是根据在实地测量时不改变仪器高和棱镜高为前提,设置仪器时,根据测量高差时前视减后视的原理,利用系统自身自行消除公式中的仪器高和棱镜高。根据免仪器高、免棱镜高法测量中误差计算公式,此测量技术可有效地减少全站仪三角高程法测量中仪器高和棱镜高的测量误差对高差计算的影响。同时也减少了以后计算时的工作量。从算例可以看出,距离在100m,竖直角在28°以内时,采用免仪器高、免棱镜高法进行高程测量,中误差小于±1.0mm,足以满足水准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澜沧江某水电站处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属于高山峡谷地形地貌,高地应力环境,岩体卸荷裂隙很发育,使得倾倒变形和岩体质量、断裂活动及地震构造一样成为影响工程边坡岩体稳定的主要因素。针对工程边坡的大变形问题可采用离散元的数值模拟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理论开挖和工程边坡开挖离散元模型,可分别得出倾倒变形破坏机理发展过程为初期弱倾倒变形岩体的层内剪切错动、强倾倒变形岩体的层内拉张变形、强倾倒变形岩体的切层张-剪破裂及极强倾倒破裂岩体的折断张裂(坠覆)破裂和工程边坡的变形范围、确定开挖面及加固方式等。通过工程边坡模型的计算结果和现场地质调查成果的比较表明,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桥基隧道明挖施工多元信息集成智能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谙男  沙权贤  宋战平 《岩土力学》2014,299(2):490-496
针对大连地铁香工街车站明挖施工邻接桥桩的问题,构建施工远程信息自动化监测体系,进行静力水准仪、电子测斜仪、电子轴力计等传感器布置,获得施工过程多元信息。基于Visual C#.Net平台自主开发了集成智能分析系统,引入支持向量机和差异进化算法,建立三维力学参数反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该软件系统包括数据操作、反馈分析、数据报警和可视化输出的模块。将该方法系统应用于大连地铁香工街车站施工过程,进行多元信息采集,利用实际监测的信息数据,调用系统差异进化算法进行第2层和第3层岩石弹性参数搜索,反馈计算值与监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8.23%,进而简化了倒换撑方案。然后通过对QCJ-13-01桥墩监测数据的DE-SVM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和超前报警,及时采取隔离桩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桥桩变形。该方法系统集自动化远程监测硬件技术和计算智能分析功能于一体,为类似复杂地下工程信息化施工提供先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于高边坡、大型地下洞室、深基坑等逐层开挖工程,开挖形象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工程形象变化大、开挖持续时间长、开挖面位置不断变化,开挖面地质信息必须及时采集,而传统的静态三维影像建模方法难以满足要求。本文以典型的逐层开挖工程——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建基面边坡为研究对象,探索出一套三维影像建模方法,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结合像控点测量、数据处理、模型构建,获取建基面整体三维影像。影像成果质量优良,位移偏差一般为5.1~7.9 cm,精度满足一般工程需要。此三维影像建模方法为工程信息存储、分析、展示和后期应用奠定了基础,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厦门吕厝站地铁基坑开挖工程为工程原型,采用分离相似设计方法确定了模型试验所需要关键参数的相似比,制作了异形基坑试验模型,并设计了合理的监测系统。通过模拟基坑实际的开挖过程,根据取得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地表沉降、地连墙变形和受力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基坑边缘距离越大,地表沉降影响越小,且墙体边长及开挖深度越大沉降越显著;地表沉降曲线形式与沉降数值大小有关,基坑开挖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效应和角隅效应,地表沉降主要发生在坑内土体开挖阶段;随开挖的进行,土层卸荷对地表沉降影响逐渐减小,地连墙弯矩大小与开挖深度呈正相关,最大弯矩值出现在基坑最深开挖面附近。  相似文献   

15.
何军涛  张洁  黄宏伟  张应刚 《岩土力学》2012,33(12):3810-3817
基坑变形的反分析涉及数值模型与优化方法的耦合,常具有计算量大、使用不方便的特点。为此,提出1种可用于基坑变形反分析的多重响应面法,该方法在基坑地下连续墙不同深度处分别采用二次多项式表示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与土层弹性模量之间的隐式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位移观测对基坑土层弹性模量进行反分析。该方法可以解开数值模型和优化算法的耦合,从而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工程应用实例表明,多重响应面法对基坑土层弹性模量进行反分析具有使用方便、计算效率高、计算结果准确的优点,非常适合求解基坑工程的位移反演问题。  相似文献   

16.
洞室群稳定性是水利水电、铁路公路、国防工事、能源开发与储备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结合新疆某水电站洞室群工程,利用3D-Sigma软件建立了5个洞室群模型(每个模型均含有两个圆形洞室),模拟了洞室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场变化状况,通过在拱顶、拱底、左右拱脚等区域设立应力监测点,详细分析了前期洞室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场的变化、后期洞室开挖对前期洞室围岩应力场影响以及随两洞室间距增大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得出了洞室群开挖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分布特征。研究成果对深部洞室群稳定性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邱庆翌 《探矿工程》2018,45(6):52-56
以沪通铁路南通西站综合站区基坑施工为例,介绍了南通轨道交通预埋地铁车站深基坑与沪通铁路高架站共建施工中,对基坑围护及开挖施工全过程实时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围护、监测方案进一步论证,确保了地铁基坑工程与铁路高架桥共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岳超 《安徽地质》2015,(1):73-75
基于全站仪的数字测图是获取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重要手段,由于全站仪品牌不同,其数据格式区别较大,且不能直接导入到成图软件中。本文对徕卡系列全站仪数据存储所采用的GSI-8格式进行了分析,介绍了GSI-8转CASS7.0所需的*.dat格式的原理,给出了程序实现的核心代码,利用实例数据对数据格式转换模块进行了验证。本文所介绍的文件格式转换方法对于测量中其它数据格式的转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汤劲松  刘松玉  童立元  喻军 《岩土力学》2007,28(Z1):469-473
三车道高速公路隧道通常跨度较大、高跨比较小属于大跨扁平隧道。这种结构型式对围岩稳定和结构受力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施工中有必要通过开挖方案比选确定合理的开挖方法。江苏省宁波-常州高速公路茅山东隧道为上下行分离式双向6车道浅埋大跨扁平隧道。对于破碎的Ⅳ级围岩,针对设计阶段拟采用CRD法和实际施工采用下断面左右分部台阶法的开挖方案在设计支护条件下的三维数值模拟,从理论上分析了下断面左右分部台阶法是可行的。与实际施工过程的监控量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实际开挖方案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以为同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