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NOAA—CCT估算内蒙古草场产草量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能否利用卫星信息获知草场产草量是定量遥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探索NOAA系列卫星在定量监测中的应用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了NOAA-CCT资料及地面同步验证资料的基础上肯定了NOAA系列卫星在草场产草量方面的探测能力,作  相似文献   

2.
张林  孙启振  许淙  杨清华 《极地研究》2012,24(2):197-203
卫星遥感是南极研究的重要工具。2009年底和2010年初,我国南极长城、中山站的X/L双频段卫星遥感接收系统分别建成并投入使用,此系统可接收美国NASA的Terra和Aqua卫星的MODIS数据、NOAA系列卫星以及我国风云一号卫星的数据,实现了对南极地区天气、积雪、海冰以及南大洋海洋生态等的实时监测,并将在我国多个学科领域的南极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说明了此卫星遥感接收系统的组成结构、运行方式和数据产品种类后,对此系统的使用情况做了一些介绍,对将使用此系统数据开展南极下降风、南极冰雪覆盖及反照率、南极大气和海洋数值模式等各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在70年代中,以陆地卫星系列为代表的地球资源卫星系统给地学家和制图学家们带来了应用空间影象有效地编制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与各种专题图以希望。这是一代载有工作在各种不同电磁波谱窗口的传感器的试验型卫星。十年的试验说明,这一代卫星数据给地学与生物学等有关领域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进行资源调查和研究的传统作法。然而,对于制图学家来说,这一代卫星遥感数据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突破。其原因在于卫星遥感数据发行的不连续性,影象度量特性较差,尤其重要的是缺乏最基本的制图特性——立体特性。此外,影象的空间分辨率较差(79×56平方米),也从根本上限制了这一代卫星遥感数据在编制中、大比例尺地形图和专题图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卫星遥感资料在云南大雾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大雾具有及时、宏观的明显优势。图像纹理信息反映了图像的灰度性质及其空间关系。通过对雾的成因、辐射特性、雾遥感基本原理的阐述,结合中国FY-1D/美国NOAA系列极轨卫星资料通道特点,分析了雾的图像纹理信息,并依据雾在可见光波段和中红外波段与云类不同的光谱特性,选用光谱通道1、通道3、通道4组合进行大雾监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这种监测方法能较好地分离无云地表、中高云和低层云雾,从而实现白天雾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图像及其应用越来越多,在地理教材和地图等出版物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卫星遥感图像。卫星遥感图像具有空间尺度大、覆盖地域范围广、更新快、周期短、形象直观、可立体显示等特点。在地理课件中,获取和应用卫星遥感图像,能够增强地理教学信息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和水平有重要作用,获取和应用卫星遥感图像也是新课标对地理教学时代件和前沿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及评价体系是目前城市环境工作一项重要内容 ,在对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特点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提出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在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模型 ,并从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元数据管理体系、环境评价因子的提取和分析三个方面对该应用模型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最后对该模型在厦门市环保局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仁华 《地理研究》2004,23(4):570-570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作为获取地球资源与环境信息 ,揭示地球奥秘新手段的卫星遥感技术受到世界各国广泛重视。新的遥感卫星陆续升空 ,遥感仪器不断更新换代。然而遥感应用的发展相对滞后 ,地面站接收处理出的海量遥感数据未能快速及时转化为真正能够满足各行各业实际需要 ,可供决策依据的有用信息 ,以致遥感数据爆炸的局面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而日趋严重。为了促进遥感应用赶上遥感技术的发展步伐 ,国内外许多科学家从不同角度开展试验研究 ,陆续取得不少有意义的进展。其中戴昌达及其同事在发展遥感图像应用处理与分析技术 ,提高遥感应用水平 ,扩展遥感应用新领域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特别引人关注。他们在长期从事遥感应用  相似文献   

8.
推荐一本遥感应用实验新书——《实验遥感模型及地面基础》@戴昌达¥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推荐一本遥感应用实验新书——《实验遥感模型及地面基础》戴昌达(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北京100086)人类面临着日益尖锐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70年代兴起的卫星遥感技术为人...  相似文献   

9.
新疆荒漠地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模型十分缺乏,给荒漠化监测等相关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开展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经验模型研究,对于促进和完善相关地区的生态监测及研究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阜康市北部沙漠南缘和克拉玛依市中部平原荒漠进行无人机航拍,利用无人机遥感提取(光合)植被信息,并将无人机航拍影像的植被覆盖度统计单元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像元在空间上直接相对应,获取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像元尺度上的植被盖度,然后通过植被覆盖度和空间上与其相对应的源自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NDVI数据的拟合关系,建立基于源自高分二号影像的NDVI的阜康北部沙漠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线性模型以及基于源自ZY1-02C影像的NDVI的克拉玛依平原荒漠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二次多项式模型。研究中所采用的无人机遥感与卫星遥感相结合、植被覆盖度统计单元与卫星像元在空间上直接对应的方法,可避免以往相关工作中常以点位测量数据代表卫星像元数据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由于所用卫星影像的NDVI数据稳定性相对不足等原因,所建立的遥感估算模型的估算精度尚相对偏低,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工作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南极海冰遥感现场对比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海冰区是影响全球气候 -环境变化的关键区域之一 ,卫星遥感资料是获取大区域海冰地球物理特征参数的最有效的手段。但是 ,在南半球晚冬-初春期间 ,卫星遥感反演的海冰资料的误差较大 ,精度较低。 2 0 0 3年 9- 1 0月 ,由澳大利亚南极局组织 ,包括中国等 7个国家 ,1 4个研究单位的科学家参加 ,以澳大利亚破冰船“南极光号”为现场工作平台 ,在东南极季节海冰带 ,通过与美国宇航局 (NASA)、日本宇宙开发促进会合作开展的卫星、飞机、船、冰站立体联合观测 ;对AMSR E等卫星遥感产生的海冰地球物理参数 (海冰密集度、雪盖厚度、海冰物理温度等 )进行地面详细验证 ,建立遥感数据与地面实测数据的统计关系 ,以发现各种卫星资料反演算式的使用范围和局限性 ,为改进卫星资料反演算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通过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在边境地区的生产应用实践,讨论基于无控纠正下的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的数字表面模型快速生产流程及精度情况,并分析其适用条件。研究表明:资源三号测绘卫星影像在空间分辨率、定位精度与时效性等方面代表了我国自主民用遥感卫星的领先水平,突破了我国遥感卫星的精密定轨定姿技术、光学卫星几何检校技术  相似文献   

12.
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农作物卫星遥感估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种植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出发,指出建立农作物卫星遥感估产系统是实现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地面信息准确、快速、经济获取的最有效手段,并能成为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本文还分析了我国种植业地面信息统计现状和卫星遥感估产国内外研究进展,一个实际运行的农作物卫星遥感估产系统可以监测作物长势、种植面积和作物产量,与其它信息相配合有利于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作为主要实验区,概述了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遥感数据进行草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荒漠化监测评价的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系统研究,探索了利用CBERS遥感数据开展国土资源环境监测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立CBERS遥感数据全国电子沙盘的基础上,创建了等边直角网构网压缩技术,提高了卫星数据检索分析的能力.研究表明,CBERS遥感数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资源调查与监测评价等诸多方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遥感数据应用开发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作为主要实验区,概述了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遥感数据进行草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荒漠化监测评价的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系统研究,探索了利用CBERS遥感数据开展国土资源环境监测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立CBERS遥感数据全国电子沙盘的基础上,创建了等边直角网构网压缩技术,提高了卫星数据检索分析的能力.研究表明,CBERS遥感数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资源调查与监测评价等诸多方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段海霞  郭铌  霍文  秦贺  马玉芬 《中国沙漠》2014,34(6):1617-1623
GRAPES-SDM沙尘模式和卫星遥感监测是目前沙尘暴监测预报业务中重要的工具.本文使用天气学检验方法,对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目前使用的GRAPES-SDM沙尘模式2012年春季沙尘天气预报情况以及FY-2D卫星遥感产品沙尘指数IDDI的监测效果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沙尘模式在西北沙尘暴预报业务中具有很好的预报参考价值,卫星遥感沙尘指数也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但两者均存在一定的问题.沙尘模式对大范围沙尘暴过程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但对沙尘强度预报偏强;卫星遥感沙尘指数虽然不能定性地表示沙尘强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沙尘强度的变化,不过反映沙尘强度的数值及其分布区间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卫星遥感在南疆盆地常会将大片深厚的沙尘气溶胶区域误判为云区,造成对沙尘天气特别是沙尘暴天气未能识别的现象,另外IDDI指数不能用于夜间沙尘监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spot5和Quickbird等高分辨率卫星数据资料作为主要遥感信息源,对怀集县地质灾害进行遥感解译工作,分析地质灾害的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地质环境条件等,为怀集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多波段、多时相、周期性的遥感卫星不断更新,如:SPOT、IKONOS、Quick Bird等,为土地分类信息的提取提供了丰富、可靠、高精度的基础数据源信息。本文选取陕西省三原县部分地区作为试验区,探讨利用SPOT5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分类信息提取,对数据预处理、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的选取及分类结果精度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究,采用最大似然法,通过计算机自动分类对SPOT5遥感影像土地分类信息进行提取。实验证明,将SPOT5遥感数据应用于土地信息类型的提取可以极大地提高影像分类的效率,得到较好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云层划分,并根据不同云层和地面站观测雨量间的回归关系,利用线性回归法反演流域降水数据.以GMS卫星影像为信息源,以实测站点数据为基础,对2000年、2004年柘林水库流域降水进行了遥感反演.基于R~2法的反演结果可信度分别达到0.9855、0.9904,其反演精度较高,可为分布式水文模型等提供输入参数.  相似文献   

19.
北京一号卫星影像的数据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一号"卫星是我国近期发射的一颗中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小卫星.鉴于数据融合技术在遥感领域的重要作用,对该卫星多光谱与全色波段数据进行不同融合方法的实验.具体以河南新郑地区为实验区,应用遥感处理软件,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得出Brovey变换是目前较适合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的融合方法,而小波HIS变换则是以后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新疆典型区耕地资源卫星遥感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土地对农业生产的适宜程度,考虑到卫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技术在耕地资源调查中的实际可操作性,划分耕地资源类型^〔1 ̄3〕,并运用卫星遥感分析方法,对新疆典型地区耕地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搞清新疆典型地区耕地资源类型特征、分布规律,进而探索该区耕地资源区域开发与中低产田分区治理的方法理论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