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家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气象业务技术是开展农业气象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农业气象业务技术的研发一直是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核心工作。近年来,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已逐步迈向精细化、定量化,涵盖了农业气象监测评价、作物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与影响预报、农用天气预报、农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等诸多领域。随着农业气象业务技术的发展,支撑农业气象服务的客观产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既有站点产品,又有格点产品,涵盖了日、周、月、季、年等不同时间尺度。以农业气象指标、数理统计模型、作物生长模拟、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的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平台(CAgMSS)已成为全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的重要品牌。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精细化、精准化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作物长势评估与产量预报综合集成技术、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技术以及农业气象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将是未来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技术综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毛留喜  吕厚荃 《气象》2010,36(7):75-80
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经过近50年的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已形成包括农业气象情报、作物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农用天气预报等系列服务,其业务技术以指标为基础,以遥感和GIS等技术为支撑,发展了指标评判、统计分析预报、模型模拟、综合集成等技术,满足了不同服务对象对业务的需求。未来农业气象业务将更加规范、精细、定量。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学》2006,26(6):F0003-F0003
苏州市气象局现有在职在编人员共有111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79.3%,具备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有106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46人。近年来,苏州市气象局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围绕富民强市、构建“和谐苏州”的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气象、人才强局战略,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服务、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行政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五”期间,率先建成了国内第一个业务化雷电监测信息厘用服务系统;率先建成了省內第一个覆盖全市和太湖水面的自动气象监测站网;基于先进的CWRF模式的精细化预报系统投入…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突发气象灾害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建设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系统工程是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响应能力的需要。设计满足应急气象环境监测服务需求的移动式自动气象站,采集地面实时气象要素,可以为突发气象灾害以及其它环境灾害提供气象决策服务。该文介绍国外移动综合探测系统的发展概况和国内移动应急气象观测的现状,并提出满足应急气象环境观测服务需要的自动气象站技术性能要求和设计原则。移动式自动气象站在应急气象环境监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气象、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等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坚定信心,锐意进取,谱写广东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新篇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余勇 《广东气象》2009,31(1):1-4
根据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精神和我省实际,确定广东省2009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2009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和要求,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以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为核心,加快建设气象现代化体系,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防范应对的科学性,推动广东气象事业科学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发挥气象支撑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气候变暖、社会经济发展角度论述了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增加,灾害造成的损失增大,灾害种类增多。提出了陕西气象防灾减灾的对策:加强气象监测和探测系统建设,建设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建成大气自动化监测网,建立和完善卫星遥感监测系统,获取高密度多层次的大气信息,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手段的研究,降低气象灾害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1建设项目概述《伊犁重大气象灾害预报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地面和高空气象资料实时查询系统;历史资料及天气图查询系统;Micaps二次开发业务系统;城市概率预报系统;地县预报服务网络系统;重大气象灾害预报决策服务系统;重大气象灾害情报收集服务系统。2系统总体功能《伊犁重大气象灾害预报服务体系》的建设,优化和完善了现有预报、服务手段,将重大气象灾害预报服务体系包含的各分系统进行整合,建立伊犁重大气象灾害预报服务业务平台,提高现有预报、服务业务系统的总体功能,进一步发挥气象现代化建设在预报服务领域的综合效益。3各分…  相似文献   

8.
廖荣俊 《贵州气象》1997,21(6):34-36
搞好气象服务,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气象部门的社会地位,争取得到地方的重视,支持和投入,是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开展对灾害天气的防御,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具有行业特点的综合经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是气象事业中持续发展的基础,培养高素质,多面型人才是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江苏沿海气象灾害预报及产业警示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好地开展海洋气象预报服务,江苏省海洋气象台和3个市级海洋气象台就江苏沿海气象灾害预报技术和产业警示技术进行了相关合作,通过对沿海不同海域大风、大雾、海浪等灾害性天气预测、预警方法的共同研究,构建了不同海域的海洋气象预报业务流程,同时还针对该地区产业气象发展的需求,开发了航海、盐业、港口工程、围滩涂海、海水淡水养殖、海滨旅游等产业气象警示预测创新项目。文章介绍了江苏沿海气象灾害预报和产业警示的主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气象灾害特点,对灾害风险评估的概念进行了再认识,分析比较了气象灾害与其他自然灾害(地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不同特点,气象灾害由于可预报性,其风险评估的应用范围更广、业务化能力相对更强;继而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防灾减灾以及主要行业的需求,以需求为牵引,分析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业务分类,提出了适应气象监测预报能力的五种风险评估服务产品。针对服务产品类型、空间精度、评估精度等开展了需求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五种风险评估产品都有需求,其中实时综合类风险评估产品需求最大,灾后评估产品需求最小;空间尺度以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为单位的需求最大,其次以格点为单位;目前半定量化的"等级"评估精度基本满足服务需求,尚不具有一定精度的定量风险评估需求并不大。最后根据发展目标,架构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科学研究框架,提出了主要研究内容,初步分析了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浅谈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进军 《气象》2006,32(S1):150-154
概述了气象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内涵及其主要特点;介绍了气象灾害评估的内容和有关方法,从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业务系统、社会公共防灾减突系统、社会保障安全系统建设方面,对建立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关于建立综合防突减灾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服务属于公共气象服务范畴,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历程表明,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和实力增强,明显提升了本地区的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当前,需要从认识、人才、集约化等方面破解气象科技服务服务发展中的难题,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综合水平和实力,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才能确保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效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2017年陕西省先后经历了霾、雨雪、冰雹、大风、寒潮、高温、暴雨等多种灾害性天气过程,尤以暴雨、冰雹、高温和干旱灾害影响最重。经综合评估,2017年陕西省气象灾害影响属于一般年份。对于每一次灾害性天气过程,陕西省气象台均提前发布预报预警,加强服务,大力提升服务效益,得到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肯定。通过对2017年气象灾害分析体会到,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服务需要:提高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能力;加强信息传播能力建设;加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  相似文献   

14.
探索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象服务是现代气象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观测业务不同,它不是一项单纯的业务。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观测业务所关注的是人们生存的大气空间,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问题,而气象服务的对象是各种不同类型的用户,服务对象有不同的需求,也受不同社会环境条件的影响。从业务技术角度来看,气象服务属于自然科学领域范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研究概述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研究的进展,介绍了当前正在探讨的一些新技术,并就今后发展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一些看法。指出①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基本以数理统计模型为主。近年来在多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气候模式与农业气象模式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上说,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研究还不很成熟。②当前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应在指标的针对性,统计模型因子的物理概念和生物物理机理、数学模型和资料处理方法以及基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等方面加强研究。③多学科交叉、多种预报方法结合、长中短期预报相结合、动态预报和补充订正相结合、卫星遥感动态监测信息与预警模式相结合是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的有效途径。建立预警业务系统,开展预警服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介绍宝鸡市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系统的结构与特点及主要功能。系统采用VB6.0语言、Office2000中的Access数据库和Excel电子表格等工具混合编辑,包括化管理、全市地理、气候、综合区划概况、气象资料、气象灾害、产量预报、气象服务、气候分析、气象科普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气象》2021,(6)
近十年来,伴随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理论的发展,数值模拟技术、遥感监测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以及智能网格气象要素预报在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业务中的落地,促进了农业气象灾害预报评估业务的精细化、动态化和定量化水平,为农业防灾减损、稳产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近十年来定量化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技术以及动态化、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技术的主要研发成果以及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并展望未来发展,以期为农业气象灾害预报评估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连云港市海洋气象业务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国海洋气象台站网布局和任务设置要求,结合连云港确立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建设国际枢纽港和开发海洋特区经济的规划以及连云港市气象业务现代化发展的实际,从海洋气象探测与灾害监测、海洋气象资料与实时信息通信传输、海洋气象预报和海洋气象服务四个方面提出连云港市海洋气象台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的总体方案,并且在制作丰富的海洋气象预报产品和面向不同对象开展多媒体服务方面体现了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气象部门从事的气象科技服务属于公共气象服务范畴,毕节地区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历程表明,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和实力增强,明显提升了本地区的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当前,需要从认识、人才、集约化等方面破解气象科技服务服务发展中的难题,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综合水平和实力,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才能确保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效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安徽省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服务的需求和特点,以旅游气象观测网为基础,基于短时临近预报系统(INCA系统)、云海景观预报技术、雷电监测预警技术、旅游气象条件综合评级等,开发了安徽省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实现了旅游气象服务产品的高效加工制作和快速分发传递.目前,系统已在黄山景区、九华山景区投入业务运行,为当地旅游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