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仪器厂(前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上海实验工厂)制造的101型大平板仪是我国第一次自制的大平板仪。应用时使人感到无限的兴奋我国测绘事业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只有在党领导下的今天的中国,才能实现自制测绘仪器的愿望。101型大平板仪主要的优点是望远镜放大倍率高,因而对物体影像明显,在天气较好的,对5000公尺远的三角点觇标标定方位时,目标极为明显;垂直度盘的分划刻得也比较精确,A、B两游标偏心读数差,有时差一分,对目标的纵转前后的两垂直角读数,有时也只差一两分;这说明仪器的精度是好的。但对下列各点,尚有改进之必要:  相似文献   

2.
在一般测量仪器学的教材和参考书中,对经纬仪度盘读数物镜行差和视差同时校正的原理未见证明,只是导出了行差和物镜参数之间的微分公式。由于这种推导是在成象条件满足的基础上进行的,即没有考虑视差,而且没有顾及读数显微镜的具体结构,因此微分量的调整意义不够明确,所以导出的公式难以直接应用。实际校正是用试验法逐次接近的,而试验法逐次接近的原理也未见证明。因此,本文对度盘读数物镜行差和视差同时校正的基本原理提出讨论,以供教学和研究之参考。  相似文献   

3.
有关解决经纬仪度盘读数物镜组行差和视差同时校正的原理和方法的文章目前尚不多见。在一般测量仪器学书籍中,仅由物象关系导出了行差和物镜参数之间的微分公式,这些公式并不能用于调整,实际调整是凭经验用试验法逐次接近的。因此,需要对行差和视差同时校正的原理和方法加以探讨。我曾在“同时校正行差和视差的原理”〔1〕一文中分别对大型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的一种情况,应用行差微分公式,引入视差条件,并顾及显微镜的具体结构,证明了“直接调整法”的校正原理,又用等比级数的(?)散性质证明了“循环调整法”的校正原理。根据这些校正原理,本文进而对调整方法提出讨论,以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不同设计和最小读数的五台光学经纬仪水平角测量的精度,使用一根已知长度的精密横尺和一台威特T3精密经纬仪。首先,用T3经纬仪测量视差角,再用各台试验仪器测此视差角。将计算的测角均方根差作为标准差进行比较。结果是:采用双读数测微器经纬仪的精度最高。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光学测微尺读数经纬仪的精度都与单读数测微器经纬仪的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5.
三角高程跨河水准测量需要同时进行对向(双向)观测。以消除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但三角高程测量中照准和仪器的误差只能通过增加观测次数来减少其误差,这就需要根据全站仪竖直角的测角读数限差、跨河水准的距离和水准测量的精度等级来计算对向观测的双测回数,然后根据所取的双测回数确定高差读数之问较差的限差。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为满足各项限差,规定1个单向测回观测必须正镜读数8次,然后倒镜读数8次,这样形成1组观测值。  相似文献   

6.
角度测量中的垂直角观测和垂直角的计算方法,并不能像观测水平角一样。水平角的计算方法很简单,就是求组成该角两个方向值的差数,也就是说,不论观测时水平度盘上的零度在什么位置,组成该角的两个方向在度盘上的读数之差,总是该角顶点的水平角的角值。  相似文献   

7.
4.建筑方格纲测角和量巨误差建筑方格纲测角,根据精度估算,是按测角图形闭合差计算的中误差值,其中除包含测量本身读数和视准误差外,尚存在着观测时目标偏心误差,仪器对中误差等的影响。故测站测量本身决定的中误差,实际应允许为图形闭合差计算中误差值中的一半。  相似文献   

8.
城市测量垂直角观测误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实施精密三角高程测量,其精度主要取决于垂直角测角精度。因城市环境特殊,需要对垂直角观测误差进行深入的研究。大量试验研究表明,观测垂直角使用觇标照准比直接照准棱镜中心测角精度要高;借助脚架竖立单杆棱镜比借助扶尺杆手扶竖立单杆棱镜测角精度要高;垂直角的测角精度有随照准高度降低而降低的趋势;垂直角观测晴天比阴天精度低,夏天比春天精度低,中午比其他时间段精度低;在炎热的夏天观测垂直角,当视线与强吸热体(如汽车、水泥地面)接近时精度明显降低;在夏天中午近地面大气垂直折光系数为负值,视线向上弯曲,使观测的垂直角减小。  相似文献   

9.
技术问答     
问:威待T_2经纬仪的几项主要检查结果均合乎要求,但在山区观测当垂直角相当大时(有时甚至大于45°),2C的变动范围总是超限,而且似乎仰角的2C为正,俯角的为负,这是什么原因?(广东 邓集东)答:“2C”在一般习惯上称之为“两倍照准差”,假定在观测时其他误差都不存在,或者微小到可以完全不加顾及的情况下,由于视准轴差C即照准轴不垂直于水平轴之微小角差而引起的同一水平方向正镜与倒镜观测值之差,体现为2C。对于垂直角为α的观测目标来说,由于C的影响。观测一次将具有方向误差为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海中测量平台晃动条件下全站仪垂直角观测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掌上电脑的连续多次重复记录垂直角读数取均值的观测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削弱平台晃动对垂直角观测值的影响,从而实现高精度的跨海高程传递测量;研发了基于掌上电脑的外业测量记录软件,可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及成果精度。工程实例分析结果显示,路线总长约16.7 km的跨海水准闭合环的高差闭合差为-15.3 mm,符合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要求。该方法已在港珠澳大桥跨海高程传递中得到成功应用,可在其他类似跨海桥隧工程建设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在各项基本建设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应用范围是很广阔的。这种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的特点,是每一测站所测的地物地形点多。要确定每一测点的地面高度,通常要用仪器高度减去前视读数;或测读垂直角求出高差。在野外作业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由于计算较繁,就容易发生差错,所费时间也大。因此在测图的正确和迅速上,简化计算过程,实是一个重要问题。现在我们利用原有标尺,加以改进,能够简化计算手续,对工作效率的提高与差错的减少,起了一定的作用。兹将测读办法,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们在工作中有时碰到一些400~g制的经纬仪,用来测地形或剖面点时感到很不方便,因为在计算高差和平距时首先要经过换算,然后才能查表计算,这样不仅很麻烦而且容易出错,我认为通过简单的加工可以将奥格劳林视距计算表改为两用,可以直接用400~g制仪器的垂直角之读数去查表,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于60°棱镜等高仪具有结构稳定、操作简便、易于携带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地用来测定二、三、四等天文点。利用该仪器进行多星等高观测的缺点是每颗恒星只能有一个观测值的记录,每组星的观测值个数也较少。根据少量观测值求定的结果中,偶然误差和人仪差的变化都比较大。为此,我们考虑在不改变仪器原有设备的情况下,把60°等高的观测方法作了改进,使原有的观测方法由一次读数改为三次读数,以提高观测成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经纬仪是用以测定角度的工具,而它的测角精度主要是决定于度盘刻划的正确性。除此之外,由于度盘的安装不正确,其刻划中心和它的旋转中心不一致而产生度盘偏心差,也会给读数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种偏心差,对吻合读数的光学经纬仪,或双游标的金属经纬仪来说,可以自行消去或取两游标的读数中数而消除。对于蔡司030或单游标经纬仪来说,虽然也可由正倒镜观测来消除度盘偏心差的影响,但是,当存在有较大的  相似文献   

15.
蔡司010光学经纬仪在读数视场中无指标线作为依据,如何进行照准部偏心差和水平度盘偏心差检验的观测的问题,《测绘通报》1963年第4—5期上曾介绍了武汉测绘学院仪器学教研组的“蔡司 Theo 010经纬仪共轴性的观测方法”一文,在这个问题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和补充,兹再刊出以下两文,供研究该型仪器轴系质量(共轴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简化构造,便于读数,如威尔特T_1、蔡司Th 030等经纬仪,均是采用单向读数设备的构造。因此当用度盘一边的格线来读数时,由于度盘刻划圈的圆心与读数设备旋转轴的偏心而产生的读数误差,如不加以分析研究,那末在实际操作时,对上述仪器是否能用来求得较可靠的观测结果,可能会产生模糊的概念①。 所以对上述仪器的观测限差与观测方法有必要加以讨论,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测量平差的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中,随机误差属正态变量,其数学期望假设为零,即观测值中是不能包含粗差的。一般认为,只要观测者细心,严格按规范操作,观测值的粗差总是可以避免的,但其实并不完全如此,还有其它许多原因。例如,激光测距仪连续多次读数,由于仪器内部原因,其中有的读数超出了偶然误差的限值;归算观测值的改正公式过于粗糙造成参与平差的观测值包含了粗差;由于测量返工的凑合也可能产生粗差等等。因此,不管怎样预防,观测值中还是有可能存在粗差的。包含粗差的观测值是不能参与平差的,然而也不能凭主观任意剔除被认为可疑的观测值,正确的方法是藉助于数理统计理论去发现这种粗差并剔除之,以保证成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长距离跨河水准测量的高差计算模型,针对三角高程测量中各精度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施测方案,并通过工程实例予以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高精度仪器、特制的觇灯,并遵循科学的观测方法,能够有效减弱垂直角观测及大气折光对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影响,并使其满足长距离跨河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电算加密中提供的相对定向元素和绝对定向元素,在测图时大都未被利用。其中相对定向元素,在电算加密采用反复迭代进行解算,对于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的限值规定不超过0.03mm(实际上大部分象对的残余上下视差不超过0.01mm),这也就是说,相对定向元素安置在仪器上之后,若不考虑仪器误  相似文献   

20.
三角高程测量的公式论证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指出现有的由平距和垂直角观测值计算高差的三角高程测量公式不甚严密,推证通常采用的由斜距及垂直角求平距的公式所得出的正是测线两端点平均高程面上的平距,还讨论各种情况下对三角高程测量公式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