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沿边口岸的时空格局及功能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沿边口岸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而"一带一路"的实施也必将给沿边口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沿边口岸的发展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分布及发展模式等方面,关于中国沿边口岸体系形成的时空规律及口岸功能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从地理学角度刻画中国沿边口岸发展的时空格局,并基于RCI模型定量分析沿边口岸对沿边地区的带动作用。研究发现,建国后中国沿边口岸发展可以分为平稳对外开放、加速对外开放、全方位对外开放3个阶段;目前,沿边口岸以公路口岸为主,内河口岸、铁路口岸和航空口岸为辅;空间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俄、中蒙、中哈和中朝边境。另外,RCI结果显示,中国大部分沿边口岸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不突出,"过货化"现象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外开放对沿边地区的地缘战略意义、功能、区位价值、空间地位有着重要影响,对外开放水平深受对外开放格局的影响。地缘环境视角下云南对外开放格局是研究的重心,通过对比西南边疆三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对外开放的地缘环境,对比分析得出云南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和地缘劣势。通过以下三方面研究云南对外开放格局:云南在西南边疆三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云南对外开放体系各要素之间的整合关系;云南沿边对外开放体系的空间布局。最后提出通过打通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完善口岸体系、积极发展多种对外开放形式、大力发展外向型生产产业四方面优化云南对外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带一路"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总体方略。建设"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长期的国家战略,必将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从全方位对外开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能源供应系统的变化、贸易畅通和人文交流与合作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途径和方式。重点论述了陆上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海上国际大通道建设等"一带一路"具体行动对区域国土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空间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国际经济走廊影响的重点区域不同,有助于促进均衡国土空间的形成;2"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内陆地区形成若干个大都市经济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同时,强化与"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相对接的国内开发轴线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土空间格局;3"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增强沿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形成"高效"的国土空间;4"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内陆沿边地区主要口岸和沿边城市的发展,使沿边地区成为重要的国土开发新空间。  相似文献   

4.
介绍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重点通道,提出加强沿边对外重点通道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重点通道,提出加强沿边对外重点通道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内陆沿边省份对外开放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努力稳定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结合中国内陆沿边9省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由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易发展、对外旅游发展3项一级指标和12项二级指标组成的中国内陆沿边省份对外开放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对外开放竞争力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内陆沿边九省份对外开放竞争力得分和排名,辽宁省的对外开放竞争力水平最高,其次是云南、黑龙江和广西,新疆、内蒙古、吉林、西藏、甘肃对外开放竞争力较弱.最后针对9省份提出提升对外开放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区域对外开放面临新的机遇,尤其是西部地区作为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实施重点,通过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积极走进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主动适应新常态。本文从经济、文化、社会、政策这四个方面建立对外开放度测算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加权平均法,分别从时间和地域尺度上对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进行测算和比较,最后根据测算结果分析各区域的对外开放发展趋势,为扩大对外开放格局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是内陆、沿海、沿边三大空间作用力的缩影,剖析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空间演化及驱动因素,对于新形势下明确西南地区发展方向和深化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西南地区61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熵值法、Theil指数、σ收敛、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建立了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对西南地区2003年~2014年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宏观政治经济环境与区域特点,分析了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不断增大,由相对均衡向极化格局演变,成都市、重庆市是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的核心,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崇左市、防城港市等沿边沿海地区对外经济发展逐渐崛起;(2)受内陆与沿边、沿海三大空间作用力的影响,西南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核心区域沿东北-西南向发展,呈现先北移后南移的趋势;(3)经济发展水平、综合交通和基础设施、国家政策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于西南地区的对外贸易格局,促进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空间分异。(4)未来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重心南移趋势明显,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将扩大向南开放,四川省、重庆市的对外开放方向呈现多样化,向北开放的趋势较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南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是内陆、沿海、沿边三大空间作用力的缩影,剖析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空间演化及驱动因素,对于新形势下明确西南地区发展方向和深化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西南地区61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熵值法、Theil指数、σ收敛、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建立了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对西南地区2003年~2014年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宏观政治经济环境与区域特点,分析了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不断增大,由相对均衡向极化格局演变,成都市、重庆市是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的核心,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崇左市、防城港市等沿边沿海地区对外经济发展逐渐崛起;(2)受内陆与沿边、沿海三大空间作用力的影响,西南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核心区域沿东北-西南向发展,呈现先北移后南移的趋势;(3)经济发展水平、综合交通和基础设施、国家政策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于西南地区的对外贸易格局,促进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空间分异。(4)未来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重心南移趋势明显,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将扩大向南开放,四川省、重庆市的对外开放方向呈现多样化,向北开放的趋势较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云南沿边地区56个县域单元1993,2002,2009,2015年人均GDP数据,运用ESDA-GIS方法分析沿边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演化格局,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沿边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但相关性相对较弱。1993年以来,县域经济整体格局变动不大,经济热点区域始终处于弥勒、建水、蒙自等县市,冷点区域则始终处于广南、麻栗坡、绿春等县域;而经济增长格局则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演化和跃迁特征。整体上看,云南沿边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较大,由随机成分造成空间异质性也逐渐增强,且东—西方向上县域经济差异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以及区域发展政策是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外开放,经过十余年的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呈沿海、沿江、沿边梯次渐进的形式,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特别是内陆沿边的开放,更是史无前例,与周边众多邻国同步开展经贸活动,以方兴未艾的势头,蓬勃兴起,它对全国整体经济将产生愈来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沿海开放地区分会、全国高等院校人文地理教学研究会共同发起的《中国沿海与沿边开放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于1993年5月25日至28日在昆明举行,这是地理学界首次把沿海开放区与沿边开放区的对外开放、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内外协调诸多问题进行统一探讨的一次盛会。来自全国各地区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央有关单位的7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报等和专著共60篇(部)。会议还组织代  相似文献   

13.
沿边开放是我国全方位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不仅是加速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指示和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要进一步对外开放讲话精神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系统分析亚太地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变迁以及各国亚太战略变化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面向21 世纪中国实现国家安全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战略。文章分析提出了构建中国跨世纪地缘安全框架的四条建议:(1) 大力推进世界地缘格局的多极化进程,实现全球地缘格局的相对均衡;(2) 推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国际合作,确保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3) 构建合理的国内区域经济格局,这是提高国际地缘安全的国内地缘保证;(4) 纵深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间的推移,沿边地区开放开发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形式上的转换,即边境国际贸易→边境出口加工企业→边境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这种转换规律,是由利益机制驱动的。我国沿边地区在开放开发中出现的诸如沿边国际贸易不稳、发展缓慢等问题,就是因为沿边开放开发的形式转换,没有跟上边境经贸发展的步伐,沿边出口加工生产严重滞后的缘故,因此中国沿边地区应加快外向性产业实体建设,大力推进沿边开发形式的转换,以扭转当前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及其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在对近 2 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 ,文中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和有关统计数据 ,对我国对外开放这一区域发展政策对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 ,首次从量的方面探讨了对外开放政策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及其差异。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模拟计算 ,2 0世纪 80年代初至 1 999年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GDP的直接作用率达到 2 1 39% ,使其相应的GDP年增长速度由9 1 %提高到 1 0 2 4 % ,提高了 1 1 4个百分点。而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 ,由于对外开放较晚 ,对外开放政策的力度远不如东部沿海地区的大 ,从 90年代初期开始的沿江、沿边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中西部地区GDP的直接作用率为 4 2 4 % ,仅为前者的 2 0 %左右 ,使其相应的GDP年增长速度也仅由 8 96 %提高到 9 2 7% ,仅提高 0 31个百分点 ,两者的差距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通过鄂豫皖三省相互交界地区投资硬环境和发展发展政策的对比研究,借鉴鄂皖两省沿边发展政策,并充分利用豫东豫南沿边地区的发展机遇和优势条件,提出了豫东豫南沿边地区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林建鹏 《地理科学》2022,42(2):284-292
基于机构分层分析框架,运用统计与空间分析方法,剖析中国省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医疗资源配置与服务利用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研究发现:2010—2018年2类机构的耦合协调类型由濒临失调衰退型变为勉强协调发展型;总体呈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水平较高,中部地区居中,西北、东北、西南等经济欠发达沿边地区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和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为核心的热、冷点区的空间聚集特征,同时在空间格局改善程度、局部空间集聚效应强度和冷热点区变化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异;受人口分布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空间等因子驱动,同时存在明显时空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对外开放加速珠江三角洲市镇发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分析1979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市镇数量和市镇人口、就业结构和市镇职能、市镇建设和区域空间格局飞跃发展的演变过程和原因,揭示了对外开放政策是促进这个地区市镇发展的加速器,从而证明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一项非常英明的决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的宏观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靖学青 《地理学报》1998,53(5):404-412
本文通过对我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5个影响因素的客观分析,对我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的前景是比较乐观的,会得到稳步发展;(2)我国边境两侧地区难以出现象美国加拿大边境那样的经济重心区;(3)在我国一侧,沿边的某些区段可能形成经济较发达区,例如,东北段的图们江下游地区,西南段的澜沧江-公河结合部,西北段的伊犁河-额敏河流域地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