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医书《内经》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指出了人和自然关系。人若顺随自然.则可健康长寿;逆之,则会有病丛生。所以,凡善养生之人都很注意天气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
副热带高压活动与日月运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依据公开发表的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副热带高压活动与日月运行的关系,证实了各类副高活动均与日月运行的某些周期活动有关,主要表现形式为周期性泊松联系和与天文奇异蹼同步效应两种,并且指出,副高活动类型不同,则所对应的联系对象和联系方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读主席诗词 赏气象灯谜信风唐宋两朝,是中国诗词创作的鼎盛时期,多少千古绝句,流传百世至今,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精品,令人回味无穷。而当代众多的诗词佳作中.毛主席的诗词可说是首屈一指的,它以其特有的瑰丽豪放、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及巧妙的...  相似文献   

4.
王云波 《四川气象》2000,20(3):57-58
探索建立了“用日月预报气候”方程,经6年应用,该方法有效果好、操作简便、预报时效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人工增雨作业在升钟水库蓄水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03年升钟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同年8~10月在升钟水库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加升钟水库蓄水,为来年农业生产创造条件,从升钟水库自然条件和人工增雨作业条件、方法、效果进行分析,探索人工影响天气在升钟水库蓄水的作用,提高升钟水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天文潮汐在特定地区与寒潮天气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荣 《气象学报》1990,48(2):239-241
虽然现代大气物理学认为:“日月引潮力造成的大气潮汐对于大气活动和天气过程没有多大作用,或者是影响微乎其微。”但是,近几年来,日月引潮力与天气变化关系的研究又掀起一股高潮,有人根据资料分析,发现在某些特定天文条件下,日月引潮力会对天气过程起着不可忽略的影响。然而,不分地区、不考虑天气系统的笼统统计,结果并不好。这就说明,日月引潮力要对天气过程起影响,除了要求特定的天文条件外,还要求特定的其他条件(诸如地区等)。为此,本文研究了寒潮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广洲  程国栋 《高原气象》2003,22(10):67-74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地质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地质事件,中国对西北干旱气候与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本利用CCM3模式模拟了高原隆升前和隆升至临界高度时,西北地区的降水与现在的差别,从而初步探讨了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隆升对西北地区降水有明显影响。隆升前,西北地区年降水比现在偏多约150mm;随着高原隆升西北地区年降水逐步减少,到高原隆升至临界高度时,西北地区降水比高原隆升前约减少了77mm,但仍比现在多约73mm。在不同季节,降水的变化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大气冰核浓度的测量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金荣 《气象科学》1994,14(2):155-160
1991年5月用滤膜法分别在南京北郊和内蒙东胜,进行了冰核的观测,得出了东胜平均冰核浓度比南京每升多0.05个。冰核浓度随活化温度的降低呈指数增加。降水、风等气象因子对大气冰核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虹吸雨量计故障一例浅析某站虹吸雨量计,在无降水、无露水的情况下,自记迹线有呈规律性日升夜降现象,升降幅度达0.lmm左右。我们对该虹吸雨量计进行了全面检查。仪器内部机件固定,连接无误,钟筒垂直。经反复查看,发现浮子底部密封不良,浮于进水,取出浮子修复...  相似文献   

10.
北京华创升达高科技发展中心研发的FSP-1分光谱辐射表可在全天候条件下使用。该表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气象、植物生理研究,太阳能利用、海洋考察、建筑材料老化及大气污染等科学研究。专利号为ZL03206190.0。  相似文献   

11.
用太平洋海洋环流模式,模拟研究热带太平洋海温和环流的年际变化特征和机制.用观测的逐月风应力强迫模式,模拟1971~1995年发生的主要厄尔尼诺事件.说明风应力异常对厄尔尼诺生成起主要作用.对海温异常峰值附近3个月海温和洋流的综合分析表明:在厄尔尼诺事件时,160°W以西温跃层上升,以东温跃层下降,温跃层的东西倾斜显著变小.同时沿赤道的垂直环流圈减弱,中东赤道太平洋涌升流、海表层向西的赤道洋流和次表层向东的赤道潜流都减弱且厚度减小;在反厄尔尼诺时,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12.
用诗词进行气象科普宣传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讨论在我国浩翰的文学海洋里大量脍炙人口、千古流传,并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朋友喜爱的部分诗词中,所包含的气象现象和气象知识,认为如能合理利用于气象科普宣传则可以事半功倍,并提出了利用诗词进行气象科普宣传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2月天气今冬(1996年11月~1997年12月)呈前冬正常后冬暖,属强暖冬型。1996年11月全疆大部气温接近常年,12月转为偏高。从12月中旬末全疆气温骤升,并连续维持了20多天的高温天气.使元月份北疆气温偏高,南疆特高。其中南疆8站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3.6℃,创历史同期最高记录,各站气温也分居历史同期第一、二位。2月气温仍呈偏高趋势,但较元月份偏高幅度有所下降。1~2月两月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与高温的配合表现为北疆1月降水多2月少,南疆则两月高温无降水。北疆降水又主要集中在北疆北部、北疆西部,造成北疆北部的雪…  相似文献   

14.
范广洲  程国栋 《高原气象》2003,22(10):45-57
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区大气环流影响的研究,对于理解西北干旱区的成因有重要的意义。本通过三个数值试验,初步探讨了高原隆升前和隆升至临界高度时,北半球特别是我国西北地区大气环流场与现在的差异。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对北半球特别是西北地区海平面气压场、500hPa高度场、100hPa高度场有明显的影响;高原隆升前和隆升至临界高度时,北半球绝大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场、500hPa高度场、100hPa高度场都比现在偏低。不同季节时,各环流场变化的情况也基本一致。高原隆升至临界高度时已经对北半球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环流形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将导致西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较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范广洲  程国栋 《高原气象》2003,22(10):58-66
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区形成的研究,对于理解西北干旱气候环境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本通过数值模拟,初步探讨了高原隆升前和隆升至临界高度时,我国干旱区大气水分循环及青藏高原动力、热力作用与现在的差异。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前和隆升至临界高度时,干旱区边界内获得的净水汽通量均明显比现在偏多;我国干旱区700hPa涡度比现在大;夏季高原地区的上升运动比现在弱,干旱区下沉运动偏弱,这些都更有利于降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悠悠清水,电站更壮美。水绕山庄孤垒,金屋映掩在内。八方来客恭维,丽人日月侍陪。这里花荣枝茂,谁知酒绿欢悲!  相似文献   

17.
气象异常年表微机系统的设计王小宁,张宏娟(陕西省气候资料室西安·710015)气象升常年表系统是依托我省《气象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地面气候资料信息化AO文件》,按照中因气象局报送《气象异常年表》的规定,运用专用软件实现微机制作。1设计目标气象升常...  相似文献   

18.
濮阳市多时间尺度气温变化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濮阳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气候趋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夏季和年平均气温升、降温趋势分别为0.23~0.46℃/10a、-0.05~-0.11℃/10a和0.14℃/10a;年高(≥35℃)、低(≤-10℃)温日数分别以3.36天/10a和2.35天/10a的趋势减少;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提前4.91/10a、终日推后1.02天/10a,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0℃的终日延长2.0天/10a;1987年以来濮阳相继出现17个暖冬,严重暖冬年份皆出现在1995年以后。当地引种的小麦品种冬性减弱,播种期推后,越冬期缩短,生育期延长。病虫害有加重趋势,农药、化肥用量增加。 结论认为:当地气侯变化具有冬趋暖夏趋凉的特征,高低温危害减少,积温的有效性增加,作物生长期与灌浆期延长;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异常暖冬事件增多,近10年是50年以来最暖的10年。同时冬季平均气温年际间波幅增大,春季气温不稳定,气温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气候变暖对当地粮食生产有利因素较多,但不利因素也很突出,如何趋利避害,确保粮食安全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本站e-t曲线特征及指标站700hPa高度、露点和风向风速,建立了栾川县7~8月份未来1~3天大~暴雨预报指标。1 前提条件①本站e-t曲线降后升、t14曲线升后降,或e-t曲线连升3天后≥-6,或e-t曲线≥0维持3天以上。②郑州、宜昌、成都3站08时700hPa露点平均值≥4.0℃。2 预报指标在满足上述前提条件之后,根据08时700hPa指标站的高度及风向风速,确定如下预报指标:①兰州高度降后升(或平后升),同时汉口高度≥312位势什米。②成都为≥6m/s的N~SSW风且宜昌、郑州为W…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东北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及其适应性对策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马树庆 《气象学报》1996,54(4):484-492
采用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气温、降水等资源环境条件的反应函数,建立了在气候变化条件下粮食产量变率理论推算模式,分析了在主要农作物生长季气温升、降1—2℃与降水增、减10%—20%的各种组合条件下,东北各地粮、豆作物产量的变化,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产量影响较大,地域差异明显。气温升、降1℃,粮、豆单产将升、降2%-40%,东北部变幅大于西南部;降水量增、减10%,西、西南部粮食产量将增加或减少10%左右,东南部则相反。各地应根据其影响情况采取不同的农业生产对策,如调整作物品种布局和种植结构,加强灾害防御,以确保粮食生产长期持续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