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黔中铝土矿及其赤泥中钪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论述了黔中铝土矿和其紧密伴生硬质粘土岩及其炼铝残渣赤泥中的钪和稀土元素含量与分布特征,通过淋滤实验、酸处理实验、人工合成方钠石及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探讨了钪在赤泥中的赋存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居室氡及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两方面论述了居室环境中的放射性危害,并简要介绍了预防、治理居室环境放射性危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多年来在赤泥堆场稳定性分析中的工程实践,通过分析总结,在阐述烧结赤泥工程性能的基础上,提出烧结法赤泥的定名应遵循现场岩性定名及水的问题直接影响赤泥的胶结程度,并给出了具体的工程地质分层方法。 相似文献
4.
山西铝厂赤泥堆场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现状条件下山西铝厂赤泥堆场的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分析,并分析评价了赤泥堆场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对堆场的合理扩展及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赤泥是铝土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富含战略性关键金属Zr、Nb、Sc、Ga、REE等,对其进行评价,可以为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广西平果铝土矿赤泥库的赤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赤泥的主要化学成分为Fe2O3、Al2O3、CaO、SiO2、TiO2、Na2O,相比于原生矿石,赤泥中Li元素含量相对贫乏,Be、Zr、Hf、Nb、Ta、Sc、Ga、LREE、HREE元素含量相对富集,赤泥中Fe、Ti、Zr、Nb、Sc、Ga、REE元素含量达到了综合回收利用的要求。估算平果铝土矿赤泥库含铁(TFe)928.2万吨、钛(TiO2)174.3万吨、锆(ZrO2)11.81万吨、铌(Nb2O5)1.71万吨、钪3954吨、镓1452吨、轻稀土氧化物3.62万吨、重稀土氧化物1.67万吨。平果铝土矿赤泥库铌资源量达到了大型矿床规模,钪资源量远超过大... 相似文献
7.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当今世界中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印度作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开展环保工作,尤其对环境放射性的调查研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印度对不同建筑材料民宅和厂房内的氡调查,铀矿毗邻区乡村壤中及民宅中的氡调查,高钍辐射区天然r放射性对人体的辐射效应研究工作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8.
9.
居室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居室环境的放射性危害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放射性的基本概念,并以收集及实测资料为依据,着重从居室环境的外照射和内照射两方面阐述了放射性的危害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利用中州铝厂固体废弃物赤泥、粉煤灰、碱渣等为主要原料,讨论利用烧结法制备建筑装饰材料微晶玻璃的可能性。借助XRD、DTA、SEM等实验研究手段,对废渣微晶玻璃组成、主晶相确定、原料选定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玻璃组成为:w(SiO2)35%~40%、w(Al2O3)10%~18%、w(CaO)13%~23%、w(MgO)3%~4%、w(K2O Na2O)4%~9%,可合成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的微晶玻璃。 相似文献
14.
在1300℃下将赤泥和石英砂熔制成基础玻璃,经粉磨、筛选后,通过二次热处理工艺获得了以钙铝榴石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采用XRD和SEM等研究赤泥和微晶玻璃后表明,赤泥主要由方解石和霰石等钙质成分组成;热处理温度对微晶玻璃性能和钙铝榴石晶体结构的影响较大。优化的制备条件为:核化900℃,1h,晶化1105℃,2h,该条件下所得的微晶玻璃晶相含量较高,晶体发育完整,性能良好,相应的体积密度为2.79g/cm3,显微硬度为6.52。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沙县钾长石粉合成的13X沸石及其与取自山东铝业公司的赤泥混合使用时除砷的效果和适宜条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以单一的13X沸石为吸附剂时,改变沸石用量和溶液的酸度均不能有效去除砷;赤泥和沸石混合使用时对低浓度砷(〈5mg/L)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适宜的吸附条件为赤泥用量2g/L,沸石用量1.5g/L,pH值约为8,平衡时间1h。实验表明,赤泥在混合吸附剂除砷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沸石与赤泥的合理混合使用,对于含砷重金属废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对可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基坑降水中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控制措施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降水工程中排出的地下水进行综合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地热资源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前景和潜力的清洁替代再生资源,在当前我国乃至全球面临能源短缺"瓶颈"时期,研究其分布、形成、储藏、运移机理、开采模式,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地热资源的分布、研究和开发利用现状,初步探讨了中国地热资源开发与研究中面临的若干问题,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前景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20.
《矿物学报》2013,(Z1)
Tailings produced in a concentration plant are the discharge of solid wastes after grinding ore into size and selecting useful components in the specific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for the mining of metal ore, non-metallic ore, coal, clay, etc, the production of tailings of the world is up to 100 million tons per year. The number of existing tailing piles is 12718 in China, of which the construction ones are 1526, accounting for 12% of the total, and the closed tailing piles are 1024, accounting for 8%. As of 2007, the national total tailings accumulation is 8.046 billion tons. The non-ferrous metal mining is one of the largest discharge of solid wastes industries because of its low comprehensive recovery rate. For example, the beneficiation and recovery rate of non-ferrous metal mine is from 50% to 60% in China, which is lower 10% to 15% tha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 associated non-ferrous metal recovery rate is 40%, which is lower 20% than developed countries. On the utilization of duns, Poland is 90% to 100%,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France, Canada, Belgium and other countries followed, while China is only about 20%. The utilization of fly ash is to 100% in Japan and Denmark, France is 65%, UK is 55%, and China is just 45%. Quantities of waste rock, waste slag, and waste water have occupied land, destructed vegetation, deteriorated the soil and water quality, and caused land subsidence, landslides, mud-flow and other geological disasters. Therefore,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s the right choice of mi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protection, resource conservatio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