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肖攀  何军  彭轲  许珂 《中国地质》2019,46(S2):93-101
鄂西岗地1:50 000水文地质图数据集是在董市幅实施水文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遥感地质解译、水文地质钻探、水样品采集测试及地下水位监测与统测等工作基础上完成原始数据采集,综合前期收集资料的整理分析与最新采集数据集成编制而成。原始数据采集主要包括遥感地质解译面积450 km2,机(民)调查点226个,地质调查点125个,环境地质调查点16个,水文地质钻探孔12眼,工程地质钻探孔8眼,水样品(全分析、同位素及有机污染样)合计采集80组,丰、枯水期地下水位统测各40点次,以及机(民)井监测12点位(一个水文年监测)等,数据采集严格遵守《水文地质调查规范》(DZ/T 0282-2015)《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DZ/T 0148-2014)等规范与技术要求组织实施,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数据集采用MapGIS 6.7平台辅助制图,坐标系为1984年西安坐标系,投影方式为高斯-克吕格投影(6度带)。水文地质图编制是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充分展现关键水文地质信息与地下水资源现状条件,为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远景规划与有效保护提供直接依据,能够促进长江中游生态文明建设与长江中游经济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质》2021,48(4):1305
正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战略,支撑自然资源部履行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职责,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实施了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计划。该计划总体目标是全面掌握全国水资源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开发利用、生态状况及动态变化,开展重点地区水平衡分析,评价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中的关键性支撑和制约作用。该计划2019年以来取得主要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英爱文 《水文》2006,26(3):63-66
地下水既是不可或缺的水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与环境支撑要素,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本文叙述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回顾了我国地下水监测的历史,分析了目前地下水监测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全国地下水监测规划》的主要目标和全国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的主要成果,简要分析了部分流域第二次水资源评价中地下水资源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上中下游面临着不同生态环境问题,水在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黄河流域地下水动态特征、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饮水安全状况。黄河流域年度地下水资源量393.55亿m~3,银川平原、河套平原等7处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量为81.91亿m~3,占比超过20%;黄河流域地下水质量以Ⅰ~Ⅳ类为主,劣质地下水主要受总硬度、硫酸盐、铁、溶解性总固体等天然原生组分影响,砷、氟、硒、碘等原生组分超标是流域部分地区地下水饮水安全的主要威胁;2020年与2019年同期相比,黄河流域地下水位呈上游稳定、中游局部上升、下游下降的态势,主要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态基本稳定。针对黄河源区、宁蒙河套平原等重点区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全面开展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评价,深入开展黄河流域及重点地区水平衡分析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5.
蒋镇涛 《地下水》2022,(5):83-84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2016年起,国土和水利两部联合,依托国家地下水监测程在贵州省改建新建了277个自动化监测站,大幅提高了地下水监测与信息服务能力。本文以地下水水位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贵州省的自然地理及水文情况,总结了该地区的地下水类型,然后分别分析了全省地下水水位动态、二级分区地下水位动态和重点监测区地下水动态,分析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变化环境下地下水时空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和区域水资源安全保障。【研究方法】本文基于淮北平原区典型气象站1953—2019年月降雨数据,采用小波分析及M-K检验法,研究多年尺度降雨周期性变化及趋势规律;结合395个国家级监测井及地下水统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监测井优化评价。【研究结果】淮北平原多年降雨量呈现多时空尺度变化特征,南部地区主周期较北部地区偏小,但周期尺度较多,变化更为复杂;西北部的浅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其余区域水位处于有升有降的波动状态;南部区域浅层地下水水位在1970年、2003年及2019年3个时段呈现出先降低再恢复,北部部分区域地下水水位则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特征,研究区水位总体存在下降趋势,但2000年以来水位总体有所回升;经主成分分析优化后的277个监测井(221个水利井和56个自然资源井)能代表395个原国家监测井的总体水位变化情况。【结论】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长序列监测数据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流域尺度水资源评价及管理,但省市级尺度或重点区域还需要进行优化和加密,地下水位统测可有效填补,该工作应在重要河湖两侧、淮河北岸一带、东北部山前平原等高水力梯度区域进行加密。  相似文献   

7.
1985-2013年黑河中游流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黑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 研究水系统演化及其驱动机制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非常关键. 基于甘肃河西黑河中游流域地下水位动态、水文气象、土地利用和灌溉统计数据, 研究了1985-2013年黑河中游流域地下水位时空变化. 结果表明: 地表水的不合理分配和耕地的扩展导致了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地下水位的剧烈变化. 1985-2004年区域地下水位以下降为主; 2005-2013年呈现下降和回升两极发展趋势, 冲洪积扇群带地下水最大下降达17.41 m, 而黑河干流沿岸地下水位最大回升了3.3 m, 地下水埋深普遍增加了1.0~3.0 m. 尽管地下水位在2005-2013年表现出回升趋势, 但干流中游盆地地下水系统处于严重负均衡状态, 制定合理的“生态分水”方案和水资源综合管理规划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8.
以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地区——贵州乌蒙山七星关区为例,参考"全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形成的评价理论和方法,结合岩溶石山区地下水资源水文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实际,探索构建岩溶石山区县域范围内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通过系统评价七星关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认为该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大,但资源、开采强度、劣质水分布不均,降低了部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及"三区三线"划定提供了依据。同时,该评价方法亦为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方捷  曾勇  刘一  沈雪华 《地球学报》2018,39(5):559-564
2016年以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的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围绕赣南矿业经济发展、特色农业发展、饮水安全、特色旅游业、绿色矿业等需求,开展了矿产地质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水文地质调查、资源综合利用、地质遗迹调查等工作,支撑赣南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已见实效,形成了行业特色明显的"地质调查+"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地质调查+"扶贫新路。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中国南方岩溶地区干旱缺水等问题异常突出,岩溶地下水赋存和分布的复杂,开发利用率低,基于多年调查研究工作为基础,系统总结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征,研讨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方法】基于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点、地下水系统类型、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的叠置性和时空分布不均性分析,提出南方岩溶区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结果】南方岩溶区可从以下三方面充分发挥地下水资源安全保障作用,一是掌握地下水赋存分布规律,发挥分散供水和应急供水作用;二是加强调蓄工程建设,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三是建立与生态重建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结论】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复杂,具有表层带岩溶水系统、岩溶地下河与管道流系统、岩溶大泉系统以及分散排泄地下水系统多种类型,规模大小不一,开发利用形式多样;在垂向上具有叠置性,水空分布严重不均;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在地球科学系统论的指导下,查明岩溶水资源赋存分布规律,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因地制宜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案,为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创新点:以系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工作为基础,系统总结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点;针对岩溶区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提出了水资源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11.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is a major nationa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but the effect of the water transfer depends on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in the receiving areas. Water Diversion and Source Supplement Project is a specific utilization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in Zouping City.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Water Diversion and Source Supplement Project on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Daixi River Basin, the authors adopted the water balanc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total recharge of water diversion sourc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items in Daixi River Basin after carrying out this project. The total recharge is regarded as the amount of exploitable groundwater resources. The exploitable potential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his area is evaluated by the comparison of the amount of exploitable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the actual amount of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nd the effect of Water Diversion and Source Supplement Project on the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on the remission area was also demonstrated. Besides, the effective replenishment effect of this project on the groundwater in the study area was also revealed based on the annual groundwater and multi-year groundwater level dynamic monitoring data, which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是国家级的重大水利工程,调水效果最终依赖于接收调水地区对调水的具体利用,引水补源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在邹平市的具体利用.为评价引水补源工程对黛溪河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效果,在分析邹平市引水补源工程实施后黛溪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各个补给项的基础上,采用水均衡法计算各个地下水补给量,确定了黛溪河流域引水补源的总补给量.将总补给量视为本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与本区用水所需的地下水开采量相比较,对本区地下水资源可开采潜力进行了评价,论证了引水补源工程可有效缓解区内地下水超采问题.另外,还充分利用年地下水动态和多年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等监测资料,揭示了引水补源工程对区内地下水的有效补充作用,为区内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按阶段任务目标,基本查明了我国南方岩溶区岩溶地下水资源赋存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潜力,发现了石漠化、地下水污染、内涝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揭示了岩溶作用对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岩溶旅游资源、碳循环和环境地质问题的控制机制,启动了“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在岩溶动力学理论、岩溶石笋高分辨率测年、岩溶人工增汇和岩溶地下水探测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科技创新。建立的不同类型区岩溶地下水富水模式、成井模式、有效开发利用模式以及石漠化区综合治理模式,经实践表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可为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石漠化综合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岩溶贫困区脱贫攻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形成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由逐水而居到凿井取用地下水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大转折。和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具有分布广泛、水质良好、变化稳定、便于利用、不容易受污染等优点,因此它是理想的供水水源。地下水本身既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地质营力、信息载体、生态环境因子和灾害因子。因此开展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动规律的研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工程技术、布局设计和实施等水文地质研究是一门关系到人类生活、社会需求和发展的重要学科。笔者着重论述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形成的历史是和人类社会的诞生、繁衍和发展紧密相关的。随着科学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该学科已从原来的基础学科逐渐向应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因此,今后在加强水文地质基础研究的同时,还应该十分重视满足国民经济需求和面向市场应用的研究。最后,从世界面临严重缺水和水污染的现实、科学发展的必然和国际学术组织和学者对地下水学科的重视,以及当前人才市场对该学科人才需求等方面指出,21世纪“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和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地下水的地质生态环境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针对西北干旱区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 ,通过凝结水对沙生植物作用的分析以及地下水位埋深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盐渍化影响的分析 ,探讨了地下水对生态环境的控制作用 ,认为地下水埋深及包气带水分运动状况 ,是主要生态环境指标 ,保持合理的生态地下水位是防治植物死亡和土地荒漠化的关键 ;维持适度的地下水位埋深 ,可以控制土壤水盐运移和均衡 ,达到改良土壤和改善地质生态环境的目的。文中还探讨了塔里木河和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是乌蒙山区革香河流域重要的饮用水源,由于地下水发育规律复杂,地形起伏巨大,给地下水的有效开发利用带来了诸多困难,广大地区存在干旱缺水问题。文章利用岩溶地下水综合调查—探测—评价方法,查明革香河流域地下水赋存发育规律,揭示流域内干旱频发的成因机理,归纳总结出向斜蓄水构造、背斜蓄水构造、断层蓄水带和断陷盆地蓄水构造四类典型蓄水构造模式,优选了断层阻水、向斜蓄水、岩性界线阻水、上下阻水和地下河径流带五种富水成井区位,并有效应用于严重干旱缺水区的打井找水工作,定井成功率达到70%以上,解决了流域内2万多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有效服务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元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地下水是公共生活供水和工农业用水的最佳水资源,是防旱抗旱最为可靠的后备水资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地下水是保证国家安全的战略水资源。根据目前我国地下水遭遇日益严重的过量超采和水质污染,并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要加强对全国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出6点建议:1)开展水文地质补充勘察和调查;2)强化地下水综合监测网的建设;3)把监测和水质保护作为新时期加强地下水管理的重要内容;4)加强地下水的科学研究;5)要建立和完善保障地下水安全和合理开发的法规体系;6)理顺地下水专业人才培养渠道,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湛江市50年来的地下水流场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市区中、深层承压水经过近50年的集中开采,已形成了以人工开采区为中心的区域水位降落漏斗;浅层水一直未作为集中供水水源,未形成区域水位降落漏斗.影响地下水流场变化的因素主要为开采量,其次为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9.
吕书君 《地下水》2008,30(4):1-4
我国目前地下水开发利用出现了许多问题,地下水大面积超采,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大量水井不断吊泵、干涸,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是由于开发利用不当、没有科学地开发甚至掠夺性的开发造成的。另外由于市场管理不严,盲目乱开滥采,大量施工队伍进入市场,存在不公平竞争等,都体现出制度、监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缺陷。要管好地下水开发利用这个建设市场,使地下水得到长足发展,以达到可持续利用,应借鉴交通、建筑、铁路行业已经建立的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市场。地下水取水工程建设市场的准入制度研究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摸清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保护,研究制定出准入制度及管理模式,达到水资源的科学合理规划,勘查,开采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