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1974~1985年,这12年区域性暴雨的环流形势、暴雨形成的原因、暴雨落区预报的着眼点等进行分析,建立了短期暴雨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NCEP和ECMWF再分析资料,结合天气动力学原理,从西风带系统、副热带系统、青藏高原影响系统和热带系统对影响广西低纬度地区暴雨过程中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型,并给出相应的环流特征,为广西等低纬度地区的暴雨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于地形复杂的地区,低层大气的热力状况对暴雨的产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气的总温度实际上是描述大气热力状况的物理量,仔细分析产生暴雨的中尺度能量系统,将有助于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重庆"9.5"特大暴雨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AR/NCEP逐日资料(一日4次)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研制的客观分析诊断系统对2005年重庆“9.5”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向南运动的高层北风急流下沉与低空急流上升支组成的西南低涡是本次特大暴雨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桑达”台风移动缓慢可能是造成此次特大暴雨的间接原因;特大暴雨出现在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正涡度中心下方和负涡度中心西侧;湿位涡高值带对应着降雨带,高值中心与暴雨中心基本吻合,对暴雨预报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0年华北区域中尺度暴雨监测联防业务试验期间的获得的较为稠密的地面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及常规天气图资料,对1990年8月中旬的一次影响山东强暴雨天气过程作了初步的天气学分析和中尺度分析,指出了直接造成这场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和有利于它们发展的环境条件,文中重点讨论了中尺度天气系统及云团与雨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1994年4月19~20日春季暴雨主要是由对流层中低层低涡和地面静止锋共同作用的结果,侧重于对低空急流的形成与变动和熵平衡方程的诊断分析,能量场与该次暴雨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强暴雨过程诊断及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四川盆地暴雨天气发生发展的机制,利用云图和美国环境预报中心的全球再分析资料,针对2010年8月18—19日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及中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中不断有低压槽东移,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至盆地东部,暖湿气流通过低层绕流等方式进入盆地;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热力不稳定的条件下,随着干冷空气入侵,对流运动异常强烈,促使强降水发生,湿位涡等值线密集带对暴雨落区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中尺度对流系统各阶段特征明显,与中尺度气旋演变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以及MICAPS3.0系统软件计算的对流指数对2009年8月25~26日发生在成都的短时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定度指数与此次暴雨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LI指数和IC指数在短时暴雨发生前达到最强,K指数和SI指数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强降水发生前12小时达到最强;能量指数在暴雨发生前有一个明显的突变过程,峰值与强降水开始时刻对应;SSI指数与SHR有着一致的变化趋势,在强降水发生前也具有明显的突变性,这说明短时暴雨过程是强动力作用和强热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流指数具有的这种突变性可作为预报短时暴雨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2012年8月30日~9月1日发生在川东北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利用24小时加密雨量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采用Barnes滤波方法及天气学诊断方法,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原槽后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西南暖湿气流交汇的环境场下,中尺度低压是此次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低空西南急流不仅为川东北暴雨提供丰沛的水汽,同时也为中尺度系统的形成、发展提供能量来源和有利的动力条件;大尺度环境场为暴雨提供水汽来源及能量,而中尺度系统在层结不稳定触发下释放潜热产生对流,并为水汽的辐合和向上输送做出贡献;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配置,有利于暴雨的发生与维持。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月27日、28日,笔者根据四平山站以上流域平均降雨量及前期影响雨量,做了2次短期洪水预报,在时段净雨深大致相等的前提下,其洪峰流量结果大不相同,现在分析一下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研制的自动气象站网的组成、功能及其特点,论述了自动气象站网、无线传输网及计算机通信网的设计方法和联接技术。  相似文献   

12.
墩日含煤岩系时代原定为晚三叠世。该岩系的岩性、岩相、煤质、孢粉组合等诸多特征均反映了下侏罗统的沉积特点,故应将其厘定为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成都10个重污染日进行天气学分析,将污染浓度与气象要素进行聚类、研究了重污染日形成原因及污染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SO_2、TSP日平均浓度分级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城市热岛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6年夏季、1987年冬季市区观测资料和郊区气象站气候资料,分析了成都市热岛特征、热岛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及绿化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国汛期降水进行了旋转主分量分析,得到6个最基本的降水型,并利用北太平洋超前一年各季的海表温度与这6个降水型求相关,得到24张相关图。分析相关图的结果表明:黑潮海域的海表温度对我国东部绝大部分地区降水很敏感;影响我国江淮流域降水的海温区有几个,因而使得江淮流域旱涝情况特别复杂也难以预报;我国汛期降水和北太平洋海表温度的相关具有不同的时滞现象,绝大多数与冬半年的海温有密切联系,充分反映了海气相互作用具有十分复杂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用TG方法对滑石进行物相定量分析的结果。实验证明其分析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地质上评价滑石矿床的要求。滑石在加热过程中,于930℃失去羟基,根据失去羟基的量值对滑石进行物相定量分析。该方法可以排除其它硅酸盐矿物对分析结果的干扰,制样方便,所需样品量小,样品不需特殊处理,分析误差±3%。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甘肃省58个台站1961年12月~1991年2月的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旋转主分量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省冬季月平均气温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30年来,全省有3个主要气温变化异常区,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南三岛近岸海区异养细菌数量变动与潮汐周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4h内异养细菌的数量随着潮位的上升而减少或随着潮位的下降而增加,高平潮时数量最低,低平潮时数量最高。比较一个月内各个高平潮异养细菌的数量,发现异养菌数量在小潮期向大潮期转变的过程中达到顶峰,并在大潮期急剧下降至最低值,接着从大潮期至小潮期,异养细菌数量缓慢回升,直至小潮期后才快速地上升。在水平分布中,异养细菌的数量在潮间带最大,其次是离低潮线100m的海区,离低潮线300m的海区最小。在垂直分布中.异养细菌数量以表层水最高,中层水次之,底层水最低。  相似文献   

19.
自“七五”以来,小秦岭区在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发展演化阶段,区域构造格局,金矿类型的系列性和序列性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新进展,初步建立起了小秦岭“折离-变质杂岩核”构造体系,从而为金的区域找矿、远景预测及新类型研究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