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川北新发现的硅质岩型铼多金属矿可选性,开展了铼及伴生硫、硒、钒、钼等多种元素的回收工艺研究.试验确定,采用"重选选硫一尾矿氧化焙烧挥发回收铼硒-碱浸回收钒钼"的工艺,可以有效回收矿石中的铼、硒,并综合回收矿石中伴生的黄铁矿和钒、钼元素.重选工艺可以得到产率10.68%、硫品位48.33%的优质硫精矿产品,硫的回收率62.72%;选硫尾矿在950℃氧化焙烧2h,硒的挥发率可达到99.96%以上,铼的挥发率为91.69%;选硫尾矿焙砂碱浸工艺,钒的渣计浸出率88.09%、液计浸出率91.49%,钼的渣计浸出率92.13%、液计浸出率92.52%.  相似文献   

2.
黄铁矿中金的赋存状态和存在形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建业 《西北地质》1996,17(3):27-32
经过普通光片研究和电子显微镜及其AnMaX射线面分析,并结合测试的结果,首次发现小秦岭金矿床的黄铁矿中存在有晶格金,金是以Au+替代Fe2+从而进入黄铁矿中。显微金的赋存状态主要表现为:裂隙金主要分布在呈四块状产出的黄铁矿中,包体金在不同粒级及不同产出形式的黄铁矿中均有分布,但在细粒黄铁矿中明显增多。金的出现与样品中黄铜矿的分布量呈正相关关系。此外,文中还讨论了晶格金的形成机理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4.
贵州都匀牛角塘富镉锌矿床中镉的分布及赋存状态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叶霖  刘铁庚 《矿物学报》2001,21(1):115-118
对贵州都匀牛角塘富镉锌矿的研究发现该矿床高度富集镉 ,矿石中镉含量一般为 2 2 84× 1 0 -6~ 9850× 1 0 -6,最高为 1 3 4 0 0× 1 0 -6,比地壳克拉克值 ( 0 .2× 1 0 -6)高 5~ 6个数量级 ,比工业品位高n× 1 0~n×1 0 2 倍 ,且其储量达到大型矿床的规模 ,在世界上十分罕见。镉主要以类质同象存在于闪锌矿中 ,少量镉以硫镉矿等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于矿床的氧化带 ,是风化淋滤过程中形成的镉的次生矿物。  相似文献   

5.
峨嵋玄武岩铂钯赋存状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黔西峨嵋玄武岩和辉长岩为测试对象,在矿物鉴定基础上,建立了Pt、Pd在硫化物、金属互化物、吸附态和硅酸盐类质同象不同赋存状态查定的流程,查明了峨嵋玄武岩中Pt、Pd是以硫化物态和金属互化物态为主,少量呈吸附态和硅酸盐类质同象态存在,讨论了峨嵋玄武岩铂钯状态丰度与铂族元素可能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复杂钴矿石中钴镍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相态分析方法,配合扫描电镜、X光衍射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某铜钴矿化区钴矿石中钴镍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查定了钴镍在该铜钴矿化区的赋存状态主要有:①钴镍以含钴的镍黄铁矿产出;②钴镍与铁呈类质同象状态存在于黄铁矿、黄铜矿和菱铁矿中;③钴镍以吸附态存在于伊利粘土矿物中。  相似文献   

7.
铜矿床中的伴生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其矿物颗粒细小,往往从微米级到纳米级,因此难以被发现和获得利用,进而导致无法系统地对其赋存状态进行研究。本文以"里伍式"铜矿床中的矿石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背散射图像、二次电子像观察以及X射线光谱点、线与面分析技术的相互佐证,获得铜矿床伴生元素矿物物相、形貌特征、赋存状态、定性/定量及分布规律等信息。实验中选取扫描电镜的加速电压20kV、发射电流10μA、能谱脉冲处理活时间100s,同时对样品前处理、测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探讨,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分析铜矿床中有关伴生元素的能谱-扫描电镜(EDX-SEM)微区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分析查明四川里伍铜矿床中金、银、钴、铋、硒等元素的赋存状态,这些元素以独立矿物存在或类质同象的形式分布在其他矿物中。通过对这些伴生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为矿物工业价值的认定、矿床资源评价、伴生元素的回收利用提供了微观依据,为矿山的开采、选矿以及冶炼工艺过程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陈雪锋  范裕  周涛发 《岩石学报》2021,37(9):2705-2722

铼(Re)作为关键金属之一,是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必不可少的关键矿产,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全球90%的Re产出于斑岩型矿床中,由于Re和Mo(钼)的元素性质相近,辉钼矿是Re的主要富集矿物。目前,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含Re辉钼矿多型、辉钼矿中Re的含量、以及微米尺度上Re在辉钼矿中的赋存规律等方面,但纳米尺度上,Re在辉钼矿中的赋存状态研究仍十分薄弱。本次工作以安徽省泾县新发现的湛岭斑岩型钼矿床中的辉钼矿为研究对象,查明矿床中的辉钼矿主要有两种类型:粗粒叶片状辉钼矿(Ⅰ型)和细粒集合体辉钼矿(Ⅱ型)。通过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确定了微米尺度上辉钼矿中的Re含量呈较大的不均一性。粗粒叶片状辉钼矿核部的Re含量(90.2×10-6)高于边部(37.6×10-6),细粒集合体辉钼矿中的Re平均含量(89.4×10-6)明显高于粗粒叶片状辉钼矿(50.0×10-6),其中可见多个无规律的局部Re富集区域。在此基础上,对细粒集合体辉钼矿中富Re区域进行聚焦离子束(FIB)原位取样,并运用透射电镜(TEM)分析发现,在纳米尺度上,辉钼矿Re含量也有较大不均一性。在ADF-TEM照片中识别出辉钼矿具有a、b两种不同的表征。表征a的辉钼矿Re含量较高,晶格受到明显干扰,除类质同象替换外,还存在以Re-S吸附的方式赋存的Re;而表征b中的辉钼矿Re含量较低,晶格并未受到明显的干扰,Re主要是以类质同象替换的形式存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湛岭斑岩型钼矿床中的Re除了类质同象替代Mo进入辉钼矿晶格外,还以Re-S的形式吸附在辉钼矿晶格表面,Re的两种赋存状态是辉钼矿中Re含量不均一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腾冲热水沉积金矿床硅质岩特征和金银赋存状态研究王江海(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张丽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100044)关键词硅质岩,热水沉积,金赋存状态,银金矿,腾冲贵金属矿床中有用元素(如腾冲热海金矿床中的金和银)的赋存...  相似文献   

10.
湖南黄金洞金矿床毒砂中金的赋存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湖南黄金洞金矿主要载金矿物毒砂进行了金含量、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扫描和透射电镜、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及穆斯堡尔谱等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金毒砂在成分上及结构上都明显地偏离理想毒砂;金含量高而稳定;毒砂中的铁为F_e~(3+);金主要呈晶格金存在,以类质同象形式置换毒砂中的砷.  相似文献   

11.
新疆北部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床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家远 《黄金地质》2001,7(3):1-7,T001
陆相火山岩型金矿目前是新疆最为重要也最富有特色和发展前景的金矿新类型。与金矿有关的火山岩,主要是一套以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及其相应火山碎屑岩组合为特征的陆相火山岩。新疆北部存在两期(华力西中期和中晚期-晚期)陆相火山岩,相应发育两期金矿化。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的一系列特征表明,该类金矿是与陆相火山岩密切相关,形成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型挤压造山环境及近地表条件下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成岩成矿物质具源自上地幔或下部地壳的深源特征。  相似文献   

12.
浙北湖州—安吉地区位于赣杭火山岩带北西侧,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广泛,发育有一系列的中小型火山岩型铀矿(化)点。张家坞铀矿床是浙北地区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床,本文通过详实的野外观察,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电子探针等测试技术,对张家坞铀矿的矿石特征和铀的赋存状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呈现红色具流纹构造,整体表现为热液作用的特征,矿石以发育有金属矿物黄铁矿、赤铁矿、金红石和闪锌矿,非金属矿物玉髓、绿泥石、磷灰石、绢云母和方解石为特征。铀的赋存主要以独立铀矿物沥青铀矿和铀石为主,少量赋存在含铀副矿物中。铀矿物颗粒细小从核部到边部依次为沥青铀矿、"铀石化"成因硅含量偏高的铀石("高硅铀石")和正常铀石。矿石和脉石矿物特征表现出成矿时可能是张扭性的构造环境和高温迅速转变为中-低温的成矿环境。从矿体、矿石、矿物、围岩蚀变特征和成矿环境等角度,推测张家坞铀矿属于中-低温热液成因铀矿床。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数据思维为地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从数据出发,以数据驱动模式去分析地质问题,在元素分布特征分析、矿床地化异常识别等方面较传统地学分析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文章基于便携式X荧光分析仪(pXRF)测试的原位、无损、快捷、多元素分析等优点,对宣城矿集区内的荞麦山铜多金属矿床岩芯进行高密度的全数据原位采集,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量化分析。2种方法均表明,荞麦山铜多金属矿床中元素Mg、Ca、Mn、Co、As、Se、Ag、Hg、U和成矿元素Cu、Fe、S、W存在正相关关系;钻孔矿化和蚀变特征、铜硫矿石、钨矿石、石英砂岩均表现出不同的元素组合,特别是主成分综合得分(PCA)和第一主成分(PC1)元素对钻孔成矿区具有较好的指示效果;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量化了元素富集规律,对成矿元素的拟合能够较好地与钻孔信息形成对应。因此,pXRF高密度的原位测量能够快速获取全面、准确的元素数据,分析结果能够直观反映荞麦山铜多金属矿床各元素的深度空间分布情况及量化相关关系,对深部地球化学特征的恢复和找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康明  岳长成 《岩石学报》2020,36(11):3363-3379
西山湾羊场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西段。矿区出露有较大面积的古生代二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中生代早白垩世白女羊盘组火山岩沿二长花岗岩与英云闪长岩之接触带的北东向张性裂隙喷发,银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产出于下白垩统白女羊盘组及其与侵入岩的接触带,铅锌矿体主要产于侵入岩及其与火山岩的接触带,断裂构造控矿明显。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手段,对银的赋存形式和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对银、铅锌的地球化学迁移模式、沉淀机制及其成矿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银的存在形式主要为可见银,其次为不可见银。可见银主要为显微包体银(1~10μm)和独立银矿物(>50μm),不可见银主要为类质同象银和超显微包体银(<1μm)。显微包体银多被黄铁矿、石英、钾长石和重晶石等包裹;独立银矿物主要为辉银矿,其次为硒银矿,还有少量自然银、螺状硫银矿和深红银矿(淡红银矿)等,多分布于石英粒间及裂隙中;类质同象银主要赋存于蓝辉铜矿、雅硫铜矿等二元铜硫化物中;超显微包体银主要包裹于与银矿化相关的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中。根据矿(化)脉体之间的穿切关系、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共生组合,成矿作用过程可划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热液期是主要的成矿期,包括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成矿阶段,铅锌矿化形成于该阶段早期,银矿化形成于该阶段晚期。富含Fe、Cu、Zn、Pb、Ag、S和Se等多种元素的成矿热液,在早期高温条件下金属离子以氯络合物的形式搬运,随着成矿热液温度降低以及其它物理化学环境的变化,氯络合物不稳定而解离,未发生沉淀的金属离子转变为以硫氢络合物的形式继续运移。成矿热液向上运移过程中,随着温度的持续降低,铁、锌、铜和铅等金属离子的硫氢络合物溶解度降低而发生分解,形成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金属硫化物,Ag+部分置换Cu+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二元铜硫化物中,部分银以超显微包体形式被先期形成的矿物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硫化物所包裹。因Fe2+、Zn2+、Cu+、Pb2+等离子的依次沉淀,致使-不稳定而分解,生成辉银矿,并且Ag+与流体中的Se2-结合形成少量硒银矿,被包裹于重晶石和石英之中,而溶液中过饱和的银则沉淀为自然银。表生条件下,原载体矿物中的银以及离散银经淋滤作用随黄铁矿的褐铁矿化而得以再次富集。  相似文献   

15.
湖南黄沙坪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黄诚  李晓峰  王立发  刘凤平 《岩石学报》2013,29(12):4232-4244
黄沙坪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中段的湘东南地区,成矿斑岩主要为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其中钨钼矿体主要形成于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铅锌矿体形成于矽卡岩外围,以及碳酸盐岩地层内的破碎带中。黄沙坪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分为与钨钼成矿有关的矽卡岩期和与锌铅(钼)成矿有关的硫化物期。早矽卡岩阶段的石榴石和阳起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528~>600℃,普遍发育含石盐子晶包裹体(盐度达40%~45.5% NaCleqv)和低盐度(3.06%~4.65% NaCleqv)富气相包裹体,表现出流体不混溶现象。该阶段的流体压力大致为600~800bar,在静岩压力条件下,对应深度2.2~3.0km。晚矽卡岩阶段,白钨矿中流体包裹体以高温高盐度流体为特征,成矿温度为400~460℃,盐度为40%~45% NaCleqv,是沸腾作用下发生沉淀的,估算的流体压力大致为200~400bar,相当于静岩压力条件下0.7~1.5km的深度。而该阶段紫色萤石中流体包裹体发育以石盐子晶消失而达到均一的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介于250~303℃,对应盐度介于34.7%~40.6% NaCleqv之间,估算得其最低捕获压力介于1500~2000bar。金属硫化物期,与Mo矿化有关的含辉钼矿石英脉中石英流体包裹体主要以富气相和富液相包裹体共存为特征,温度范围较一致(300~340℃),而盐度变化范围很大(5.86%~16.24% NaCleqv),显示流体的沸腾作用。与Zn-Pb矿化有关的萤石中几乎全部发育Type Ia富液相包裹体,流体沸腾作用不明显,温度集中在240~160℃,盐度范围大(0.88%~16.58% NaCleqv),表明该阶段成矿流体已演变为中低温、低盐度性质的流体。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黄沙坪多金属矿床W-Mo-Pb-Zn矿床的形成是早期高温高盐度流体向低温低盐度流体演化的产物,在成矿过程中,流体发生了多次的沸腾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甘肃桦树沟蚀变岩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桦树沟蚀变岩型铜矿床属一种破碎带蚀变岩型铜矿床,区域上具有明显的层控性,但在矿田和矿区范围,矿体明显受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作者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源层及成矿年龄的分析认为:桦树沟蚀变岩型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形成过程,第一阶段为中元古代裂谷期铜的预富集作用,表现为含铜条带状铁建造的形成,第二阶段为加里东造山期,条带状铁建造中的铜活化迁移到构造破碎蚀变带进一步富集,形成铜矿床。  相似文献   

17.
兰坪盆地北部白秧坪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坪盆地白秧坪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由数条矿脉构成,进而划分为多个矿段,过去对不同矿段的矿床地质及矿体矿化特点缺乏研究。本文在分析前人资料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显示,矿区主要发育中生代地层和呈近南北向、北西西向、北东向3组断裂。不同矿段矿体均受断裂控制,对围岩岩性的选择性不强,矿体直接赋存于断裂带内(主要),局部容矿于裂隙、劈理和热液岩溶垮塌形成的空间中,后生充填成矿,形成角砾状、块状、脉状、浸染状矿石。不同矿段矿物组成和元素组合有差别,李子坪和吴底厂矿段以闪锌矿、细硫砷铅矿、方铅矿、灰硫砷铅矿、雄黄、雌黄为主,构成Pb-Zn-As-Sb-Ag组合;富隆厂矿段矿石矿物以闪锌矿、灰硫砷铅矿、方铅矿、黝铜矿系列矿物、车轮矿、辉银矿、汞银矿为主,构成Pb-Zn-Cu-Ag组合;白秧坪矿段矿石矿物以黝铜矿系列矿物、辉铜矿、黄铜矿、灰硫砷铅矿、辉砷钴矿、硫钴镍矿、含钴毒砂、方铅矿、闪锌矿等为主,构成Cu-Co-As-Zn-Pb组合。综合分析认为,白秧坪矿区发生过两次热液成矿事件,一期为古新世末—始新世初期以铜为主的矿化,另一期是始新世末—渐新世早期以铅锌为主的矿化,含铅锌成矿流体活化前期铜矿化在富隆厂和白秧坪矿段形成铅锌铜等多金属组合;成矿很可能出现在区域强烈挤压后的应力转换阶段,此阶段围岩开放空间发育,成矿流体灌入成矿。  相似文献   

18.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是世界上银矿的重要矿床类型, 伴生有金铜铅锌等多种金属。银的赋存状态研究可以为矿床资源禀赋、选冶成本以及经济价值的综合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近年来, 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贵金属的赋存状态研究中, 相比传统方法而言其能提供精确定量的矿物学信息。悦洋银多金属矿床位于福建省紫金山矿田, 是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是研究银赋存状态的理想选区。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发现, 矿体主要受控于岩性边界和断裂构造, 主要矿石类型为热液角砾岩型和石英脉型。成矿作用可以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银多金属、石英-碳酸盐等四个阶段, 其中银在石英-银多金属阶段沉淀, 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石英伊利石硫化物亚阶段和石英冰长石硫化物亚阶段。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矿石类型使用TIMA(TESCAN Integrated Mineral Analyzer)自动矿物分析系统, 结合显微镜下观察、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手段, 对银的赋存形式和分布情况进行了定量化研究, 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对银沉淀机制及成矿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 悦洋矿床中的银90%以上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 主要是硫化银和自然银, 且粒径大多在10~50μm之间; 少部分银以次显微包裹体形式存在于黄铜矿中, 或以显微包裹体和类质同相形式存在于黄铁矿和闪锌矿中。成矿热液中银主要以硫氢络合物形式运移, 主成矿期大量的冰长石与银矿物共生表明沸腾作用是主要的沉淀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