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内蒙古干旱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干旱现状分析宫德吉,汪厚基(内蒙古气象台)(内蒙古气象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从内蒙古的生产实际看,降水情况确实是影响本区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内蒙古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但地处亚洲腹地,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大部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干旱缺雨一直...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干旱等级判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干旱等级判定方法探讨宫德吉,汪厚基(内蒙古气象台)内蒙古大部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干旱缺雨是制约本区农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认真研究干旱的发生规律、探讨干旱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研究干旱规律,就要知道历史上我区哪年算旱,哪年不算旱,...  相似文献   

3.
对西伯利亚东部冷空气造成寒潮天气的认识和预报对策王和平(大同市气象台037004)大同地区地处中纬度,是山西省的层北端,北与内蒙古接壤。因此是冬半年冷空气南下活动最先侵袭之地。每年9月─—次年5月是大同地区寒潮降温天气的发生季节。也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灾...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中西部暴雨中短期天气过程的分析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中西部暴雨中短期天气过程的分析及预报研究宫德吉(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暴雨是影响我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暴雨所引发的山洪常常在很短时间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给农牧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造成很大的破坏。但是暴雨的丰沛雨量也能为干旱地区解除旱...  相似文献   

5.
宫德吉 《内蒙古气象》1995,(3):19-23,27
夏季阶段性干旱的分析及预报宫德吉(内蒙古气象台)我区地处内陆,干旱少雨是我区的主要气候特点。特别是由于我区降水时段集中,变率大,水旱灾害频频发生,尤以旱灾为重,成为制约我区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干旱发生的时段不同,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其中以...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干旱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干旱对策宫德吉,汪厚基(内蒙古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内陆,降雨稀少。从年平均雨量看,伊盟东北部、呼市地区、乌盟南部、赤峰南部和哲盟的东部、南部为400毫米左右,呼盟东部及兴安盟东北部可达450毫米左右,其余大部地区都在...  相似文献   

7.
郝润全  高建囯  赵可新 《气象》2007,33(S1):118-122
利用1981—2004年气象和雷击火资料,研究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分布特征,进而分析该地区雷击火多发的气象原因。结果表明:(1)干旱少雨、地面升温快,并伴随一些天气过程如低压槽、切变线、低涡、冷锋、飑线等是形成强对流“干雷暴”即雷击火的天气背景。(2)雷击火的发生与近年来温度的升高密切相关,尤其是5—7月温度和地温的升高,是引发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雷击火的主要因素之一,(3) 5—7月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逐渐减少,使干旱化程度不断加剧,导致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从1999年以后,雷击火次数呈明显上升的趋势。(4)大风天气对雷击火发生影响较小,但可加速火灾的芟延与危害程度。(5)气候的变干、变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是导致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频繁发生的主要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志刚  按新宇  曾厅余 《气象》2006,32(5):121-125
2月份,冷空气过程较少,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青海、西藏、新疆的部分地区偏高达4~7℃;暖湿气流活跃,全国平均降水量多于常年同期。新疆、内蒙古、湖北、四川等地的部分地区发生雪灾;华南大部地区干旱得到不同程度缓解,西藏、云南部分地区干旱持续或发展;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雾天气;南方阴雨(雪)天气较多。  相似文献   

9.
巴彦浩特汛期中雨以上降水分型预报方法赵琳娜,费文革(阿盟气象处)引言巴彦浩特地处内蒙古西部、阿盟东南部,属阿盟降水量较大地区,年平均降水量209毫米。可是,每年汛期≥10.0毫米的降水过程并不多。普查1981─1990年6─8月情况:其中有中雨以上降...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夏季(6~8月)天气气候回顾@王素卿@侯润兰¥山西省气象台1997年夏季(6~8月)天气气候回顾王素卿侯润兰(山西省气象台030006)1概况1997年夏季(6~8月)我省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奇缺,夏伏连旱,尤其中南部地区出现了建国以来第1或第2个...  相似文献   

11.
暴雨中期预警─中短期叠套预报研究宫德吉(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地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降雨稀少。但降雨时间集中,6-8月的雨量约占年雨量的60一75%,而且这些雨量也主要是由几场较大的降雨过程决定的。这就使该地区在干旱的气候背景下却时常...  相似文献   

12.
近40年来气温增暖与内蒙古干旱宫德吉(内蒙古气象台)前言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的气温增暖,区域性的气候也变得严峻。持续多年的非洲干旱使许多国家发生了空前的粮食危机,而中国、美国和孟加拉国近年来又接连出现前所未有的水灾。世界范围的气候异常给许多国家的...  相似文献   

13.
暴雨中期预警─中短期叠套预报研究宫德吉(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地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降雨稀少。但降雨时间集中,6-8月的雨量约占年雨量的60一75%,而且这些雨量也主要是由几场较大的降雨过程决定的。这就使该地区在干旱的气候背景下却时常...  相似文献   

14.
风暴路径的客观分析吕越华,屠伟铭,齐桂英(中国气象局)孟祥文(北京气象学院)温市耕(内蒙古气象台)建立一个客观的风暴路径分析系统有助于检验各种数值预报模式对天气系统预报性能和动力气象等方面问题的研究,不少学者给出风暴路径的客观表示方法(William...  相似文献   

15.
王有民 《气象》2006,32(4):126-127
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7℃,比常年同期(-2.8℃)偏高1.1℃;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2mm,略多于常年同期(18.4mm)。月内,我国中南部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部分地区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受到严重影响;新疆、内蒙古部分地区发生雪灾;中东部地区多大雾天气;华南南部干旱持续。  相似文献   

16.
宋艳玲 《气象》2006,32(5):126-127
2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1.2℃,比常年同期(-2.8℃)偏高1.6℃;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2.8mm,略多于常年同期(16.4mm)。月内,我国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对改善土壤墒情、净化空气十分有利,但交通运输受到较大影响;新疆、内蒙古、湖北、四川等地的部分地区发生雪灾。’华南大部地区干旱得到不同程度缓解;西藏、云南部分地区干旱持续或发展。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雾天气。  相似文献   

17.
对白山地区夏季三十三个中南以上降水天气过程(全区有两个以上的站在二十四小时内出现中雨或以上)分析发现:物理量STIN和PPET对之有较强的诊断能力。当白山地区处于STIN低值区(STIN<0),且PPET在118—135°E有一自西南向东北方向仲向我区的高值舌时.未来二十四小时内白山地区有百分之七十以上出现中雨以上降水天气。本文用STIN和PPET给出了两个诊断指标,为夏季降水预报提供了一种较为准确和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峪 《气象》2002,28(4):29-33
2001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点为: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四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春夏旱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伏旱及我国东部地区的秋旱影响较大;汛期我国未发生大范围的暴雨洪涝灾害,但两广局地受灾较重;华西秋雨明显。全国大部气温普遍较常年偏高,东北出现异常寒冬,夏季不少地区出现高温酷热天气;新疆、内蒙古冬季发生严重雪灾;风沙和沙尘暴天气出现早、次数多;登陆我国的台风(包括热带风暴)个数偏多;风雹等强对流天气接近常年。  相似文献   

19.
极涡与我区夏季旱涝分析及预报陈秀英(内蒙古气象台)极涡是北半球三大天气系统(极涡、副高及两者之间急流)之一。目前国内对极涡活动特点规律方面分析研究的工作颇多,但运用到我区长期预报方面工作甚少,本文从极涡活动强弱着眼分析探讨对我区夏季旱涝的相关,为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23年1—6月我国西南、华北东部、华东北部、华中南部、华南及东北中部等地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为提高应对旱灾能力,及时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应对旱情进行实时总结,本文利用K干旱指数、MCI指数、T-N通量和CABLE陆面模式,以及气象观测数据、再分析数据、土壤水分资料等,综合分析区域性干旱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显示:(1)2023年上半年,中国西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发生严重区域性干旱,西南地区经历了从持续型到骤发型的干旱转变,而内蒙古地区则持续干旱。(2)同期500 hPa高度场在中高纬度呈“两槽两脊”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西伸北抬,欧亚中纬度Rossby波异常偏弱,导致中高纬地区的平直西风和冷空气影响减弱,造成西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区降水偏少,进而引发区域性干旱。(3)2023年上半年,冬季La Ni?a事件转为春季El Ni?o事件,导致西南地区对流活动偏弱,诱发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内蒙古地区的海温敏感区分布导致其上游高压脊稳定,造成内蒙古东部地区干旱少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