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邹波 《四川气象》2002,22(1):23-24
四川盆地多区域性洪涝,强降水发生概率远远超过了高斯分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危害。本文根据1951-1999年的月降水序列,利用 在极值理论中处于重要地位的GP分布模型分析了绵阳站各种强度的降水所发生的概率,以加强人们洪涝灾害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相似文献   

2.
1.降水发生概率在日本的降水,“雨”占的百分数比较大。测量降水通常是用雨量计。气象厅的地区观测网(AMeDAS)用的是以1mm为计量单位的“颠倒型”雨量计。由于气象厅的降水量观测大部份靠AMeDAS,所以业务预报只报1mm以上的降水量。关于降水发生的概率问题,由于对降水机制已获得比较好的了解,因此,就有可能对降水发生概  相似文献   

3.
从天气学上分析造成浙西地区大降水的原因,利用历史上大降水发生概率与相关的物理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模拟方程,对各种数值预报产品的降水预报进行集成.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结果评估表明,此方法对浙中西部地区的大降水概率预报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董伟  刘玉芬  朱丹  朱玉祥 《气象科学》2013,33(2):229-235
根据吉林省46个气象站1961-2010年夏季6-8月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等方法,对吉林省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结构和长期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近50 a吉林省夏季降水整体有减少的趋势,但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从1980s初期开始,夏季极端旱涝事件发生频率有增大趋势,旱涝交替变化更加频繁;在降水异常的背景下吉林省大部分地方的暴雨发生频率呈增多趋势;(2)采用REOF客观的数学方法得到吉林省夏季降水的3个气候分区,即西北部平原区、中南部区和东部山区,这3个分区较好地反映了夏季降水的地域差异分布特征;(3)吉林省3个降水气候区分别呈现不同的降水趋势变化,西北部平原区降水趋势减少导致干旱发生概率增大,中南部区降水趋势增加导致洪涝发生概率增大,东部山区降水稳定少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乐山本站有历史资料以来所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与乐山年度和各季降水的概率统计和相关分析发现,厄尔尼诺/拉尼娜与乐山年度和季度的降水以及早涝趋势存在一定的关系.厄尔尼诺年内乐山年度降水属于少降水年份,集中体现在夏季,夏旱和伏旱较其他年份明显,洪涝相对较弱;拉尼娜年,乐山出现春旱的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EC数值模式预报结果与历史观测资料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模式确定性相对湿度预报制作降水概率产品的方法。通过对2012—2013年华东地区EC细网格模式大气相对湿度预报进行分类,将不同层次和不同湿度等级的大气进行分类采样,并统计各类别对应的历史降水概率,分析模式相对湿度与实际降水概率的分布特征,进而根据当前模式预报的相对湿度预报降水概率。采用ETS评分、Brier评分、可信度对比及个例分析方法检验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降水预报试验效果,结果表明:本文建立基于模式相对湿度的降水概率预报方法可较好的反映未来降水的分布,对天气尺度雨带的预报效果优于对流性降水;与EC模式相比,可有效降低空报现象;与传统集合概率预报相比,本文建立的降水预报方法可更好地反映实际降水的发生概率,降水概率产品能较好的指示降水发生的位置和可能性,具有较好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流温度在局地热对流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宇  姜有山  张志刚 《气象》2015,41(1):52-58
热对流降水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突发性强且时空尺度小,是目前天气预报业务中的难点。本文尝试使用对流温度(Tc)预报热对流降水。首先改进了 MICAPS3中Tc 的算法。然后使用2004—2013年7—8月南京站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探讨了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时使用Tc 预报热对流降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南京站热对流降水发生的气候平均概率约为1/6;热对流降水的发生概率随日最高温度(Tmax )与Tc 的差值先增大后减小;当Tmax比Tc 低0.5℃以上时,发生概率低于平均概率;当Tmax比Tc 高0.5~1.5℃时,热对流降水的发生概率最大,达到了40%。Tmax>30℃、Tmax-Tc>-3.5℃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热对流降水发生的两个必要条件。另外,对34个热对流降水的统计表明,热对流降水主要出现在每日13—18时,平均持续时间为50 min,平均降水量为7.8 mm。  相似文献   

8.
利用日本传真图制作降水概率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致建 《浙江气象》2005,26(1):6-10
利用日本传真图的雨区、湿区预报,采用简单的面积贡献法和事件概率回归方法,通过一些技术处理和人机交互分析,制作出效果较为理想的降水概率预报方程,并对降水概率预报的实际结果进行了评估.最后提出利用降水概率预报决策的两种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1985—2011年逐时地面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地区不同类型云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数的空间分布及其长期变化趋势和季节变化,并统计了不同类型云所伴随的降水概率及降水性质。结果表明,中国地区各类云的发生频率与持续时数的空间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层积云是我国发生频率和持续时数最大的云类,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在四川盆地其发生频率超过50%,持续时数达20.1 h;雨层云持续时数仅次于层积云,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其持续时数达12.8 h;卷云、高积云和积云的发生频率及其持续时数的大值区分别位于北方、中部和南方。研究时段内,中国地区总云的发生频率以0.095%/a的速度呈微弱的增加趋势。在云类典型分布区,层积云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数在冬半年较大,而积状云在夏季达到峰值;层状云的发生频率在上半年较大,而持续时数在冬半年较大。不同类型云产生降水的概率及对应的降水性质均有差异。层状云单独出现时伴随间歇性或连续性降水,其中雨层云单独出现时伴随降水的概率接近70%;积雨云的降水概率达50.89%,主要伴随阵性和不明类型降水;层积云主要伴随间歇性降水,降水概率约为17%。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3—2014年6—8月CMORPH 3 h卫星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北半球夏季对流性降水的空间分布,发生的概率,日变化以及其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等特征。结果表明,对流性降水在6—8月除了发生于热带辐合带等海域外,北美中部,东南亚和热带非洲等陆地区域更为突出。其降水强度发生在10~11 mm·h-1之间的概率最大,极端强对流性降水发生在陆地上的概率大于海洋。对流性降水的日变化表现为,陆地上于傍晚(18—20时)和夜间(22—01时)有两个峰值;海洋上对流性降水多出现于夜间到早晨这段时间,而下午出现的概率最低。厄尔尼诺发展年,海洋上对流性降水增强,而陆地上发生的概率总体偏小,衰减年则相反;中国东部,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的非对流性降水在厄尔尼诺发展年,多于正常年,与对流性降水的响应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