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彭荣琛教授运用四步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四步法治疗步骤为一闭眼、二抬眉、三祛风、四正嘴,体现了抓主症、定主穴,治神为先、步步为营,远近相配、“合谷”贯穿,患健配合、协调阴阳,手法讲究、针刺到位的特点。四步配合,共达祛邪扶正、疏通经络、协调阴阳之功,疗效颇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选穴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三大数据库检索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相关临床文献,检索年限为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对全部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性分析、聚类分析,总结出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特点和用穴规律。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3篇,腧穴33个。排前10位的腧穴依次为翳风、地仓、颊车、太阳、阳白、足三里、迎香、下关、颧髎、牵正穴。涉及10条经脉,使用频次排前3位的依次为足阳明胃经、经外奇穴、手少阳三焦经。16个腧穴属于特定穴。腧穴主要集中在面部、头颈部。关联分析显示,符合要求的腧穴组合共16组。聚类分析得到4个有效穴位组合;树状图将排前20位的穴位分为两类,翳风-地仓-颊车-太阳为一类,属重点要穴。结论:周围性面瘫病位主要在面部,故治疗多选取近部穴位,配合远部取穴,选穴应多重视十二经脉阳经腧穴、经外奇穴、交会穴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统计分析近20年来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文献中不同留针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WANFANG DATA)自2001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使用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67篇文献。电针的最佳留针时间为40 min,愈显率为90.00%,总有效率为98.33%。静留针的最佳留针时间为15 min,愈显率为85.00%,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留针时间与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开口针配合口内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行开口针、口内针交替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采用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分法对2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味觉障碍、食物残渣、鼓腮漏气、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口针、口内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拔罐疗法联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和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拔罐疗法和面肌功能训练治疗。通过House-Brackmann(H-B)分级标准及面神经(颧肌、颊肌)肌电图波幅评定2组面神经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颧肌、颊肌肌电图波幅均较治疗前增大,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与针刺疗法的基础上联合拔罐及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期风寒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期风寒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予以针刺配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8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期风寒型面瘫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麻素耳后瘈脉穴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耳鸣的疗效。方法:将162例原发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营养神经、活血、改善内耳循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瘈脉穴穴位注射治疗。2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随访3个月,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7% 和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0%和55.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耳后瘈脉穴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耳鸣有确切疗效,且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针刺六阳经首尾穴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急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2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六阳经首尾穴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量表(FMA)评分和牛津残障量表(OHS)评分,以及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脑血流灌注参数(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高峰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2、4周后NIHSS、BI、FMA、OH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节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高峰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以及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选择针刺六阳经首尾穴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减轻残障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盆底康复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盆底康复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7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盆腔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盆底康复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盆腔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M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MAD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治疗组给予黛力新加针刺董氏奇穴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2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观察2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对照组为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AMA评分、HAMD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合黛力新治疗MAD疗效优于单用黛力新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五俞穴为主配合十宣放血治疗丘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丘脑卒中后肢体麻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五俞穴、阳明经穴联合十宣放血治疗,对照组仅用针刺阳明经穴联合十宣放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感觉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麻木症状的变化。结果:麻木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26/30),对照组为7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Lindmark感觉运动功能评定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五俞穴、阳明经穴联合十宣放血疗法治疗丘脑卒中后肢体麻木临床疗效肯定,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感觉神经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肢体麻木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敷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和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8.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疼痛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结合肌肉拉伸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肌肉拉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比较2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骨关节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质量评分。结果:2组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WOMAC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结合肌肉拉伸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提升膝关节功能,缓解膝关节疼痛,疗效优于单用肌肉拉伸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减重步行康复训练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血压性脑出血下肢功能障碍患者123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减重步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1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2组采用减重步行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12%,对照1组为80.49%,对照2组为75.61%,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FAC、FMA评分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减重步行康复训练对促进高血压性脑出血后下肢功能恢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