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海水温度不断升高、海洋暖化逐渐加剧, 高温严重影响着海洋生物的各种生命过程, 但对于海洋双壳贝类如何应对热应激的研究仍然不足。为此, 开展了以18 °C (CT)为对照组在26 °C (ST)和33 °C (HT)下对厚壳贻贝消化腺组织进行了急性热胁迫下的代谢组学分析,以便于研究其代谢反应。采用LC-MS/MS技术, 并结合生物信息分析手段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 并分析确定相关的代谢通路的变化, 共有2 532种代谢物在厚壳贻贝消化腺中被鉴定。KEGG富集分析用于探索差异代谢物的潜在代谢途径, 共有29条代谢通路被显著富集, 与对照组相比, ST组显著富集于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鞘脂类代谢和视黄醇代谢等代谢通路; HT组显著富集于酪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丙氨酸新陈代谢、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研究结果显示, 厚壳贻贝消化腺主要通过调节色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鞘脂代谢、苯丙氨酸代谢、氧化磷酸化, 脂肪酸、赖氨酸降解等信号通路应对热应激, 从而帮助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状态。上述研究为多视角探究厚壳贻贝耐热机制与应对环境中温度变化的适应性进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垂体组织中小分子化合物的代谢变化,探讨百合鸡子汤可能影响的相关代谢途径。方法:采用CUMS建立抑郁模型,取大鼠垂体组织进行核磁共振检测,采用代谢组学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相关差异代谢物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差异代谢物的含量变化来确定百合鸡子汤可能影响的代谢途径。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组间差异明显,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乳酸、谷氨酰胺、胆碱等8种差异代谢物。相较于正常组,乳酸、丙氨酸、谷氨酸等代谢物的含量在模型组垂体中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相较于模型组,乳酸、丙氨酸、谷氨酸等代谢物的含量在百合鸡子汤中剂量组垂体中呈上升趋势(P<0.05或P<0.01)。结论:抑郁能够显著改变大鼠垂体组织的代谢物谱,百合鸡子汤可能通过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D-谷氨酸、D-谷氨酰胺代谢,精氨酸合成,牛磺酸、亚牛磺酸代谢等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脂质组学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4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通过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D3联合高脂饲料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观察各组主动脉的病理变化,采用UPLC-Orbitrap MS 技术对各组血浆样本进行脂质组学研究。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C、TG、LDL-C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 TC、TG、LDL-C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显示,给药组脂质沉积减少,主动脉内膜增厚改善。鉴定出脂质亚类29种,其脂质分子 959种。给药组与模型组差异脂质分子62种,主要差异代谢物为甘油磷脂、鞘脂及甘油酯类。在3组差异代谢物中,筛选出符合给药组趋势与模型组相反的差异性代谢物22种。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可降低血脂及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其主要作用通路为甘油磷脂代谢及甘油酯代谢。  相似文献   

4.
牙鲆是海水养殖肉食性鱼类。本研究以灌喂葡萄糖的方式,研究糖胁迫对牙鲆(初始体重225±50g)肝脏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酶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为解析肉食性鱼类糖耐受能力弱的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共设计2个实验组,第1组为糖胁迫组,将葡萄糖溶液(500mg/ml)按照1.67g葡萄糖/kg体重的剂量灌喂给牙鲆;第2组为对照组,按第1组同等剂量灌喂牙鲆磷酸缓冲盐溶液(PBS,0.01mol/L)。分别在灌喂前(0h),灌喂后1、3、5、7、12、24和48h取样。结果表明,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在灌喂葡萄糖后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在7h达到最低且显著低于灌喂前水平(P0.05),谷草转氨酶活性与0h差异不显著(P0.05)。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先升高后下降,在7h显著高于灌喂前水平(P0.05)。脂蛋白脂酶、肝脂酶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下降,分别在5h和7h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灌喂前水平(P0.05)。肠道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对照组中,上述酶活性在不同取样时间点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总的来说,糖胁迫影响了牙鲆肝脏的转氨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肝脏的氨基酸代谢强度,促进了肝脏脂肪酸的合成,增强了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补肾调肝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更年安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Kupperman评分、血清内分泌激素中雌激素(E2)、孕酮(P)、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肝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芒果苷对高脂肪/高果糖饮食诱导大鼠代谢综合征(MS)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芒果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每天饲喂17%脂肪/17%果糖饲料+20%果糖水,构建MS模型,造模8周。造模成功后阳性对照组灌胃二甲双胍50mg/kg,芒果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40、20、10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给药8周。观察各组的体质量、内脏脂肪质量、脂体比及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抵抗素)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芒果苷高、中、低剂量组的体质量、内脏脂肪质量、脂体比、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胰岛素及抵抗素水平下降(P<0.01),芒果苷高、中剂量组IRI降低(P<0.05)。结论:芒果苷通过调控糖脂代谢、脂肪细胞因子、脂肪堆积、胰岛素抵抗等途径干预大鼠MS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强心安神方对阿霉素性心肌损伤大鼠模型心肌酶、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COX)的影响,探讨该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及强心安神方低、高剂量组,对除正常对照组外的其余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法制备心肌损伤模型,予药物干预4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提取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呼吸控制比,RCR)及COX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K-MB、LDH表达均升高,COX活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强心安神方高、低剂量组大鼠各项指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心安神方高、低剂量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心安神方对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CK-MB及LDH、改善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及COX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海带中砷元素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形态变化。采用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高剂量海带组、低剂量海带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灌胃基础饲料和添加50%、25%海带粉(占饲料粉的比例)的饲料。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血液、胃内容物、回肠内容物、回盲部内容物和大肠末端内容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测定样品中的砷形态和含量。结果表明,海带中的砷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形态发生变化;空白对照组大鼠胃、回肠、回盲部和大肠末端的内容物中砷含量较低,主要砷形态为二甲基砷(DMA)和五价砷(AsⅤ),且不含有砷糖化合物;添加海带组大鼠胃、回肠、回盲部、大肠末端内容物中含有砷糖化合物及少量的砷胆碱(AsC)、砷甜菜碱(AsB)、DMA和AsⅤ,海带中的砷在大鼠的大肠末端主要以砷糖和小分子有机砷形态排出体外。空白对照组和添加海带组大鼠血液中的砷形态均为DMA和少量AsⅤ,添加海带组大鼠血液中未检出砷糖化合物。本研究旨在为阐明海带中砷元素在体内的代谢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青风藤联合黑顺片对大鼠胶原型关节炎(CIA)的疗效。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青风藤联合黑顺片组,每组10只。对除空白组外的其余组大鼠进行生II型胶原诱导的CIA模型制备,初次免疫7d后再次免疫时各组开始灌胃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2ml/只),阳性对照组予吲哚美辛(1.0g/kg),青风藤联合黑顺片组予青风藤+黑顺片(1.08g/kg+1.35g/kg)。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测取足肿胀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7、IL-23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快,足肿胀程度减轻,IL-17、IL-23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风藤联合黑顺片对大鼠CIA模型具有治疗作用,其疗效可能是通过降低IL-17和IL-23含量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健脾益气方通过调控间隙连接蛋白(Cx)43干预腹膜透析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除空白组大鼠外,其余各组均采用5/6肾切除联合腹腔注射4.25%腹透液复制慢性肾衰竭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高、低剂量组给予健脾益气方,西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每天灌胃1次,连续4周。干预后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腹膜结构变化,测量腹膜致密层厚度;免疫组化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x43、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Kt/mTOR)通路和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EMT)标志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大鼠腹膜厚度及Cx43、pAKt、pmTOR、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阳性面积比,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低剂量组及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腹膜组织Cx43、pAKt、pmTOR、α-SMA、E-cadherin蛋白表达,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方可能通过调控Cx43表达,干预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腹膜间皮细胞EMT进程,从而发挥保护腹膜间皮细胞、防治腹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性类固醇激素不仅在脊椎动物性别分化、生殖、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部分软体动物中也参与生殖调控。本文分析了3种主要性类固醇激素(孕酮、睾酮和雌二醇)在虾夷扇贝性腺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首先通过组织学方法确定虾夷扇贝性腺4个发育阶段的周年分布:休止期(7—9月)、增殖期(10—12月)、生长期(1—2月)、成熟期(1—6月)。之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虾夷扇贝性腺各发育阶段中性类固醇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性腺中激素含量呈现孕酮>雌二醇>睾酮,它们分别约占激素总含量的60%、30%、10%;精巢中3种激素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但卵巢中仅孕酮和睾酮之间显著相关;研究还发现,虽然3种激素含量在性别、发育阶段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但睾酮比例和雌二醇/睾酮在生长期的精巢和卵巢之间差异显著,精巢睾酮比例高于卵巢,而卵巢的雌二醇/睾酮高于精巢。以上结果表明,性类固醇激素很可能参与虾夷扇贝生殖调控,在性腺发育、配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煜鹤堂蝮蛇酒对血糖血脂和血压的调节作用。方法:将检疫合格的SD大鼠、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溶媒对照组及煜鹤堂蝮蛇酒高、中、低剂量组(用药剂量分别相当于成人推荐食用量的20、10和5倍)。SD大鼠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给予定量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同时按10ml/kg给予受试物或溶媒,连续4周,末次给样后检测血糖(GLU)以及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LDL-C)及低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SHR大鼠按10ml/kg灌胃给予受试物4周,每周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和血压。结果:煜鹤堂蝮蛇酒各剂量均可显著降低高糖高脂模型大鼠GLU和TC水平(P<0.01),高、中剂量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TG及LDL-C水平(P<0.01或P<0.05);煜鹤堂蝮蛇酒高剂量可明显降低SHR大鼠收缩压(P<0.05),对实验动物体质量无明显影响。结论:煜鹤堂蝮蛇酒具有明显的降糖调脂和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型经济海藻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在我国南北方海域广泛栽培,但其栽培周期与产量受到夏季高温天气的制约。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在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胁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藻类中研究较少。为揭示ABA对高温胁迫下龙须菜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PLC-MS/MS)研究了外源ABA对高温胁迫下龙须菜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ABA处理72 h后龙须菜中104种代谢物发生变化,其中黄嘌呤、次黄嘌呤、芦丁、精氨酰琥珀酸等26种代谢物含量升高,而23种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和35种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含量下降;嘌呤代谢、黄酮和黄酮醇合成以及抗坏血酸和醛酸盐代谢这3条代谢通路受ABA影响显著。最后,利用生理生化方法检测了黄嘌呤对高温胁迫下龙须菜生长速率和活性氧(ROS)的影响,以及ABA添加后两种溶血磷脂代谢酶活性、精氨酰琥珀酸合成酶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发现藻的生长、酶活性或基因表达变化等与代谢组结果相吻合。可见,ABA可以通过激活嘌呤代谢、黄酮和黄酮醇合成以及抑制溶血磷脂合成等来保护高温胁迫下的龙须菜。研究结果丰富了藻类中植物激素抗逆胁迫的资料,为龙须菜耐高温品系选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评价自拟中药方剂治疗阴道炎的药效和毒性。方法:将40只豚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阳性药物组(0.25 mg/ml),中药方剂高(52.00 mg/ml)、中(13.00 mg/ml)、低(3.25 mg/ml)剂量组,每组各8只。于各组豚鼠右后脚背剃毛处分别涂抹相应药物,末次给药15 min后,在点刺处依次涂抹不同浓度磷酸组胺直至豚鼠回头舔舐。大鼠脚趾肿胀模型实验分组同上。将3%甲醛注入各组大鼠脚趾内建立肿胀模型,造模成功后均匀涂抹相应药物于炎症患处。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只,分别注射52 mg/ml中药原液、0.9%氯化钠注射液,每24 h重复1次,连续5 d。统计单位时间豚鼠搔抓次数及耐受磷酸组胺总量;观察大鼠脚趾肿胀消退情况并记录脚趾厚度变化;观察实验兔阴道是否水肿,HE染色检测阴道黏膜有无明显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药方剂高、中、低剂量组豚鼠单位时间搔抓次数均减少,耐受磷酸组胺总量均增加,但中药方剂低剂量组效果更明显,且显著优于地塞米松阳性药物组(P<0.05);中药方剂高、中剂量组消肿速率快,与地塞米松阳性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阴道组织无明显充血和红肿现象,阴道黏膜层次清晰,与模型对照组切片无明显差异;染毒组实验兔阴道黏膜刺激指数为0.2。结论:该自制中药方剂对阴道炎具有抗炎、消肿、止痒的功效,且对阴道皮肤黏膜无刺激性,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TOF-MS)结合代谢组学方法探究缺血性脑卒中阳虚证患者与健康平和质人群血清中的代谢产物差异,总结缺血性卒中阳虚证相关生物标志物特点,从而进一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方法:将10 例缺血性脑卒中阳虚证患者作为观察组,10 例中医体质为平和质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GC-TOF-MS结合代谢组学方法进行血清成分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阳虚证患者的差异代谢物包括甘氨酸、富马酸、天冬氨酸等27种代谢标记物。结论:临床上可应用以上代谢差异物作为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捏脊振腹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捏脊振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捏脊拔罐法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血浆色氨酸水平、疲劳评定量表(FA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90.00%(2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浆色氨酸水平、FA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振腹法治疗CFS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证实麻杏石甘汤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发热模型大鼠的解热作用,探究其解热机制及其对大鼠脑组织硫化氢(H22S)/胱硫醚-β-合成酶(CBS)体系的影响。方法:将5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蒸馏水)、阿司匹林组(0.125 g/kg阿司匹林肠溶片)、麻杏石甘汤低剂量组(3.125 g/kg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高剂量组(6.250 g/kg麻杏石甘汤),每组各10只。连续灌胃5 d,末次灌胃1 h后,各给药组予以腹腔注射20 μg/kg LPS溶液诱导大鼠出现发热模型,空白组予以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造模后5 h内大鼠肛温的变化情况。末次体温测量后,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经腹主动脉收集血液,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干扰素-α(IFN-α)的水平;取大鼠脑组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测定脑组织中胱硫醚-β-合成酶(CBS)、硫化氢(H22S)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麻杏石甘汤低、高剂量组具有良好的解热效果,且麻杏石甘汤低、高剂量组均能抑制发热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的表达,麻杏石甘汤高剂量组能抑制发热大鼠血清IFN-α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杏石甘汤低、高剂量组CBS、H22S mRNA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血清中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同时麻杏石甘汤能降低发热模型大鼠脑组织中CBS、H22S mRNA的表达,并可能发挥了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海洋酸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为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已显现出对海洋生物的严重影响。贻贝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但目前尚缺乏海洋酸化背景下厚壳贻贝的分子响应相关研究。为此,对厚壳贻贝外套膜组织开展了急性酸化条件下的代谢组学分析,以期了解厚壳贻贝在酸化条件下,其外套膜组织的代谢物组成和含量变化。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结合代谢物数据库搜索和鉴定,从厚壳贻贝外套膜中鉴定代谢物总计7882种。与对照组相比,酸化处理后的厚壳贻贝外套膜组织中共有497种代谢物含量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中,320种差异代谢物显著上调,177种显著下调。差异代谢物富集的代谢通路主要包括脂代谢、信号转导、维生素代谢、核酸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ABC转运体。结合外套膜游离氨基酸组成分析以及抗氧化活性分析,推测厚壳贻贝通过激活尿素合成、增强细胞膜流动性以及加强渗透压调节和钙离子转运等方式来应对海洋酸化的威胁。上述研究为深入了解贻贝应对海洋酸化的分子策略,以及在海洋酸化大背景下的贻贝健康养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灸罐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卵巢功能以及内分泌指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 例POI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温灸罐治疗,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醇联合地屈孕酮片激素补充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的变化,阴道超声检查窦状卵泡数变化,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35/40),对照组为80.00%(32/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FSH、LH水平均下降,E2、AMH水平均升高,窦状卵泡数均增多,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温灸罐可改善POI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卵巢功能,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骨颗粒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胃动力(MTL)、胃泌素(GAS)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36只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强骨颗粒组、骨疏康颗粒组和尼尔雌醇片组,每组各6只。强骨颗粒组予以强骨颗粒灌胃;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予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骨疏康颗粒组和尼尔雌醇片组分别给予等剂量的骨疏康颗粒和尼尔雌醇片灌胃。灌胃13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MTL、GAS 的含量。结果:大鼠MTL、GAS含量,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强骨颗粒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疏康颗粒组、尼尔雌醇片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骨颗粒可促进骨质疏松大鼠血清MTL、GAS 的表达,改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