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高铝粉煤灰、NH4Al(SO4)2.12H2O和NaH2PO4.2H2O等为原料,设计配方研究温度对莫来石晶须生长的影响。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莫来石及晶须形成过程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Al2O3/SiO2摩尔比为0.32,烧结温度1 400℃,保温时间6 h,可获得直径为0.2 mm~0.5 mm,长径比为17~30的莫来石晶须。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电气石的物相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差热分析(DTA)、热处理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研究我国西北某地区产的黑色电气石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相转变过程,实验发现850℃热处理2h,电气石晶体结构的[Si6O18]复三方环和[BO3]三角结构已开始破坏,并出现新的物相-莫来石(Al2.35Si0.64O4.82),铝硼氧化物(Al5BO9)和赤铁矿(Fe2O3);890℃时,电气石分解形成的莫来石(Al2.35Si0.63O4.82)和赤铁矿(Fe2O3)量增加,并有新物相(Al2O3)9。97(B2O3)1.99形成;1010℃时,莫来石合成体系的Si、Al和O的原子个数比发生了变化(Al4.868Si1.132O9.566),出现矽线石(Al2SiO5)、镁橄榄石(Mg2SiO4)、顽辉石(Mg(SiO)3)和镁铝硅硼酸盐(Mg2Al4Si4B4O37)等新物相。  相似文献   

3.
高岭石热转变产物~(29)Si、~(27)Al魔角旋转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结合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 ,研究了苏州高岭石 5 60~ 160 0℃热转变产物 ,主要获得以下结论 :①高岭石 偏高岭石 莫来石的转变系列的确存在结构上的连续性。其转变经历了几个阶段 :脱羟阶段 ( 4 0 0~ 60 0℃ ) ,偏高岭石阶段 ( 60 0~ 80 0℃ ) ,相分离阶段 ( 80 0~ 110 0℃ ) ,莫来石阶段( 110 0~ 160 0℃ )。②莫来石形成过程没有出现Al2 O3的大量分凝 ,但存在SiO2 的分凝。③偏高岭石 莫来石转变过程的中间相为Al Si尖晶石和准莫来石。④引起 10 0 0℃放热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准莫来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河南西峡红柱石的高温性状和莫来石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河南西峡红柱石晶体、工业精矿及其制品的高温性状和莫来石化特征的工艺岩石学研究结果,并对西峡红柱石的工业应用提出建议。红柱石的结晶方向和煅烧温度控制其分解程度,而莫来石的形态取决于空间分布位置。西峡红柱石高温分解始于1300℃,1350—1400℃反应加速,添加剂将使分解温度降低50—100℃。因解理与裂理发育,西峡红柱石不适于用做粗颗粒骨料,但以细粉形式加入制品,则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粉煤灰合成莫来石具有良好的工业发展前景,但由于普通粉煤灰中Al2O3含量较低使得合成莫来石时必须添加大量工业氧化铝,从而增加了合成成本.利用高铝粉煤灰直接制备M50莫来石以及高铝粉煤灰与少量工业氧化铝混合合成M60和M70莫来石,其物理性能可以达到我国<烧结莫来石>标准(YB/T5267-2005),这大大降低了合成成本.研究表明,用未处理过的高铝粉煤灰直接制备低牌号莫来石(M50)适宜的烧结温度为1400 ℃,用处理过的高铝粉煤灰或合成高牌号莫来石(M60、M70)适宜的烧结温度为1500 ℃;恒温时间对合成莫来石的影响远小于烧结温度,高温下缩短恒温时间比低温下延长恒温时间有利于莫来石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高铝粉煤灰合成莫来石的SEM和XRD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Al2O3含量为52.72%的高铝粉煤灰和工业氧化铝为原料,在1300~1500℃保温2~4h合成了平均含量超过70%的M50、M60和M70莫来石。用SEM和XRD研究了合成莫来石的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未经盐酸处理的粉煤灰比用盐酸处理过的粉煤灰合成的莫来石的晶体和长径比大;随粉煤灰中Al2O3含量的增高,合成的莫来石的晶体尺寸和长径比变小,合成莫来石的温度需相应提高至1500℃;恒温时间长短对合成莫来石的影响远小于烧结温度的影响,高温下缩短恒温时间比低温下延长恒温时间有利于莫来石的生成。以高铝粉煤灰为原料合成M50和M60莫来石较为适宜,Al2O3与SiO2的质量比应控制在1.5~2.0。  相似文献   

7.
煅烧温度对高岭石相转变过程及Si、Al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吉林通化煤系高岭石和美国Georgia高岭石在200~1300℃热处理产物的MASNMR谱和XRD,IR,DTA等的研究,主要获得如下结论:①煅烧高岭石的相转变经历了四个阶段——脱羟阶段(约550℃),偏高岭石阶段(550~850℃),SiO2分凝(850~1100℃)及Al2O3分凝阶段(950~1100℃),莫来石、方英石形成阶段(1100℃以上);②偏高岭石-莫来石的相转变过程中存在SiO2和Al2O3的分凝,其中SiO2的分凝温度是850℃,而Al2O3的分凝温度是950℃;③1100℃开始,由偏高岭石分凝形成的非晶质SiO2一部分和Al2O3-γ发生反应生成了莫来石,一部分结晶为方英石;④煅烧高岭石Si、Al活性总体上随着煅烧温度的增高逐渐增强,其中Al的活性在900℃时达到最高,Si在1100℃时达到最高,当温度超过这两个临界点时,Si、Al活性将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8.
运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及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等手段,研究了苏州高岭石560~1600 ℃热变产物,结果显示:①高岭石-偏高岭石-莫来石的转变系列存在结构上的连续性,其转变经历了脱羟阶段(约400~600 ℃),偏高岭石阶段(600~800 ℃),相分离阶段(800~1100 ℃),莫来石阶段(1100~1600 ℃);②莫来石形成过程没有出现Al2O3的大量分凝,但存在SiO2的分凝;③偏高岭石-莫来石转变过程的中间相为Al-Si尖晶石和准莫来石;④引起1000 ℃放热反应的主要因素是SiO2的大量分凝,其次是准莫来石等过渡相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取粉煤灰中的Al2O3,采用助剂硫酸铵与粉煤灰混合,并经焙烧处理形成易浸取的硫酸铝铵。利用TG-DTA、XRD等分析手段对焙烧反应产物进行表征,研究了助剂添加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焙烧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硫酸铵焙烧可将粉煤灰中的Al2O3以硫酸铝铵的形式释放出来;当n(Al2O3)∶n[(NH4)2SO4]=1∶6时,粉煤灰中莫来石相完全消失;焙烧时间超过1.5 h时,其对应焙烧产物的物相主要为硫酸铝铵;升高温度,有利于硫酸铝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高岭石热转变产物^29Si、^27Al魔角旋转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姚林波  胡澄等 《矿物学报》2001,21(3):448-452
运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结合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苏州高岭石的560-1600℃热转变产物,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高岭石-偏高岭石-莫来石的转变系列的确存在结构上的连续性。其转变经历了几个阶段;脱羟阶段(400-600℃),偏高岭石阶段(600-800℃),相分离阶段(800-1100℃),莫来石阶段(1100-1600℃)。(2)莫来石形成过程没有出现Al2O3的大量分凝,但存在SiO2的分凝。(3)偏高岭石-莫来石转变过程的中间相为Al-Si尖晶石和准莫来石。(4)引起1000℃放热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准莫来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