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西汉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公路工程建设及其运营决策质量,通过建立西安至汉中高速公路(简称西汉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结合施工组织、运行管理实际,提出了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应以气象信息全面的气象数据库、功能强大的预报技术平台、经验丰富的预报技术方法为基础,增加高速公路沿线的气象信息监测点,有针对性的开发专业性强的公路气象保障服务模块和决策系统,并给出了设计依据、系统构成以及山区建立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晓录 《山西气象》2001,(2):38-41,44
信息技术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是通过信息网络化来体现的,气象服务体系是现代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发展必然受到信息网络技术的影响,利用INTERNET网络作为气象服务系统的载体和平台,将大大丰富气象服务系统的内容,改善气象服务的形式,有利于气象服务系统向全程、滚动、个性、多媒体化的目标发展,本文介绍了利用INTERNET网开发新一代气象服务系统的基本情况,所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将会对我省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民航气象服务系统是以通信网络为纽带、以计算机和探测设施为工具、以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分发、服务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系统。由气象综合探测系统、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气象信息加工和分析系统、预报系统和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等构成。民航气象服务系统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民航各部门的努力其探测设施、网络建设、信息加工和预报、气象服务等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九五”和“十五”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兴安盟气象微机综合服务系统功能简介庞万才,牛宝亮(兴安盟气象处)1系统概况为了提高气象服务自动化水平、综合性能力和系列化程度,从业务实际出发,研制了《兴安盟气象微机综合服务系统》,简称《服务系统》,共编制程序500KB,建立了5大类17项近200个数...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气象决策服务的目的及气象决策服务系统的目标建设,并对基于文件服务方式系统和WEB方式服务系统进行了比较,开发了基于WEB方式的气象服务系统,投入使用后反应较好。  相似文献   

6.
山西气象短信服务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气象短信服务系统建设的重要性、服务系统内容以及应用范围的论述,阐明了山西气象短信服务系统是信息时代气象科技服务的又一个重要媒介,充分利用这一先进媒介开展信息服务,一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建设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是实现气象业务现代化和气象服务产业化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攀枝花市气业务及综合信息产品服务系统总体设计与实践,对地市级气象业务服务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从信息工程理论出发,结合实际,提出了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从专业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目标、主要技术、信息平台、客户访问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阐述了本省第一个专业气象信息远程服务系统的框架和核心技术,供各级气象台在组建专业气象信息远程服务系统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龚贤创  陈石定 《湖北气象》1997,(3):33-34,46
大江截流期气象保障服务系统通信传输系统是整个长江三峡工程气象保障服务系统中最基础的环节,通信子系统的功能,可靠性等直接影响整个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本文介绍了武汉区域气象信息网络中心在1996年11月试验传输三峡气象服务产品的情况,同时提出了加强三峡工程气象通信保障服务能力的若干措施及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雨(雪)情公报及专题气象服务优化系统”分两部分:雨(雪)情公报系统和专题气象服务系统。雨(雪)情公报系统在以前的基础上做了重大改进,可实现表格自动输出,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增加了图形输出功能、雨(雪)情公报及地面定时资料网络查看功能,给各类相关人员提供了一个及时了解掌握青海省实时气象信息的工作平台;专题气象服务系统,可实现图形输出天气预报服务产品,丰富了气象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1.
气象云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象云建设是气象信息化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加强气象云建设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气象信息化的现状与需求,提出了气象云建设的四条原则,即满足各种气象业务服务和管理需求、有利于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集约高效和数据共享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象云的设计思路:气象云应包括云存储、云计算和云服务,云存储为云计算提供支撑,云存储、云计算为云服务提供支撑。最后,对气象云建设中的数据获取途径进行了概括:一是国外气象数据,二是国内气象观测数据,三是国内加工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将气象数据分为离散数据、格网数据和要素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气象数据库,包括气象资料信息数据库、社会资料信息库、基础地理数据库和气象空间数据库,并详细分析了气象数据的组织结构、表达和处理方法,最后提出了基于GIS的气象数据管理与表达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学全  王伟  王鹏  邢平 《气象科技》2015,43(2):226-231
针对三维GIS的发展应用以及气象服务对于高效决策和直观可视性的要求,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气象GIS平台。本文从体系结构、功能、数据访问及组件方面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方法,并详细论述了平台的关键实现技术,包括气象数据组织、气象标绘、二维图层和三维体绘制技术。该系统能够高效加载海量的二三维气象数据,并支持气象标绘和分析等功能。该系统运行稳定,可视化效果突出,为气象数据处理、数值预报、气象模拟仿真等气象服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三维基础平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统一气象应用系统数据对接方式,规范气象数据使用环境,以国省两级气象信息化行动方案为纲领,采用Spring Boot和Spring Cloud微服务框架,设计和开发了标准化气象数据服务接口。标准化气象数据服务接口遵循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采集和加工各类气象数据后汇入气象数据资源池,统一通过RESTful API发布数据,为全宁波市气象应用系统提供标准化数据对接服务。该接口改变了应用程序直接读取数据库的旧模式,降低了应用系统的开发成本,同时加强了运维部门对各类气象数据访问的监控和管理。文章主要介绍了气象数据服务接口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并详细描述了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接口规范、业务流程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市县级公共气象服务集约化业务平台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超  李蕊  刘胤田 《气象科技》2016,44(3):363-368
为了适应气象业务发展的需要,开发了市县级公共气象服务集约化业务平台,设计了业务面板,使基层台站软件操作简单化,并以气象服务产品为主线,将产品贯穿软件使用的全过程,实现气象服务产品管理标准化,业务规范化。该平台系统开发了气象服务业务发现引擎、气象资料实时计算引擎、气象信息可视化引擎、服务产品制作模板引擎和综合工具引擎,为产品制作智能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平台基于服务任务调度模型,采用多线程、多进程和负载均衡技术实现真正的气象服务产品一键式发布,解决了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和发布环节的主要难点,提高了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乌兰察布市气象资料应用处理与共享系统,以该市已经建成的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数据为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信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存储与查询、分析、统计技术,实现全市气象部门自动气象站资料的整合与管理。通过气象资料应用处理与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了气象资料在全市气象部门内的高效共享,并提高了气象资料在业务领域和服务领域的使用率和共享率。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气象服务热线平台是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开发的一款应用于气象行业的C/S版声询信息管理系统。采用VOIP技术实现全国省(自治区)一级人工气象服务热线平台和中国气象局人工气象服务热线平台之间的联网,实现全国人工服务的联网。为达到中国气象局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特服号码-4006000121,以省(自治区)为单位建设气象服务热线平台。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气象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的重点研究对象。尝试性地将人类认识气象灾害的过程归纳为4个阶段:气象灾害的启蒙认识阶段、气象灾害的监测与预报阶段、气象灾害的减灾工程阶段和气象灾害的风险管理阶段。同时,引出了气象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的不同理念。以现在时刻为划分点,将过去已发生的灾害定义为气象灾害,将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定义为气象灾害风险。最后建立了基于SWOT的远期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分析方法,并提出了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气象工程手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何险峰  马力  罗永康 《气象科技》2013,41(6):1036-1042
提出了一套分布式气象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其技术方法。以中国气象组织体系(包括中央及各省市的气象信息网络和服务器设备)为建设基础,采用LDM通信传输、存储/内容管理、图形化服务产品生成、本体化气象服务、行政区变尺度客观分析等构成组件,构建了覆盖中央及各省市气象业务和服务的分布式气象内容管理系统。实践运行表明,这种采用了统一定义、接口及信息表达方式的内容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气象数据的访问、分享及处理效率,加快了各种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速度,拓宽了气象信息的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20.
马蕾  方睿  张琨 《气象科技》2014,42(3):423-427
为了优化气象装备的管理效率和保障能力,加强气象装备应急储备管理,提出一种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手持设备和Web开发相结合的气象装备全寿命跟踪系统平台。该系统根据气象装备在全国范围内的调配和仓储等业务需求,实现全国气象装备管理一体化和业务统一化,为装备的管理及有效利用提供了方便;通过跟踪气象装备的状态信息(包括仓储信息、基本设备信息、业务状态等),为装备管理提供了更加详细的参考依据。结合气象装备编码规则的研究成果,为每个气象设备进行唯一标识,同时也为气象装备寿命的预测提供了实际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