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中国农业信息元数据内容体系,该文总结了在分布式环境下实现完备的农业信息共享(包括空间和非空间信息)的困难,提出了五层元数据内容体系:数据层元数据、数据库层元数据、模型层元数据、子系统层元数据、分布式系统层元数据,以扩展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元数据内容体系,从而促进完备的信息共享。最后,介绍了中国农业信息元数据库内容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2.
多维农业地理信息分类和编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用户在信息搜索和查询中面临的低效问题,在分析现有农业地理信息特点的基础上,将时空编码引人分类编码体系中,提出了多维农业地理信息分类和编码的方案,以完整地表征农业地理信息,为现有农业信息的分类和编码方案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有益于促进我国农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信息分类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阐述了构建农业基础信息分类体系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基于GIS的农业信息源的基本特征。据此提出了上海市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信息分类的宏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该市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中农业信息分类的方法、依据和分类体系,并对系统构建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与乡村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回顾了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科的简要发展历程,分析了本学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在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决策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一步讨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战略需求的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创新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科学命题。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为研究成果、新方法与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其中新近研究成果主要包括:①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综合研究;②农村空心化与空心村整治;③新农村建设综合研究;④区域农业与乡村发展研究;⑤研究成果的系统化与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科的简要历程,分析了相关研究进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社会影响,展望了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领域创新研究任务及科学命题.未来中国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基地化与乡村发展的城镇化、产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战略导向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林年丰  汤洁  卞建民 《地理科学》2003,23(5):597-603
阐述了中国三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性,提出了农业生产内部环境和农业生产外部环境的概念,为进行农业生态环境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从数字地球的角度讨论了应用数字化方法开展农业生态环境研究的必要性。在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将农业生态环境模拟系统与GIS耦合,进行数字信息技术集成,实现了农业生态环境研究的信息化、数字化、模型化及可视化。借助于用户界面可对有关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检索、咨询。通过变量调控、优化决策,可以达到调整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功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历程与研究主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中伟  王杨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8):1266-1275
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新分支,其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地理学者对电报和电话的关注,近年来一直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的称谓和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已成为制约该学科发展的一大障碍。研究表明:将该领域研究统一称为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既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也与国际通行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名称符合;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是研究人文地理学在信息与通信技术影响下发展变化的新学科,特别关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地理特征及社会内涵;信息与通信地理学具有跨学科性质,尤其是与地理信息科学及人文地理学所有分支都具有不同程度交叉;其发展已经历了研究兴趣确立、通信网络主体和多元快速发展3个阶段。本文提出了当前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研究主要的7个主题及一系列切入点,包括信息通信网络的空间组织、网络空间的地理内涵、ICT对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影响、ICT对城市内外部空间组织影响、ICT对空间与地方的认知和表征影响、ICT对政治与监督影响、网络空间的可视化与制图。  相似文献   

8.
社区恢复力研究进展及其地理学研究议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随着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加深,灾害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在这一背景下,恢复力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范式。恢复力研究的范式也由早期的生态恢复力逐渐转向社区恢复力的研究。现有的社区恢复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探索、影响因素识别、基于客观指标和基于行动者感知的社区恢复力测度等方面。迄今尚未形成公认的可接受的社区恢复力理论框架;对普通乡村社区研究较多,对特定资源依赖型社区恢复力研究较少;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对社区恢复力的影响研究较多,对其他灾害和危机对社区恢复力的影响研究较少;社区恢复力测度方法的适用性和科学性仍待加强;社区恢复力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地理学视角研究社区恢复力的主要议题,包括社区恢复力的形成机制及其区域差异、动态演变过程、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基于人地关系的社区恢复力感知量表以及具有尺度效应的社区恢复力测度指数等。  相似文献   

9.
空间分析与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空间分析技术和自然地理综合研究发展历程与趋势的分析,得出两个结论:1)现代地理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空间分析的支撑,即空间分析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空间愈来愈广,在自然地理综合研究中尤为如此,其主要原因就是空间分析在综合研究中的优势愈来愈明显;2)空间分析技术随其理论与实践的迅速发展及逐步拓展,愈来愈成为自然地理学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也越来越离不开自然地理综合研究这个促使其发展壮大的空间和能发挥其主导作用的领域。空间分析技术和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结合已经成为现代自然地理学以及地球空间信息学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0.
信息农业的支撑基础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信息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发展信息农业的支撑条件 ,提出发展信息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中几个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科学(GISci)尚不成熟,但中国地理信息系统(GIS)高等教育发展快速,因此GIS学科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尝试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探讨GIS学科中的几个基本问题:现实世界、概念世界、数字世界、空间认知、空间表达、空间分析与研究方法,同时从社会实践角度总结了GIS应用中的组织、管理与社会问题。1)系统总结地理空间、空间认知与信息表达的关系以及地理信息的基本特征;2)回顾GIS的概念与内涵演变,论证GIS概念的多样性与同一性,分析了几个代表性的GIS研究方向;3)在回顾地理学研究范式转变的基础上,探讨空间分析、知识产生过程以及基于GIS的地理学研究范式;4)辨析GIS与组织管理间的关系、GIS与社会间的互动关系,特别强调发展中国家GIS应用面临的问题。建议围绕“空间认知与表达”、“GIS方法论”、“GIS、组织与社会”进行跨学科研究,完善GIS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2.
科尔沁地区农业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建立适用于沙漠化地区、包括自然条件、经济要素、技术措施和社会投入等要素、能准确反映农业生产关系的全要素生产数学模型,以奈曼旗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识别影响沙漠化地区的主要因素,利用线性回归确定以1980年为分界的两个生产阶段的农业生产模型。分析表明,前一阶段以耕地、劳动力等经济要素投入为主要增产措施,关键驱动因素为劳动力,后一阶段主要以灌溉、施肥等技术投入作为主要增产措施,关键驱动因子为水利灌溉。现阶段,耕地、劳动力、耕畜等可控经济要素已经或即将达到投入上限,在降水、干旱天气等自然要素的影响下,技术措施的生产率也呈现下降趋势。从总体上看,各项投入要素的规模效益开始递减,现有生产方式必须得到有效改善,才能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综合性与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基本特点。随着区域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跨学科综合研究成为学科发展趋势,我国的区域综合研究势在必行。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当今研究现状亟须区域综合研究的根本性突破,才能更好地为全球层面上的全球环境变化、国家层面上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地区层面上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才能推动地理学理论创新,真正实现黄秉维先生所倡导的"综合指导下分析,分析基础上综合"的方法论应用。最后,依据我国地域特征,拟定8个典型区域作为近期综合研究区,并提出加快研究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的倡议。  相似文献   

14.
荒漠绿洲区农业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荒漠绿洲是干旱区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地域内蕴藏着大量的自然资源。在工业化社会日益发展的时代,众多国内外学者对干旱区荒漠绿洲的自然资源、环境及开发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在对西北荒漠绿洲的生态环境,如气候条件、植被分布特征、土壤特征、水文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荒漠绿洲农业特征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荒漠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合理分配水资源,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多种期刊数据库和搜索引擎为检索源,评述国内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作用研究的进展及需解决的问题,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分为导引作用相关要素间关系框架构建及单要素的研究、导引过程和导引机理的透视、网站信息流与现实人流的关联、信息流对人流导引力的模型设计与计算4部分。网站信息流、人流和导引方式等相关要素构成导引作用机理的框架,网站功能性和信息空间等单要素的研究奠定了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作用机理的研究基础;通过综合旅游网站、留学网站和户外运动网站的实证研究,证明了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的导引是一个信息决策和执行的过程;网站信息流与现实人流的关联研究不仅体现了网站访问者日内、周内、年内行为的时间分布特征,也构建了网站和访问者供需行为关系的多种模型;信息流自身具有极强的导引力,在距离衰减和替代效应问题上表现显著,将传统地理学区域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新疆农业大开发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析了新疆农业大开发所面临的具有双重性特点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趋于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新世纪新疆农业大开发的战略地位、主体战略与辅助战略,并针对新疆农业大开发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业干旱监测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全面分析了农业干旱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其他干旱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而从基于站点监测和基于遥感监测两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农业干旱监测的近今进展,对比了不同干旱监测指标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同时,通过文献统计和重要文献引用揭示了国内外农业干旱监测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即农业干旱监测指标从传统的单一气象监测指标逐渐向气象与遥感相结合的综合监测指标转变。最后,在分析农业干旱监测现有挑战和困境的基础上,将农业干旱监测未来发展趋向归纳为5点展望,即进一步明晰农业干旱发生机理和受旱过程、识别农业干旱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构建多时空尺度农业干旱监测模型、耦合农业干旱定性表征与定量评估模型以及提高农业干旱监测模型中遥感数据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Agricultural drought monitoring: Progress,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 this paper, we compared the concept of agricultural drough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types of droughts and reviewed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drought monitoring indices on the basis of station data and remote sensing. Applicability and limitations of different drought monitoring indices were also compared. Meanwhil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latest progress in agricultural drought monitoring were evaluated through statistics and document comparison, suggesting a transformation in agricultural drought monitoring from traditional single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indices to meteorology and remote sensing-integrated monitoring indices. Finally, an analysis of current challenges in agricultural drought monitoring revealed future research prospects for agricultural drought monitoring, such as investigating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agricultural drought, identifying factors that influence agricultural drought, developing multi-spatiotemporal scales models for agricultural drought monitoring, coupl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gricultural drought evaluation models, and improving the application level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in agricultural drought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9.
日本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研究动态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经济地理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自1954年日本经济地理学会创立以来,经济地理学先后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转换阶段。在起步阶段,区位理论和区域经济地理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在发展阶段,主要是致力于发展独自的理论,地域构造论和地域经济论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在转换阶段,主要是引进欧美经济地理学的最新成果,经济空间系统论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日本经济地理学在全球化、信息化以及人文化的背景下,在研究方法论上和研究内容上均发生很大变化,主要体现为如下五个转变:①重新构筑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从“地域构造论”向“经济空间系统论”的转换;②扩大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现象,将社会、政治、制度、文化等纳入研究视野,从狭义的经济地理学向广义的经济地理学——社会经济地理学转换;③从地方尺度向全球尺度研究的转换;④从物质的生产和流动的空间过程及空间结构向非物质方面的转换;⑤从致力于发展独自的理论向注重和欧美经济地理学前沿研究领域相接轨的转变。日本经济地理学发展变化与最新研究动态对于同样处于转换期的中国经济地理学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the long existence of port geography research, there has been no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n its evolution and research trends. Hence, through investigating 155 port geography articles featured in geography journals between 1956 and 2011, 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evolution and research trends of port geography.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port geography had gradually evolved from a secondary and encyclopedic subdiscipline within transport and human geographies to a primary and specialized one. Such a trend had blurred its “geographicalness,” however, with port geography moving toward the more applied and interdisciplinary transportation. The article also indicates that further research would be required to understan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ort geography and other disciplines, as well as philosophical and epistemological iss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