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2019,(6)
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受到河流入渗补给、人工开采、蒸发等诸多因素影响,分析其变化规律对于正确进行地下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分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也能反应区域的补给和开采情况。本文以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分层地下水监测孔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不同层位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并指出了其水文地质意义。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补给区,上层水位高于下层水,河水首先补给上层水,对上层水的影响要大于下层;在排泄区,下层水位高于上层水,地下水开采以上层水为主;人类活动对局部地下水流动系统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论述酒泉西盆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评价了盆地内第四系孔隙水的补给来源及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并对酒钢公司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进行了深入分析。其结论是,酒西盆地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为76.342 5万m3/d,北大河出山冰沟口—北大河水源地以南约34.5km长度内渗漏补给和盆地基底深层基岩承压水顶托越流补给是其主要补给来源,占总补给量的89.6%;储存量为191.73亿m3;已探明允许开采量为34.558万m3/d。现状地下水可供水量满足酒钢公司未来30年对水资源的需求,供需基本平衡。同时,从保护黑河流域下流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建立节水型钢铁企业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崔红英  崔炳玉 《地下水》2008,30(5):32-33
根据忻定盆地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对于忻定盆地区各县分别进行了地下水特征研究,包括降水量、地下水动态、地下水蓄变量的变化。总结出了多年的变化规律,对于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李军  王德发  范洪军 《现代地质》2007,21(4):691-696
甘肃酒泉盆地青西油田泥砾岩相和泥云岩相储层中发育两种裂缝系统。采用多种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岩相区裂缝的产状特征、电性响应特征和物性特征,并重点分析了控制裂缝形成的成岩演化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泥砾岩相中发育有砾缘缝、粒内溶蚀缝和构造裂缝;泥云岩相中发育层面溶蚀缝、泄水裂缝及构造裂缝。裂缝系统不但对储层渗流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改善,而且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储集能力。母岩矿物的选择性(差异)溶蚀是控制本区裂缝和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泥砾岩成分复杂,各种碎屑物及胶结物之间的交代、溶蚀以及不稳定碎屑颗粒的选择性(差异)溶蚀是砾缘缝、成岩溶蚀缝及大量次生孔隙在泥砾岩储层中形成的主要原因;泥云岩中存在的二元和三元纹层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裂缝的发育程度,碳酸钙的白云岩化和沸石化是层面溶蚀缝形成的主要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地下水盆地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新生代以来,陕西省受构造运动的控制,形成一系列断陷及拗陷盆地,分布面积7.6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在这些沉积盆地中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总量约76亿m~3/a,占全省天然资源总量的52%。开采资源约50亿 m~3/a,占全省总量的96%。陕西省地下水盆地以秦岭为界,南、北各具特色。秦岭以北的中、新生代构造盆地面积大,含水层展布范围广,常常超出本省省界,跨越邻省。如萨拉乌素盆地跨内蒙、宁夏、陕西三省,陕西境内达1.3万 km~2;下白垩系志丹群自流水盆地跨陕、甘、宁、蒙四省(区),陕西省境内3.4万 km~2;汾渭地下水盆地跨晋、陕两省,陕西境内渭河盆地1.9万 km~2。其中部分地下水盆地经构造运动抬升,现代地势较高。如洛川、长武盆地等储水条件相应变差。分布于秦岭以南的地  相似文献   

6.
酒泉盆地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20年代,先后发现了老君庙、鸭儿峡、单北、白杨河等油田。盆地在中、新生代经历了早白垩世断陷盆地演化阶段和新生代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为断拗叠置型盆地。断陷期的酒泉盆地下白垩统赤金堡组和下沟组为一套纹层状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藻纹层比较发育,是优质的烃源岩。拗陷期盆地的快速沉降导致烃源岩快速成熟、高效生烃,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同时挤压逆冲对构造圈闭、油气运移通道的形成和储层物性的改善起着关键的作用,形成的窟窿山等多个正向构造带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青西凹陷存在低成熟、成熟、高成熟3类原油,低成熟原油仅分布于青西凹陷的下沟组上段至中沟组,成熟原油发生了大规模的运移,形成了柳沟庄、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油田,而深层高成熟原油没有大规模向中浅层运移,青西凹陷具有寻找高成熟原油的资源潜力。希望该研究成果可为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油气勘探提供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5,(6)
在对酒泉东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赋存特征、地下水开采现状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计算评价盆地内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天然排泄资源量、储存资源量;以行政区和灌区为单元,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并进行各灌区地下水开采潜力评价和开发利用规划,划分可增加开采、控制开采、调减开采和尚难利用规划区。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6,(2)
研究珲春盆地地下水水质状况,保护地下水资源,对珲春盆地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珲春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以Ⅳ类水为主,主要超标因子为TFe、Mn~(2-)以及NO_3~-,TFe和Mn~(2-)超标的原因主要由于区域地下水开采量小,地下水环境比较封闭,处于相对还原环境,造成Fe和Mn富集;NO_3~-超标主要是由于该区域含水层防污性能差,加之城乡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地表河流的污染以及煤矸石的堆放和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了NO_3~-为代表的N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9.
10.
张掖盆地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索地下水系统演化的过程与机制对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基于地下水多年动态观测资料和地统计学方法,按不同灌溉方式分区估算了张掖盆地1985~2013年地下水资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整个张掖盆地地下水水位降深和储量在时空上表现出很大差异性,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1985~1997年匀速下降阶段,1998~2004年加速下降阶段和2005~2013年减速下降阶段。整个盆地累积储量减少了47.52×108m~3,年均亏缺1.64×108m~3,其中河水井水灌区累积地下水位降深达5.72m,储量减少了37.48×108m~3,占地下水消耗量的78.87%。各分区累积水位降深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河水﹥河水井水﹥泉水﹥河水泉水≥井水灌区,相应的累积储量变化依次为:河水井水﹥河水﹥井水﹥河水泉水﹥泉水灌区。从长时间尺度看,各分区及张掖盆地多年累积储量仍为负变化,即地下水资源仍处于较严重亏缺状态,对含水层造成很大威胁。这是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类活动如分水政策、引水灌溉、地下水开采等影响越来越强烈。结果可以为黑河流域水量均衡合理估算、地下水数值模拟和水资源统一规划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40 多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大规模的地下水开发利用造成了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甚至泉水干涸,部分地区地下水仍能维持动态稳定,判断这类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必须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以黑河流域中游盆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K检验和连续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长时间序列地下水水位数据的变化特点,研究区域地下水动态特征;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划分黑河流域中游盆地地下水补排平衡区与非平衡区;利用克里金插值法估算1990—2020 年盆地含水层对水资源的调节水量,并评价不同动态平衡区的调蓄能力。结果显示,黑河流域中游盆地地下水水位动态类型有:水文型、水文-开采型、开采型和蒸发-开采型4种长周期动态稳定型,过量开采型或上游过度引用地表水型2 种长周期持续下降型。黑河-梨园河倾斜平原、酒泉盆地和黑河中游下段侵蚀堆积平原的大厚度含水层是黑河流域中游盆地的地下水补排平衡区,其在1990—2001 年共输出地下水12.06×108 m3,2001—2020年共储存地下水9.06×108 m3。大厚度含水层为地下水的长周期调蓄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在合理控制开采量的前提下,该类含水层的天然调蓄能力可满足生产生活和下游生态用水需要。盆地地下水补排非平衡区,如黑河以东诸河倾斜平原、盐池盆地和榆木山山前诸小河流域等地区,目前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式和强度是不可持续的,应适当减少地下水开采量,调节盆地上游的引水量和开采量,抑制地下水资源枯竭。本研究成果可为西北干旱内陆地区水资源管理和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温度是地下水的固有属性,地下水温度场和动态特征是地下水流系统的外在表现.为揭示地下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影响下西北内陆盆地浅层地下水温度场特征与地下水流系统的关系,基于多点位、长序列、高精度的地下水温度监测数据,在酒泉东盆地开展了地下水温度场及动态特征研究.结果 表明:酒泉东盆地浅层地下水温度9.33~20.77℃不等,平均...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河西走廊地下水“三氮”的污染现状和个人健康风险。本文以酒泉东盆地为例,通过数据统计、空间分布趋势、污染源和影响因素分析的手段,从“三氮”分布、迁移和影响因素及其健康风险评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氧化还原环境、包气带和含水层岩性、潜水的埋深、酸碱环境和地下径流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城市化的发展等人为因素影响下,研究区地下水“三氮”总体含量较低,污染相对较轻,仅有一处NO3--N含量超过标准限值;区域分布上,“三氮”含量具有明显的北高南低的规律,NO3--N和NO2--N含量东、西两侧高,中间低,NH4+-N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三氮”个人年健康风险的整体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由西部人口密集区域向东部人口非密集区域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14.
一、地下水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端,从水文地质结构看,可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而又有联系的水文地质单元。流域南部有祁连山,海拔2500~4000米以上;中部展布着东大山、永昌北山、馒头山、红崖山及苏武山等  相似文献   

15.
16.
海原盆地地下水咸化特征和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是海原盆地唯一的供水水源,近年来部分地区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增高,引起了有关部门和水文地质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通过分析69组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对地下水补给来源和咸化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TDS值198.2~6 436.4 mg/L,沿着地下水流向,咸化程度增加,水化学类型从基岩区的HCO3—Ca·Mg型演化至滞留—排泄区的SO4·Cl—Na·Mg型。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和基岩裂隙水侧向径流,补给源—对地下水咸化贡献较小。溶滤作用具空间差异,基岩区和补给区以碳酸盐、硅酸盐风化为主,径流区和滞留—排泄区则为蒸发岩风化,硫酸盐是地下水中阳离子的主要来源。补给水、溶滤和蒸发对第四系地下水TDS的贡献比率分别为4.8%~81.2%、11.9% ~85.9%、1.7%~29.5%,溶滤作用是控制海原盆地地下水咸化的首要因素。当地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基岩泉水的综合利用,同时注意控制海原县和西安镇等地区地下水开采量,防止地下水进一步咸化。另外,在微咸水分布区可引进地下水去除硫酸盐技术,提高微咸水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7.
安阳市区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德贵  宋立志  张国建 《地下水》2010,32(5):72-72,107
在分析安阳市区2007—2009年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将研究区分为漏斗上游区、漏斗下游区和漏斗区;然后分别对这三个区的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地下水开采和有效降水入渗补给是影响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7,(5)
珠江三角洲地区酸性地下水(pH6.5)分布范围占全区面积的3/4,区域地下水酸化较普遍,已成为最大的区域地下水环境和生态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pH值及地下水常规无机成分,对地下水酸化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pH6.5的偏酸性地下水主要分布于东、北、西的低山、丘陵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果林用地及农田用地,主要含水介质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同时分布有松散岩类孔隙水、还有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pH≥6.5的地下水主要集中在三角洲中心平原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城市用地,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孔隙水。  相似文献   

19.
谢军健 《地下水》2012,34(6):50-51,63
甘肃河西地区人类的生存发展对水资源的依赖性很高,且对水资源影响频繁,本地区"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之间的水量转化关系复杂,难以直接观测到各种水的量及变化规律。由于观测资料缺乏,水资源转化规律及模型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难题。选取观测资料(1982-2005年)相对完备且具有代表性的酒泉盆地,从盆地水资源系统转化机理和转化规律入手,利用水均衡的观点,提出酒泉盆地水资源转化关系模型,分析得出水资源使用状况,并对地下水的开采使用情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庐枞火山岩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断陷带内,该区域含有丰富的黑色和有色金属矿产,在矿产开采过程中会遇到矿坑充水问题。本文通过对区域地层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类型以具有双层结构的火山岩类孔洞裂隙水为主,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孔洞、裂隙发育不均匀,不同地区含水性差异明显,导水性差异较大。地下水具有水压高、瞬时涌水量大等特点,主要含水层与矿体关系密切,应在矿山开采中加强超前探水工作,防止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