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戴磊  王贵玲  何雨江 《地球科学》2021,46(9):3410-3420
为定量获得土壤结构对其水力性质的指示作用,室内实验选用华北平原子牙河流域原状土样为研究对象,用张力计法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分别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样品粒度分布,基于分形理论计算土壤粒度分布的分形维数,采用实验测定与模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分特征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粒度分布在[10 μm,50 μm]区间内的分段分维值是表征土壤粒度累积分布显著上升段特征的关键参数,与0~80 kPa吸力范围内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幂函数模型拟合参数(a、b)有极显著相关关系.研究区内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以分形形式表达的幂函数模型为:θ=100.78×(3-D)S(D-3)/3,利用土壤结构分形特征能够有效指示其水力性质.   相似文献   

2.
非饱和土壤水力参数预测的分形模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利用分形几何理论,可在土壤水力性质,包括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水力传导系数与土壤结构分维之间建立起一定的函数关系式.这些函数关系式大多与Campbell定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幂定律形式,一方面揭示了Campbell定律的物理实质,另一方面可用于土壤持水量及水力传导系数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土壤水力特性分形特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土壤结构特征的描述、土壤水力特性的研究等方面,综合评述了80年代以来国内外应用分形理论描述土壤水力特性参数及分形特征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力性质确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确定土壤水力性质的各种直接方法(包括实验室方法和田间方法两大类)和间接方法如土壤转换函数方法、分形方法、形态学方法、数值反演方法和经验公式法等的研究进展和现状,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认为要不断地引入新的实验技术和改进测定设备,并把估计土壤水力性质的各种理论方法及实验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以扩大它们的适用范围和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分形理论在描述土壤大孔隙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大孔隙结构对土壤中水流及溶质运移以及地下水环境有着深刻影响。确定土壤大孔隙结构,可以很好地理解和预测水及溶质在有大孔隙土壤中的运移,保护地下水环境。由于土壤大孔隙的分布呈现分形规律,因此可以采用分形理论研究土壤大孔隙结构。根据CT对原状土柱各断面的扫描图像,得到了各断面土壤大孔隙的分形维数,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大孔隙的水力性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冯杰  郝振纯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3):270-274
土壤大孔隙结构对土壤中水流及溶质运移以及地下水环境有着深刻影响。确定土壤大孔隙结构,可以很好地理解和预测水及溶质在有大孔隙土壤中的运移,保护地下水环境。由于土壤大孔隙的分布呈现分形规律,因此可以采用分形理论研究土壤大孔隙结构。根据CT对原状土柱各断面的扫描图像,得到了各断面土壤大孔隙的分形维数,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大孔隙的水力性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分与溶质运移机制的分形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中水分和溶质运移一直是土壤-水环境系统中的研究热点,也是目前仍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将分形理论应用于土壤水分溶质运移机制的研究,探讨其领域中的众多复杂问题,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对土壤结构定量化的分形表征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分形理论在水分特征曲线和水力传导度等土壤水分运动基本参数的分形模型、土壤水分运移过程模拟、土壤溶质运移的非费克现象、弥散度的尺度效应以及溶质运移机制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并就分形理论今后在土壤水分、溶质运移研究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基于连续分形理论的土壤非饱和水力传导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的孔隙是具有连续分形性质的物理结构,根据土壤孔隙分形结构建立了非饱和水力传导度模型。模型包括综合系数、分形维数和临界体积比3个参数,综合系数为不同土壤基质势对应的非饱和水力传导度与饱和传导度之间的水力联系,与土壤质地有关;分形维数反映土壤孔隙结构对于非饱和水力传导度的作用,土壤不同尺寸孔隙之间的连通性则通过临界体积加以描述。模型具有较为明确的物理解释。将模型应用于5种不同土壤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非饱和水力传导度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数字图像制备分析技术得到大孔隙数目、大小和形状等特征数据,用分形理论计算孔隙分形维数,并对两类不同质地土壤的孔隙分形维数进行分析比较,应用基于孔隙分形维数的大孔隙分形模型,建立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非饱和导水率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孔隙分形维数Dv可定量描述不同质地土壤结构,其模型预测精度优于颗粒大小分布估计的分形模型,可用于实际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土壤粒径分形特征,可为地区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分形理论分析了黄河北岸兰州段荒漠-草原过渡带土壤粒径分形特征.(1)区域土壤颗粒主要为粉粒和极细砂粒,随荒漠化加重和土壤深度增加,土壤粗粒化,质地均匀性降低,粒径分布(PSD)频率曲线异质程度增大;(2)荒漠化加重和土壤深度增加降低了单重分形维数Dv和多重分形谱参数D1、D1/D0、D2、△α、△f;(3)Dv、D1、D2、D1/D0、△α和△f同黏粒、粉粒呈正相关,同砂粒呈负相关;黏粒、粉粒、Dv、D1、D2、D1/D0、△α和△f与荒漠化减弱程度呈正相关,砂粒与其呈负相关.土壤分形维数能反映区域土壤结构和变化,可为地区生态治理与巩固提升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分形渗透模型在饱和冻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磊  李东庆  明锋 《冰川冻土》2019,41(6):1414-1421
冻土中的渗透系数对于评估冻土工程中的水,热和溶质迁移至关重要。以往研究表明,渗透系数主要依赖孔隙结构,经常被描述为孔径大小和孔隙率,但是这两个参数并不能充分地表征孔隙结构。为加强对孔隙结构的描述,引用分形理论研究了冻土中的渗透系数。基于非均匀毛细管束模型和分形理论,提出了饱和冻土中渗透系数的分形模型,并提出通过土体冻结特征曲线获取冻土中孔径分布的理论方法。为了验证分形模型的有效性,对已有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分形渗透系数模型是毛细管分维、最大孔径、黏度和迂曲度的函数,孔径分布变化是导致冻土渗透系数变化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比,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结果表明分形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冻土中的渗透系数,研究结果可为冻土渗透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段晓梦  曾立峰 《岩土力学》2018,39(9):3103-3112
鉴于非饱和土的复杂性,经典的3相模型过于简单,不利于分析相间相互作用及正确定义土中应力。将非饱和土视为一种特殊结构,并细分为6相,定义了其承载结构--广义土结构,进而分析了饱和土与非饱和土的主要差异:承载结构和孔隙流体均不同。基于承载结构的共性,提出了一套定性描述土体结构特点的指标--广义结构性,其普遍适用于描述不同土的承载结构特点。结合实际现象,分析了各指标的合理性,指出湿陷的本质是广义土结构的弱化。此后,分析了两种代表性相间相互作用,揭示了中性应力的物理意义,并合理定义了吸应力,最终明确了土骨架总应力就是“有效应力”。  相似文献   

13.
几种土壤累积粒径分布模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粒径分布是最基本的土壤物理性质。作为许多预测模型的输入参数,准确描述土壤的粒径分布是保证模拟质量的前提。评价了对数正态分布、三次样条、逻辑生长、改进逻辑生长以及van Genuchten方程等经验模型在描述土壤粒径分布中的适用情况。结果表明,改进的逻辑生长曲线模型预测效果最好,而广泛采用的对数正态分布的结果最差。其它3种模型的效果介于两者之间。根据5种粒径分布模型的模拟结果,利用分形方法来预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分特性曲线的分形模拟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Menger海绵结构模型,推导出包含有分形维数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解析模型,该模型与Brook Corey (1964)及Campbell (1974)经验模型的结构相似。通过对不同地区所采集的10种土壤样本利用压力薄膜仪实测得到水分特性曲线资料反求得到相应的分形维数,分析了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形维数随土壤粘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砂粒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对土壤水分特性曲线模型的分形维数与基于质量的土壤颗粒分布分形维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十分接近,而且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根据上述关系,利用易测得的土壤粒径分形维数结合所推导的解析模型,对土壤水分特性曲线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以长春-四平一级公路、长春-松原一级公路及长春北某公路3处路基土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数据,结合分形理论,讨论路基土粒度成分的分形结构,计算分形维数,并将分维数作为描述土粒度成分的指标,探讨其与土体冻胀的形式、冻胀量大小的关系。研究表明:分维数较大时易形成分凝冻胀,冻胀量较大;分维数较小时易形成原位冻胀,冻胀量较小。分维数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回归关系表明,分维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is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is to examine a component of the hydrological cycle in Galapagos by characterizing soil properties. Nine soil profiles were sampled on two islands. Their physical and hydrodynamic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along with their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Two groups of soils were identified, with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 first group consists of soils located in the highlands (>350 m a.s.l.), characterized by low hydraulic conductivity (<10−5 m s−1) and low porosity (<25%). These soils are thick (several meters) and homogeneous without coarse components. Their clay fraction is considerable and dominated by gibbsite. The second group includes soils located in the low parts of the islands (<300 m a.s.l.). These soil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hydraulic conductivity (>10−3 m s−1) and high porosity (>35%). The structure of these soils is heterogeneous and includes coarse materials.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variations of the rainfall according to the elevation, which appears as the main factor controlling the soil development. The clayey alteration products constrain soils physical and hydrodynamic properties by reducing the porosity and consequently the permeability and also by increasing water reten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