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相广锰银矿床具有大陆边缘型火山岩、次火山岩银矿床的典型特征,锰-银为该矿床的稳定地球化学组合。矿体的形成受一组北西-北北西向扭性裂隙控制,矿石分锰银矿石与蚀变岩银矿石两种类型。前者中的银主要呈分散状态分布于锰矿物中,次为独立银矿物;后者中银以独立银矿物为主,次为分散银。银主要来源于火山岩、次火山岩,在内生阶段形成而又在表生阶段富集。属燕山期陆相次火山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2.
世界银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苏联、墨西哥、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秘鲁等国,重要银矿床类型是与中一新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热液脉状银矿床,斑岩银矿床,火山岩中的含银块状硫化物矿床,沉积型银多金属矿床,碳酸盐岩中的沉积一改造型含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3.
我省尚未找到单独的或共生的银矿床,已知的银矿主要与铅、锌、铜矿伴生。伴生银矿床类型的划分,根据主要金属元素产出特点和成因类型可分为“三类”、“七型”:即伴生银矿铅锌矿床类、伴生银矿铜矿床类、其他伴生银矿床类;热液充填型、热液交代型、矽卡岩型、沉积再造型、沉积砂岩型、铁锰黑土型、黑色页岩型。根据其成矿的围岩、岩浆岩、构造等条件、以及矿体形态、蚀变、矿物共生组合、银的赋存特征等方面,略述了各类型伴生银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最后,据我省以往银矿的地质工作情况,以及国家目前对银的需求程度,提出了要加强银矿地质工作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不同大地构造环境控制了不同类型的银矿床。火山弧和岛弧控制了浅成低温热液型和黑矿型银矿床。裂谷带的地垒之上产出有浅成低温热液银矿床、中深中温次火山热液银矿床、斑岩型银矿床和矽卡岩型银矿床。裂谷带的地堑之中产出有五元素矿床、碱性火山岩中的块状硫化物型银矿床、沉积岩中的块状硫化物型银矿床、砂岩型铜银矿床。  相似文献   

5.
特大型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大型银矿床在资源占有量上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使之已经成为近年来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从已知的国内外特大型银矿床入手,在成矿时间、空间以及成矿特征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特大型银矿床的主要成矿地质特征、矿床类型划分方案及在我国的找矿方向.概括如下:(1)已知特大型银矿床均分布于环太平洋成矿带内,主要受控于中生代、新生代的火山岩带和裂谷带之中,多数矿床与中酸性-酸性岩浆活动有关;(2)特大型银矿床以成矿系列为主要线索,划分为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矽卡岩型和5元素型;(3)中国在中新生代火山岩及裂谷发育地区,如大兴安岭-太行山带等,具有特大型银矿床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对冀北17个银矿床地质调查和5个大一中型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剖析研究基础上,从银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控制地质条件、围岩蚀变、矿石类型、成矿机理、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演化上,确定了冀北银矿床有3个成矿系列,8种矿床类型。提出牛圈子为火山喷气-热泉型银矿床;蔡家营为古喷气-热水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铅锌银矿床;银冶岭为层控-热液叠加型铅锌银矿床的新认识,建立了冀北银矿床成矿模式和地史演化的区域成  相似文献   

7.
石景冲银矿是我省首次发现的具独立工业价值的银矿床,产于上元古界浅变质岩中的北西向断裂硅化带中,矿脉中有微弱的铅锌矿化。银主要呈银黝铜矿出现,其次在铅锌等硫化物中呈银矿物包体或类质同像分布。银品位50—2850g/t。矿床成因属深源浅成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  相似文献   

8.
银矿床类型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晋东北地区银矿王要成因类型为与火山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银矿床(包括石英脉型银矿、火山岩型银矿、(隐)爆破角砾岩型银矿),其次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银矿、层控银锰矿床(包括氧化淋滤型锰银矿和铁锰帽型银锰矿).银的主要成矿期为燕山期.在沉积作用、火山一次火山热液作用和地表氧化淋滤作用条件下形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周边国家银矿床主要分布于原苏联、蒙古、日本、朝鲜、菲律宾、缅甸、印尼等国家。有5种类型银矿床可与中国相应地区银(含银)矿床进行类比,即(1)大陆边缘带陆相火山岩型(金-)银(-多金属)矿床;(2)火山(一次火山)热液型含银黄铁矿型铜或多金属矿床;(3)斑岩型银或含银金-铜(铅-锌-锡)矿床;(4)变质热液交代型金-银矿床或银-铅-锌矿床;(5)矽卡岩型含银磁铁矿或多金属矿床;并提出我国相应地区  相似文献   

10.
银是我国的紧缺矿种,也是全世界最走俏的金属商品,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新的银矿床。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型银矿床是最重要的银矿工业类型,多产于大陆板块边缘陆相火山岩广泛分布地区。根据元素组合可将银矿床分为单银型、金银型、银铅锌型和铜银型等等。它们在空间分布上与莫霍面有一定关系。单银型矿床多产于莫霍面比较浅的地区,铜银型矿床一般分布在莫霍面相对比较深的地区,金银型矿床和银铅锌型矿床通常置于单银型-铜银型中间地区。金银型与银铅锌型相比,前者分布地区的莫霍面深度比后者可能相对浅一些。  相似文献   

11.
拨茅山—牛头山铜矿床的的赋矿岩石为中生代的火成岩系。侵入岩一潜火山岩一火山岩构成完整的侵入—喷发系列。该矿床可分为火山气液—沉积铜矿床和斑岩型铜矿床两种类型。在成矿前期,陆相火山岩在湖底发生火山喷气、火山热泉以及火山热水沉积。潜火山岩的侵入,伴有长期热液循环活动,在张性断裂为主的赋矿空间生成与斑岩有关的各类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浙东南地区火山岩型铅锌(银)矿床可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类: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和火山喷发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其中以前一类型较重要。硫、铅同位素组成及微量元素等研究表明:成矿主要与中生代火山作用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与上地幔和下地壳有关的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火山机构控制着矿床类型及规模。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主要受火山穹隆控制,而火山喷发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主要产于火山洼地中  相似文献   

13.
松树川银矿床产于燕山期闪长玢岩接触部闪长玢岩体内,矿化类型为硅化蚀变破碎带类型,矿体受区内的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及裂隙构造控制,矿床为受次火山作用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独立的银矿床,矿床工业类型为脉状银矿床。  相似文献   

14.
二把伙银矿是产于中生代火山岩地层中与火山-次火山作用有关的银矿床。受断裂及火山机构双重控制,矿体就位于断裂破碎带中。银矿体具厚度大,埋藏浅,易开采的特点。该区中生代火山岩广泛发育,具有形成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的良好成矿地质条件,是寻找此类矿床的有望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三种拉张构造背景及其重要类型的银矿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大陆3种大规模拉张构造背景控制了绝大多数重要银矿床:中国东部以中生代岩石圈巨大减薄仵用为背景的构造-岩浆活动控制了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夕卡岩型和岩浆期后热液型银矿床;中国西部以古生代大规模海相火山作用为特色的拉张构造环境控制了VHMs型银矿床;中国中部秦岭地区以古生代陆间裂谷系为背景的拉张构造环境控制了碳质岩系型银矿床。  相似文献   

16.
浅成低温热液金银多金属矿床矿化分带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70年代环太平洋地区发现大批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以来,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业已成为贵金属矿床和Cu、Pb、Zn等有色金属矿床的重要工业类型。文章依据主要工业组分对我国浅成低温热液Au、Ag多金属矿床进行了分类,并讨论了成矿系列及矿化分带特征,即按成矿深度浅成低温热液Au、Ag多金属矿床自下而上可分为:Au-Cu/Cu-Au矿床;Au/Au(Ag)矿床;Au-Ag矿床;Ag/Ag多金属矿床;Pb-Zn-Ag矿床。同时,根据我国浅成低温热液Au、Ag多金属矿床特征尝试性提出了浅成低温热液型银矿床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石景冲银矿床的热液成矿作用可分为三个阶段:①硫化物成矿前的石英—碳酸盐阶段;②石英、毒砂、黄铁矿阶段;③银铅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银主要以银矿物的形式产于第三阶段,与铅锌流化物密切共生,研究确定了四种银矿物:银黝铜矿、螺状硫银矿、深红银矿和自然银。据估算,银黝铜矿中的银占整个银矿床含银量的81.3%,其余以类质同像替代的形式存在于方铅矿为主的硫化物中。  相似文献   

18.
应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前所长裴荣富先生的邀请,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能源、矿山、石油资源部地质局安德烈·潘特列耶夫(Andre Panteleyev)博士于1985年10月28日来该所讲学。潘特列耶夫博士长期从事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矿床研究工作,主要专长为浅成热液贵金属矿床。这次讲学的主要内容是加拿大科迪勒拉浅成热液金-银矿床模式,并介绍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地质及矿产概况、块状硫化物矿床和斑岩铜矿。浅成热液金-银矿床在加拿大科迪勒拉又称为“囊矿”、“第三纪型矿床”、“与火山作用伴生的贵金属矿床”或“古热泉型金一银矿床”。潘特列耶夫博士认为该类矿床有以下特征:矿床产于近地表;矿体常为脉状;矿床形成于扩张构造环境;矿化通常出现在火山岩地质体  相似文献   

19.
西藏斯弄多银多金属矿床产于陆相林子宗群火山岩内,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首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具有热液脉型银铅锌矿体、隐爆角砾岩型矿体和独立银矿体"三位一体"的矿体组合形式.热液角砾岩作为矿区主要矿(化)体,目前尚未开展详细研究工作.文章以斯弄多矿区热液角砾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钻孔岩芯编录和岩相学研究,总结了不同类型热液...  相似文献   

20.
刘杰添  陈静  范裕  刘军  李旋旋 《岩石学报》2021,37(9):2805-2820
黄竹园银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东南缘,是成矿带断凹区火山岩盆地内首次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亟待开展矿床地质特征、金属元素特别是关键金属的赋存状态和矿床成因研究。黄竹园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砖桥组、双庙组火山岩及断裂破碎带中,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石类型主要有脉状、浸染状、细网脉状。本次工作基于矿床地质特征研究,通过对矿床中采集样品进行手标本及室内镜下观察、短波红外分析测试(SW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电子探针分析(EPMA)和自动矿物综合分析(TIMA)等方法,阐明了矿床中的主要蚀变矿化特征和成矿期次,重点开展银和关键金属赋存状态及矿床成因类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竹园矿床总体表现出靠近矿体部位发育绢云母-伊利石化,向外围矿化较弱部位变为蒙脱石-高岭石化;根据不同的矿物共生组合及其相互关系,将矿床的成矿过程从早到晚分为无矿化石英脉阶段、石英-银矿物-硫化物脉阶段和石英-碳酸盐脉阶段,其中石英-银矿物-硫化物脉阶段为该矿床最重要的银、铜成矿阶段。主要的银矿物为自然银、硫铜银矿和硫汞铜银矿。矿床中的主要关键金属矿物为辉砷钴矿和铁硫砷钴矿,呈不规则粒状镶嵌在辉铜矿和黄铁矿边缘。通过黄竹园矿床与国内外其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地质特征对比,本次工作认为黄竹园矿床是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化叠加于斑岩型矿化之上的复合成矿的典型实例。通过与矿区北部钱铺酸性蚀变岩帽(1km)之间对比研究,提出黄竹园-钱铺酸性蚀变岩帽地区可能存在一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为庐枞盆地下一步深部找矿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