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的目的是提供介绍减少降雨派生的渗漏和流入的努力有效评估方法及目前的一些修复项目的结果。方法的解释是为那些准备和考虑对于修复结果的流量数据进行评估的人作为一个引物。方法的讨论范围从基本的线综述到风暴数据的评估及控件的使用。成为修复计划或是考虑实际工程的应用及他们的并发症。结果来源于被呈现的降雨派生的渗漏和流入的峰值的缩减范围从14%到61%及降雨派生的渗漏和流入的体积缩减范围从42%到70%的7个修复项目和阶段。  相似文献   

2.
含不同半径孔洞的颗粒体模型的力学行为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编程建立了非连续介质(颗粒体材料)模型,采用FLAC软件模拟了静水压力条件下不同半径的巷道围岩中的剪切应变增量、最小主应力及最大主应力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孔洞半径的增大,呈圆环形的剪切应变增量与最小主应力的高值区的圈数、呈辐射状的最大主应力的高值区的延伸范围及剪切应变增量的最大值都呈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模型中最大的拉应力接近于在模型四周所施加的压应力,而最大的压应力约为所施加的压应力的5~10倍。模型内部的剪切应变增量、最小主应力及最大主应力的分布是高度不均匀的。具有较高的差应力的位置与具有较高的剪切应变增量的位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泥浆的流动特性是泥浆的重要性质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循环的压力和泵的功率消耗,岩屑的携带和井内的清洁,地层压力的平衡和控制,钻头水马力的有效利用,井径的扩大或缩小,进而导致井内的复杂化、周期的延长和成本的升高。正如其他流体一样,要对泥浆的水力学行为进行研究,也必须首先搞清其基础力学性质,即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流体是怎样发生变形和运动的。流体的这一应力与应变的关系,称为流变行为,而研究流体的流变行为的学科,称为流变学。不同的流体,可能  相似文献   

4.
用于评价污染降解速率的内部示踪法与和降解无关的衰减效应有区别的,该方法是通过使用一种似抗体的内部示踪剂来使降解的污染浓度达到正常化。内部示踪剂与降解的污染物之间保持的衰减应归因于降解效应,并且通过一阶延时方程来评价降解速率的半衰期。平移一迁移方程的解析解被用于评价水流和运移状态。这一状态可能会导致对污染降解速率常数的不正确估价。水流运移特征导致的对降解速率的高估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因为常用于解释自然衰减作用的内部示踪法可以达到补救的目的。解析解也通常用于评价与某一示范站使用内部示踪剂相关的误差的量级,并且解释使用不同的延时速率常数的示踪剂的不同的降解速率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探讨稀有金属的高温钠质交代岩形成时特定的构造条件积物理-化学特征。深成型的构造要素——变余压碎岩和变余糜棱岩——控制着具有同生的细粒浸染矿化的交代岩体的构造。岩石变形的程度,决定着高温的(650~600℃以上)携带钠的热液流的渗透作用的速度,控制着钠的浓度梯度的形成和交代分带性的扩散-渗透型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1)
为了更好的促进水文监测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就要对目前的水文测验方式和方法进行研究,然后依据相关的问题提出创新水文试验的措施,以此为水文试验工作的提供良好的基础。只有科学优化设计试验检测方法,才能高质量的完成检测任务,此外,还要持续的强化水文测验精度的指标,灵活运用水文测验方法,更好的的促进水文测验工作顺利开展。因此,本文在分析创新的水文测验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检测方式方法的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与系统的描述 (一)问题的提出水是人们生活与工农业生产所必需的一种有限的资源。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工农业的不断发展,为工农业提供适当的清洁的水,为人民生活提供廉价的质量合格的饮用水,已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的技术、经济和政治的重大课题。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这一课题数值计算的精确度大大提高了。但是,目前其计算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性发展与现代生态自然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玲  黄冬梅 《吉林地质》1998,17(1):51-54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关键是人类如何看待自己和对待自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性质和特点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表现为人类生存环境意识的觉醒和人类对生活质量、目标的反省。为了人类的生存,人类必须理性的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认识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现代生态自然观的思想,避免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恶化,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进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方解石构造岩的组构型式来分析其所受的主应力轴的方法,很早就已被人们所注意。对于方解石的变形行为,人们做了大量的实验岩石变形.近年来,x光岩组分析技术的应用,更使得对细粒的方解石构造岩的组构型式的分析有了可能。然而,如何应用实验资料来解释自然变形的方解石构造岩,仍有各种不同的见解和存在着许多疑问。作者在研究瑞士西部赫尔文特推复体根带的方解石构造岩的过程中,认识到利用测量方解石的e双晶来确定引起其变形的主应力轴的方向的方法,仍是一个可用的方法,特别是对于用来测定剪切带或断层附近的局部的后期的构造应力场的方位,以确定其剪切运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门学科发展的方向,都是要求它的资料数字化和定量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结论是一元的,它的结果是可以再现的,也就是说,这个结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后人的验证。沉积地层的形成年龄是地质学家关注的重要实验数据之一,令人遗憾的是在目前发表出来的年龄数据中,很少能够经得起复验和不同方法、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出现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样品的采集没有一定的规范,大多数样品的采集点只有一个笼统的地名,或者是某个地层剖面的总称。既没有明确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也没有为采样而设置的标志。一人、一家所获得的…  相似文献   

11.
在热催化高温燃烧TOC分析中 ,我们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避免气体流速的波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而影响气体的流速有下列因素 :①由于高温燃烧 ,短时间所产生的气体的快速蒸发 ;②由于样品基体的不同 ,所产生的流速的变化 ;③由于管路上堵塞所引起的流速的变化 ;④催化剂形状的变化 ,所引起的流速的变化。所谓VITA 技术 ,就是迟豫时间积分技术 ,NDIR信号的检测平行于流速的测定 ,信号积分前 ,流速的波动由计算机归一化处理 ,补偿为一个恒定的流速。其工作原理 (见图1)为 :信号值S是CO2 的浓度和流速的函数 ,即S =F(CCO2 ,流速…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碳同位素(14C)是含碳物质年代测定的有效手段,它的半衰期是5730年.研究了珠江口及南海沉积物碳黑的放射性碳年龄,碳黑样品采取化学氧化方法提取,用加速器质谱仪(AMS)测定珠江三角洲沉积柱中碳黑的放射性碳同位素剂量.研究结果表明,位于珠江口的钻孔3的碳黑的14C年龄是倒置的,邻近香港的钻孔30的碳黑14C年龄旱现老.新.老的趋势,而钻孔E2的碳黑的14C年龄则儿乎是不变的.碳黑的这种14C年龄的变化趋势与碳黑的来源相关,化石燃料来源的碳黑的增加使得碳黑的14C年龄偏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完善,带动了有关国计民生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电力事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之一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满足了我国工业生产、人民生活用电的需求,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问题,我们知道,电力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靠对电能的销售,而电力计量的标准化水平的高低与电能销售的好坏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在新时代发展下,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计量标准实施体系,如计量技术的标准化、计量管理的标准化、服务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4.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我国未来城市建设的唯一选择,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除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与合理的城市人口规模外,还必须具有一种有效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其中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体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合理的人口规模应与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有效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载体,而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则是城市可持  相似文献   

15.
河流是大陆景观最为动态化的地貌构成单元,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得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假说,即古生代中期曲流河的显著发育与陆生植被的繁盛存在紧密的联系,从而导致了在陆生植被对河流沉积作用影响方面的深入研究。尽管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和争论,陆生植被对河流沉积作用的影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地质事实的支持。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从陆生植被阶段的划分以及植物在古生代早中期关键的演变事件入手,介绍植被的起源和演化与河流沉积作用尤其是河流样式演变之间的耦合关系。厘清上述科学理念的变化和进步,将有助于河流相沉积的正确解释,从而为现代和古代河流过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考线索和研究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在地球历史长河之中,有胚植物(陆生植物)在陆生大陆景观上的古生代繁殖是最为壮观的变化之一,由此而造成的全球变化包括:(1)由于岩石风化作用和碳储存的增强,将造成的大气圈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2)晚古生代冰川作用;(3)陆生营养物径流量的增加与海洋生物的灭绝事件之间的联系等。所以,陆生植被的起源与演化对河流沉积作用的影响,就成为生物沉积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6.
冲积物粒度参数中包含的河型信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炯心 《沉积学报》1986,4(2):57-68
一、问题的提出冲积物是河流作用的产物。沉积物的特征与河流的水文泥沙条件及其动态息息相关,河流的水文泥沙条件的变化十分清晰地反映在冲积物相的变化中。另一方面,沉积物本身又构成了平原河流的河床边界。如所周知,一定的河型总是与一定的水沙边界条件相联系,而一定的水沙边界条件又能形成一套具有一定特征的冲积物,故河流的河型与其冲积物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河型往往有其独具的沉积相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何广文 《湖南地质》2010,(12):51-51
瑞岱尔教授的观点对中国的改革深具启发和借鉴意义。第一个观点就是,区分了理论的产权和实践中的产权,他讲的是实践中的产权。另外一个观点就是,他在讲文化的时候讲到了产权是根,与不同的文化背景相联系。西欧的产权、北欧的产权是和自由公民权联系的,那么东方的产权是跟什么联系呢?他讲的一国的产权是内生的,受一国历史文化影响,产权制度也是社会演进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撞击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个假说,解释了太平洋构造域的成因,并为二叠纪末全球性板块的破裂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机制。作者认为,全球性的大规模的板块运动是由于P—T间大规模的岩石圈破裂活动而开始的。而岩石圈的大规模破裂则起因子这一时期发生在太平洋地区的一起巨大规模的撞击事件。这一撞击事件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四大洋的形成。大量的证据表明,P—T之间地球上确实发生了一起巨大规模的外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事件,星伤就是经后期改造过的太平洋。太平洋作为一个经后期板块运动破坏的古老的撞击坑的特征是明显的。广泛分布于环太平洋带边缘和西南太平洋板块之上的古太平洋大陆的残块,暗示了太平洋撞击构造的一段漫长的破坏过程。显然这一破坏、改造过程至今仍在进行之中。在太平洋撞击构造形成的同时,陨星撞破岩石圈进入了地幔之中。这就导致了位于太平洋对面位置的大西洋的初始分裂,从而开始洋壳增生,形成大西洋,与大西洋相似,印度洋和北冰洋的成因也是与古太平洋大陆的破碎和全球规模的破裂系统分不开的。它们都与地幔软流圈物质充填太平洋窟窿的运动密切相关。它们虽具有相同的成因,但在强烈活动的时间和规模上、则因为与太平洋撞击构造的相对位置不同而不同。关于西太平洋海台和火山岛链的成因、至今尚无定论。作者认为它们都是古太平洋大陆的残块。在它们的底下几乎都可能存在花岗质地壳。它们的分布是与太平洋撞击构造的破坏过程(尤其是与这一过程的最初阶段)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过去天文界对宇宙星球的研究,几乎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地球以外星球的分布位置、大小、物质成分、物质密度、物质状态、运动方向、运动速度和产生时代等一般的特点上,而对过去已发现的星球,在宇宙空间上分布所组成形态面貌出现的特点,还未进行过全面系统的总结,对宇宙的形态面貌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本文以天文界过去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宇宙星球空间上的组成形态面貌及宇宙星球出现的内在规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推论:组成宇宙空间上星球的层次和数量是无限的;它们随着层次的增高,体积也越来越大,甚至是无限的;宇宙星球组成形态面貌出现的基本特点是呈一个类似于无限大椭圆形的铁饼状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种类的增多以及精度的提高、宇宙飞船的成功),宇宙间上的研究范围正在逐渐扩大.本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及推论,只是想引起人们对宇宙空间进行广泛的研究,以促进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成矿规律的研究工作是一门新的年青的地质科学,它是研究矿床在空间的依存关系和分布关系,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及周期旋廻性,矿物共生关系及矿床形成的内在联系的总和.也就是研究成矿作用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在地质构造上分布的规律,矿质的分散和富集所表现的矿物-地球化学的特征.成矿预测是在研究成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依据大量的实际资料,反映矿产在地理上的实际分布和推测的分布范围,反映成矿区的位置.根据成矿条件划分不同的预测极别,指出发现矿床的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