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北祁连山“前寒武系”的认识,以往似乎存在一种偏向,即将局部地段变质较深、出现云母片岩和片麻岩的地层,在无古生物和同位素年令资料的情况下,亦不追究变质作用的原因,统归“前寒武系或前震旦系”;同时把变质程度只达绢云母—绿泥石相的浅变质岩层,在无古生物资料的情况下,亦未详细研究对比沉积建造及含矿性特点,一概归属早古生代或寒武、奥陶纪。因而造成地层划分上的混乱,致使部分早古生代地层被误认为是“前寒武  相似文献   

2.
陈希祥 《地层学杂志》1994,18(2):119-123
盐城坳陷上第三系海侵层初见陈希祥(江苏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队,江苏淮阴,223005)关键词上第三系,海侵,盐城坳陷,盐城,江苏本文据钻孔地层编录及百余个微体古生物样品测试资料的分析对比,确认了苏北坳陷区盐城坳陷上第三系海侵层的存在。海侵层沉积、生物...  相似文献   

3.
民和盆地中、新生代红层在甘肃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其进行划分对比有利于资源的勘探开发。本文根据红层的沉积韵律、古生物组合等原则,将民和盆地中、新生代红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中侏罗统享堂组、上侏罗统大通河群、下白垩统河和群、上白垩统民和组、下第三系西宁群、中新统咸水河组等六个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4.
<正> 湖南白垩系下统地层,是近年来通过古生物群的研究,逐步从“红层”中划分出来的。尽管出露面积不大,但分布范围颇广,全省几个主要陆相中—新生代盆地中均有沉积。一般都在盆地南缘出露较好,古生物群也较丰富。 目前,关于湖南白垩系下统的划分还存在不同意见,对比也较混乱,地层名称使用亦杂。本文试以区测资料为基础,并搜集新发现的古生物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对湖南下白垩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出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层区划与沉积序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资料和野外勘查的基础上对祁连山及邻区贵德盆地、循化—化隆盆地、同仁盆地、西宁盆地、门源盆地、临夏盆地、兰州盆地、定西盆地、天水盆地、肃北盆地、酒泉盆地、玉门盆地、张掖盆地、武威盆地、哈拉湖盆地、苏里盆地、木里盆地、民和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及柴达木等20余个盆地的第四纪地层进行了研究。以祁连山第四纪构造地貌演化、盆地沉积序列、古生物及古气候特征为地层分区依据,对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地层分区,并对部分地层名称做了厘定或统一。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沉积特征总体为东部(主要为陇中地区)黄土分布广泛,堆积了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地层;北部(河西走廊地区)冲洪积扇堆积及风沙发育;南部(柴北盆地)以冲洪积-湖积为主,晚更新世以来发育风成沙及黄土;共和盆地由湖泊转向冲积扇和风沙沉积;青海湖盆延续至今;中西部高山及山间盆地冰碛、冰水堆积以及河流阶地堆积发育。根据上述特征及划分原则,将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层区划分为:兰州—西宁地层区,贵德地层区,酒泉—张掖地层区,柴北地层区,共和地层区,青海湖地层区及肃北—门源地层区。  相似文献   

6.
洞庭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介形虫动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 洞庭盆地位于湖南省北部,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是湖南中新生代最大的陆相盆地,属于断陷盆地。其中白垩—早第三纪沉积发育,厚六千多米。 解放以后有不少单位对洞庭盆地白垩、第三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尤其最近十多年来,在石油普查与探勘工作中发现了比较丰富的介形虫及其它门类的化石,对于了解洞庭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的发展、演变,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文中所使用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均由地质矿产部第五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地质大队提供,图像由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电镜室、照相宝摄制,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7.
<正> 河北中部的第四系覆盖区,自从开展石油普查勘探工作以来,某些中、深钻井陆续揭露了一些中生代地层,在这些地层中也发现了较多的孢粉、轮藻、介形类、腹足类、瓣鳃类等化石。但由于钻井中所揭露的中生代地层及所获古生物材料,均比较零星,缺乏系统性,某些时代地层也缺少相应的命名。“华北地区区域地层表”(1979)和“河北省中生代断代总结”(1982),在论及平原区的中生界时,也只是简单的概述。平原区至今尚未建立中生代地层系统。我们在自己鉴定古生物资料的基础上,收集了一些地层古生物资料,对河北中部平原区中生代地层,进行了初步的划分和对比。  相似文献   

8.
《甘肃地质》1985,(Z1):64-77
长期以来,前寒武纪地质学家都在探讨利用古生物方法进行区域或洲际地层对比的可能性。叠层石是前寒武纪碳酸盐地层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生物沉积结构,它的形态特征既受生物因素控制,又受环境影响。自化石纪录中承认叠层石以来,叠层石在生物地层上的应用具有一定意义。但是,在叠层石的成因模式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以前,它的生物地层潜力,不同学者至今见解不一。但近来国内外大量实际资料表明,叠层石在小区域内可以作为中—上元古界划分对比的主要依据,有些学者也已试图利用叠层石进行洲际性的对比。  相似文献   

9.
滇东、黔西南、桂西北地区之早二叠世早-中期地层发育完全,化石群丰富,是我国研究该地质时期地层古生物理想的区域之一。近年来,笔者对该区域内的二叠系有过一些调查,并参与我所三室研究二叠纪地层及碳酸盐沉积微相,观测了不少地层剖面,整理了鲢科化石标本。本文是以这些实际资料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疆早石炭世早期地层—和布克河组及库山河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地区早石炭世地层相当发育,分布广泛,尤以早石炭世晚期的大塘阶为甚,而早石炭世早期的岩关阶(杜内阶)则出露较为零星,分布范围也小.以往一些地学工作者曾认为新疆早石炭世早期地层仅局限在天山以北地区,天山以南没有早期地层的存在.通过最近几年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笔者从十分丰富的地层古生物资料中确认新疆地区的天山南北都有早石炭世早期地层,它可以与国内外同期地层进行对比(附表1).  相似文献   

11.
陈锦海 《地质论评》1985,31(4):354-359
自从全国第一次地层会议以来,南方二叠系的划分与对比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发现了不少新的古生物和古生物组合,建立了许多新的地层名称,有力的推动了地层古生物工作的开展。但目前由于在少数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中发现了Altudoceras,Paraceltites等生物,而引起  相似文献   

12.
新疆的奥陶纪和志留纪地层较为发育,全疆各地都有,化石十分丰富、但出露面积不大,分布亦较零星。在奥陶纪和志留纪介壳相地层中含有比较多的四射珊瑚化石。通过参加编制西北地区古生物图册新疆分册工作,笔者对解放以来新疆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工作中积累的大量地层古生物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本文是在综合上述大量资料,特别是在未刊资料的基础上,试图对新疆四射珊瑚化石在奥陶纪和志留纪地层中的分布及其特征作一探讨,从中总结出某些规律,以利于区域地  相似文献   

13.
在1∶25万红宝石幅区调野外调研过程中,在甘肃北山北带红石山地区陆相沉积地层中,发现软体动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有双壳纲蚬、蚌类,腹足纲螺类,属热河动物群,其时代定为早白垩世。结合岩石地层及区域地层对比研究,将该套地层划归赤金堡组。该组的确定其意义在于澄清了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红石山地区缺失早白垩世沉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侯读杰  张林晔 《地质论评》1997,43(5):524-528
通过对我国东部盆地洪泽凹陷和临清坳限德州凹陷第三系相沉积泥岩中生物标志物分析,检测到了丰富的甲藻甾烷异构体和24-正丙基胆甾烷。结合它们的分布特征与产出的地层微体古生物资料,笔者推断它们可能是海侵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武威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构造转换的过渡地带,是研究青藏高原生长和资源环境效应的关键地区。通过野外考察,以岩石颜色变化为依据,结合区域磁性地层测年结果,对武威盆地西南部出露的原第三系西柳沟组和甘肃群进行了重新划分。原古近系西柳沟组解体为下白垩统河口群、西柳沟组、黄羊河组(新建)和咸水河组,原甘肃群更名为咸水河组。武威盆地地层系统与酒泉盆地古近系—新近系不同,但与兰州盆地相当,地层年代属中始新世—中中新世;武威盆地与兰州盆地发生的时间接近,早期处于同一构造体系,在中新世以后被卷入祁连山北缘冲断带。研究结果为认识青藏高原东北缘沉积—构造演化和油气资源远景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藏北申扎地区早奥陶世地层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藏北地区从未发现过有可靠化石依据的中奥陶世以前的沉积地层 ,是否存在寒武纪到早奥陶世间的沉积地层是目前诸多地质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申扎地区 1/ 2 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 ,在原归属为前震旦系念青唐古拉群的一套浅变质岩中发现了世界性分布的下奥陶统阿雷尼格阶最底部笔石化石带代表分子 Tetragraptusapproximatus,首次确定了藏北地区有早奥陶世沉积地层的存在。新建下奥陶统扎扛组和他多组 ,完善了藏北地区早古生代地层序列 ,为研究青藏高原在古生代早期的构造活动、演化、古地理分布格局及古生物地理区划提供了资料 ,也为世界性生物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甘肃的陆相二叠系,以往研究较差,划分粗略,难与其它地区确切对比。1935年G.柏克塞尔(Bexell),概述了祁连山(亦称南山)北麓的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因发现含安加拉植物群的地层覆盖于含华夏植物群地层之上,曾引起中外地质古生物学者的重视和讨论。 1976年夏,甘肃地质局区调队在永昌县河西堡西北龙首山东段测制了一条完整的陆相二叠系剖面,这对甘肃陆相二叠系的详细划分和进一步探讨柏克塞尔所述剖面所涉及的古生物地层问题,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甘肃地质》1987,(Z1):97-122,145
本文所指的西秦岭,大体是宝成铁路以西的甘肃南部山区。 西秦岭的晚古生代地层相当发育,同时因为在区域地质上处于昆仑山、南祁连山以及华南、华北区的连接处,无论是大地构造或是古生物地层方面,都是很有意义的。 新中国成立前,本区的地层工作以叶连俊、关士聪(1940~1941)的调查工作为代表,其范围主要在岷县、武都、徽县、成县及陕西风县、略阳一带,在其报告中对石炭系作了初步划分。 1958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黄振辉及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陈庆宣、钟广进、  相似文献   

19.
前言     
甘肃的石炭系分布广泛,类型齐全,出露良好,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石炭纪地层的重要地区之一。根据沉积相、沉积厚度及古生物特征,可以把甘肃的石炭系划分为四个大区(图1)。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地层分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前言 地层分区的作用在于正确反映各区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便于概括各地质时期地层沉积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以服务于地层区测工作和成层矿产找矿的布署和规划,也有利在区域地层、区域地质以及地层古生物的总结或专著中,合理地进行分区论述,并可用以印证构造单元的划分,为区域构造史的研究提供恰当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