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齐兵 《地下水》2010,32(4):128-129
廊坊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在开发利用中存在水资源短缺、地表水资源难以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补给困难、水位降落漏斗问题很难解决等问题。为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廊坊市制定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章提出要加大水价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等五项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冠县水资源严重短缺,属水危机区。对区内依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情况,从降水、地下水、客水水源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主要存在缺乏水资元危机感、工程老化、退化、浪费水现象严重、水的利用率低、水污染严重、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今后冠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创建节水型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地区天然水资源缺乏,多数乡镇行政区域未开展过专门的水资源评价工作,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性差,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北京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水资源供应主要依靠地下水,存在水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低、开发利用理念和设施落后等问题,具备北方城镇水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的典型性。在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形势下,本文以潭柘寺镇为例,开展了水资源调查、评价和需水预测工作,该镇可利用水资源量80×104m3,2015年的需水量310×104m3,水资源严重短缺。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和缺水问题,文章提出了外调水源、再生水利用、内部挖潜的策略,为城镇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为乡镇区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樊春贤 《地下水》2007,29(1):17-19
西安市是我国西部的中心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缺水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西安市水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可行的开发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刘宽海 《地下水》2007,29(6):24-24,36
达茂旗处于干旱缺水地区,生产主要以蓄牧业以及农业为主的,生态环境脆弱,草原退化、沙化严重,随着以稀土、钢铁、煤炭等采矿业工业园区的出现,草原旅游业的兴起,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时期,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阐述了该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与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目前全国水资源概况介绍,进一步分析辽宁省及铁岭市水资源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性节水措施探讨。  相似文献   

7.
孔灿 《地下水》2019,(3):166-167
阿克苏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然而由于土地开垦和工业、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造成区域水资源供需严重失衡。通过对阿克苏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发现该地区主要存在水资源供需失衡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开发利用方式不合理及水污染严重等问题,为科学保护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安全,应分别从水量管理、用水效率以及水污控制等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阿克苏地区水资源实现科学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物质基础。而水土保持又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严重的制约与影响。本文就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相互关系以及对黄山市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吴村玲 《地下水》2014,(5):89-90
对河曲县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指出河曲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滞后,水资源浪费现象以及水污染逐渐加强,河水水质变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董培冲 《地下水》2018,(6):179-180,199
昌邑市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阐述昌邑市水资源状况及特点的基础上,对现状年供用水进行分析。并从昌邑市地表水、地下水、中水回用、海咸水开发利用等方面对其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分析。提出昌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期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刘学森  吕婷婷  单春悦 《地下水》2010,32(6):182-183
摘水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质量不可替代的战略性基础资源,而四平市属于全国较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四平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分析四平市水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解决四平市水资源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赵云峰 《地下水》2019,(1):178-180
分析秦皇岛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供水情况,计算现状情况下秦皇岛市的用水效率及用水水平。以2010年至2015年实际水资源平均开发状况分析其开发利用程度,并结合现状水平年实际情况,秦皇岛市实际可利用水量会进一步减少。提出其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水资源潜在缺水、水污染现象严重、生态需水短缺等问题,为秦皇岛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盆地处于中国西部的极端干旱地区,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危机,亟需建立一整套有效的水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对策体系。文章通过对吐鲁番盆地水资源现状分析,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划分出了水资源保护区,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行政管理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认为只有在完善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明晰水权、提高科技含量、实行严格的水资源配给制度、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同时采取开源节流并举、污水资源化、卤水制盐同步回收淡水的措施,水资源才能得到合理开发和保护,才能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探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宝华  郭纯一  高世斌  王健 《地下水》2008,30(1):109-111
分析了辽宁省水资源的现状和开发利用程度,探讨了辽宁省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总结出辽宁省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采取切实措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辽宁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业绩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如何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仍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水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的阶段与过程,简要介绍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的主要成就,较为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我国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并对21世纪我国水资源可  相似文献   

16.
厦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加 《水文》2001,21(Z1):52-54
分析了厦门市水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厦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锁  丛立明  陈信民 《地下水》2009,31(5):51-53,73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属资源型缺水,用水浪费和水污染现象十分严重。通过分析该区水资源概况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科学开发利用;依法排污,全面治理,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大力推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加快替代水源工程建设;保护水资源;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以及加强水资源的统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8.
张俊杰 《地下水》2011,(1):44-45
沧州市水资源严重匮乏,为维持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不得不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由此引发了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地下水漏斗扩展、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沧州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内分布大量的微咸水、咸水。针对上述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微咸水、咸水非传统水资源,节约淡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阳谷县水资源供求矛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绍飞  寇怀众 《地下水》2010,32(6):180-181
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属严重缺水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资源供求关系更加突出,本文依据阳谷县近期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关资料,对阳谷县水资源供需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能准确预测雨量,启动地表、地下蓄水工程,拦蓄雨洪资源,对地表、地下和引进客水资源优化调度等缓解水资源供求矛盾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运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地下水》2006,28(5):4-6
本文通过对运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分析,论述了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提出了运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