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电作为予报地震的手段,巳经在全国各省、市、县普遍采用,成了全国密度大分布广的专群结合的震情监视网。几年来它在予报地震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也找到了一定规律和经验。但是各地所处地点的地质环境不同和布设方式的差异,所得经验难能普遍适用,尤其缺乏现象与理论的联系,使得一些经验公式不能进一步分析判断其正确与否。而在一些刊物中更少论及予报震中方向  相似文献   

2.
我们测报组一百多名革命师生在上级党委的关怀下,在我校党总支、工宣队的具体领导下,认真学习毛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狠批邓小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使我们进一  相似文献   

3.
电极电位和接地电阻的变化是土地电曲线(日均值或时均值)变化的主要原因。电极电位和接地电阻与电极成分、电极周围土壤中水的成分、湿度等有密切关系。 单纯的应力变化不会引起大地电场的变化。在孕震过程中,只有应力使电极周围的水分重新分布或成分改变,从而使电极电位和接地电阻改变时,土地电曲线才有变化。  相似文献   

4.
土地电的原始观测数据,有每隔一定时间的定点值、24小时整点值及瞬时值(多为自动记录观测)等,这些数据的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第三章 土地电所测之物理量第一节 微安表有读数的原因埋在土壤里的两个电极用导线接在微安表上,为什么会有读数呢?我们仅从产生电动势和电阻的原因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土地电的装置比较简单,把两个埋在土中的电极用导线连接起来,接在微安表(毫伏表)上即可测量地下电流(电压)的变化.测量土地电一般用量程50或100、精度在1.5级以上的微安表或毫伏表.如果地电流较大时,也可用量程小、灵敏度高的毫安表来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7.
土地电是群测点测报地震采用时间较长的一种方法,十多年来在群测群防地震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对土地电预报地震机理的研究尚处探索阶段,有关土地电测报地震的方法亦无专著论及.一九七七年阎维彰、袁正明二同志对十五个省市的土地电资料做了分析研究,写成《土地电与地震测报》一文,本刊将陆续刊登,供有关同志参考,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并进行某些探索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省群测群防地震工作的深入开展,不少单位对土地电希望能够早日自动记录,以为预测预报地震提供比较连续可靠的数据。为了供同志们在实验土地电自动记录时参考,我们选载了国家地震局武汉地震大队研制土地电记录仪的部分资料。  相似文献   

9.
土地电观测手段在群测工作中广泛采用,近几年来布满全国各群测点,利用土地电手段在预报地震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对土地电机制的认识和利用它予测地震活动,各地都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自一九七七年建点以来,一直坚持土地电观测工作,根据我们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和学习体会,粗浅地谈一下我们对土地电机制的认识以及土地电突跳与临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土地电是一种能够反映地震前兆的方便可行的测报手段,是我们测报点判断震情的主要根据。我校安装的五组“土地电”对近震远震都有反映。近震多在东向、东北向、北向测线方位反映,远强震有三次与北东六十度向测线的异常对应,一次与南西三十度测线的异常对应。从地电异常对应地震的分析中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关于土地电电极埋深的最佳深度,至今仍在探讨。据有关资料介绍,北方地区的土地电电极,一般埋深1.5~2.0米,1米左右深度的也不少,在这个深度的土地电灵敏度较高。在南方一般都认为深些可以避免干扰,地电稳定,主张埋极3—4米。实践证明,地处亚热带气侯,常年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大,加上土壤结构不同,土质成份复杂,电极埋深3—4米仍受干扰。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试验安装了不同深度的土地电,探索本地区气侯、自然环境条件下,取得最佳的电极埋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前兆学术讨论会暨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自1984年3月13日至19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这次会议就近年来地震前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就当前地震前兆研究中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座谈。本刊现将部分发言摘登如下,供广大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3.
我队自贯彻国务院69号文件后,在候马市地办及队党委的领导下,加强了地震予测予防工作,从一九七五年一月成立了防震抗震领导组,由队党委书记崔志文同志任组长,下设地震观测组,由车间抽调三名青年徒工任观测员,并由一名地质技术员兼管观测组。成立观测组后,队领导及各单位很重视这项工作,在物质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拨出了一部分仪器设备,又自己动手制做一部份土仪器。我们先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我们所观察到的土地电异常有许多种形态,而总括起来可归至两大类。一类是在异常开始恢复,或是恢复到差不多原来的水平发震;一类是在异常的峰值(包括谷值),或是临近峰值发震。在实践中,前者对予测未来地地震的发生时刻,处理起来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也较从容,而后者则往往会使我们难于应付。然而,这两类异常在处理中,即使在观察值的日变图上,也很难辨别它们的类别。因而依靠电流观察值的日变曲线给定一个数学公式从而解决发震时刻,我们认为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是有害的。我们在工作中从多种形态的异常中找出一致的相关性,并从中寻找到一种可能是发震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一、海丰梅隴震群概况 规模巨大的莲花山断裂以北50~60度东贯穿海丰全境。同时,又有北西向的河源——海丰断裂和东西向的高要——惠来断裂在该处与莲花山断裂交汇。组成若干构造的网络结点(图1),历史上海丰发生≥5.0级地震三次。近年来小震不断。自1972年建立梅陇地震台以来至1980年共记录地震800余次。1981年小震活动更加频繁。全年共发生地震两多千次。其中2月26日Ms=3.0级、3月14日Ms=3.0级、4月9日Ms=3.9级三次较大。每次较大地震发生前都有一系列的密集小震活动。这三次地震的震中位于海丰梅陇东南4~5公里的坡平附近。地震发生在下侏罗纪砂页岩地带。下半年震中(二级左右)沿北东向逐渐向海城、公平等地迁移。  相似文献   

16.
土地电预报地震的方法,已在群测点广泛使用,而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就土地电测报地震这一手段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从而认识土地电变化与地震的对应关系问题。 一、土地电电流 现在的土地电电路,一般是用导线把电极和微安表串接起来,利用大地形成回路,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的地震工作真是一派莺歌燕舞的大好形势。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高潮中,地震专业队伍和群测人员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海城营口地区的七·三级地震。在预报中又一次证明了土地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我省群测队伍迅速壮大,在使用土地电测震方面总结出了不少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近三年来,我们集中搞了些土地电试验。由于水平有限,试验还在进行。我  相似文献   

18.
弓形虫病(toxoplamosis)是由刚地(gandii)弓形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世界各地广泛分布,中国从1957年开始报告临床病例,但脑电改变报告不多。本文拟就探讨其脑电及CT的变化。所有24例病人均经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查明确诊断,并做脑电检测及头颅CT扫描。结果发现24例脑电全部为程度不等的异常,异常率100%。头颅CT扫描20例中有8例阳性病灶,阳性率40%。结论是系统症状原弓形虫感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多层CT的重建算法主要有基于FDK的三维滤波反投影算法以及基于多层投影数据重排的二维FBP重建算法。本文对传统的FDK算法、基于投影角度二维/三维加权的CB-FBP算法以及自适应轴向插值AAI-FBP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这几种重建算法中,AAI-FBP算法对于多层CT的重建效果最好,这对于后续多层CT重建算法的改进以及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有亿万工农群众参加的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测报组的同志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革命精神,勇敢地踏进了地震这个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划定的“禁区”。给了坚持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党内最大的走资派邓小平一记响亮的耳光。 今年元月以来,我们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对适应本地区地震测报的手段进行了初步摸索和探讨,下面简要汇报一下我们利用土地电测报地震的肤浅体会。 土地电是一种测量大地自然电流变化情况的土仪器,是地震科研工作中开门办科研的新生事物,是测报地震重要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