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中国国家地震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日本教育部自然灾害科学研究组支持的,由中国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主办的“中美日三方减轻多种自然灾害工程科学讨论会”(PRC-US-JAPAN TRILATERAL SYMPOSIUM/WORKSHOP ON ENGINEERING FOR MULTIPLE NATURAL HAZARD MITIGATION)于1985年1月7日到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中方主席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刘恢先教授,美方主席为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伊利诺大学洪华生教授,日方主席为日本东京大学伊藤学教授。会议目的在于交流三国科学家在工程建设中抗御并减轻地震、洪水、暴风(包括飓风和龙卷风)和滑坡塌方等多种自然灾害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日、美三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6日至7日在哈尔滨举行。 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日本、美国的地震工程学者近30名,来自朝鲜半岛的1名专家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方主席、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谢礼立教授,日方主席、日本清水建设株式会社渡部丹博士和美方主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刘师琦博士主持。  相似文献   

3.
中、日、美三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6—7日在哈尔滨举行。中方主席、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谢礼立教授,日方主席、日本清水建设株式会社渡部丹博士,美方主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刘师琦博士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词。谢礼立教授在致词中说,欢迎大家来到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参加中、日、美三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三方经过很短时间的协商,决定共同举办这次学术讨论会,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工程力学研究所与大崎研究所之间的双边合作已经进行了6年,与美国的合作也进行了长达10年的时间,我们之间所进行的合作研究是非常愉快的,成果也是很多的,三方对此都是很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受国家地震局委托负责主办的首次中苏双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6月9日至6月11日在哈尔滨举行。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苏联中央建筑结构科学研究院的7位专家,还有来自中国各地研究机构和大学的20多位专家,国家地震局有关部门的领导也出席了学术讨论会。学术讨论会由中方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刘恢先教授和苏方主席苏联中央建筑结构科学研究院院长斯克拉达涅夫教授共同主持。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美地震研究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的计划安排,中美双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8月27日至31日在哈尔滨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国家地震局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会议的中方主席是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务委员刘恢先教授和同济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的大力协助下,由中国地震学会和日本地震学会共同发起和组织的中日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28—31日在北京香山召开。出席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代表共187人,其中日方代表67名,中方代表120名。为使更多年轻地震学者有机会参加交流,会议还吸收了近60名的旁听代表。这次讨论会共收到涉及地震学研究各个领域的学术论文171篇,其中日方64篇,中方107篇。这些论文反映出近年来两国地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顾功叙教授和傅承义教授、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教授、中国科协国际部卢景霆部长等应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或闭幕式。  相似文献   

7.
中日地震预报讨论会于1984年12月3日至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国家地震局同日本测地学审议会代表铃木次郎先生于1982年9月在北京商定的。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高文学、丁国瑜同志率领中国地震代表团共二十人参加了会议。日本方面得到文部省支持,由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茂木清夫教授负责筹备、组织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8.
1992年7月20—24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了我国首次SEDI青年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代表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和高等院校的青年科学工作者和硕士研究生,共约65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IUGG中国委员会主席刘光鼎教授、国家地震局陈颙教授以及应邀出席的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杨竫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地震局与日本文部省的合作协议,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与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合作研究项目“地震小区划基础研究”已进行了两年多。为了总结项目的合作情况、相互报告各自的研究成果、开展学术讨论并探讨今后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中日双方商定于1989年11月15—18日在杭州召开了“中日地震小区划学术讨论会”。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唱悦三等一行7人来华与会。工程力学所的科技人员及国家地震局的有关同志共16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经国家地震局批准,由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组织召开的中苏双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于6月9—11日在哈尔滨召开。以苏联中央建筑结构科学研究所(TSNIISK)所长尼·尼·斯克拉达涅夫为首的苏联地震工程代表团一行7人参加了会议。中方参加的有来自国内各地研究机构和大学的20多位地震工程专家。会议交流了双方近年来在地震工程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在这一领域最新进展情况。工程力学所与苏方还探讨了今后在地震工程研究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大陆多震层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大陆多震层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4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马宗晋教授和刘国栋教授于1989年发起,经大会组织委员会充分准备,由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组织的。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苏联、日本、希腊、意大利及我国的代表共50多人,大会宣读论文50余篇,主要内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委托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筹备召开的第一次地震成因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8月20日至24日在兰州举行。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和大专院校等38个单位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王仁主持了会议,大会宣读了学部委员、学会理事长顾功叙的书面发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1985年9月23—27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10届固体潮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情况,参加会议的包括东道国西班牙,以及联邦德国、比利时、英国、中国、美国等22个国家的代表共140余人,其中中国代表13人,有11人在会上分别作了报告。本文的内容包括:会议的一般概况;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情况;学术讨论会内容简述以及本届讨论会的决议全文。前届会议主席、国际固体潮中心(ICET)常务委员会主席郭宗汾教授的开幕词及 IUGG 秘书长、ICET 常务委员会秘书长梅尔基奥尔(P.Melchior)教授的 ICET 工作报告在本期另文作了摘译。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研究会联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于1994年8月23日在哈尔滨市举行。这次会议由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承办。国家地震局、建设部、国家教委以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关部门对本次会议十分重视和支持。270多位作者为本次会议撰写了150篇论文。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设计部门、管理部门等50多个单位、120多位与会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研究会秘书长、建设部抗震办公室副主任刘志刚主持,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谢礼立院士致开幕词。黑龙江省副省长马淑洁、黑龙江省科委主任何琏、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长辛书庆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讲话。会议组织委员会主任胡聿贤教授代表组织委员会讲了话。  相似文献   

15.
经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震局批准,由上海市地震局,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际地磁学与高空大气物理学协会(IAGA)联合发起的国际地磁学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4月17—20日在上海召开。来自苏联、美国、日本、芬兰、中国(包括台湾省)及香港地区的专家学者约90人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顾功叙教授和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章立,以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夏克强与上海市地震局局长王明球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这次国际地磁学学术讨论会共收到12个国家60多位学者的论文摘要91篇,论文49篇。其  相似文献   

16.
1.会议概况及背景 为交流全国地震区划科研新成果,增进国际科学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促进我国新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工作,由中国地震工程学家发起,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国际地震区划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6日至10日在广州市召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所名誉所长刘恢先教授主持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周锐副局长和广东省黄清渠副省长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外国学者和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苏两国在地震科技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受国家地震局委托负责主办的“首次中苏双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6月9日至6月11日在哈尔滨举行。 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苏联中央建筑结构科学研究院的7位专家,还有来自中国各地研究机构和大学的20多位专家,国家地震局有关部门的领导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零讯     
我国台湾与日本减轻多种自然灾害学术讨论会在台北召开由台湾科学委员会和日本交流协会资助、具体由台湾大学组织的台湾-日本减轻多种自然灾害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3月20日至25日在台北台湾大学召开。出席这次讨论会的代表共39人,其中台湾代表30人、日方代表9人。提交讨论会的论文共67篇,分为五个专题,即地震11篇、地震工程21篇、洪灾防御13篇、气象14篇、边坡稳定8篇。这次讨论会的目的是交流近年来双方在防御诸如地震、台风、暴  相似文献   

19.
《地震地质》1991,13(3):248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在有关专家的倡导下于1991年6月28日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召开了岩石物理性质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石油部、地质部、国家地震局等七个部门,十多个单位的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12月23日至27日在上海召开了《计算机在地震综合观测中应用学术讨论会》。国家地震局系统有关单位、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所等单位共4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交流了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并对一些共同关心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会议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次会议是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有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学术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