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实测的水平能见度和时间同步MODIS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数据为基础,验证了多个经典的AOD与能见度转换模型在全球不同区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模型中含有气溶胶标高的Peterson模型可以得到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京津冀能见度状况和分析影响能见度的特征贡献模式,基于2019年京津冀气象站点和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数据研究能见度时序变化特征,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能见度估算模型分析影响因子整体解释度,并基于SHAP框架结合随机森林模型构建能见度影响因子可解释模型,对特征因子贡献大小、方向以及单变量贡献情况进行了详细解释和分析:①能见度状况在早晚高峰时较差,每 日15时左右最好,工作日和非工作 日无明显差别,从季节上看冬季能见度最差;②随机森林模型拟合系数解释方差为0.897 3,R2为0.897 8,拟合结果良好;③根据SHAP可解释模型分析结果可得,PM2.5是影响能见度的最重要因子,呈负向相关,且贡献度变化率以浓度100 μ/m3为转折点由急促转向平缓.实验证明,基于SHAP框架的能见度解释模型不仅能反映贡献度的大小以及影响效应的方向,而且可以对单个变量的贡献进行详细分析,提高了特征贡献分析的精细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影像对雾进行定量分析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地面能见度、雾顶高度、垂直总水汽含量和有效粒子半径是对雾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参数。选取MODIS传感器数据为数据源,以发生于江苏省西南部的一次冬季平流辐射雾为研究对象,结合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地面观测数据,对基于大气辐射传输方程模型和SBDART辐射传输的雾物理参数反演算法所反演的地面能见度和雾顶高度进行地面实测数据验证;分析影响这2个物理参数精度变化的原因;在序列影像雾物理参数反演结果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地面高程和植被指数对雾物理参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反演的雾能见度和雾顶高度与地面观测结果相关系数分别为0.908和0.980,由于SBDART模型设置的参数以及BP神经网络训练次数等原因,夜间反演的能见度值偏大;此次大雾物理参数与地面高程和植被指数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地面高程与能见度呈正相关,植被指数和水汽含量呈正相关,与雾有效粒子半径和光学厚度呈负相关;雾区物理参数易受水体和土地利用等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雨雾天气下的动态交通路径问题,分析了能见度影响因子,研究了基于AASHTO停车视距模型的安全车速,进行了顾及能见度影响因子的综合安全车速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态交通网络中的成本路径分析,探讨了能见度影响因子对距离成本、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等路径分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动态交通路径研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大雾区域地面能见度、垂直总水汽含量、雾滴有效半径等因子是对大雾进行有效监测的重要参数。以MOD IS探测器的卫星遥感数据资料为主要数据源,定量反演了这些大雾参数。能见度参数反演结果和气象地面观测能见度信息数据的对比表明其效果良好。所得垂直总水汽含量、雾滴有效半径也与以前国内外相关多年研究的结果趋势一致。此方法在这里成功的应用,说明其在遥感大雾监测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可视性分析模型的应用、分析常规分析模型相关要素的基础上,根据可视性分析实际应用的需要,分析了气象环境中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大气能见度计算模型,并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了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模型.通过将大气能见度与可视性距离结合进行二次计算,建立了顾及气象环境的可视性分析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多项实验验证,对实验结果进行了2维和3维可视化表达.  相似文献   

7.
中国雾霾分布及其组成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霾天气由于其对人体健康及交通能见度的极大影响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收集相关污染物与气象数据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及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2014年1月雾霾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组成要素的相关性。研究表明,2014年1月我国各省会城市基本都受到雾霾影响,其中华北地区最为显著,华东、华南沿海城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西南部地区大部雾霾污染明显小于其他地区。从雾霾物质组成上看,PM_(2.5)与PM_(10)、CO、NO_2和SO_2之间存在微妙关系,随着其他污染物的增加,PM_(2.5)数值也会随之增大,其中PM_(10)和CO对PM2.5的影响是显著的。从研究方法上看,利用地理加权回归建模方法对雾霾及其组成成份相关性研究的效果(84%)略好于最小二乘法的分析效果(82.59%)。本研究可为了解雾霾空间分布特征及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轻小型机载LiDAR的航线设计,以VUX-1型激光扫描仪为例,计算多周期回波(multi time around,MTA)对飞机作业高度的限制;根据要求的点云密度、扫描频率、扫描线速度等指标,依照航空摄影测量原理以及机载LiDAR数据获取规范,从中区别机载LiDAR与传统摄影测量学的不同,并借鉴机载LiDAR的数据采集方式与传统挂载专业相机的摄影测量的相似之处,判定在不同情形下激光的测距变化(例如测区内不同类型的目标反射率不同或大气能见度不同导致的最远测距能力的变化等);在考虑以上问题基础上,对机载LiDAR系统进行航线设计;最后分别对比旁向点间距和航向点间距的误差,分析其原因并判定该航线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PM2.5污染比较严重的川渝地区,本研究利用日本静止葵花卫星(Himawari-8)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进行垂直订正和湿度订正估算川渝地区2017年—2018年09:00—16:00时的PM2.5浓度。首先,基于气象观测的能见度(vis)数据与消光系数σa(λ)之间的关系,引入“标高(Ha)”对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垂直订正;其次,根据匹配的气象和环境监测数据对每一个站点逐一拟合1—12月份的吸湿增长因子,并采用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方法构建吸湿订正因子网格,从而进行湿度订正估算。研究结果表明,经垂直订正和湿度订正后,相比AOD与PM2.5之间的相关性,“干”消光系数σdry与PM2.5的相关性显著提高,相关系数(r)由0.12—0.45提高至0.32—0.69;验证09:00至16:00时卫星估算结果,相关系数(r)均大于0.7,均方根误差(RMSE)为18.59±2.26μg/m3;提取所有观测站点进行验证,r=0.82,RMSE=18...  相似文献   

10.
基于BHPF的夜间车牌图像增强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根据能量自适应地选取截止频率的巴特沃兹高通滤波器(BHPF)图像增强方法,解决夜间模糊车牌字符无法分割与识别的难题.由于能见度及车灯照射等影响,夜间获取的图像定位到的车牌目标模糊不清.根据图像的频谱特性,使用BHPF提取车牌字符跳变的尖锐部分;利用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部分的特点,自适应地选取滤波器截止频率;最后对定位的目标进行高频强调滤波,滤波后的目标图像二值化结果可满足字符分割的要求.通过交通卡口获取的实测图像测试证明,该方法可有效地解决夜间车牌字符无法分割与识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正>国土资源部在开展2008年度卫片执法检查中(从2007年覆盖86个城市扩展到172个城市)发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未报即用"违法用地问题。为此,国土资源部、监察部于2009年11月联合开展了严肃查处"未报即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 ,人类面临着全球可持续发展 (SD)战略的信息社会 (SI)。航天 /外层空间 (Outer Space)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科技的发展 ,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信息社会提供了有力的监控工具。人们通过卫星可获取遥感 (RS)信息、属性 (DCS)信息、定位 (PSS)信息。通过通讯卫星系统 (SCS)传输信息 ,即遥信 (RI)。与航天 (外层空间 )相对应的地面 ,必需要有发射和接收信息的系统。无论在卫星上还是在地面上信息的输入、输出 ;信息的存取 ;信息的处理 ;信息的加工等等无一不是用计算机来进行的。地面上成熟的信息处理与加工技术可以搬到卫星上去。而所谓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社会的监控系统无非是庞大的、超巨型的、非线性的、开放式的、多类别的、多层次的、多元的、高维的、动态的、复杂的信息网络系统。即天 (外层空间—航天 )地 (地球表面环境 )人 (人类社会及人类智能 )信息一体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本文简要地反映了作者近几年来积累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3.
高斯曲线优化能见度与气溶胶光学厚度转换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娟  龚威  朱忠敏 《遥感学报》2011,15(5):1008-1023
大气气溶胶是影响对地观测定量精度的最主要不确定性因素。随着定量遥感的发展,对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的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广泛应用的基于辐射传输模型大气校正研究中,需要输入气溶胶光学厚度等关键参数,但与对地观测影像数据同时相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获取较难,而水平能见度作为表征气溶胶光学特性的间接参数可通过广泛分布的气象台站获得,可将能见度转换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作为同时相数据输入传输模型进行大气校正计算。本文以实测的能见度和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为基础,通过拟合气溶胶标高其随时间的变化对Peterson模型进行了修正。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精度验证得到RMSE为0.254,结果表明优化的模型对精度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测绘发展趋势与我们的任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测绘成为测绘发展的大趋势,即利用自动化、智能化和实时化的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分发技术手段,回答何时(When)、何地(Where)、何目标(WhatObject)发生了何种变化(WhatChange),并且把这些信息(即(4W)随时随地提供给每个人,服务到每件事(4A服务———A  相似文献   

15.
气溶胶对气候和环境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利用MODIS L1B数据,通过结合6S辐射传输模型生成查找表(LUT),再结合地面暗像元对南昌市2016年3月份的4景影像进行反演;根据6S模式对地表反射率与表观反射率和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建立敏感性试验,最终反演得出南昌市4景影像在550 nm波长的AOD平均值分别为0.139、0.926、0.442、1.061,与根据能见度计算得出的值大小有差异,但是在可接受范围内,根据结果用暗像元法反演南昌市气溶胶光学厚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镇江焦山碑林中有一块面积80cm×80cm的<禹迹图>碑,该图碑的图名处刻有"元符三年(按:即公元1100年)正月依长安本刊",图西南角刻有"绍兴十二年(按:即公元1142年)十一月十五日左迪功郎充镇江府府学教授俞重校立石".这说明镇江<禹迹图>碑可能有两块:一是公元1100年按长安<禹迹图>碑拓片刊刻;二是公元1142年照公元1100年图碑,由俞重新校正后翻刻.现存图碑应为后者.该图字迹、线划均较粗犷.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设的国际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可持续发展已逐渐从概念落实到操作层面 ,其显著标志是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设逐步完善。本文总结了国际上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四大主流方向 :一是生态学方向 ,其代表有生态足迹 (EF) ,价值化的“生态服务”指标 (ES) ,美国国家尺度生态指标 ,生态系统健康力指数 ;二是经济学方向 ,其代表是“国民财富”指标 ,即真实储蓄率 (GSR) ,绿色净国内生产总值 (AEANDP) ,即绿色 (GDP)核算体系 ;三是社会政治学方向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的“人文发展指标”(HDI) ,真实发展指数 (GPI)和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 ;四是系统学方向 ,其代表是中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提出的“可持续能力”(SC)指标体系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UNCSD)国家尺度主题指标体系 ,压力 -状态 -响应 (PSR)及驱动力 -压力 -状态 -影响 -响应 (DPSIR)框架体系等。这些指标体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 ,构建可量度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光谱反射率(Rλ)估测水中悬浮物含量的基础是水体中悬浮物含量与水体反射光谱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要满足下述条件才能成立,即在研究的波段范围内,环境变化因子(照度、子像元、云等)影响很小,或者这种影响对所有的波段都是一个附加常数。而这样的条件往往是不会成立的。在国外又研究出一种估测水中悬浮物含量的新方法,即微分光谱反射率(dRλ)方法,目前在实验室和海上两种环境条件的应用研究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前言加拿大矿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矿业主要指采矿业(下称采矿业),广义矿业(下称矿业)则包含4个阶段:①原矿生产阶段,即采矿阶段;②金属生产阶段,即冶炼阶段;③矿物和以金属为基础的半加工阶段;④金属加工阶段。矿业在加拿大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加拿大外汇收入来源的主要行业之一。尽管20世纪末期国  相似文献   

20.
矿业生产环境改善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生命周期评价(LCA)是评价从“摇篮到坟墓”(即从原材料开采到最终处理)之间产品、过程或活动的环境性能的一项技术(Curran,1997;UN-EP,1999)。现今的生命周期评价源于“净能源分析”研究,该研究首先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而且只考虑了某一产品或过程的生命周期中的能源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