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用途 GWL系列围油栏是防止水域油污染有效设备。主要用于近海、港口、河流及湖泊等水域,封闭、拦截及转移水面溢油,封锁在港的油轮和待拆的旧船,保护水上鱼场、养殖场及海滨浴场。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岸线长,水域辽阔。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石油运输业和拆船业的发展,由油轮触礁,油管破裂,油轮装油冒舱和拆船时旧船解体等原因造成的溢油,漏油漂浮海面,造成严重污染。同时,海洋石油污染在世界上也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明显的污染源。因此为了保护水域环境,防止石油污染,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溢油回收技术。美、苏、日、英、加拿大、挪威等国研制了很多种溢油回收器(收油器),这些收油器虽然种类繁多,但就其原理而言,大致分为三类:1、吸引式或吮吸式;2、吸着、附着式(也叫亲油式);3、导引式。亲油绳式收油机就属于吸着、附着式。国外生产亲油绳式吸油机的主要厂家是“国际油回收公司(O、R、ILtd)”及其在英国的子公司(O、M、I公司),由于其收油效果  相似文献   

3.
沿海地区溢油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我所做的溢油回收系统和回收方法的研究成果。作者认为沿海地区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应该各种溢油污染防治方法,各种溢油回收设备联合使用,以收到最佳的溢油防治效果。本文对围油栏-亲油圆盘收油机-重力式油水分离器、围油栏-履带式吸油枕-轧辊式挤压机-重力式油水分离器等三个系统进行了总结;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吸油材料、溢油分散剂在沿海地区适用性进行了评价。本文还介绍了处于实验阶段的凝油剂一油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海上溢油应急回收设备现状及稠油回收困难的问题,根据工作原理差异介绍多类型溢油回收设备,统计并分析现阶段国家级、地方级及溢油应急专业单位应急设备库的溢油回收设备配置;重点阐述现有溢油回收设备在稠油泄漏处置过程中存在的结构设计缺乏针对性、泵送传输能力不足以及输油管线承压能力不足等问题;介绍海外溢油应急设备制造厂商为解决稠油回收困难问题而设计和改进的新型收油机及泵送系统,为我国海上稠油回收设备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海上石油工业和海上石油运输业的发展,在我国北方相继建成了几个比较大的油田和油码头。在石油开采和运输中不断有溢油、漏油事故发生,这些事故所泄漏的石油,少则几吨,多则十几吨,几十吨,甚至上百吨,不仅污染了港口海面水域,而且给鱼业和海产养殖业带来损失。这些漂浮在港口海面上的溢油,在春、秋、冬三季多呈现不同的固体块状。为了回收这  相似文献   

6.
青岛港黄岛油区建成投产后,在扩大石油进出口量的同时,也使事故溢油污染概率增大,对胶州湾海水环境造成了威胁。从已经发生的油污染事件看,溢油多数是由于油船海损,其次是港口机具或储油设备损坏造成的。由于溢油多数是突然发生,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石油泄漏海中,造成大面积海面或海滩油污染。溢油污染不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油污染较长时间内难以清除干净,对海洋生态环境、沿岸旅游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产生恶劣的影响,因此溢油污染危害早已引起青岛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先后开展了油污染监测和预报工作。本文根据胶州湾及邻近海域事故溢油污染预警、预报的需要,给出预报模型和典型天气下黄岛油区溢油行为和污染范围的预测,对有效地预防溢油污染和制定抢救、回收措拖及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回收漂浮在海面上的高凝点固状溢油、吸油材料和固体垃圾,海洋技术研究所研制了HO—118小型固状溢油拖网(如照片所示),它主要由两翼浮体,浮体框架、主体网、回收袋网和其他一些连接件组成。其主要性能和技术要求是: 1.回收高凝原油和固体垃圾。 2.回收油时海水表面温度低于15℃。 3.清扫海面宽度2—20m。  相似文献   

8.
浮标式水面溢油监视报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标式水面溢油监视报警系统一套用于监测水面石油污染的浮标式水面溢油监视警报系统,由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研制成功并获国家专利。该报警器是针对我国还不能广泛采用遥感技术对输油码头、海洋石油开采平台等类似固定污染源进行监视的实际情况而开发的。主要特点是:1...  相似文献   

9.
为保护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更好地开展海洋溢油污染防控工作,文章调查并整理1974—2018年我国近海沿岸发生的50 t及以上海洋溢油事故资料,并从溢油次数、溢油总量、年际变化、区位分布、发生原因、油品类型以及同期相关经济数据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海洋溢油事故资料的综合性分析可为新时期海洋溢油污染防控工作提供重要依据;研究期内有效统计海洋溢油事故共117次,溢油总量达到186 105 t;溢油事故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连续大规模溢油出现在1996—2005年;山东溢油事故的发生次数最多,广东溢油事故的溢油总量最大,福建和环渤海水域受灾点较多;船舶碰撞是溢油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非船舶性原因的海洋溢油过程更加难以控制,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巨大;柴油、燃油和原油为主要溢油油品,新时期海洋溢油油品向多元化转变。  相似文献   

10.
围油栏是水面溢油处理的主要设备之一。文中所研究的自充气围油栏是在传统充气式围油栏的基础上,通过改善其结构来实现围油栏自充气,同时通过气阀的改造和工作系统的改进,使围油栏的作业速度和自动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溢油的控制和后序处理赢取了宝贵的时间,并有效降低了水面作业的工作量。与传统围油栏相比具有存储空间小、布放速度快、劳动强度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东海“桑吉”轮事故溢油污染的长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吉”轮事故溢出的凝析油和燃料油对漂油途经海域的海洋生态会产生长期灾害性影响。对溢油污染水体的漂移轨迹和污染程度及范围的预测可为海洋环境保护及污染评估提供重要基础信息。基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发的海洋环境业务化预报系统,本研究较精确预测了“桑吉”轮事故发生后至沉船位置的漂移轨迹;继而利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预测了撞船后60天内的油粒子漂流轨迹。结果表明,沉船点附近的溢油主要向东北方向输运,大部分油粒子进入西边界强流黑潮并在黑潮带动下迅速进入黑潮延伸体海域。基于预报系统2009-2017年历史表层海流资料,对溢油影响程度和范围进行了风险概率分析,结果显示受溢油影响最大的区域为沉船点东北方向海域。  相似文献   

12.
溢油是严重的海洋灾害。我国是海洋大国,港口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众多,海上航线复杂,运输繁忙,发生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较大。文章就海上溢油污染风险分析、溢油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和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及原则与基础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海洋溢油作为当今海洋污染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早已引起我国政府及各相关职能机构的高度重视。多年来,国内外都在积极探索研究溢油污染精细探测方法,遥感溢油探测技术是其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从海面油、沉潜油两种溢油类型总结了国内外遥感溢油探测技术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海面油的技术发展较全面,但仍受多项技术困难制约;沉潜油的探测已列入重点计划,但离业务化应用仍有较大差距;并就未来在海洋溢油遥感探测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船舶溢油环境风险评价是港口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之一。文章针对目前港口项目船舶溢油环境风险评价中面临的多头管理、评价范围不统一以及应急设备的配置难落实和有效性差的问题,从分清管理职责、统一评价范围以及创新溢油应急设备管理模式3个方面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港口项目船舶溢油环境风险评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溢油是突发性污染事件。油的比重比海水轻,溢油入海飘浮在水面之上,逐渐扩散成油膜,随着潮流和风漂移,因此溢油入海同时参与三种过程: 其一是挥发过程:油溢出后,油中的易挥发组分物质逐渐蒸发,使溢油的总量逐渐减少。随着溢油范围的扩大,挥发面积加大,挥发速度加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国家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和海洋溢油风险日益加大的背景下,以大连市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港口和临海工业布局现状为基础,结合海洋溢油风险分区结果,分别提出上述沿海主要产业的布局优化措施,以预防和减少海洋溢油的危害,保障沿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渤海海域油气开发和输运活动频繁,溢油风险源较多,无主漂油事件时有发生。本文采用海洋溢油溯源数值模拟方法对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长岛保护区)进行了污染风险分析。利用非结构有限体积法海洋模式(Finite-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FVCOM)模拟了渤海海域的潮流,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风场资料,通过一次真实溢油事故的后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在长岛保护区的溯源模拟中,评估月平均统计条件下保护区整体污染危害风险。研究表明,溯源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提供对保护区造成危害的溢油来源区域及溢油对保护区造成污染影响的概率等信息,可为保护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渤海溢油灾害现状海洋溢油事故是严重的海洋灾害,多发生于海上航运、港口码头以及石油钻井平台。虽然事故多数为突发性,但一旦发生,危害栖大,不仅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也给受灾地区的经济发展、民众身心健康及公共安全带来直接危害。  相似文献   

19.
通过自然条件下沙表层和水面溢油的模拟风化实验,采用GC-MS作为检测器,研究原油中的正构烷烃在厦门地区的风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个月的风化模拟实验中,两种不同介质溢油风化均明显体现轻组分的正构烷烃丢失现象,且正构烷烃组分在水面溢油的风化速率低于沙表层溢油速率1~2个碳数.沙上模拟实验后期APr/APh比值明显受到风化影响,诊断比值不适用于油源鉴别.诊断比值An-C17/APr、An-C18/APh在短期风化过程中受风化影响小.水面溢油模拟实验结束后发现水体中n-C13-n-C29的正构烷烃组分含量升高2.9%~327.4%.  相似文献   

20.
采用基于"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方法的油粒子数值溯源模式,引入天气预报中的"集合预报"方法,考虑气象、海洋环境背景场误差因素,研究无主溢油源的集合预测方法。对某次渤海中西部溢油溯源事件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溢油源集合预测分析结果与溢油源实际调查情况相符,表明无主漂油源集合预测方法科学、结论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