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碘化银发生器常见故障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永华  李连银 《气象》1998,24(11):48-49
碘化银发生器是向云中播撒催化剂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此工具结构的不完善,往往在飞行作业的过程中出现熄火、中止催化的现象。该文主要就碘化银发生器工作中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设置于高山迎风坡的碘化银发行器增雨(雪)作业,其关键是上升气流时段的选择,上升气流关系着有效核入云效率。文章分析了碘化银地面发生器增雨(雪)作业的可行性和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雷达和物理量计算等方法确定作业时机的可能与技术。  相似文献   

3.
对催化剂和碘化银发生器在飞机人工增雨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减少影响增雨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杨旭 《辽宁气象》1999,(4):39-40
对催化剂和碘化银发生器在飞机人工增雨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减少彰响增雨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1.目的Gagin 和 Neumann(1 980年)阐述了以色列播云试验的目的是:验证在以色列的Kinneret 湖汇水区(Tiberias 湖和 Galilee海),用飞机直接播撒碘化银并用地面碘化银烟雾发生器补充,对冬季大陆性积云进行催化以增加降雨的可能性,并确定可获得播云  相似文献   

6.
机载碘化银发生器燃烧室残留物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碘化银发生器残留物样本化学分析,残留物附着规律及其成因研究,最后提出了减少残留物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卢玩顺  李培仁  韩淑云 《气象》1996,22(10):39-41
介绍了BS-1型机载碘化银发生器的基本结构与原理。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各部件的维护方法,并对控制器电路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8.
BS-1型机载碘化银发生器的维护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BS-1型机载碘化银发生器的基本结构与原理。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各部件的维护方法,并对控制器电路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2年8月13日切变线影响过程,实施了高炮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区大部分降雨30-80mm,局部120mm,增雨效果显著。这表明,此次催化的云体一积雨云是最佳的高炮作业云体。由于影响本区的云体0℃层高度在5km以上,作业采取70′度和80度的高射角发射,爆炸点高度在5km以上,碘化银炮弹可直接进入负温层。碘化银微粒随云中上升气流和湍流在云中继续上升和扩散.不仅延长了碘化银微粒在云中的滞留时间,而且也使人工冰核可捕获到更多的过冷水滴.增大降水。此外.还采用分次作业的方式,使云中保持一定的人工冰核浓度,让云中含水量更多地转化为降水。  相似文献   

10.
1947年凡内格特(Vonnegut)发现碘化银微粒是优越的成冰核,可做为冷云催化剂取代干冰。此后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人工降水与防雹工作。由于碘化银昂贵、稀少,因而寻求新的催化剂的研究从未中断。1957年开始有人将注意力转向有机物质。1963年福田矩彦(Fukuta)发现四聚乙醛(Meta-ldehyde)是优越的成冰物质。  相似文献   

11.
层状云系催化增雨的中尺度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SU/NCAR中尺度模式MM5研究层状云碘化银催化后的区域外效应.在MM5中双参数显式云物理方案基础上,采用显式方法加入碘化银粒子的成核机制,建立碘化银粒子比含水量和数浓度预报方程.通过增加催化过程的程序模块,建立起一个中尺度人工催化系统.采用三重嵌套到3.3 km格距模拟了一次层状云系大范围降水,此个例-5℃到-10℃上碘化银催化试验结果表明碘化银在高空风的作用下向下风方输送并影响云内的微物理过程,碘化银持续作用时间为3h.大多数碘化银主要起凝华核作用,催化后冰晶增加主要靠凝华过程.催化后3h内在下风方区域80 km到240 km有10%~30%的增雨,出现催化区域外效应.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型纳米碘化银催化剂在人工影响天气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采用粉末化学液相沉淀法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制备了与冰晶具有相近结构的纳米碘化银(AgI)粉末,采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谱等对碘化银粒子的结构特性、尺寸分布和比表面积等进行了与成冰性能相关的实验表征.与目前用的常规碘化银进行了表征特征对比表明,该纳米碘化银粒子的晶格常数更接近于冰,尺寸在30~90 nm之间,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13.
纳米碘化银在人工影响天气的应用研究 II: 室内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爆炸法,使用“37型”降雨实弹分别在室内20 L和1200 L云室对研制的人工影响天气纳米碘化银催化剂的成冰性能,包括成核率、成冰阈温、核化速率等,进行检测和研究.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在“37型”降雨实弹上将纳米碘化银催化剂与目前常用碘化银催化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碘化银催化剂成冰性能明显优于常规碘化银催化剂,其成核率比常规碘化银催化剂提高1~2个数量级;成冰阈温值增加;核化速率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4.
用碘化银消雾取得初步成功。在试验中,碘化银未溶于丙酮,而是直接在火上燃烧.  相似文献   

15.
碘化银地面发生器增雪水中Ag+与化学组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搞清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后,所用碘化银催化剂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一问题,利用2002年12月至2003年3月在北京尖子山,使用碘化银地面发生器在人工增雨雪试验中,对4次人工降雪过程所采集雪水样品进行了Ag 测定及其他化学组分分析。发现雪水中Ag 浓度在不同天气过程中变化明显,变化与催化剂数量间没有直接线性关系,所测的Ag 浓度远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雪水化学特征明显,雪水中阴离子浓度最高是SO42-、NO3-,阳离子Ca2 、NH4 浓度最高。与污染较重的雾水相比,雪水中的诸离子浓度远低于北京地区雾水所测值。  相似文献   

16.
核化技术的改进一直是人工影响天气试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新疆自1978年开展飞机人工降水试验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多种催化剂播撒设备。但它们或者成核率低,或者核的输出率低,或者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许多困难。为此,我们经过多方调研,于1985年从美国航空系统公司引进了国内第一套机载碘化银发生器。经过1986、1987年两个  相似文献   

17.
研究碘化银(AgI)烟流的扩散,使用两架飞机,即一架播撒飞机和一架测量飞机。用飞机播撒 AgI 烟雾,造成一条瞬时的烟粒子线源或一个连续点源(椭园形)。在一小时后,用装备声型冰核计数器的另一架飞机捕获烟流中的烟粒子进行测量。在北方 Wasatch 山脉的冬季地形风暴中,由飞机上 AgI 发生器释放烟雾测量  相似文献   

18.
景小琴 《山东气象》1997,17(3):59-59
中美洲大部分地区主要依靠水力发电,如危地马拉、洪都拉斯,水力发电为这两个国家提供了50%以上的电力。1991年~1993年雨季期间中美洲受厄尼诺事件的影响出现持续干旱,导致水资源不足;电力生产滑坡。为此北美气象协会组织于1991年-1993年制定了利用云催化技术,增加干旱地区上空降雨量,缓解电力生产滑坡作业计划,并确定危地马拉Chixoy水库及洪都拉斯E1cajon水库流域为作业区。1方案设计作业区方案采用飞机播撒,丙酮碘化银发生器及下投式碘化银烟弹支架,其目的是获取静态催化效果及在积云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国外零讯     
《气象科技》1974,(8):49-49
用溴化银进行人工降雨通常人工降雨是在云中撒播碘化银。碘化银的成冰阈温是-2.5℃左右。这是因为碘化银晶格中“细胞”的大小要比冰晶的大一些。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研究认为,如果用溴原子来代替晶体结构的碘原子,则会产生大小与冰的晶格相近的品格。在碘化银中用溴原子替换30%左右的碘原子时,则成冰阈温可提高到-1℃。  相似文献   

20.
“三七”炮弹聚能分散碘化银成冰核效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石安英  樊慧新  丛澜 《大气科学》1982,6(3):315-323
本文介绍了经改装后“三七”炮弹产生聚能效应,分散碘化银从-4.0~-20.0℃范围内,各温度下的成冰核效率。这种方法1克散装碘化银在-4.0~-20℃范围内,产生的冰核数目,比目前广泛应用于人工降雨、防雹碘化银“三七”炮弹(内装4克压制成型碘化银)平均成核率高1个量级。 在检测碘化银“三七”炮弹成核率中,采用了多云室、统一本底气、严格封闭云室顶部、大容器稀释、瞬时检测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环境污染引起的误差,减小了在针管中稀释造成的累积误差,提高了检测冰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