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监测的指标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湿地是具有多功能的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为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际重要湿地监测工作。国际重要湿地监测采用基于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3S)技术为主的大范围宏观监测和典型湿地定位连续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变化进行测度的过程中,监测指标和技术方法的选择是最为关键的。国际重要湿地监测指标可分为湿地生态特征监测指标和影响湿地生态特征因子的监测指标,针对不同的监测指标提出了相应的监测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湿地保护调查是湿地立法的基础,湿地保护调查的结果是湿地立法的重要依据。以龙海市湿地调查为例,对福建省湿地的作用、面临的主要问题、现有的保护体系、现有法律法规在湿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介绍,并以此为基础对福建省湿地立法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科学理论为指导,应用"3S"技术和地面观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对我国湿地环境质量监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国内主要湿地类型区的监测信息为平台,共筛选出了湿地景观状况、湿地生物状况、湿地非生物状况、湿地规模等4大类,共计19个监测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在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利用T.L.Saaty的标度法,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湿地环境质量监测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可评价全国范围内的湿地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我国的湿地评价、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2017年3月至4月,为了解湿地保护管理的培训需求,对全国湿地保护地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主要采用电子邮件发送和回收,共回收293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50份。结果表明:在23项培训内容中,湿地监测与野外调查技术和方法(水文、植物、动物等)、湿地修复与栖息地重建技术和模式的培训需求程度最高。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不同,所需的培训内容也不同,因此在设计培训计划时,应有针对性地分类培训。培训方式以2周以内的短期培训为主,且采用专家室内授课、野外实践和参观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5.
在概述国内外湿地生态恢复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湿地生态恢复标准的制定方法。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上,试图综合考虑湿地恢复的生态结构和功能、生态环境、生物种群、景观恢复及资源稀缺性价值和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和关系,并尽可能选取一般性的评估指标来满足多数湿地的评价需要。在特定条件下的湿地恢复评价需要增加某些特殊性的评估指标,通过赋予不同限制性因子权重,在综合以上多方面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划分评价等级最终给出评价结果。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技术特点和成果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关蕾  吕偲  张明祥  雷光春 《湿地科学》2011,9(3):284-289
中国国家林业局于2009年启动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并颁布了《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作为本次调查的技术指导文件,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地方湿地调查的实施细则.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将中国湿地分为5类34型,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湿地区→湿地斑块的方式进行湿地区划,采用以遥感为主的“3S”技...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系统视角的湿地概念规范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地概念的不规范是导致我国湿地管理困境的重要原因。从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两个方面论述了湿地概念需要规范化的必要性,从生态系统视角,将湿地定义为:湿地是一类介于水域和陆域之间的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其地下水位通常处于或接近地表,或整个地带被浅水覆盖,并促进形成湿地土壤,以支持水生植物生长和适于湿地动物活动的区域,并从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了解释分析。同时认为湿地在研究和管理方面面临的共同难点是如何确定湿地的边界,建议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研究,科学上对湿地给出相对严格的科学定义,实际研究和管理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8.
湿地城市作为一种新理念,是《湿地公约》为提高缔约方政府对湿地保护的重视程度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湿地保护策略。以海口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例,从湿地资源、工作经验等方面深入分析,总结出"海口经验";并从强化湿地保护管理与智能化水平、加强科研监测与技术研发、加大对外宣传交流、创新湿地资源利用模式等角度提出建议和思路。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可将"海口模式"推向全国,并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对推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强化湿地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湿地是巨大的人工湿地,库区形成长江两岸长达数百千米与天然湿地季节相反的消落带湿地。为确保三峡水库的安全运营和库区生态安全,需要建立一套三峡库区湿地监测指标。依据三峡库区湿地的特殊性,探索构建一套包括水文、水质、气象、土壤、碳汇等监测内容的湿地监测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三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监测和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演变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黎夏  刘凯  王树功 《地理学报》2006,61(1):26-34
广东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湿地。但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该湿地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图像和专家系统方法对珠江口红树林湿地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合雷达遥感图像,对红树林群落分类及生物量估算进行了研究,改善了单独使用光学遥感的不足。获得了试验区红树林的变化趋势、类型分布及生物量等情况,为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新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湿地遥感监测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全球湿地质量退化, 数量减少, 湿地资源面临巨大压力, 遥感技术在实时、动态监测其变 化方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本文湿地遥感监测主要侧重于基于遥感技术的湿地分类与识别, 从基于遥感监测的湿地分类系统、影像预处理、多分辨率(多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分辨率、多时相 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源、湿地信息提取方法(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等方面的国内外 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并指出目前湿地遥感监测存在3 点不足及其未来研究的6 个重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湿地景观研究是近十余年来新兴的热点领域,极大地推进了湿地学科发展.但是,由于湿地景观研究体现的是湿地与景观方法有机结合,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系统分析基础上,重点阐明了湿地景观概念、分类、遥感信息提取精度、多源数据可比性、结构与格局研究方法、景观过程与功能研究内容与尺度等制约湿地景观研究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1)重视湿地景观分类研究;(2)重视湿地景观破碎化研究;(3)重视发展基于过程和功能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4)重视多尺度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5)重视湿地景观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76-2008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对1976、1986、2000和2008年的遥感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探讨了1976年以来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1976年以来,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1976-2008年湿地总面积减少了8.5%,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呈...  相似文献   

14.
新疆湿地资源时空变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新疆地区是中国西北最干旱的地区,湿地分布最少的区域之一。新疆湿地资源以天然湿地为主.按湿地特征分为南疆和北疆两大区,由于南疆和北疆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水文条件的差异.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其湿地在空间分布结构、资源类型等方面表现出不同变化特点。本文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对新疆湿地类型、资源现状进行研究,再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新疆湿地资源动态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研究滇中湿地分布情况为目的,基于Landsat8OLI遥感影像,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和决策树法提取研究区湿地信息,并从空间格局与地理学角度分析湿地分布情况及其与社会经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采用决策树法可以有效提取湿地,其总体精度为81.10%,与最大似然法相比分类精度提高了9.19%;(2)滇中湿地呈现以库塘为主,河流和湖泊次之,水田和沼泽最少的格局,湿地分布与其形成的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3)湿地面积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总体上4市(州)(包括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湿地面积与人口、工业和地区生产总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湿地恢复遥感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生态调水及湿地恢复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宏观地表的快速变化, 还可以为长期的区域生态效应评价提供支持。基于国产自主环境一号小卫星遥感数据, 对2010 年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暨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试验进行动态监测和初步评价。研究表明, 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后, 原废弃河道过流条件得到提高, 部分被开发利用的河滩地得到恢复, 水文条件好转, 河流水面面积总体上增加了526 hm2, 有利于河道生态条件的改善。通过对湿地引水修复, 自然保护区试验区块共有437 hm2的退化湿地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同时, 湿地景观多样性提高, 对维持区域景观多样性、改善鸟类栖息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国产环境一号卫星遥感数据能提供丰富的地面信息, 其数据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 可以作为中国湿地调查和监测的重要数据源。考虑到大尺度调水和湿地恢复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今后应进一步挖掘环境一号卫星现有波段的光谱信息, 对湿地恢复进行长期跟踪监测, 为湿地恢复生态效应综合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黄翀  刘高焕  王新功  叶宇  李亚飞  黄锦辉 《地理研究》2012,31(10):1764-1774
准确掌握流域湿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 是流域湿地评价、修复与保护决策的前提。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对黄河流域2006年湿地格局现状进行了监测, 在GIS技术支持下对流域湿地资源分布的影响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 进而结合不同流域分区水资源条件, 对流域湿地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 2006年黄河流域湿地总面积为25134km2,其中, 河流、湖泊、沼泽、滨海、人工湿地面积分别占该流域湿地总面积的36.2%、8.0%、45.0%、3.9%、6.9%.受气候及水资源支撑条件的影响, 黄河流域重要湿地集中分布在源区高寒沼泽湿地、上游河湖湿地、中下游河道湿地以及河口三角洲湿地。流域天然湿地分布受气候影响显着, 随着气候干燥度的增加, 湿地率呈明显递减趋势。研究认为, 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区, 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 必须充分考虑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支撑能力和干扰影响, 在流域层面和河流生态系统的尺度上统筹考虑, 构建科学合理的流域湿地保护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8.
The Lhasa River Basin is one of the typical distribution regions of alpine wetland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lpine wetland for monitoring,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Wetland construc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basin were analyzed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 including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CBERS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other thematic data provided by 3S technology. The results are (1) the total area of wetlands is 209,322.26 hm2, accounting for 6.37% of the total land area of the basin. The wetlands are mainly dominated by natural wetland, with artificial wetland occupying only 1.09% of the wetland area; marsh wetland is the principal part of natural wetland, dominated by Kobresia littledalei swampy meadow which is distributed in the river source area and upstream of Chali, Damshung and Medro Gongkar counties. The ratio and type of wetlands in different counties differ significantly,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Chali and Damshung counties (accounting for 62% of the total wetland area). (2) The concentrate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wetlands is at an elevation of 3600–5100 m. The wetland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Valley from river source to river mouth into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Marsh wetland is dominant in the source area and upstream of the river, with the mosaic distribution of lakes, Kobresia littledalei and Carex moorcroftii swampy meadow, shrubby swamp and river; as for the middle-down streams, the primary types are river wetland and flooded wetland. The distribution is in a mosaic pattern of river, Kobresia humilis and Carex moorcroftii swampy meadow, Phragmites australis and subordinate grass marsh, flooded wetland and artificial wetland.  相似文献   

19.
拉萨河流域高寒湿地分布(英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The Lhasa River Basin is one of the typical distribution regions of alpine wetlands on the Tibetan Plateau.It is very important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lpine wetland for monitoring,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Wetland construc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basin were analyzed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 including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CBERS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other thematic data provided by 3S technology.The results are(1) the total area of wetlands is 2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