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2.
凌子口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勘察资料对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北东约30km处凌子口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隧道所处区域为滇东北拗褶带中心峡谷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岩层分别为砂岩、白云岩、泥灰岩及钙质泥岩,岩体结构面主要为构造结构面,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主要为进洞口附近残坡积层中发育的三个小滑坡。对隧道围岩计算得出各类岩体强度应力比均大于6,该隧道围岩能够承受围岩应力的作用,不会产生过大的整体塑性变形,剪切及弯折等变形破坏。但围岩中分离块体存在散块状松动坍塌的可能。本文根据分类评价结论及有关参数,提出了一次支护型式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公路工程中的隧道为研究对象、指导工程安全施工与合理运营为目的,实现快速化、系统化、简洁化和人性化的操作为设计思想,从隧道围岩分级、围岩应力应变计算、围岩监测3个结构方面入手,利用Visual Basic开发工具,结合Office系列环境的"宏"命令,以Access为数据库平台,以Mschart控件和AutoCad接口控制图形输出,开发了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软件,实现了计算、监测、编辑、有限元分析等多种功能.通过该软件在于木匠沟双连拱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给出了隧道右硐K46+014处围岩的级别为IV级,潜在破坏区域位于硐顶及硐底,围岩最终位移量为12.055 mm,并得到收敛位移与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回归曲线. 相似文献
4.
结合渝湘高速公路白马浅埋隧道工程实践,利用SIR-20地质雷达对该高速公路隧道的围岩进行探测并进行稳定性扫描分析,指出了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和围岩的薄弱环节,简要地提出了改进和防治措施,保证施工的正常快速进行. 相似文献
5.
6.
结合工程实例,基于块体的失稳条件和层状岩体的破坏条件,分析不同地质构造形态岩层下,隧洞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并根据洞室围岩产状与开挖几何边界的关系,提出围岩易破坏点的位置确定方法。最后,通过对工程实例中围岩塌方的统计,分析塌方围岩原因,进一步验证层状岩体中围岩的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上下行隧道立交处围岩稳定性的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拟建的丰泽街隧道在泉厦高速公路大坪山隧道下穿过,其平面交角为50°,两洞间岩层厚度仅为6.44m。为了判断两洞交叉处围岩的稳定性,对其进行了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了围岩的应力与变形状态,建议了相应的开挖、支护方法和施工时的监测内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增长,线路工程建设遇到的工况日趋复杂,采空区是公路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公路隧道工程穿过采空区施工时,将会对采空区岩层产生扰动,可能引起围岩变形失稳与崩塌,进而影响隧道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本文针对该问题,以延崇高速拟建的玉渡山隧道穿越营门铁矿采空区段为研究对象,在结合高密度电法调查营门铁矿采空区在地下赋存状况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软件量化研究了营门铁矿采空区对延崇高速公路玉渡山隧道工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铁矿开采对周围岩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扰动,但围岩整体稳定性基本可以保证。但隧道开挖至采空区时将对围岩产生较大的扰动,可能导致围岩破坏,造成较大的地面沉降,因此在工程中需要采取提前注浆方法等加固采空区,减少围岩变形,为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10.
根据隧道围岩地质特征,提出了对第四系土层与风化岩层、断层破碎带等较复杂地段隧道的围岩评价及施工方法与工艺。 相似文献
11.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小净距隧道工程特点,分别建立不同跨度小净距隧道有限元计算模型,对隧道施工过程力学特征及围岩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以研究三车道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区别于两车道小净距隧道的基本力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对应不同隧道跨度、隧道净距和围岩级别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有显著差别,相同隧道净距条件下,三车道小净距隧道围岩应力状态比两车道隧道差,净距越小,差别越大,而围岩质量越低,差别也越显著;另外,在质量较差的围岩中,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受力最薄弱部位主要集中在岩柱雁形部,而两车道小净距隧道则为岩柱中部。研究结果可为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binocular stereo photography measurement technology, the actual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of joints and fractures in the tunnel face were obtained via image processing and feature extraction, and the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stability of Laohushan tunnel wa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surrounding rock classification method. Since all available surrounding rock classification approaches didn’t consider the influences of the size effect of tunnel excavation span and unfavorable geologic bodies such as weak-fracture zones, an improved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DDARF) method was adopted to conduct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processes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Using the traveling wave method, triangle DDA blocks were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in the calculation zone, and the block boundaries were divided into real joints and virtual joints. Based on the real joint information obtained via aforementioned photographic measurement, the real joints in the tunnel face were dynamically modifi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imulation of joint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fracture evolution regularity, deformation failure mechanism, and block dropping phenomenon that the DDARF joint simulation model calculate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actual conditions, while those obtained based on conventional models present differences from field situation. Additionally, focusing on the localised rockfall phenomenon of Laohushan tunnel, the crack extension rate was introduced to conduct a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the rock crack evolution process with or without anchor support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fer practical guidance for field construction and anchorage support scheme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介绍了锦屏一级水电站右岸导流洞的工程地质概况及施工期安全监测成果,对围岩及边坡的变形、应力规律及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围岩及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为定量评价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并指导支护设计,提出了隧道临界稳定断面的概念及基于临界稳定断面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隧道临界稳定断面就是与设计开挖断面中心埋深相同、几何形状相似在无支护状态下围岩能够自稳的最大断面;(2)当设计开挖断面小于临界稳定断面时,临界稳定断面与设计开挖断面之间的围岩可以作为支护结构利用,且当其安全系数满足设计要求时,认为围岩能够长期自稳,除进行局部防护外,不需要系统支护,否则需要补充工程支护措施;(3)当设计开挖断面大于临界稳定断面时,需要进行工程支护;(4)提出了设计支护力的计算方法,即认为破坏区范围内的围岩为松散体,设计支护力Pi应能维持该松散体的稳定且具有一定的安全系数。通过该方法,对两种典型断面形式的铁路隧道的临界稳定断面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不同围岩级别、不同埋深条件下围岩的自承载安全系数与所需的工程支护力。研究成果可以为隧道围岩稳定性的量化分析、支护设计等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隧洞围岩分类与洞径和超欠挖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体的地质结构特征是影响隧洞围岩超欠挖的主要因素,正确评价岩体的质量,对岩体进行分类,并研究岩体质量与隧洞超欠挖之间的关系对分析和预测隧洞超欠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隧洞围岩的RMR分类和Q分类与超欠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了在同类岩体条件下不同开挖洞径与隧洞超欠挖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建立了RMR分类和Q分类之间的关系,得出围岩的RMR分类和Q分类与隧洞超欠挖呈线性关系和对数线性关系,根据超欠挖建立起来的RMR分类和Q分类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工程实际。最后研究了超欠挖与围岩分类及洞径之间的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隧道围岩稳定性正算反演分析研究——以厦门海底隧道穿越风化深槽施工安全监控为例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海底隧道施工风险,确保隧道施工顺利穿越海底几处风化深槽和风化囊区域,解决难以获得隧道围岩力学参数的技术难题,采用位移反分析方法建立了动态反演预测模型;作为比较,还简单介绍了弹塑性反演的一种全局优化方法。根据隧道典型断面实际监控量测的围岩拱顶沉降量和周边收敛位移量,结合先行服务隧道揭露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优化反演分析,得到该类围岩初期支护后的等效弹性模量和等效侧压力系数。在相应的同类地质条件下,对后续将开挖的左、右主洞围岩采用边界元法进行正演数值计算,使之能为主洞施工方案比选以及支护设计参数调整与修正提供定量依据,做到信息化动态设计与施工。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利用正算反演分析法得出的围岩等效力学参数是可靠的,可据此对类似地质条件下主隧道围岩进行正演计算分析,预测主洞围岩的变形破坏模式,判断其围岩稳定性。位移反分析法是隧道施工变形理论预测分析与工程实际相联系的有效平台,为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决策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结合延吉市八道金矿坑探工程,利用FLAC3D软件建立坑道三维实体模型,对坑道围岩的应力分布规律、变形位移大小及塑性区分布等方面进行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施工坑道围岩形变大的部位进行监测,为坑道施工安全及支护方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