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塔里木原油芳烃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朱扬明 《地球化学》1996,25(1):10-18
塔里木不同类型原油的芳烃分布和组成有较大差异。陆相原油的萘系列、二苯并噻吩系列(1.41-3.07%)较少;菲系列、联苯系列(平均值20.4%)和二苯并呋喃系列较丰富;萘系列中有较高的1,2,5-三甲基萘和1,2,5,6-四甲基萘。海相原油中二苯并噻吩化合物含量高(7.70%-31.24%)。这反映出两类原油成油母质的沉积环境和生源的差别。芳烃成熟度指标表明,这些原油相当的R0值在0.6%-1.1  相似文献   

2.
冀东高级变质岩石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刘树文 《岩石学报》1995,11(4):375-385
冀东高级变质的石榴石斜长片麻岩、含或不含石榴石的角闪二辉斜长片麻岩、紫苏花岗岩、斜长角门岩等岩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4类,按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为:(1)H2O和CO2两液相包裹体,CO2的部分均一温度是-12℃,密度1.04g/cm3,H2O含量21%~39%(mole%),CO2含量50%~71%(mole%);(2)CO2液相包裹体,冰点温度-56℃~-61℃,均一温度-7.4℃~-35.1℃,CO2密度约为1.05g/cm3,CO2含量82.1%~98.4%(mole%),还有少量的CH4、N2和H2等组分;(3)H2O和CO2多相包裹体,CO2的部分均一温度7℃~28℃,CO2密度为0.64~0.93g/cm3,气相组分以CO2、CH4和CO为主,液相成分主要是H2O和CO2;(4)多世代盐水溶液包裹体,冰点温度-0.5℃~-20℃,盐度0.87%~22.8%(wt%),盐水密度0.7~1.05g/cm3,均一温度在150℃~200℃和约300℃,存在两个峰值。不同世代的流体包裹体记录了等密度降温的P-T路径。包裹体反映的变质作用早期降温过程流体的H2O/H2O+CO2(mole)比值降低,晚期升高  相似文献   

3.
笔者采用GC/MS分析技术对黄县褐煤及其热模拟样品中的芳烃化合物进行检测,共检出六65种不同芳构化程度的萜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生物标志意义。可用于追索烃类的生源母质。通过对三个温阶模拟样品的芳烃组成对比,结合各温阶干酷根600℃热裂解定性、定量分析资料,讨论了芳构化萜类和烷基苯、萘、菲等系列化合物的组成和相对含量的热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DCS-偶氮胂光度法测定钛酸锶烧结物中游离的氧化锶胡浩,周宏实江苏海安磷肥厂226600DCS-偶氮肿[2-(2-胂酸基苯偶氮)-7-(2,6-二氯-4-磺酸基苯偶氮)-1,8-二羟基-3,6-二磺酸萘]属双偶氮变色酸类显色剂,主要用于稀土元素的高灵...  相似文献   

5.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中的流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韩郁菁  张泽明 《地学前缘》1996,3(4):222-229
文章强调了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意义,重点论述了几个问题:(1)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成分以含N2量高为特点,在大别山含柯石英榴辉岩中找到的高压榴辉岩阶段捕获的原生包裹体,其中气相组分含CO(摩尔分数)为14%,表明流体来源于深部。原生流体包裹体的保存,要求在p-T区间内的抬升轨迹与等容线近于平行。(2)在大别山高压和超高压榴辉岩中首次确认熔融包裹体的存在,由硅酸盐玻相和以CO2为主要成分的气相组成,并发现熔融包裹体中的玻相成分与主矿物相近。(3)高压和超高压变质期间的局部流体迁移可由榴辉岩中流体包裹体和矿物同位素成分(H-C-O)来显示。(4)高压和超高压变质中流体-熔体-岩石(矿物)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并证实在榴辉岩相p-T条件下岩石的部分熔融。(5)变质流体的成分与变质级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五大连池火山区气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杜建国  任锦章 《地球化学》1999,28(2):171-176
根据泉(池)水中气体的组分和同位素组成,讨论了五大连池火山区气体的来源和运移。1997年8月从五大连池火山区泉中采用了9个气、水样品,同年9月测定了游离气和水溶气的气体组分、He同位素幽会和CO2的δ^13C值。气体以CO2为主,多数样品的CO2体积分类大于80%。He和CH4的体积分数变化范围大,分别为0.7×10^-6-380×10^-6和4.0×10^-6-180×10^-6。^3He/He  相似文献   

7.
大别山榴辉岩(牌楼)P-T-t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研究了大别山潜山,牌楼地区榴辉岩P-T-t轨迹,探讨了大别山地区榴辉岩成因,认为榴辉岩原岩主要是碱性玄武岩,少部分洋脊拉斑玄武岩岩浆早期结晶分异堆晶岩及部分钙质沉积岩。它们在华北与杨子板块碰撞时(260±30Ma),地壳向下俯冲到40-60km处,温度550°-830°C,压力1.1-2.1GPa的条件下形成的。在构造抬升过程中,榴辉岩产生了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角闪岩相温压条件:460°-570℃,0.4-0.7GPa。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体成分主要为NaCl-H_2O,H_2O,NaCl-CO_2-H_2O体系,变质作用过程从早至晚由氧化向还原环境转化。熔融包体的发现表明:榴辉岩形成具有局部深熔作用。从榴辉岩产状、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地区榴辉岩不是一种成因,同时具有B类、C类榴辉岩特征。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新合成的meso-四(2-磺酸萘基)卟啉(TNPS4)与Mn^2+的显色反应。在pH8.0的Na2B4O7-HCl缓冲溶液中,TNPS4与Mn^2+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470nm,配合物组成为TNPS4:Mn^2+=2: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03×10^5L·mol^-1·cm^-1,线性范围0.0-5.0μgMn^2+/25ml。用于化探样品中Mn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大别山区剪切构造带内榴辉岩在退变质阶段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成分变异、体积变化和流体流动特征,得到:(1)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强,榴辉岩中除Al2O3,P2O5和Th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外,其他组分或元素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异;(2)SiO2在超高压榴辉岩带中表现为明显的流失,而在高压中温榴辉岩带内表现为明显的获得;(3)从榴辉岩到榴闪岩再到榴云角闪片岩的退变质阶段变形过程中,岩石体积发生了明显扩容,其体积变化率为-3.5%~-28%;(4)流体/岩石比值约为1~50.1,说明了流体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抬升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碳酸盐岩石中痕量金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碳酸盐岩石中痕量金的分析方法,提出以适量的HCl处理样品,使绝大分碳酸盐岩石分解,然后加入少量活性炭低附可能转入溶液中的Au,过滤除去Ca^2+、Mg^2+等。少量残渣活性炭经灼烧灰化后,用HCl-NO3-HF-HClO4溶解,在1mol/LHCl溶液中,用甲基异丁基酮萃取Au,在日立180-80原子吸收光谱仪上,采用平台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方法检出限0.2ng/gRSD〈33%。  相似文献   

11.
定量重建贵州梵净山一万年以来的植被与气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乔玉楼  陈佩英 《地球化学》1996,25(5):445-457
在孢粉分析和^14C测定年龄资料的基础上,以现代梵净山植被带及其气候状况为类比系统,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重建贵州梵净山1万年以来的古植被和古气候演化历史,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0-7.8kaB.P.,7.8-2.7kaB.P.和2.7ka B.P到现在,依次为升温期,高温期和降温期、其中高温期年平均温度比现代年平均温度高出1.6-3.3℃。1万年以来的年降水量比较稳定,使本地区一直处于较湿润状态  相似文献   

12.
华南25个铅钨锡花岗岩铅同位素组合特模式表明,含钨锡花岗岩多元同位纱组成在不同铅同位素(构造-岩石-成矿)省,显示出有规律的明显差异。南岭岣同位素省(B3-1),含钨锡花岗岩源岩为浅变质泥砂质高级上地壳,西南扬子省(B2-2)的中浅变质泥砂质夹地幔物质的低级上地壳岩石,如果把含钨锡花岗统称为“S”型或“改造”型花岗岩类,是不够严密的。  相似文献   

13.
出露于加拿大苏必利尔罗灵河杂岩体中的含角闪石斑晶和单斜辉石斑晶的煌斑岩,具有碱性,含霞石标准矿物的玄武岩质成分(SiO2<50wt%),成分变化从原始岩浆到分异岩浆[Mg/Mg+∑Fe)=0.66-0.40;Ni=200-35ppm],岩石富含LREE[Ce/Yb)m=16-26,Cen=60-300;n=球粒陨石标准化],Sr(870-1800ppm),P2O5(0.4-1.3wt%)和Ba(1  相似文献   

14.
依据对临清坳陷东部禹城洼陷禹参2井和浓庄洼陷浓参1井两个烃源岩剖面的以及济阳坳陷部分原油和烃源岩样品芳烃馏分析、研究了低成熟-中成熟演化阶段演化芳烃化合物的成熟度指标,其中芳烃色谱宏观分布特征,芳烃环组成的变化,脱羟基维生素E(DHVE)β/γ异构体比值和北-苯并荧蒽/苯并「e」比的比值都是该演化阶段成熟度的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15.
黄县褐煤抽提物的芳烃组成和热演化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 GC/MS 分析技术对黄县褐煤及其热模拟样品中的芳烃化合物进行检测,共检出六类65种不同芳构化程度的萜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生物标志意义,可用于追索烃类的生源母质。通过对三个温阶模拟样品的芳烃组成对比,结合各温阶干酪根600℃热裂解定性、定量分析资料,讨论了芳构化萜类和烷基苯、萘、菲等系列化合物的组成和相对含量的热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秦大军  莫宣学 《岩石学报》1994,10(2):126-138
通过低压熔融相平衡实验,研究山西大同火山群玄武岩在结晶分离作用过程中液相成分的演化规律,探讨了矿物和溶浆之间元素的分配。在100kPa,fo2=NNO,T=1100°~1300℃条件下,矿物结晶顺序为O1→P1→Cpx。橄榄石为液相线矿物。橄榄石-熔体Fe2--Mg2-交换反应的分配系数是一个与温度无关的常数、残余液相线成分取决于晶出矿物相的化学成分及含量。O1+CpX+P1饱和液相成分的O1-Di-Sil和O1-Di-Ne三元系相图清楚地反映了熔岩低压结晶作用的趋势,低压下熔浆的主要元素变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母岩浆SiO2饱和程度。  相似文献   

17.
变质流体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徐学纯 《地学前缘》1996,3(4):200-208
变质流体是变质过程的主要动力学因素之一。目前变质流体研究主要集中在下部地壳麻粒岩相变质流体,俯冲带高压-超高压变质流体和接触变质流体等方面。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流体流动机制和元素迁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流体来源。下部地壳麻粒岩相变质流体以CO2为主,具有较低的aH2O。δ13C研究表明大约2/3CO2是深成的。富CO2流体流动是紫苏花岗岩形成和热扰动的原因之一,也是麻粒岩形成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的主要因素。俯冲带是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和流体活动最活跃的场所。流体富含H2O、CH4和CO2,可以诱导部分熔融反应和岛弧岩浆作用。高压变质条件下的矿物稳定性也与流体有关。同位素研究表明,在超高压变质期间没有化学上完全相同的流体大规模循环。流体-熔体系统模式能更有效地解释下插板片的元素再循环。接触变质流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含有易于发生流体-岩石反应的不纯碳酸盐岩地区。硅灰石带中流体/岩石比率高达40∶1,表明接触变质岩石中有大量流体存在。接触变质过程流体成分有较大差异,主要取决于流体来源、原岩性质和侵入体特征。流体流动和循环模式受控于构造变形,岩浆作用和变质过程的动力学条件及流体成分。  相似文献   

18.
李原  周世新 《沉积学报》1997,15(A12):30-34
南沙群岛海区第四纪沉积物的芒烃地球化学研究表明〉NS90-109和NS90-103沉积物有丰富的芳烃种类位于礁区上陆坡的NS90-109样品的芳烃相对丰度较高低分子量的芳烃化合物含量很低,如萘系楷合物低于检测限,与未被污染现代海洋沉积物的芳烃分布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敏  张俊 《地球化学》1999,28(2):191-196
通过塔里木盆地540个原油要品中轻烃,尤其是C7烃类异构烷烃、环烷烃和正构烷烃的研究,认识到2-MH与3-MH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要高于2-MH与2-MP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而MCP与MCH的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最差。原油K1值分布在0.78-1.54之间,其中80%原油样品的K1值为0.90-1.20。原油中(2-MH+2,3-DMP)与(3-MH+2,4-DMP)占总径(C4-C7)的百分比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光度法测定痕量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周之荣 《岩矿测试》1997,16(4):303-306
基于痕量Ti(Ⅳ)在稀H2SO4介质中对EDTA还原Cr2O2-7褪色反应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Ti(Ⅳ)的光度法。测定范围为24~24μg/L,检出限为106×10-7g/LTi(Ⅳ)。结合萃取分离富集技术,方法用于测定人发及茶叶样品中的痕量Ti(Ⅳ),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加标回收率在95%~100%,RSD(n=6)为11%~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