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自进入90年代以来,我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1992年建立了地级计算机远程工作站,1994年5月份又建立了地级计算机局域网,并逐步延伸到县级.计算机远程工作站和局域网投入业务使用,不但大大提高了天气预报特别是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减轻了低效的重复性劳动,同时也扩大了气象部门的知名度,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经过近几年的业务实践证明,系统在业务运行中是正常的,可以满足当前业务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王仁乔,1986年从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毕业后,一直在武汉中心气象台从事天气预报工作。历任预报组长、预报室副主任、台长助理、副台长。  相似文献   

3.
刘荃  李俊 《气象》1999,25(S1):29-32
简要介绍了新业务流程中的WINNT网络的结构和配置、实时业务分配以及几项WINNT特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1961年8月,风华正茂刚刚20岁的郑启松从北京气象专科学校预报专业一毕业就投身到了湖北省的天气预报服务工作中,在武汉中心气象台一干就是34个年头。从预报员到预报组长、短期科长、中心台副主任工程师、副台长,现任台长,全面主持武汉中心气象台的工作。他还兼任湖北省气象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第六届副理事长、中国灾害协会高级会员、省灾害防御协会理事。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改变传统的天气预报作业方式,发挥现代化建设总体效益,建立现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实现预报的客观化、定量化、自动化已是迫在眉捷的问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把握重点,积极推进现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的建立,促进我省天气预报业务的新发展。1我国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建立现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提供了良好条件,带来了极好机遇随着9210工程的建立,基本解决了多年来气象信息传输存在的瓶颈问题,该系统通信速率是原网络的百倍,能大容量、高速度的向下分发气象信息产品,这个工程…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电报技术运用促进了天气预报业务的实现。电报作为当时最先进的通信工具,加速了气象观测数据的接收和气象信息传播的速度;而气象密码、广播电码的编排和规范,更是在中国天气预报业务最初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民国时期气象电报相关档案史料的梳理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民国气象电报的形成以及它与天气预报业务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科研业务的脱节,已经成为制约天气预报科技成果转化为预报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阐述天气预报科研业务结合机制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气象行业科研业务结合工作方面的现状及近几年国家气象中心在天气预报科研业务结合机制方面取得的成果和体会,并结合我国科研业务结合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在天气预报科研业务结合试点工作中,探索建立"小实体、大网络"的科研业务结合专项工作机制,科技成果业务转化遴选、准入、转化及认证机制,预报试验应用反馈机制以及业务需求引导科学研究机制,保证科研业务结合工作的顺利实施,发挥国家级中试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温州气象台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工作,建成温州海洋气象业务现代化系统的指导思想、系统框架和具体内容,以及系统在海洋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中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该系统是集监测,微机通信、海洋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微机网络实现自动传播、处理和共享各种气象信息,并为天气预报员提供一个方便、有效地制作天气预报和进行气象服务的计算机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9.
6月5日,武汉气象中心在该中心三楼学术厅举办了为期1天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技术培训。该中心所有预报业务人员、科技服务人员以及武汉暴雨研究所部分技术人员共70多人参加了培训。此次技术培训由武汉气象中心主任、武汉中心气象台台长龚贤创主持。此次技术培训的内容包括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的组成、基本原理及应用操作、主要产品以及多普勒雷达组网等知识。培训课由武汉中心气象台短时预报科的3名技术骨干主讲,大气探测正研级高工万玉发进行了现场串讲;同时主讲人员在该中心的天气预报会商室对多普勒雷达PUP的操作做了现场演示,并就参训…  相似文献   

10.
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系统是气象基本业务系统的核心。 1 980年以来 ,我国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现已基本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 (市 )、县五级组成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业务体系。本文结合国内外天气预报业务发展现状 ,提出了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系发展规划 ,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1国内外天气预报业务现状1 .1国外现状1 990年以来 ,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借助高速度、大容量的巨型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 ,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发展天气预报业务 ,尤其是在建…  相似文献   

11.
1.“沈阳区域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实时业务系统”第一期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沈阳区域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实时业务系统“第一期工程于1990年汛期完成并投入业务使用该系统在进3~+以太网连接的微机网络上运行网络上安装了5个工作站,以P S/28111微机为中央处理机该系统由通信收发、实时资料建库、分析加工、天气预报和情报服务5个分系统组成,每个分系统中包含了若干子系统利用常驻内存的进程管理程序,对系统的运行进行控制,实现了  相似文献   

12.
1 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建成沈阳中心气象台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系统的建设包括 340m2 业务厅的改造、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更新、多媒体会商系统的建立和应用软件的开发。该系统的建成使该台的业务建设跨入全国先进行列。2 利用分组交换网组建了气象信息专用网利用中国电信共用分组交换网的通信和网络交换功能 ,辽宁组建了省、市、县新一代地面气象信息专用网 ,通信速率为 96 0 0bps,辽宁省气象通信台达到了 6 4kbps。这一专用网的建立 ,不仅用于上行观测资料、逐级指导预报、办公自动化信息的传输 ,还可作…  相似文献   

13.
MICAPS是与 92 1 0工程卫星通信、数据库系统等配套的、支持天气预报制作的人机交互系统 ,它较好地规范了气象信息的数据结构和接口 ,提供了方便灵活的气象信息检索方式和多种显示功能 ,己成为广大基层台站预报人员制作天气预报的重要工具和工作平台。MI CAPS由图形显示分析和数据预处理两部分组成。该文结合MICAPS在武汉中心气象台的实际运行情况 ,着重介绍了MICAPS数据预处理部分的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1 武汉中心气象台MICAPS的配置MICAPS分为工作站版和微机版两个版本 ,工作站版采用美国SGI…  相似文献   

14.
郭有明  陈勇 《气象》1992,18(7):28-31
随着天气预报业务技术的发展,对气象信息共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很显然,必须采用提高通信速率和建立计算机网络来满足这种要求。 我省天气预报业务计算机网络的一个基本结构,是一个逐级共享树状结构,即省台共享武汉区域中心的资源,各地(市)气象台共享省台的资源,而各县站则共享各自地(市)台的资源。形成共享武汉中心资源,省台局地网络,地(市)级远程终端以及县站终端等4个层次。 江西省天气预报实时业务计算机网络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天气预报业务、气象服务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基于局域网和省—地气象光纤通信网,实现各类Micaps原始数据的自动备份与压缩、完整性检测与补调、备份数据的自动处理、要素检索与报表输出,并提供缺失数据记录、网络测试、自动定时启停、补调进程显示等功能.对备份的各类Micaps原始数据,分时分段地进行自动处理,建立历史天气图分析处理与显示平台,通过人机交互方式生成各类Micaps系统数据格式的天气图表.提供灵活便捷的要素检索接口和输出方式,并具备图表输出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张弘 《陕西气象》2001,(3):43-44
从卫星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气象信息的接收和处理及预报业务工作平台3个方面分析了地方台站天气预报的发展,总结天气预报业务面临的问题,提出确保天气预报总体效益的发挥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交通气象业务的发展现状以及河南省交通气象业务的开展情况,分析了建立交通气象服务业务的重要性,从高速公路天气监测网络子系统、道路天气预报预警制作子系统、实况与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子系统三方面探讨河南省交通气象服务系统的建设任务.最后,针对未来河南交通气象业务的发展提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天气预报技术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数值预报业务的建立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标志着天气预报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是气象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天气预报技术发展的历史,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6月 9日至 1 5日 ,我随同天津市气象代表团访问了韩国气象厅和大田地方气象厅。在韩期间 ,先后参观了安眠岛上的地球大气观测站 (大气本底站 )、大田气象厅、大田科技馆、仁川气象台、韩国气象厅。对韩国的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考察 ,在大田还进行了学术交流 ,所到之处 ,受到韩方热情的接待。韩国的气象监测探测手段、气象通信网络、天气预报和数值天气预报能力、业务自动化水平以及气象服务、气象培训、业务管理均发展较快 ,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1 监测网络系统韩国气象监测探测网络系统包括地面、高空、海洋、卫星、雷达和地震等多…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气象现代化事业的发展、9210工程的全面实施和区局局域网改造的完成,传统的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系和作业方式正面临着一次重大的变革。为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有关规定和北京区域气象局长联席会议精神,结合我区业务实际情况和事业结构调整,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