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热带气旋气压场和风场的后报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热带气旋影响范围内实测气压与风速资料,求解一组方程得到热带气旋气压场和风场计算的关键性参数。使热带气旋影响范围内实测气压和风速值与模式的计算值有很好的拟合。同时考虑了摩擦效应,构造了一个移动热带气旋气压场与风场的后报模式。 相似文献
3.
热带气旋风场的一种数值计算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动力学方程组,并对其中垂直梯度项和垂直扩散项进行了参数化处理,利用每日4次的地面天气图资料和台风年鉴中台风中心位置资料,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热带气旋及其环境场进行数值计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用本模式得到的热带气旋风场及其周围的环境风场比利用公式法得到的风场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利用动力学方程组,并对其中垂直梯度项和垂直扩散项进行了参数化处理。利用每日4次的地面天气图资料和台风年鉴中台风中心位置资料,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热带气旋及其环境场进行数值计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用本模式得到的热带气旋风场及其周围的环境风场比利用公式法得到的风场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以前对热带气旋气压场和风场的研究,作者求出一种能适用于任意热带气旋风压结构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热带气旋风速分布一般式。同时修正了宫崎正卫关于台风合成风风场的假设,将本文求出的热带气旋风速变化规律作为静止热带气旋风速,以热带气旋移行速度V,按到热带气旋中心距离r指数衰减作为大尺度的本底风场,由矢量合成原理求出另一种移行热带气旋风速分布式。新的移行热带气旋风速分布式还考虑到环境气压等因素的影响,从所计算的个例看,计算风速与实际风速较为吻合。此外,在缺乏海上风压资料的情况下,能由任一条封闭等压线的气压和矢径计算热带气旋风场分布。 相似文献
6.
7.
设计了一系列理想的数值实验,利用高分辨率的WAVEWATCHIII海浪模式定量分析热带气旋移动速度、强度、最大风速半径和热带气旋移动时的转向等风场细节因素对热带气旋下表面海浪分布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带气旋移动速度、最大风速半径和热带气旋移动时的转向会影响海浪的空间非对称分布。最大风速半径增大会使最大有效波高的位置向后移动,而移动速度增大会使最大有效波高位置向前移动。移动速度增大会使右侧象限内的有效波高增大,左侧象限内有效波高减小。最大风速半径增大和强度增强使各象限内有效波高均增高。热带气旋的转向使各象限内有效波高增高,除了右后象限。这些风场特征对各个象限内海浪的平均波长、平均周期、平均波向、和波峰方向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尤其以左后象限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本文从描写台风水平运动的基本方程组出发,利用流动稳定性及分岔和突变理论,建立了包含惯性,角动量及气压场等因子的非线性运动模型。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对1989~1997年冬季冷高压气压场与夏秋热带气旋发生个数进行时滞相关分析,发现,两者间隔以后滞7个月为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分别用逐步回归方法及事件概率回归估计方法,建立方程,计算黄海热带气旋发生个数及偏离正常年份的程度,并对各种方法及预报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近期的文献资料,总结介绍有关热带气旋移动的理论及现场试验研究方面的新成就和观点。可供科研、教学参考,亦可供业务预报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正压无辐散的条件下,讨论了东、西风不连续面上的正压不稳定性。研究指出:这种界面上的扰动总是不稳定的,从而说明了热带气旋常在赤道辐合带(ITCZ)上形成的原因。本文又在考虑了热带气旋内部的层结和基本气流的条件下,讨论了热带气旋发展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研究指出:层结稳定度和惯性稳定度同时影响热带气旋的发展.当两者都稳定时,热带气旋不发展;当两者之一不稳定时,热带气旋有可能发展;当n~2I~2 (μ~2/a)~2N~2<0时,热带气旋一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登陆我国热带气旋活动的年代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利用1950-199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对50年来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异常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了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频数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差异,并对比分析了同期的副热带高压等海洋大气环流指数的统计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