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戡原  黄慈流 《地学前缘》2000,7(3):227-238
南海北部海相中生代地层分布于珠江口盆地东部神弧-东沙-澎湖-北港隆起两侧的坳陷(凹陷)中,并经台湾海峡和台湾陆上与东海盆地的海相中生代地层相连。南海南部海相中生代地层则主要见于南沙地块的礼乐盆地、南薇盆地、北巴拉望与西巴拉望盆地,分布相当广泛。上述地区的中生代地层除钻井证实存在下白垩统和在南沙礼乐滩西部海区拖网取样采获晚三叠-早侏罗世的海相地层外,地震剖面还显示有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地层的震相特征。南海北部的东山-浅滩凹陷中生代地层一般厚度超过4000m,潮汕坳陷厚度大于5000m,韩江凹陷3000~4500m。三者中生代凹陷面积约25000km^2。南海南部中生代地层厚度大于2500m,4个盆地面积之和大于10万km^2。与新生代喾盆地为陆缘断陷型不同,中生代沉积盆地司陆缘坳陷型,单个背斜构造的面积较大,断裂较  相似文献   

2.
含油气沉积盆地深部地下水化学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含油气沉积盆地深部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利用Pitzer模型,质量平衡模型及溶度积计算的数学模型,对我国东部沉积盆地深部地下水的化学场进行了定量研究。克服了传统水文地球化学模型在研究中-高盐度地下水中化学组分分布及其存在形式方面的限制,对盆地深部(1100-2000m)中,高盐度地下水中的主要指示生物矿苏打(NaHCO3)和石膏(CaSO4.2H2O)的饱和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以此研究沉积盆地中与  相似文献   

3.
西藏沙丁、荣布地区三叠系—老第三系沉积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区从三叠纪到老第三纪,发育的岩石地层主要有确哈拉群(T3)、希湖群(J1-2)、拉贡塘组(J2-3)、多尼组(K1)、竟柱山组(K2)和牛堡组(E2-3)。在沉积相上,经历了从深水沉积到浅水直至陆相沉积的演变,发育有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潮汐)、障壁海岸、浅海、深海和火山碎屑流沉积。古地理分析表明,研究区晚三叠世古地理轮廓是一个从东南向西北和东北方向由浅水碳酸盐台地及深水陆层海底扇沉积共同发育的沉积盆地;早中侏罗世,演变成为一个由深水砂质浊积岩和细屑浊积岩组成的水下席状体沉积;进入中晚侏罗世,其古地理表现为一个陆屑浅海有障壁海岸;到了晚白垩世,研究区表现为以含煤沉积为特征的三角洲相沉积。  相似文献   

4.
层序和体系域的有机相构成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层序地层学为沉积盆地的充填史分析和储层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格架,但其在源岩评价和预测中的意义未能引起充分的重视。本文对莺海、琼东甫盆地的各沉积层序进行了有机相分析,发现(1)浅水型沉积层序中各体系域的机相构成基本相同,且有机相的侧向变化不明显;(2)在深水型层序中,海进体系域上部和高位体系域下部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较好,有机相层序呈S性,但有机的侧向变化明显;(3)多层序有机相的总体演化趋势反映了盆地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沉积相与沉积模式,明确有利砂体展布特征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Muglad盆地Unity凹陷Abu Gabra组2段(简称AG2,下同)沉积特征及平面展布尚不明确,制约着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工作。本文针对该问题,综合利用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运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构造演化分析,揭示了Unity凹陷AG2段沉积特征并建立了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AG2段的物源区为东部Toor凸起,凹陷内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及湖泊相,凹陷东部边缘发育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冲积扇相发育区均可成为有利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区。研究成果可为Unity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带优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域区古近纪含煤盆地与煤系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纪和古近纪是全球重要的聚煤期。中国古近纪聚煤盆地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区,是全球性环太平洋聚煤带的组成部分。中国海域区含煤沉积盆地虽然也属于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类型,且成群出现,但总体构造背景有利于含煤沉积的持续发展,盆地群连续性好,含煤沉积厚度大,如琼东南盆地、东海海域西湖凹陷,含煤沉积厚度达1 km以上,这是陆上区古近纪含煤盆地所不能相比的。研究表明,海域区的聚煤盆地内大多由若干凹陷组成,为聚煤凹陷,可分为两大类,即半地堑凹陷和地堑凹陷。根据成煤盆地的水体深浅又可分为深水半地堑凹陷和浅水半地堑凹陷,地堑凹陷均为深水凹陷。盆地内表现为明显的两个聚煤带:缓坡聚煤带和陡坡聚煤带,缓坡聚煤带占绝对优势。在潮坪体系的潮上带和潮间带沼泽,利于聚煤作用的广泛发生。泥炭的堆积可能存在两种形式:原地堆积和异地堆积。由于盆地构造的频繁活动异地堆积可能是海域区聚煤盆地成煤作用的重要形式。海域区巨厚的含煤沉积为海域区煤成气成藏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又由于含煤地层埋深大,煤的变质作用程度相对较高,成为良好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7.
侯增谦 《地球化学》1996,25(3):228-241
选择西南太平洋冲绳海槽现代海底烟囱硫化物矿床、日本小坂矿山上向黑矿(第三纪)和中国西南呷村黑矿型矿床(三叠纪)进行了矿石地球化学比较研究。黑矿型矿床矿石吨位-品位模式与其他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类似,矿田(20-50km^2)矿石吨位与单个喷气-沉积型(Sedex)矿床相当,金属总量4-6Mt,为矿田范围内热液流体搬运的最大金属量。与洋脊环境VMS矿床相比,岛弧裂谷环境产出的黑矿型矿床相  相似文献   

8.
以秦岭造山带中热水沉积成矿盆地为例, 讨论了热水沉积成矿盆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 在这些盆地中已发现了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 也是秦岭超大型矿集区的研究原理、研究及研究内容等基本准则。提出盆地充填史、盆地内同生构造作用等研究沉积盆地形成与发展。认为秦岭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具有分级特征, 热水沉积岩相是主要的物质组成。总结了秦岭中(火山)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深水缺氧环境中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叠合盆地、复合盆地、拉分盆地、裂陷盆地等六种构造-沉积岩相时间-空间组合模式, 它们是超大型金属矿床产出部位。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沙三段高频湖平面变化及低位砂体预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变化频繁,有长周期,也有短周期,根据录井及岩芯等资料识别出的湖平面变化的6级周期,其变化频率约为1000次/Ma。根据计算,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湖水最大深度为30m。在高位期,盆地沉积中心发育暗色泥岩夹薄层碳酸盐岩;在水位下降期,边缘相砂体不断向盆地中心进积;在低水位期,盆地沉积中心发育盐膏岩沉积,因此在垂向上常发育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砂岩频繁互层,以及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盐膏岩频繁互层。这种砂体多为低水位期三角洲成因,是东濮凹陷很重要的含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盆地形成过程的研究,认为风火山盆地经历了基底、古地貌盆地、沉积盆地及构造盆地4个阶段,在晚白垩世沉积形成.地层含矿性特征表明,晚白垩世风火山群砂岩夹灰岩组和砂岩组地层是含矿地层,其中砂岩夹灰岩组是主要含矿地层,与铜矿成矿关系密切.矿床成因分析认为,盆地附近的隆起区作为蚀源区,其晚三叠世地层及其他浅成侵入岩等,为沉积盆地提供了沉积物,也为盆地地层沉积提供了铜质来源.在砂岩夹灰岩组和砂岩组地层中,还原、碱性环境下沉积形成的灰绿色碎屑岩形成了矿源层,经过后期的活化、迁移、富集,形成了沉积一改造型层控铜矿床.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发育有典型的重力流沉积。对野外露头剖面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发现研究区重力流沉积发育丰富的沉积构造,底层面构造、软沉积变形构造是主要的两种类型。这种深水沉积构造组合能够很好地揭示研究区广泛发育的一定坡度背景下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滑移-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是研究区发育最为广泛的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滑移-滑塌及软沉积变形构造为触发机制沉积响应,底层面构造为砂质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响应。综合分析研究区地层发育的大量凝灰岩夹层、深水泥岩中发育的植物碎屑、深水砂岩中发育的大量浅黄色泥砾等沉积特征,认为地震、火山喷发及季节性洪水为研究区深水重力流沉积最有利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
根据含油气沉积盆地深部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利用Pitzer模型、质量平衡模型及溶度积计算的数学模型,对我国东部沉积盆地深部地下水的化学场进行了定量研究。克服了传统水文地球化学模型在研究中一高盐度地下水中化学组分分布及其存在形式方面的限制,对盆地深部(1100~2000m)中、高盐度地下水中的主要指示性矿物苏打(NaHCO_3)和石膏(CaSO_4.2H_2O)的饱和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以此研究沉积盆地中与石油运移聚集有关的地下水水动力场的分布特征,并为研究含油气盆地中石油运移聚集条件提供了有效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Olduvai亚时以来南黄海沉积层序及古地理变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子赓 《地质学报》1993,67(4):357-366
根据海侵层与陆相层相间的特点,Olduvai亚时以来南黄海沉积层序可划分为15个地层段,据相分析存在着7个海侵层和1个具海侵迹象的层位。主要海侵层都具备经典的海侵-海退相序列。陆架区古地现演变可分为4个时期:(1)1.70-0.50Ma,古长江河流平原和三角洲发育时期。Olduvai亚时期间,QC2孔发现感潮河段河床沉积,河口在124^o附近。0.97-0.73Ma海侵期,在122.2^oE以东形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按地震地层学原理,利用万安盆地大量的地震反射剖面,对其地震相特征作了综合解释。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工作成果和少量钻井资料,分析了三个勘探目的层(E2^3(?)-E3,N1^1-N1^2,N1^3)的沉积特征,进而推测沉积相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胶东台上金矿成矿机制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凤英  李兆麟 《地质论评》1994,40(5):456-465
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台上金矿床的成矿机制为:胶东群地层重熔形成滦家河花岗岩岩浆时,初始浆为几乎均匀的熔体相;随着结晶成岩作用的进行,由于局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产生富K^+,Na^2^+,Ca^2^+,Mg^2^+,F^-,Cl^-,S^2^-,CO3^2^-及挥发份CO2,CO,H2O等的流体相,并不断从已结晶矿物及残熔体中,以[Au(HS)2]^-,[Au(HS)S]^2^-,AuCl4]^-等络  相似文献   

16.
深水沉积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近年来已成为沉积学研究的前缘和油气工业界关注的焦点。以共和盆地下三叠统为例,通过野外剖面的详细观察描述,结合室内镜下薄片鉴定与粒度分析,对深水沉积类型、沉积特征、垂向组合、成因机制以及沉积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共和盆地早三叠世深水沉积类型主要有滑塌型深水重力流沉积、底流沉积以及深水悬浮沉积,其中滑塌型深水重力流沉积又可识别出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与浊流沉积三种类型。滑塌沉积常见以同沉积褶皱为代表的多种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砂质碎屑流沉积以块状砂岩为主,内部可见砂质团块、泥砾或泥质撕裂屑,块状砂岩顶底与相邻岩层均为突变接触;浊流沉积普遍发育正粒序,可见不完整的鲍马序列,底面常见多种类型的底模构造;底流沉积发育多种牵引流沉积构造。研究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丰富,其中滑塌层内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在斜坡滑塌过程中形成;未发生滑塌层内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因地震使沉积物发生液化作用及流体化作用而形成。在综合分析盆地构造背景、深水沉积分布规律、重力流触发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共和盆地早三叠世滑塌型重力流主导的深水沉积模式。滑塌型重力流主要由地震以及火山事件触发,水道化的地区会形成大面积的海底扇沉积体系。底流作为深水环境中不可忽视的动力因素,往往会对重力流沉积进行后期改造而使其物性变好。深水悬浮沉积作为一种背景沉积,在重力流事件的间歇期成为主要的深水沉积物。研究显示内扇、中扇可作为致密砂岩油气的勘探区,外扇可进行页岩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神狐陆坡限制型滑塌体特征及成因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塌体是深水沉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滑塌体沉积有助于揭示深水沉积过程。利用高精度多道地震资料,首次在南海北部神狐陆坡段发现了规模逾千平方千米的限制型滑塌体,它在顺坡滑塌时,未能超越下坡地层的围限,突然终止于下坡未变形地层中,因此陡冲斜坡两侧的地震相特征发生截然的变化。滑塌体整体呈楔形,内部呈杂乱反射,前端存在逆冲断层以及挤压褶皱。由于顺坡滑塌距离较短,因此与非限制型滑塌体相比,限制型滑塌体内部地层连续性较好。结合神狐滑塌体地震反射特征并通过与世界典型滑塌体的对比,可知滑塌体的厚度、地形坡度二者共同控制了神狐滑塌体的发育类型,前端地形突起对其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重力搬运沉积作用形成的岩性地层圈闭对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弄清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重力搬运沉积特征, 基于近年新采集的地震资料和经典层序地层模式, 开展了该区的深水沉积特征研究.南海西北部深水区重力搬运沉积特征发育, 主要包括中新统三亚组发育的复合水道、上新统变形滑坡体及第四系深水浊积水道.三亚组复合水道具有典型的强弱振幅相互叠置特征, 上新统变形滑坡体具有典型的下部变形、上部滑坡的双层结构, 第四系深水浊积水道具有典型的侧向迁移、分支水道等特征.这些沉积特征的形成与越南隆起的物源供给有关.复合水道充填可作为潜在的深水储层, 滑塌体的形成可能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或解体有关.   相似文献   

19.
林畅松  杨起 《现代地质》1991,5(3):252-262,T001
位于鄂尔多斯西缘的贺兰构造带为一中元古代一古生代的奥拉槽。在区内的中寒武和中奥陶统中识别了一套巨厚的深水重力流沉积,其中包括下斜坡滑塌泥石流复合体、浊积扇以及碳酸盐岩斜坡扇裙等沉积类型。主要的相单元包括充填沟道或进入扇面形成的泥石流钙质角砾岩和砾岩、充填辫状水道的多层叠置的砂岩和砂砾岩、上叠扇的砂、泥岩互层以及浊积砂屑或含砾砂屑灰岩等。在中奥陶世该奥拉槽发展成一深水一半深水海槽,沿盆地西侧发育有浊积扇,而东侧仅有碳酸盐岩滑塌扇裙。它们可能是沿深水盆地两侧深大断裂产生的陡坡或水下断崖分布的,代表了早古生代贺兰奥拉槽在强烈沉陷期特定的深水盆地充填。  相似文献   

20.
盆地卤水化学成分的一级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内许多沉积盆地地下卤水的矿化度变化范围超过4个数量级,主要受大气水,海水和地表蒸发卤水与来自地下蒸发岩脱水和溶解的流体相混合的物理作用所控制,尽管在任意给定矿化度下地下卤水中的主要离子含量相关10倍以上,但随着矿化度的增加,水中的Na^+,K^+,Mg^2+和Ca^2+普遍系统地增加而PH值和HCO^-3系统地减小却支持了这样的假设,即接近由硅酸盐-碳酸盐士(卤化物)矿物组合控制的热力学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