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陈安泽 《地球学报》2016,37(5):535-561
笔者从中国地质科学院建立之始,就随着地质部陈列馆(即现中国地质博物馆)划归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而成为其创始研究人员,60年来从没离开过,因此见证了其全部历史。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过程中,以笔者为主,利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学科优势和挂靠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团体这个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的有利条件,将地球科学运用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服务中去,从而创立了一门地学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学科——旅游地学(Tourism Earth-science);在旅游地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的建议和一整套实施方案,经过艰辛努力,终于促使地质公园得以建立;地质遗迹是建立地质公园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地质资源,是旅游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都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的首创,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之一,其在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将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内容、发展过程、建设现状与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划分、评价准则、形成与分布规律、应用保护现状综述如下,以作为献给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礼物。  相似文献   

2.
《地质学报》2006,80(10)
五十年潜心探索,五十年春华秋实,五十年创新不断,五十年成就辉煌。2006年金秋时节,中国地质科学院迎来了50年华诞。值此庆典之际,本刊编委会谨向全院各级领导、干部、职工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中国地质科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地学科研机构之一,她的成长过程与共和国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历史紧密相联,她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她的身后留下了大师们的宏篇巨著和座座矿山。步入新世纪,中国地质科学院担负起建设我国地质界创新型科研院所的重任,立足需求、瞄准前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无论是在基础地质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应用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3.
吴华英 《中国岩溶》2011,(2):207-208
5月23日,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贵州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香港大学、贵州大学、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地学学部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一级研究员李春昱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对当今流行的“板块构造学说”研究得成效较好的构造地质学者之一。在他取得重要成就的青年时代和中年时代是在四川度过的,他对四川的区域地质及矿产勘查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四川省地质调查所的创建人。  相似文献   

5.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理工大学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科学技术刊物。本刊主要刊登地学领域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数学地质、矿床地质、能源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  相似文献   

6.
会讯     
国际地学计划516项目“东亚与南亚的地质解剖”第五次国际研讨会将在国际地学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与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联合赞助下,于2009年9月在昆明召开。此次研讨会论题包括: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古地理学、沉积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古海洋学、古磁学、矿藏、岩浆作用、环境地质学以及与东亚和南亚地质演变相关的论题。  相似文献   

7.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理工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科学技术刊物。本刊主要刊登地学领域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数学地质、矿床地质、能源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探测与信息处理的新理论、新方  相似文献   

8.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6,28(3):287-287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理工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科学技术刊物。本刊主要刊登地学领域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数学地质、矿床地质、能源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探测与信息处理的新理论、新方  相似文献   

9.
正地学新发现的源头地质科技创新的揺篮《中国地质》是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地质学术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中国百强科技期刊",2017年入选"第4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在中国地学界享有盛  相似文献   

10.
正地学新发现的源头地质科技创新的摇篮《中国地质》是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地质学术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中国百强科技期刊",2017年入选"第4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在中国地学界享有盛  相似文献   

11.
正地学新发现的源头地质科技创新的摇篮《中国地质》是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地质学术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中国百强科技期刊",2017年入选"第4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在中国地学界享有盛  相似文献   

12.
封面故事     
正中国地质科学院1956年建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最早建立的少数几个科学研究院,也是我国专业齐全、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的社会公益类地学科研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院以来完成万余项科研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了地质力学、陆相生油、多旋回大地构造、琦岩铁矿等地学理论,指  相似文献   

13.
正地学新发现的源头 地质科技创新的摇篮《中国地质》是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地质学术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中国百强科技期刊",2017年入选"第4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在中国地学界享有盛誉,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被美国《化学文摘》(CA)、《地质文献预评数据库》(GRP)、《剑桥科学文摘(网络版)》CSA(Natural Science),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地学数据库》(GeoBase),  相似文献   

14.
《地球学报》2015,36(6):760-760
<正>为充分贯彻国家"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搭建跨境合作平台,促进各国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球地壳研究所、IGCP 592项目、973项目《兴蒙造山带构造体制叠加与成矿》、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中-东亚地质编图项目等多家单位和项目组联合发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中俄中亚造山带学术研讨会暨IGCP592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5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评选于2015年12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 评选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 中国地质科学院具体实施。经来自国土资源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多家单位的38位院士、专家和用户代表投票,“神狐及其邻近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等十项成果脱颖而出, 入选2015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本次评选的“地质科技十大进展”集中代表了2015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和地学研究的重要进展, 这些地质科技成果在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和基础地质问题、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推动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 发挥出科技支撑引领找矿突破、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对社会各界了解我国地质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对提高地质行业的社会认知度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月19~21日,在春城昆明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来自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系统、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震局、地质勘查和企业单位,以及中国矿业联合会和有关地学期刊编辑部的11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学锦和多位知名学者与会,接近1/4的青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06月)《中国地质》(双月刊)是由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反映中国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中国地质》(双月刊)立足地质调查,面向地质行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展示国家层次、高水平的学术科研成果,着重反映地质调查和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具有创新性、前沿性、综合性、导向性和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推出一大批地学科研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2022,49(1):355-356
<正>(2022年02月)《中国地质》(双月刊)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反映中国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中国地质》(双月刊)立足地质调查,面向地质行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展示国家层次、高水平的学术科研成果,着重反映地质调查和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具有创新性、前沿性、综合性、导向性和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推出一大批地学科研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质》2024,(1):373-374
<正>(2022年02月)《中国地质》(双月刊)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反映中国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中国地质》(双月刊)立足地质调查,面向地质行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展示国家层次、高水平的学术科研成果,着重反映地质调查和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具有创新性、前沿性、综合性、导向性和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推出一大批地学科研人才。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02月)《中国地质》(双月刊)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反映中国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中国地质》(双月刊)立足地质调查,面向地质行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展示国家层次、高水平的学术科研成果,着重反映地质调查和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具有创新性、前沿性、综合性、导向性和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推出一大批地学科研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