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北榴辉岩成因型及其形成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北榴辉岩至少存在高度压壳源型(H型)、超高压壳源型(U型)和幔源型(M型)三类。其中H型榴辉岩的石榴石为铁铝榴石,具正环带结构,单斜辉石属低硬玉绿辉石,主要形成于晋宁期低温度高压变质条件下的下地壳;U型榴辉岩含微粒金刚石(?)、柯石英及其假象等,发育放射状胀裂结构和正、反环带结构、石榴石为钙铝榴石、单斜辉石属高硬玉绿辉石,主要形成于印支期高温超高压变质条件下的上地幔;M型榴辉岩的石榴石属镁铝榴石 相似文献
2.
3.
华中榴辉岩域的岩浆型榴辉岩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中部鄂豫皖苏鲁的榴辉岩分布面积约达50000km^2,构成地球上一个罕见的宏大的榴辉岩域。榴辉岩的主要围岩是长曲质片麻岩,它与榴辉岩不是相同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5.
6.
鲁南苏北榴辉岩的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南苏北榴辉岩按产状分为两类:一类是呈条带状、透镜状或肠状鳌合赋存于胶南混杂岩系中,另一类是呈透镜状赋存于石榴石橄榄岩中,以前者分布最为广泛,后者仅见于日照及东海地区。胶南混杂岩系中的榴辉岩由橄榄拉斑玄武岩深成变质作用形成,石榴石橄榄岩中的榴辉岩为地幔来源,它们共同经历了早期2.8 GPa,800℃的高温高压平衡结晶及后期600—700℃,1.1—1.3 GPa的退变质作用改造。Sm-Nd等时年龄为222±6Ma,~(143)Nd/~(144)Nd初始比值为0.511 36±3,推测本区榴辉岩形成于早三叠世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的碰撞事件。 相似文献
7.
韩宗珠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2,(3)
80年代国际岩石圈计划实施以来,榴辉岩及其相关岩石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榴辉岩作为一类“特征变质岩石”成为探讨莫霍面性质、板块构造运动机理和大陆推覆构造等一系列重大地质难题的关键性指示岩石。笔者在综合分析对比全球榴辉岩的分布、相关岩石组合、成岩物理化学条件和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榴辉岩套”的概念,用来表述广泛出露榴辉岩并密切伴生(伴随)其它高压岩石组合和构造形变的特殊构造单元;排除呈包体赋存于金伯利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中的榴辉岩。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讨论苏北、胶南地区的榴辉岩的地质、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因。依据野外地质产状,该区榴辉岩可分三种类型,即产于超基性岩中的Ⅰ类榴辉岩;产于片麻岩、片岩中的Ⅱ类榴辉岩;以及产于大理岩中的Ⅲ类榴辉岩。Ⅰ类榴辉岩可能是超基性岩带上来的幔源榴辉岩团块,其结晶温压为570℃,16×108Pa,后在区域变质作用下再平衡;Ⅱ类和Ⅲ类榴辉岩可能是基性岩经区域高压变质的产物,其形成条件分别为620—640.℃,14—15x10Pa到560℃,13.8×108Pa和670—690℃,14—24×108Pa到745—758℃,15—22×108Pa。不同类型榴辉岩形成温压相近,但其温压的形成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组构测定及其流变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绿辉石高温变形特征在很大决定了榴辉岩流变学表象,绿辉石变形显微构造和晶格优选方位(LPO)的研究是认识榴辉岩变形机制和动力学背景参数(应变,应力,应变速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详细介绍了绿辉石LPO测定方法和步骤,报道了潜山县双河地区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组构初步研究成果及流变学意义,LPO测量成果表明:双河榴辉岩绿辉石组构(001)极密位于页理面附近,并于近平行线理L(010)环带垂直直于L(001) 相似文献
13.
苏北东海榴辉岩地球化学及原岩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北东海榴辉岩的原岩为蛇绿岩基性熔岩和堆积镁铁岩。其玄武岩的化学成分相当于洋脊拉斑玄武岩,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属于E型洋脊玄武岩。它们形成于扬子古大陆板块北缘苏北-胶南地体与胶北地体间洋盆环境中的局部异常脊,是由富集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和来自深部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由于俯冲消减作用遭受相对低温高压(超高压)的榴辉岩相变质和强烈破碎,被挤压到东海群下部不同构造层位中,是外来的被肢解的蛇绿岩块。 相似文献
14.
南大别高压-超高压过渡类型榴辉岩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别山太湖地区榴辉岩的岩石学、矿物成分和峰期变质P-T条件的研究表明,南大别榴辉岩可分为:①高压榴辉岩;②高压/超高压过渡榴辉岩;③超高压榴辉岩。它们的峰期变质P-T条件分别为:T=570℃~680℃,P=2.00 GPa~2.40 GPa;T=650℃~810℃,P=2.70 GPa~3.20 GPa;T=760℃~980℃,P=3.50 GPa~4.00 GPa,表明三类榴辉岩形成于不同的变质环境中。其中高压/超高压过渡榴辉岩是本次研究新近确定的,该类榴辉岩无论是在变质环境,还是在岩石结构、成分特征方面,均显示了高压-超高压过渡变质的特征。这种榴辉岩的存在解释了南大别变质块体俯冲时的连续性和折返后的断块特征。 相似文献
16.
苏北榴辉岩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北榴辉岩至少存在高压壳源型(H型)、超高压壳源型(U型)和幔源型(M型)三类。其中H型榴辉岩的石榴石为铁铝榴石,具正环带结构,单斜辉石属低硬玉绿辉石,主要形成于晋宁期低温高压变质条件下的下地壳;U型榴辉岩含微粒金刚石(?)、柯石英及其假象等,发育放射状胀裂结构和正、反环带结构,石榴石为钙铝榴石,单斜辉石属高硬玉绿辉石,主要形成于印支期高温超高压变质条件下的上地幔;M型榴辉岩的石榴石属镁铝榴石,形成于晋宁期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岩石圈与软流圈交界附近。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