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河故道区域土地利用的合理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以柱 《地理学报》1996,51(2):172-181
本文叙述了黄河故道区域的土地自然类型与农业最适宜用地的构成,分析了区内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预测了本世纪末农村生活达到小康时对土地的需求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土地利用合理结构的初步设想和实现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试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对象,指出区域PRESD系统是当前研究的主要对象,并阐述了据此对象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应注意采用的方法。文章最后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起步的问题,指出研究论题的界定和核心突破领域的选择是实现研究起步的关键,并论证了区域土地利用作为当前研究核心突破领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整理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远未达到优化的水平,农业土地利用的规模不经济等土地利用问题都可通过土地整理加以解决,我国未来土地管理的任务会更多的在"土地整理"方面。我国土地整理的根本任务是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我国地域辽阔,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正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这种区域差异,它将导致在同一时段内含有不同的土地利用转型阶段。大多数区域的土地利用形态都要经历一些发展阶段,即经过一段时期的持续变化后,直至与其它类型之间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因此,有关部门在制定有关土地整理的目标、模式及政策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待整理区所处的土地利用转型阶段,因为在通常情况下这些阶段是区域发展进程中必须要经历的。然而,通过实施土地整理,调整用地结构,可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区域土地利用转型阶段的转变,同时它也会向土地整理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陈英  张仁陟  张军 《中国沙漠》2012,32(2):574-579
结合土地利用生态位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位理论,其核心内容包括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基本位、理想位、优势位、关键位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位空间概念及模型。以甘肃省为例,测算确定了甘肃各地州市建设用地与新增建设用地可持续发展位空间。甘肃各地州市建设用地除了嘉峪关、金昌市指标值超出可持续发展位空间外,其余各地州市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均处于可持续发展位空间内。白银、武威、张掖、酒泉、庆阳、甘南的指标值接近于理想目标;天水、平凉、定西、陇南、临夏的指标值趋近于适度目标。新增建设用地可持续发展位空间结果除平凉市和甘南州外,其余各地州市的控制指标均处于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与其可持续发展位空间之间。表明《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确定的各地建设用地与新增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基本均处于可持续发展位空间范围。甘肃省的实践证明,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位理论可用于系统研究土地生态系统变化规律,指导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171,自引:9,他引:171  
刘彦随  陈百明 《地理研究》2002,21(3):324-330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LUCC)研究 ,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前沿的核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多地少、生态与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发展中国家 ,目前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问题 ,都与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 ,面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开展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的系统研究 ,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战略意义。本文重点对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重点问题的关系 ,以及面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LUCC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发展规划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区域发展规划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落实,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二者是一种显着手段与目标关系。本文探讨了二者相互作用的关联效应、动力机制和协同机制,提出了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即规划目标由单目标转向多目标且优先保证主目标,社会生态环境尺度必须同时作为衡量最佳规划方案的重要标准等。  相似文献   

7.
环渤海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环渤海区域1998,2000,2003,2005,2007年份的分县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选取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城乡居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在GIs技术与定量模型支持下,进行了环渤海区域不同时段及其内部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格局的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7年,环渤海区域水域、耕地减少幅度较大;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动态度为0.93%:环渤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围绕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深入探讨了袂施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即加强区域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走生态旅游之路,利用旅游产业政策作保障,依靠科学技术及公众的积极支持,充分发挥民主、法制及计算手段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区划改革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国内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为研究领域.根据生态旅游概念相对宽泛的特点,选择国内学者研究成果,通过多级、多准则筛选,获得样本文献,并验证其科学性.文献分析发现:案例研究较多,相关案例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表刊物以经济类最多,地理、旅游类较少;近5年来国内学者对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开始形成稳定方向.研究总结了四个领域: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总论、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动力的贡献、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公平的贡献、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质量的贡献.国内研究文献认为生态旅游不仅对旅游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更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尤其表现在生态旅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对区域公平发展的作用.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质量的贡献没有文献涉及,相关研究以定性描述为主,应加强生态旅游等数据统计与监测,丰富研究视角;区域合作研究较少,地理、旅游相关研究者应积极参与;微观单元较少涉及,应加大微观个体的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区域制定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分区方案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制定土地资源可持续性指标体系是“21世纪议程”中对各国提出的科学技术优先研究领域,为此国土资源都启动了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本文主要探讨制定区域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土地利用分区问题,服务于建立区域性指标体系,反映出不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的不同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中指标类别的差异。根据分区基本依据,包括以自然特征和利用状况的相对一致性。注重使所划分的区域之间在重要指标或相同指标的阈值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并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在全面分析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特征、生态环境条件、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利用管理措施等基础上,进行全国土地利用分区。最终全国共划分出10个土地利用区域,作为制定区域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分区范围。  相似文献   

12.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与评价   总被引:61,自引:5,他引:61  
为了建立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 ,必须透彻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准确反映不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诸多方面的的协调发展状况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信息。据此 ,本文选取相互独立且反映各方面特征的典型敏感指标 ,构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元素层四个层次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目标层从宏观层次刻划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作用规律 ,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总体状况。准则层是对评价目标的分解 ,是为了进一步表征区域土地利用系统中各部分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作用和影响 ,包括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活力、可接受性。因素层表征土地利用系统中每个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每个评价因素由若干评价元素具体表述。  相似文献   

13.
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按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五个目标,构建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并研究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过程及方法,提出了江苏锡山市基于过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和河北曲周县基于状态的评价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县级尺度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应侧重于基于过程的评价方法,采用综合指数法与单指标多角度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县级尺度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科学调控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阐述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调控的重要意义 ,从县级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县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监测三个方面 ,深入分析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调控体系和实现可持续性的土地利用与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5.
耕地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自然资源,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2个方面分析了实现我国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将我国耕地划分为四大类,同时,探讨了各种耕地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具体分析济南市土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型。此模型充分考虑了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几类主要因素,体现了公平性与合理性,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针对济南市土地利用的状况进行了案例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对比分析规划期内新增城区和全部城区的可持续利用模式之后,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分配方案,为政府规划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土地持续利用的五维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文章较为系统地提出了时间,空间,用途,技术和制度是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五维空间,并对各维度的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其中,土地持续利用的时间维主要表现为从伦理角度考虑如何在代际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使代际间利益之和最大;空间维则要求实现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胜任维要求将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到各种用途上,从而使人们从土地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各中获得的总效用最大;技术维选择意味着土地利用的直接或间接技术的选用能够保证土地的永续使用;制度维要求制度建设适应土地利用情况的变化,通过消除不同的土地制度之间存在着的外部利润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土地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深圳市坪地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巨大,乡镇企业占地比例过高;二是城镇发展过程中侵占耕地数量大,且发展速度快;三是在土地高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非农建设用地的利用率低,存在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四是在非农建设用地发展过程中,违法使用土地的现象十分普遍。并提出了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展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加强土地管理及完善土地立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安徽省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如城镇数量和用地增长较快 ,以及城镇用地指标等 ,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从城镇用地指标、综合评价、用地布局、利用方式、土地置换、立体开发、资源共享、规划管理等方面提出城镇土地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