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利用天测与测地VLBI观测建立天球与地球参考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利用天测与测地 VLBI观测建立天球与地球参考架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技术途径 ,涉及天球参考架与地球参考架原点与定向的确定、地球参考架时间演变的确定等。并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与结果比对证明解决途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地球参考系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讨论了组合不同空间技术建立全球最优协议地球参考架(CTRF)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分析了影响CTRF稳定的几种主要地球长期形变因素的性质和规律。首次考虑到地球质心运动对CTRF的影响,提出了协议地球质心的概念,给出了更为完整的四维地面点位模型。  相似文献   

3.
地球参考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球参考系的研究无论在基础科学,还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空间大地测量技术(VLBI、LLR、SLR和GPS等)的发展,对地球参考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地球参考系的定义,建立和维持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综述了地球参考系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可为从事地球参考系研究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COMPAAS地球参考框架所对应的地球参考系统的定义、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和维持方案,并选取我国现有的COMPASS跟踪站和IGS跟踪站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仿真验证。分析了跟踪站分布对地球参考框架的影响以及多分析中心组合对参考框架周解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全球均匀分布的跟踪站在20个左右时就能基本满足建立地球参考框架的需求,为了保障地球参考框架的长期稳定性和精度,全球均匀分布的跟踪站应为30个左右;引入多个分析中心组合处理生成最终解不但可以探测出单个数据处理中心所引入的粗差,也可进一步增强周解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概述了VLBI、SLR数据的特点,给出了建立地球参考框架的模型;通过对模型中参数的协方差分析,得出了利用10~15个良好分布且具有高精度站坐标的VLBI站就可建立和维持精度为苦干厘米的我国最佳地球参考框架的结论;最后,提出了利用VLBI站和国内现有SLR固定站的并置观测建立我国VLBI/SLR地球参考框架的这一途径,并对此框架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详细总结了ITRF等参考框架的原理,分析了其优缺点和特性并分析了不同地球参考框架的区别。本文在协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建立我国新一代地球参考系统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较详细介绍了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建立的背景,定义和实现等方面的诸问题,特别是说明了有关应用以及WGS84的关系,可供从事GPS测量和使用其成果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建立与维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代大地测量学对毫米级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需求,该文简单回顾了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发展概况,系统地介绍了国际地球参考框架建立方法及基准约束的演变情况;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两种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维持方法,即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维持方法的框架点坐标位移模型改进情况、地球质心运动模型改进情况,及监测网和并置站的布设情况;最后,给出了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改进计划,指出了动态实时维持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对参考框架维持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ITRF2000参考架的评价及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ITRF2 0 0 0速度场建立完全独立于任何地质模型假设的ITRF2 0 0 0VEL模型 ,求出总角动量 |L|为 0 .12 7°/m·a ,在运动中应加以改正 ,从而实现无整体旋转参考架  相似文献   

10.
论地球参考框架的维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参考框架的维持,是指给出随时间变化的框架点坐标.一般有两种形式,即给出速度模喇或坐标时问序列.全球参考框架(主要指ITRF)的维持小断趋于完善,区域参考框架一般足指对ITRF的加密.由于区域参考框架的维持上要是通过GPS技术建市CORS网来实现的,因而对IGS实现和维持的参考框架作简要介绍.讨论Ⅸ域参考框架维持的两种技术途径,并对我围地球参考框架的维持提出儿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大地坐标参考框架转换中,参考点都被固定在同一个历元。由于各种地球动力学现象的存在,以大地测量为目的的静态参考系统已不存在,同时随着高精度参考框架的连续观测和测定,参考框架的转化必须顾及时变性。本文讨论了时变参考框架转换中2个互逆的过程,采纳了相似转换中参考点之间的内在约束来克服转换中人为的公式简化和秩亏问题。通过数值计算分析,该方法成功实现了坐标框架之间的转换,并保持了尺度、旋转和平移参数及其变化率精度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地球参考框架联合解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球参考框架是地球坐标系统的实现,本文系统介绍了地球参考框架的确定方法,结合ITRF2005参考框架,详细介绍了地球参考框架联合解算的方法,并对地球参考框架的质量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流动VLBI参加的"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和"探月工程",从建立和维护我国地心参考框架和深空探测两个角度讨论了流动VLBI站址的选择、以及所选站址对我国VLBI观测网的改善。提出了将流动VLBI站设在海南,这样既增加了南北基线长度,也扩大了可观测射电源的范围,同时在建立和维持我国地心参考框架方面也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The source position time-series for many of the frequently observed radio sources in the NASA geodetic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 program show systematic linear and non-linear variations of as much as 0.5 mas (milli-arc-seconds) to 1.0 mas, due mainly to source structure changes. In standard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 (TRF) geodetic solutions, it is a common practice to only estimate a global source position for each source over the entire history of VLBI observing sessions. If apparent source position variations are not modeled, they produce corresponding systematic variations in estimated 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 (EOPs) at the level of 0.02–0.04 mas in nutation and 0.01–0.02 mas in polar motion. We examine the stability of position time-series of the 107 radio sources in the current NASA geodetic source catalog since these sources have relatively dense observing histories from which it is possible to detect systematic variations. We consider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handling source instabilities where we (1) estimate the positions of unstable sources for each session they are observed, or (2) estimate spline parameters or rate parameters for sources chosen to fit the specific variation seen in the position-time series. We found that some strategies improve VLBI EOP accuracy by reducing the biases and weighted root mean square differences between measurements from independent VLBI networks operating simultaneously. We discuss the problem of identifying frequently observed unstable sources and how to identify new sources to replace these unstable sources in the NASA VLBI geodetic source catalog.  相似文献   

15.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2000(ITRF2000)的定义及其参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国际地球参考框架2000(ITRF2000)的定义、主要参数及其应满足的条件进行了研究,重点指出了它和历史上的各个ITRFyy的不同,并阐述了各个ITRFyy的联系和区别,给出了它们之间相互转换的参数。  相似文献   

16.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 plays a unique and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the global (terrestrial and celestial) reference frames, which are required for precise positioning in many research areas such as the understanding and monitoring of global changes, and for space missions. The International VLBI Service for Geodesy and Astrometry (IVS) coordinates the global VLBI components and resources on an international basis. The service is tasked by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desy (IAG) and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 to provide product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elestial Reference Frame (CRF) through the positions of quasars, to deliver product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 (TRF), such as station positions and their changes with time, and to generate products describing the rota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Earth. In particular, VLBI uniquely provides direct observations of nutation parameters and of the time difference UT1-UTC.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volution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IVS. It points out the activities to improve further on the product quality to meet future service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17.
EOP预报误差对导航卫星轨道预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航卫星轨道预报是利用精密定轨结果在惯性系下进行轨道外推,再将外推得到的惯性系轨道转换为地固系轨道,然后生成卫星星历数据。由于坐标系转换时使用的是带有误差的地球定向参数(EOP: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预报值,转换结果会产生误差,进而影响轨道预报结果的精度。分析了EOP快速预报产品公报A的预报精度,研究了参数预报误差对轨道预报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利用GPS精密星历外推模拟得到的卫星轨道而言,EOP预报1天引起的轨道预报误差大致分布在0.232±0.183m,参数预报7天引起的轨道预报误差大致分布在0.438±0.356m。  相似文献   

18.
GPS观测结果变形分析的参考框架及其合理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立人 《测绘学报》2001,30(1):16-20
参考框架问题是利用GPS观测资料得到位移场,进而分析地壳运动时必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对目前框架问题的两种主要处理方法作了归纳。指出这些方法的分析结果是否合理应予以定量判别。否则,将不能得出适当的位移解。对这两种方法所采用的参考框架的合理性给出了判别准则。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分析局部区域(例如中国大陆)的相对运动的需要提出一种较为容易实现的局部相对稳定参考框架。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并通过对攀登计划下的两期复测资料,用这3种做法做了试算和验证。  相似文献   

19.
利用 1 988~ 1 996年共 8年的上海天文台 VLBI站与国际 VLBI站基线长度变化的精确测定结果 ,重新估计了上海 VL BI站的形变速率 ,证实了基于不同地球参考架系统对估计的上海站的运动有明显差异 ;基于最新的 ITRF96地球参考架和 Sillard等 (1 998)欧亚板块的欧拉矢量 ,估计得到上海站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为 -1 .95± 1 .0 2 mm/a呈下降趋势 ,水平形变速率为 1 3.5 5± 1 .2 0 mm/a,方位 77.5°± 4.5°;估计得到乌鲁木齐 VL BI站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为 -6 .0 8± 2 .77mm/a呈下降趋势 ,水平形变速率为 2 1 .87± 2 .5 2 mm/a,方位 45 .5°±6 .6°;进一步分别基于 NNR-NUVEL -1 A地球板块运动模型和 Zhang等 (1 999)的欧亚板块的欧拉矢量 ,得到与上述较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系统研究了GNSS精密星历框架变化对GNSS相对定位以及网平差解算的影响.通过实验比较发现,在高精度GNSS相对定位中,若选择的地面参考框架与精密轨道参考框架不一致,则将给区域网基线解和网平差结果带来一定的系统性误差.对于高精度的定位解算而言,2000 km以上的基线需考虑地面参考基准与星历参考基准的一致性问题,否则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