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鉴于如今地图更迭周期不断缩短、地图编制过程冗余复杂,一体化地图辅助设计旨在构建一个通过制图工具、地图制图辅助和网络管理交互协作,进而提升地图编制效率的系统。首先,对现有的地图编制进行介绍并分析现有地图编制的不足与缺陷。其次,提出将制图工具、制图辅助和管理平台一体化的设想。然后,从制图辅助功能、网络协同管理两个方面,分别应对实际作业流程与管理流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与实现步骤。最后,提出对地图编制智能化发展的展望。可以看出,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地图编制也应该做出改变,向更加智能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究中国古-近-现代地图的传承和发展脉络,有地图制图技术传承和地图数据资料传承两重含义。中国古代地图学对近代地图学影响最大的是“计里画方”技术、西晋裴秀的“制图六体”理论、唐代贾耽的制图方法和作品、宋代沈括的二十四位向和“制图七法”、元代朱思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及其地图作品5项成果。明代地图制图的传承和发展有3个分支(传承线),即传统疆域和全国地图制图、航海图和海防图、引入西方制图技术后的近代地图萌芽;清代地图学的传承和发展的5个分支(传承线),即皇家主导的全国地图制图、民间自发的全国地图制图、世界地图制图、海洋图制图、工程地图制图;民国时期的地图制图传承和发展的6个分支(传承线),即私营出版社制图、专题地图制图、航海和航道地图制图、工程地图制图、地形图制图、军事地图制图。中国古代和近代地图,对当今的地图学而言,有丰富的史料、文物价值,也有一定的信息承载价值,但在利用上有相当的难度,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探讨出适合的地图再利用模式;从地图表现形式来看,现代地图学似乎有“仿古”的趋势,但这是科学发展的一种螺旋式上升,代表了从古代地图到现代地图传承与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式升华。  相似文献   

3.
自明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罗洪先(1504-1564年)所编制的《广舆图》(1541年)和利玛窦带来西方精确地图测绘技术开始,中国的地图制图技术已经迈入了近代地图学的门槛,因此,明-清-民国是中国近代地图学从雏形走向成熟的完整阶段[1]。随着现代地图的应用与发展广泛、深入,抽象的概括型地图符号及普通的二维平面地图已不能满足读图者的需求,制图者开始探索虚拟现实、三维地图等表达方法,这与中国近代传统制图的写景法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对中国近代地图制图技术及表现方法的研究,对于现代地图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中国近代(即明、清、民国时期)的地图资料,查阅前人的研究资料,总结和提炼了中国明、清、民国3个不同时期地图制图的技术,分别阐述了3个时期地图要素、表示方法及其制图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GIS的空间数据多比例尺表达与处理概念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念框架是制图综合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少有关注。GIS中空间数据的多比例尺表达和处理的概念与制图综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旨在研究满足GIS应用目的空间数据多比例尺变换问题,基于大量文献对空间比例尺、人工制图综合、数字制图综合、地理数据库、地图数据库以及概念框架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设计出一种GIS环境下的空间数据多比例尺表达与处理的概念框架,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区域综合地图集的编制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制图水平的体现,其设计与制作仍然是最本质的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在数字制图环境下,区域综合地图集的编制现状及特点,接着重点从可持续发展观、区域特色等5个方面阐述了区域综合地图集的总体设计思路,以此为区域综合地图集的编制总结理论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手持设备自身的限制及无线网络环境的特点,要求地图在许多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技术条件。制图综合作为地图生产与制作的重要环节,是当前移动环境下地图应用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居民地综合算法为例,探讨了部分算法在移动环境中的执行效率,并进行了可用性验证。尝试将移动环境中用户位置以及用户的当前任务等上下文信息用于综合算法中,设计以用户位置及当前任务为中心的实时制图综合算法,最后以案例证明了算法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7.
结合实际应用,以实现某区间无级比例尺地图制图为出发点,研究了多尺度空间地图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更新方法,开发了基于多尺度空间地图数据库制作区间无级比例尺地图的地图制图系统。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线统计专题地图制作过程中的经验知识特征和相关理论,建立了制图知识规则,形成了包括专题表达规则、制图色彩规则、制图模板规则的制图知识规则成果。并利用在线动态专题地图技术,以交互引导的方式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制图知识规则的在线统计专题地图制作应用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专题制图知识规则的建立及应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环境地图是进行各种环境污染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预测等项工作中,很有力的手段和重要的工具。为了适应环境治理和环境规划等项工作的需要,测绘出版社于1996年11月出版了由褚广荣教授编著的《环境制图》一书。该书较系统地论述了环境地图的设计、编制理论与制图方法。同时,书中对环境地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了较系统的论述,既追溯了历史的发展,也探讨了它的发展前景。从全书的内容来看,个人认为它不仅对于推动我国环境制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丰富和发展专题制图理论与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单调性图形综合的面状要素名称注记定位线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数字地图制图环境下采用平行线法确定面状要素名称注记定位线的局限性,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化简多边形图形的一种新模型——歧点删除法原型,并结合面状要素名称注记配置规则和软多边形与硬多边形图形特征,对歧点删除法原型做出了新的改进,提出了用平行线法确定软多边形与硬多边形名称注记定位线时,化简多边形的两种改进性歧点删除法,分别命名为面向软多边形名称注记配置化简图形歧点删除法与面向硬多边形名称注记配置化简图形歧点删除法,其中最为关键的思想为对多边形从3个旋转方位连续实施4次图形综合,并提出第一旋转角、第二旋转角两个概念,打破了平行线法的局限性,使所获取的注记定位线与地图制图专业人员人工确定结果相一致,达到了用简单方法解决自动化地图注记配置难题的效果。大量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数学逻辑严密、实施简单,对数字地图制图环境下“地图注记自动配置”有理论与技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NATURALRESOURCESANDECO-ENVIRONMENTMAPPINGINHENAN,CHINAHuangWanhua(黄万华);GuoYuxiao(郭玉萧)(TheInstituteofGeography,theHenanAcademy...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田野考古制图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针对田野考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采用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获取野外数据和GIS开发平台的三种制图方法:即摄影制图、扫描制图和电子制图,得到田野考古所需的各种探方图。其中,摄影制图是利用数码相机获取田野考古的原始影像,然后直接经几何纠正生成的正射影像上数字化得到田野考古所需的各种探方图;扫描制图基本原理与摄影制图相同;电子制图是基于GIS开发平台,在已知野外制图数据条件下的电子制图方式。同时,制定了野外工作规范和流程。实验证明田野考古制图信息系统不仅使考古制图更简单方便,改变了传统纸质保存地图的方式,而且能保证一定的精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测绘发展过程中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测绘也将进入信息化测绘阶段。在这个转型时期,政府测绘部门既拥有了顺应时代要求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传统的测绘管理体制技术体系将面临重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信息化社会特点,探讨了目前政府测绘部门在向信息化测绘发展方面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地图制图要素分类编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地图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数据来源之一。数字化地图数据与地理信息数据的一致化,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也是数字地图数据规范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工程时,人们往往在数字地图上对"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进行工艺性扩展,没有有效区分数字地图制图要素与地理信息要素,从而导致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不同的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编码体系。本文认为,在本体论意义上,地图制图要素与地理信息要素是不同层面的概念。因此,本文根据功能特征,把数字地图制图要素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地图制图要素,一类是G IS要素,并引入虚要素概念,把要素代码划分为G IS码、伪码、虚码三种类别,以此解决数字地图要素与地理信息要素的概念冲突,实现数字地图制图要素分类编码的可操作性,达到数字地图数据与地理信息数据一致化的目的。本文同时举例说明了符合地理空间信息要素分类代码标准要求的数字地图制图要素的分类编码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测绘在实现了从传统模拟测绘技术体系、解析测绘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跨越之后,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文介绍了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背景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阐述了山东省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果,分析了信息化体系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山东省进一步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融合,对传统基础测绘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首先介绍了《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中新型基础测绘的内涵、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分析了传统基础测绘向新型基础测绘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提炼了新型基础测绘的主要特点和需突破的关键技术,然后以山东省新型基础测绘发展为例,介绍了山东省新型基础测绘实践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取得的成果。结果表明,新型基础测绘是新常态下转型发展、按需测绘的必然趋势,是更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统筹规划、宏观分析的必然要求,能够为政府从量化决策向大数据决策转变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激光点云与光学影像联合测图所涵盖的关键技术进展进行分析,重点指出目前激光扫描仪进行测绘生产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结合激光扫描技术与光学影像融合后的数据特点与实际行业生产需求,简要探讨了未来激光测图技术发展的趋势及新产品体系构建设想,以期对激光扫描软硬件系统在相关行业应用推广中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如何消除相邻影像间的信息冗余是实现大区域遥感自动化制图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约束接缝线的区域分块自动化制图方法,首先采用全球通用墨卡托投影-UTM投影的网格带将研究区分为若干小区域;然后,针对每个UTM投影带内的遥感影像,采用影像镶嵌的原理和湖泊边界约束条件计算其接缝线网络,以确定每景遥感数据制图范围;最后,根据其制图范围生成对应的无冗余专题信息,减少计算量和相邻影像重复信息的编辑时间。本文以亚洲中部干旱区为例开展湖泊制图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生成顾及湖泊的有效制图范围,提高了遥感大区域制图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关于测绘信息化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走信息化测绘发展道路,推进测绘信息化发展,是信息社会对测绘发展的基本要求。当前,对于测绘信息化发展有关问题的研究探讨方兴未艾。本文在概要分析了测绘信息化的概念和特征、我国测绘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测绘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信息化测绘体系和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点任务等。文中所述观点,希望能与广大同行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经验映射函数NMF和动态映射函数VMF1、GMF模型的基础上,利用ECMWF提供的格网数据,具体研究和分析了这3种映射函数1 a中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随高程、纬度、高度角变化的特点,并比较了3种映射函数随高度角的变化对斜路径延迟估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