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中国地名》2009,(6):32-35
爱情传说之一:斗门牛郎织女石刻 长安区斗门石刻:牛郎织女传说诞生地 作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不仅在中国妇孺皆知。在韩国、朝鲜、日本等国也广泛传播,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2.
巴林石属玉石类观赏石,主要用于印章石,与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鸡血石齐名,为中国四大印章名石之一。传说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后举行的庆功宴上,属下向他奉献了一只由巴林石制成的酒碗,这只碗质地晶萤剔透,颜色艳丽,湿润油光,成吉思汗赞道,此乃"腾格里朝鲁",蒙语天赐之石的意思,从此巴林石的美称"天赐之石"流传到今。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11,(1):70-70
庐江县西柯坦镇.有一处三座半圆形组成的山,叫“白兔山”。 这里山清水秀,景色优美。传说很久以前,傍山有一个罗家庄,住着十几户人家,南于地理位置高,十年九旱,加上兵荒马乱,人们日子过得十分凄凉。  相似文献   

4.
河北临城白云洞洞积石形成与风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育于中寒武纺厚层状鲕状灰岩和薄层泥质灰岩中的河北临城崆山白云洞是一个上下三层,总长500m、面积4200m^2的小型旅游洞穴。洞内碳酸钙景观极其丰富,其是石幔、卷曲石、石葡萄。白云洞老洞积石发生了强烈的风化,洞积石已变得疏松,易折断和掉块。在老洞积石强烈风化处或在风化洞积石上,发育了新的洞积石。在白云洞所在的崆山山脊上保留了三十万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笋基群和洞穴石葡萄、石瘤和钙板等。根据洞穴中的裂隙  相似文献   

5.
发育于中寒武统厚层状鲕状灰岩和薄层泥质灰岩中的河北临城崆山白云洞是一个上下三层 ,总长 50 0m、面积 4 2 0 0m2 的小型旅游洞穴。洞内碳酸钙景观极其丰富 ,尤其是石幔、卷曲石、石葡萄。白云洞老洞积石已发生了强烈的风化 ,洞积石已变得疏松 ,易折断和掉块。在老洞积石强烈风化处或在风化洞积石上 ,发育了新的洞积石。在白云洞所在的崆山山脊上保留了三十万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笋基群和洞穴石葡萄、石瘤和钙板等。根据洞穴中的裂隙网和迷宫洞道、洞穴太湖石、地下湖及地下水补排特征 ,作者认为白云洞是喀斯特地下水对石灰岩泡蚀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金沙江——长江的上游。从青藏高原奔入云南境内的金沙江,到了丽江石鼓突然来了个折回又奔回的“N”字形大转折,形成了长江第一湾的美景。接着闯出了地球上最深最险的虎跳峡。虎跳峡位于丽江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金沙劈流”在最深的大峡谷出现了上、中、下虎跳峡,落差213米,有险滩18处。传说虎能跳过,最窄处30余米。金沙江江水闯峡而过,涛声如雷,浪花飞溅,惊心动魄,险峻奇绝,是探险旅游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7.
岭南舜文化地理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国昭 《热带地理》2005,25(2):185-188
岭南地区有多处相传是舜涉足过的地方,流传着有关舜的传说,有的地方还有舜的纪念建筑、纪念活动和碑刻,它们构成了岭南的舜文化。这些“舜迹”和相关传说,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即分布在五岭古通道及与古通道相连接的通航河道附近。古老的传说常常给我们传递某些历史信息,这些“舜迹”的线状分布,展示了古交通线的走向,在地理上具有合理性。舜南巡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四五千年前中原与岭南人文交流的史实。弘扬和传播岭南舜文化,在今天有其现实意义,岭南的“舜迹”和传说,还有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巫神之玉     
《西部资源》2012,(4):62-65
距今五千年左右,地球上正孕育着人类最早的文明。古埃及用金字塔表达对太阳的崇拜,古巴比伦人建造了理想中的空中花园,而在古老的中国,那是一个没有文字记载充满想象的传说的时代。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一九七一年八月的一天下午,内蒙古东南部的一个下村庄附近,村民张凤祥正在田里干活,忽然听他手中的铁铲碰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拨开浮土后,一块厚重的石板显露出来,石石板下面是一个仿佛人公开凿的石洞,在  相似文献   

9.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河流。上海是典型依河兴市,借河发展的河口海岸城市,没有苏州河就不会有上海今天的繁荣。苏州河是一条沉淀了上海城市兴衰、往事、传说的母亲河!  相似文献   

10.
云南的悬棺葬主要分布在滇东北的金沙江流域的永善县、盐津县、威信县等地,历史上报道有分布的昭通、镇雄两地现在已很难寻到遗址。从地理分布上看,云南的悬棺葬与川南各县连为一片。悬棺葬的形式主要有:‘悬岩木桩式’、‘天然洞穴式’、‘人工凿穴式’。目前云南省已知尚存的悬棺遗迹、悬棺分布地点仅有八处,其保护现状让人担忧。尚有悬棺棺木的地点仅三处,其余地点只有桩孔,少部分尚有木桩存在。笔者在系统的调查悬棺分布与现状的同时,还广泛的采访和记录了当地百姓对悬棺的看法与认识,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有关传说。  相似文献   

11.
钱塘江河口在平面外形上为一漏斗状的河口(图1),在它的纵剖面上,于乍浦、闻家堰之间有着显著的隆起,好象门坎一样,称做河口沙坎。 漏斗状的河口,导致潮波在杭州湾传播过程中,加大了潮差和增强了潮流,加上沙坎  相似文献   

12.
钱塘江河口沙坎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塘江河口在平面外形上为一漏斗状的河口(图1),在它的纵剖面上,于乍浦、闻家堰之间有着显著的隆起,好象门坎一样,称做河口沙坎。 漏斗状的河口,导致潮波在杭州湾传播过程中,加大了潮差和增强了潮流,加上沙坎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中部中侏罗统石拐群包括五当沟组和厂汉沟组,是一套厚度较大的湖相沉积建造,在石拐地区出露较全,厂汉沟组富含油页岩,石拐盆地发育丰厚的烃源岩。石拐盆地油气藏伴随侏罗系褶皱变形及地层抬升而上升运移,在盆地边缘及煤井中,多处见油气显示,特别是原油油苗的发现,标志着石拐盆地具备油气藏的形成与运移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湖北省仙桃市彭场镇杨步垸与辉云口镇(今木兰村)交界处,有个湖名叫陈印湖。湖水清澈碧透,宛若明镜。湖岸百花吐艳,柳红垂金。每逢月圆之夜,湖中霞光万道,人们见了惊喜地高喊:“金印!金印在闪光!”有的人还怀着热切的希望在闪光处挖掘金印……神奇的景观展现着一幅动人的历史画卷,讲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似文献   

15.
正史书记载,清雍正七年(1729)升大定为府,降威宁为州,归大定府管辖,割威宁可渡河之西隶云南,以可渡河为界。一直到现在,云贵两省的交界大体上是以可渡河为界,不过在河的北面归贵州管辖的地界依然有几个村庄归云南管辖,按现在的基层行政区划分,是一个足有数千人的大社,成为贵州版图中镶嵌进去的一个缺口。对于这个缺口,民间有着几种不同的美丽传说。一、断案传说传说在古代的时候,云南贵州以  相似文献   

16.
诏安虎地名     
《中国地名》2010,(1):23-23
老虎关:古时关名,在县西北部今太平镇新营村新起楼同广东饶平县东山乡几个村之间的山路隘口,原为诏安县二都与饶平县的分界处,明、清时是闽粤间一个交通、贸易要塞,官府在此设卡收税,因其形似虎,故名。传说明末有一诏安籍的进士在湖南当官,贪污舞弊情节严重,被群众告发,案件由他的表兄受理。为了既可平民愤,又不使表弟受苦,这位表兄宣判他发配到边陬荒野的闽粤之交老虎关。  相似文献   

17.
一个古老传说在此度过新婚之夜会一生幸福一个特殊现象想入住得至少提前一年预约一个惊人的现实一次只能接待一对夫妇或情侣  相似文献   

18.
说起内蒙古的黄河石,凡熟悉黄河石者,都会想到一个人,他就是内蒙古观赏石宝玉石协会高级顾问李海负先生.黄河石早已有之.上世纪80年代初,在爱好者的视野里,它还不是观赏石,也未曾有人于黄河边采集黄河石.其主要品种“木纹石”,曾作为大理石的荒料和工艺石材被人开采.当时,李海负在内蒙古地质研究队从事地质工作.一次,他与同事在黄河沿岸的清水河县进行地质考察,被老乡砌墙用的一种石头所吸引.石头上分布的红色条带,极似木纹,当地人称之为“木纹石”.他顺藤摸瓜,沿黄河岸边一路寻找,在小缸房、窑沟、单台子等地,都见到了这种石头.返程时,汽车沿着黄河岸边行驶,他想,既然这一带到处有这种石头,黄河砾石中也应该有.就让司机在一个地方停车,他一个人走到河边,果然捡到一块拳头般大小的木纹石,证实了黄河砾石中有图纹清晰的木纹石.这种砾石,正是如今黄河石爱好者们寻找的对象,因为好的黄河石,就出自这种被河水冲刷的砾石之中.他拾起的这块石头,也是内蒙古境内黄河石第一次被人有意识采集的标本.  相似文献   

19.
在巴西马腊尼昂州圣路易斯市海岸外的大西洋中,有一个神秘的无人居住的小岛,由于岛上螃蟹密布,人们就称它为“螃蟹岛”。关于这个螃蟹岛的许多奇闻,在人们中间长期地流传着,使人们感到这个小岛神秘莫测,充满了疑谜。据说,在螃蟹岛的中心地带,有许多淡水湖泊,那里有不少巨蟒、豹子、美洲、鳄鱼及奇形怪状的猴子,是一个野生动物啸聚的处所。这些动物是怎么来到这个大西洋上的孤岛上的?人们无法解开这个谜。人们传说曾在岛上发现过野人。有一次,三个渔民乘船去岛上捕螃蟹,在船上看守的那位渔民突然发现一个全身长满毛发的野人,向…  相似文献   

20.
松花石的由来 松花石(亦称松花玉),是历史上第一个由皇帝命名,并发掘为砚石的特种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