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e Akto M_S6. 7 earthquake occurred near the western end of the Muji fault basin in the top of the Pamir syntaxis. The main shock of this earthquake is complicated and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based on the seismic wave inversions are different. Based on the Sentinel-1 SAR data,the coseismal deformation field of the earthquake is obtained by In SAR technique. Based on the elastic half-space dislocation model,the geometrical parameters and the slip distribution model are determined by nonlinear and linear inversion algorith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ed slip model can well explain the coseismic deformation field. The earthquake includes at least two rupture events,which are located at 7 km(74. 11°E,39. 25°N)and 33 km(74. 49°E,39. 16°N)east from the epicenter according to the CENC. The deformation field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shows a symmetry distribution,with the maximum LOS deformation of 20 cm. The main seismic slip is concentrated in the 0-20 km depth,and the maximum slip is 0. 84 m. The seismic fault is the Muji fault,and this earthquake indicates that the northeastward push of the Indian plate is enhanced.  相似文献   

2.
利用现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尤其是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能够获取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的同震和孕震形变,为地震断层形变和破裂机制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介绍了利用大地测量观测数据反演地震断层位错模型参数的贝叶斯反演方法。联合运用2008汶川大地震前后GNSS和InSAR技术观测获得的同震位移,反演了地震断层的几何参数和滑动位错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的断层滑动主要集中在倾角较陡的浅部,同时包含逆冲和右旋走滑,其中最大逆冲6.1m,最大右旋6.5m。根据断层滑动分布正演计算得到的上盘同震位移明显小于下盘,预示该断层两侧孕震形变可能存在较大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日本东北9.0级地震的同震与震后滑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部分强震都发生在海沟,那里是海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的地方.大量矩震级MW9.0以上的地震发生在若干区域,包括智利,阿拉斯加,堪察加半岛和苏门答腊岛等.位于太平洋板块俯冲鄂霍茨克板块的日本海沟,历史记载上没有发生过MW9.0地震,除了至今震级还有争议的公元869年Jogan大地震[1](可能超过MW9.0).然而,根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InSAR技术,利用欧空局Sentinel-1A/B升降轨SAR数据,提取了2020年6月26日新疆于田Mw6.3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利用升、降轨同震形变场约束,分别采用MPSO算法和Bayesian方法反演此次地震发震断层均匀滑动的几何参数,并进行对比.然后采用SDM方法获得发震断层非均匀滑动分布,并分析了同震...  相似文献   

5.
在计算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的基础上,基于速率-状态摩擦定律及与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相关的余震频次估计方法 ,研究了汶川地震余震区及附近不同区域内与汶川地震同震静态库仑应力触发相关的“直接”余震频次。结果显示,主震破裂带尤其是主震破裂带南段的“直接”余震频次明显低于实际情况,其原因在于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导致的主震破裂面上应力水平的降低。研究结果还显示,汶川地震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对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的影响与震级下限有关。对ML4以上余震,持续时间约为震后15~16个月;对ML3.5以上余震,接近60个月。在上述时段内,与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相关的“直接”余震占全部余震的比例为44.7%~48.6%。这表明,即使在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的“有效”作用时段内,主震破裂面上也大约有50%的余震活动不是缘于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的影响,这可能与震后余滑及粘弹松弛等时间相关因素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GPS观测的1999-2007年汶川震前3期地表变形数据和2008年汶川同震地表变形数据,结合地震位错理论,通过高斯变换和坐标旋转建立断层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反演了龙门山断裂带断层震前3期和同震滑动参数。结果表明龙门山断层震前3期平均走滑位移为-5.39mm,倾向位移为2.66mm,与同震断层滑移相比较,发现震前断层的滑移趋势与同震断层滑移一致,均为逆冲兼右旋的挤压运动。比较震前3期逆冲方向的滑移量,发现逆冲滑移有加速的现象。并根据震前和同震的断层滑动量估算了汶川地震复发周期。  相似文献   

7.
引言 有人认为震前存在明显的地表滑动,可2004年9月28日11时15分(当地时间)发生的Mw6级帕克菲尔德地震给这种观念一个可能是致命的打击。在1966年,震前一周曾报告沿断层发生了地表裂缝,而在主震前11.6小时曾发生水管破裂。这就给予了希望,地震前可能发生实际的地表滑动,若在相应地区布设位移传感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美国中加州帕克菲尔德(Parkfield)地震预报实验场的建设、运行和试验场工作期间发生的2004年6级地震的情况.着重阐述了在实验场20多年的地震预测研究中遇到的一系列科学同题以及一些新的认识.这些科学认识包括:对活动构造破裂分段的研究是地震长期预测的基础;无震滑动是地震预测中的一大难点和障碍;地震复发模型具有的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且在预测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其对地震预测中常用原则--前兆异常重现性和相似性的挑战等.这些认识对地震预测研究与实验场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强  王双绪  蒋锋云  李宁 《地震》2017,37(2):95-105
2016年1月21日, 青海省门源县冷龙岭断裂带附近发生了MW5.9地震。 基于Sentinel-1A影像, 采用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研究了此次地震产生的同震形变场, 结果表明, 门源地震的形变影响范围约20~30 km, 形变态势在升降轨道形变场均显示为隆升, 基本沿冷龙岭断裂呈近似同心圆展布, 推测可能是冷龙岭断裂与民乐—大马营断裂之间的一条逆断层, 沿雷达视线方向最大形变量级约为6 cm。 均匀滑动反演显示门源发震断层长7.3 km, 宽6.2 km, 走向298.6°, 倾角34.5°, 倾向宽度9.5 km, 沿走向滑动量为170 mm, 沿倾向滑动量为460 mm, 矩震级为MW5.97; 分布式滑动反演显示门源地震以逆冲为主, 兼具少量右旋走滑分量, 滑动量主要集中在沿断层倾向方向, 距离地表5~15 km处, 最大滑动量约0.3 m, 位于断层倾向深度10 km处, 矩震级为MW5.93。  相似文献   

10.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MW7.8地震, 本文基于震前、 震后两景Sentinel-1A雷达影像, 采用D-InSAR两轨差分干涉法提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 结果显示, 同震形变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主边界逆冲断裂(MBT)和主前锋逆冲断裂(MFT)附近, 形变场整体表现为自西北向往东南方向延伸近150 km的纺锤形包络状, 以大面积隆起抬升形变为主, 视线向最大隆升形变达1.18 m, 抬升区北侧存在一小沉陷区, 以InSAR观测值定位同震最大形变中心。 基于均匀介质弹性半空间模型(Okada模型)与InSAR观测数据反演了断层滑动分布。 反演结果表明该地震属于典型逆冲型地震, 发震断层为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 同震破裂从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向上沿着主前锋逆冲断裂(MFT)传递。 基于InSAR同震形变场局部形变细节, 结合震区地质背景、 断裂分布及断层运动特征, 获得了同震破裂拟出露地表迹线。  相似文献   

11.
汶川8.0级地震触发与余震活动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中分析研究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构造即龙门山断裂带历史和现今地震活动情况, 并计算主震发生后产生的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 讨论了地震触发与余震空间分布之间的联系。 结果表明, 龙门山断裂带以虎牙—北川—安县为界分为二段, 西南段和东北段在地震活动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虽同处一条断裂带上, 但两者之间地震活动没有联系。 汶川8.0级主震发生之后, 在空间上产生的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具有很明显的分区特征。 龙门山断裂带北川至青川之间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值大于+0.05 MPa, 主震对该地区后续ML≥5.0余震的发生存在着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同-阳高地震的余震窗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同-阳高6.1级中强震群余震序列频度的起伏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序列的频度变化是汾渭地震带37°以北地区地震活动的“窗口”。其预报能力R值评分为0.63。  相似文献   

13.
王丽凤  刘杰  赵金贵  赵静 《地震》2013,33(4):238-247
本文基于日本GEONET的GPS观测资料, 对日本2011年9.0级地震的同震和震后形变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日本9.0级地震使中国大陆出现了显著的同震位移, 几乎对整个中国大陆都有影响。 位移量在中国东北地区最大, 接近甚至超过该地区的年运动速率。 震后1年观测到的形变基本上可由沿着断层面的蠕滑进行模拟, 粘弹松弛的贡献不大。 根据所得到的震后蠕滑模型, 震后1年形变所释放的能量等同于发生一个8.7级地震, 其影响主要在东部地区, 最大位移约为年运动速率的30%。 预测在未来2年, 该地震的影响范围将逐渐减小。 地震造成的粘弹松弛在未来50~100年的尺度上, 对东北地区有拉张效应。 日本9.0级地震整体上起到了卸载中国大陆在板块间挤压过程中所累积应变能的作用, 因此该地震发生后的几个月, 中国大陆东部的地震活动水平较震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姚安地震余震序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燕 《地震研究》2007,30(2):142-145
将2000年姚安MS6.5地震的19个3.0≤ML<5.0余震的垂直分量在频率域内进行地震矩张量反演,对反演结果进行了讨论,并用最小二乘法回归了地震矩M0、矩震级MW和地方震震级ML之间的关系;根据对余震序列主压应力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分析了震区复杂的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continuous GPS data, we analyze coseismic deformation due to the 2012 Indian Ocean earthquake. We use the available coseismic slip models of the 2012 earthquake, derived from geodetic and/or seismic waveform inversion, to calculate the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in the Andaman-Nicobar, Sumatra and Java. In our analysis, we employ a spherical, layered model of the Earth and we find that Java Island experienced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up to 8 mm, as also observed by our GPS network. Compared to coseismic offsets measured from GPS data, a coseismic slip model derived from multiple observations produced better results than a model based on a single type of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16.
孙凯  孟国杰  洪顺英  黄星  董彦芳 《地震》2020,40(3):15-27
利用大地测量数据研究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S6.0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和发震断层参数, 基于DInSAR技术处理升降轨Sentinel-1A数据获取干涉相位图, 并考虑大气折射效应和余震形变误差实现同震形变场改正。四叉树采样后的形变数据作为反演数据源, 采用弹性半空间分层模型反演发震断层几何面滑动分布。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发震机制为兼具逆冲和左旋走滑, 矩震级为MW5.9, 断层破裂尺度达28 km×20 km, 震源深度约9.4 km。升降轨视线向同震形变场在断层两侧呈现形变特征差异, 最大沉降量分别是8.34 cm(升轨)和4.23 cm(降轨), 最大抬升量分别是5.5 cm(升轨)和7.5 cm(降轨); 发震断层走向为302°, 倾角为43°, 平均滑动角为50°, 断层面最大滑动量达到0.28 m。  相似文献   

17.
The 1963 great Kurile earthquake was an underthrust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Kurile?CKamchatka subduction zone. The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1963 earthquake was estimated using 21 tsunami waveforms recorded at tide gauges along the Pacific and Okhotsk Sea coasts. The extended rupture area was divided into 24 subfaults, and the slip on each subfault was determined by the tsunami waveform invers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largest slip amount of 2.8?m was found at the shallow part and intermediate depth of the rupture area. Large slip amounts were found at the shallow part of the rupture area. The total seismic moment was estimated to be 3.9?×?1021?Nm (Mw 8.3). The 2006 Kurile earthquake occurred right next to the location of the 1963 earthquake, and no seismic gap exists between the source areas of the 1963 and 2006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18.
在地震救灾方面,针对信息实时更新的地震救灾数学模型,为了满足不同受灾点的物资需求,增加了出救点数量以及配送时间,以此来保证地震救援物资需求的满足度,提高了应急响应水平。结合地震救灾特点,设计了一种考虑时间约束的地震救灾数学模型。该模型在地震救灾物资需求预测部分,分析影响地震救灾物资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构建地震救灾物资需求量计算模型,对影响地震救灾物资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构建隶属度函数,给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地震救灾物资需求分级模型。其次,考虑时间约束以及需求不确定等方面,构建考虑时间约束的地震救灾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并给出求解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减少了救灾物资到达受灾点的延迟时间,可在满足时间约束的条件下提高物资需求满足率。  相似文献   

19.
对1999年8月17日伊兹米特7.4级地震后的2069次M≥2.0余震进行了时间、空间序列分析,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The Kokoxili earthquake,which ruptured the East Kunlun fault in northern Tibet on November14,2001,is the largest earthquake that has occurred on the Chinese continent in the past50yearsever since the Moto,TibetM8.0earthquake of August15,1950.The macro hypocenter of thisearthquak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Bukadaban Peak at36.2°N,90.9°E,MS=8.1(ChineseSeismological Network),or the west of Bukadaban Peak at36.01°N,90.49°E,MW=7.9(USGSNEIC),or near the Kusai Lake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