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九安  白亚平 《地震》1993,(6):21-28
本文介绍了甘06井1986-1991年期间潮汐参数的计算结果,分析了该井水位和潮汐参数在共和、景泰地震前的中期异常显示。结果表明,该井下水位月均值及其差分值于1989年2月至1990年2月期间明显异常,自1989年起,该井的潮汐因子有明显增大趋势,测井所在区域的构造应力场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利用近代微震资料研究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陈Yong 《中国地震》1997,13(1):10-17
利用1970~1993年华北地区ML≥2.0的微震资料,根据其地震活动特点,从中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区域,做其G-R关系曲线,由该曲线可得到每个震级的年频次,同时,由该区域的历史地震(1300-1993年)可得到较大震级的实际年频次,两者对比,发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当选取合适的区域时,利用近代微资料可以推测出该区域较大地震的活动情况,但同时有两点注意:(1)利用微震资料进行统计时,得到的得一  相似文献   

3.
兰州庄浪河断裂带的新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庄浪河断裂带位于兰州市西固区河口以北的庄浪河谷地西侧,由几条小断裂雁列而成,但地表出露并不清楚.前人曾对该断裂开展过一些零星的研究工作,初步认为该断裂的永登—河口段为晚更新世甚至全新世活动段,并认为公元1440年永登641级地震和苦水521级地震可能就发生在该断裂上,甚至1125年兰州7级地震的发生也跟该断裂有关(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计划委员会,1993;何秀琴等,1997).1995年7月22日庄浪河西侧又发生了永登5.8级地震(邢成起等,1996;周俊喜,1997).长期以来,由于所获得的该断裂新活动的证据不充分,导致了认…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赤峰井1975-1976年,1987-1988年的水氡观测资料,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分析预报方法指南,对观测资料进行几种不同方式的处理,结果表明该井有一定的映震能力,同时研究了该井判断异常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2002年8月3日沙城ML4.4地震是该年7个月以来,首都圈地区发生的显著地震,虽然该地震震级不大,但怀来台体应变的短临异常十分显著。作者主要介绍了该地震前体应变异常特征,同时介绍了地下流体测项阳原三马坊数字气氡异常和怀4井水汞异常及预报情况。  相似文献   

6.
1999年9月20日台湾岛集集地震之前,该地区的地震活动率显著减少。从1994年到1999年9月20日的台湾地震目录可以看出,异常从1999年1月开始,持续了约9个月,直到主震发生。本结果表明:该地区2.0级以上地震的平均活动率为每月蝎5个,标准偏差为78。异常期间,该地区的地震活动率减少为平均每月314个,标准偏差在1的范围内。通过z值图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集集地震的震源区周围,在地震活动性明显增大的同时,b值也有持续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及其邻近地区属于中国南弱地震区,但它是该地震区内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高的东南沿海地震带的一部分,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1994年9月16日发生台湾海峡7.4级地震,1994年12月31日和1995年1月10日相断在北部湾发生了6.1级和6.2级地震,如何估计未来本区的地震趋势是一件十分重要和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白狐沟井位于包头市北部,从1979年对该井水位曾续观测。1979年8月25日包头西五原县发生Ms6.0级地震,1981年9月31日包头东丰镇发生Ms5.8级地震。在观测中,震前该井水位均发生了明显异常,为地震预报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18井水位观测结果与景泰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18井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崔家崖大滩,于1982年起投入地震监测。本文介绍了该井1985-1993年期间的观测结果,分析了M2波潮汐因子和水位月均值的动态特征,讨论了黄河水位、降雨和气压对该井水位的可能影响。基于水位月均值残差曲线讨论了该井水位对景泰地震的前兆响应。  相似文献   

10.
1500年宜良地震地表形变带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维贤  申旭辉 《地震研究》1995,18(4):405-411
据历史记载1500年在宜良一带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由前人对该次地震无较详细的现 场实地考查资料,因此对这次地震认识说法不一。1992年作者对该次地震进行了实地考证。发现和确认了这次地震十分丰富的地震地表形变带,现存长度达81公里,最大左旋水平位错量9至11米。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小新街-徐家渡断裂,震级接近8级。  相似文献   

11.
东亚南北地震带大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中国南北地震带与青藏-印尼“歹”字型构造带在成因上的联系,提出东亚南北地震带的观点,认为该地震带包含蒙古、中国西部、缅甸和印尼苏门答腊地区。研究了该带大地震活动的同步性、主体活动区的有序转移、大地震之间的多次相关迁移与重复等特征,并划分出了该带的5个大震活跃幕:1887-1912年、1913-1937年、1938-1957年、1958-1976年、1977-2005年。苏门答腊2004年12月26日8.7级和2005年3月29日8.5级巨震标志着该地震带最近一次以主体活动区南移到苏门答腊为特征的活跃时段即将结束。尽管未来一、两年内地震带的中部存在发生7级地震的有利时段,但结合强震图像异常指标反映的孕震状况分析,未来7级地震危险区尚不明朗。  相似文献   

12.
胡先明 《地震研究》1997,20(2):193-198
山西省平陆地区位于山西地震带南端,为了分析该地区未来的长期强需求潜势,本较系统地分析当地的破坏性地震及1500年以来的有地震地震资料,并进一步应用中国在陆特征的地震轮回模式及其复发时间概率模型估算法当前特征地震轮回的平均时间间隔,以及从1995年起未来百年内复发强震的概率,结果表明:未来100年来该地区复发强震的危险性很高,未来50年内复发强震的危险性也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13.
1952年山西省浑源县发生过一次强有感地震,但至今未查到有关该次地震的任何记载。为弄清这次无记载地震的情况,走访了震感强烈的浑源县马鞍山村。根据调查结果,推测该次地震的发震时间为1952年11月5日22时,震级约4.5级,震中为山西省浑源县吴城乡马鞍山-下辛安一带。  相似文献   

14.
丁平  叶忠 《高原地震》2003,15(4):67-68
共和2号观测井距共和县恰卜恰镇以南6.7km处的上塔迈村,海拔高程为2678m,成井时间为1975年10月,井深为194.35m,含水层厚度7.90、7.60 8.5m,年正常温度为25℃,涌水量为8.7L/s。由于成孔时间长,特别是近年来共和地区干旱少雨,在该井1km范围内又打了几口抽水机井,在农田灌溉旺季大量抽水,目前实际涌水量仅2.OL/s。该井系裂隙发育(破碎)带构成地下水储存间及运移通道,主要含水层第三系,所以该井具有良好的水地质环境条件,水井周围环境较为安静,加之该井孔封系条件好,含水层埋藏深。  相似文献   

15.
1989年10月18日在我国山西省大同县西册田乡与阳高县友宰乡之间发生了一组中强地震群,山西省大同无线遥测台网连续,精确地记录该震群的大小地震约1200次(截至1995年)对该震群主要地震定位,震源机制和序列特征的研究表明其属上壳构造震群,根据地震发生背景,地震序列类型和各类前兆地震前后(特别是震后)变化进行的震后预报研究,表明该地震发生符合50年代以来山西地震带5级以上地震成组发生的周期性规律,  相似文献   

16.
镜泊湖全新世火山研究成果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火山口的形态、分布、火山喷发时代、火山基浪堆积物及火山成因类型等方面概述镜泊湖全新世火山研究成果,指出该火山活动时间为距今5200~5500年,在该火山碎屑物中发现有火山基浪堆积物,该火山成因类型属于单成因火山。  相似文献   

17.
高村井记录到的一次降雨荷载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春林 《中国地震》1995,11(2):181-190
高村深层地下水测井是全国地震地下水监测网中的重点井之一。1994年7月,在该井记录到了一次时间短、变幅较大的水位动态异常,作者经多方面较为仔细的分析研究后认定,该异常反映了一次典型的降雨荷载效应,并对该异常的形成机制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97年5月10日伊朗东北涪霍拉桑省加恩-比尔兼德地区发生了一次7.1级破坏性地震。该地区1968年1979年曾发生两次地震,造成发大的破坏和人损伤亡。遭受破坏的地区位于伊朗中东部地震构造带的东北部。现有资料表明,该地区自1968年8月31日达什特巴亚兹7.3级地震以来,地震活动水平显著地加。  相似文献   

19.
接收函数H-k叠加方法自Zhu和Kanamori提出以来,已经成为处理地壳结构的常规工具。在近20年的方法使用和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该方法的认识逐渐加深,同时也对该方法进行了发展和改进。本文首先介绍该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综述纵波速度、震相权重、高斯系数、倾斜界面、各向异性、沉积层和壳内间断面对该方法的影响,最后概述该方法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应用,总结当前的研究成果,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陈祥熊  袁定强 《地震学报》1996,18(2):145-155
根据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MS7.3地震的震源机制、余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该次大震的震源破裂特征,论证了该次地震属大陆架板内地震性质,并依据该区域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历史地震活动性特征,论述了北西向地震活动带的活动特点,并对东南沿海地震形势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