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幸凡 《矿产与地质》2005,19(6):592-598
二十世纪60~70年代是我国金属矿产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发展的初期阶段.1976年,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规划制订,我国金属矿产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进入大规模普查实施的第一阶段;随着一系列新技术规定的颁布执行,1992年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的成矿区带地球化学异常详细检查评价与综合研究;1993年以后,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与详查仍然以寻找金属矿产为主要任务,同时,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成果开始向应用地球化学方向发展,这标志着第三个阶段的开始,即应用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成果进行生态环境地球化学与人类健康、综合农林业地球化学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并研究了滇西大量地球化学资料,在统计之基础上,对滇西锡矿带与Sn有关的元素异常和异常组合分布规律作了详细总结归纳,利用其分布规律对滇西进行了地球化学异常组合的分类和地球化学带的划分。命名了“滇西锡地球化学省”以及10个地球化学带,为进一步研究滇西甚至北延西藏地区的锡矿,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球的化学不均一性及其起源和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的化学不均一性及其起源和演化欧阳自远,张福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地球化学不均一性,星子堆积,小行星带随着地球化学资料的大量积累,在诸多领域(同位素、微量元素等)建立了一系列的地球化学模式,并以这些一般的模式推断地质...  相似文献   

4.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系统总结了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的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该蛇绿岩由变质橄榄岩、堆积岩、席状岩墙、枕状玄武岩与块状玄武岩和放射虫硅质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蛇绿岩形成于洋脊扩张环境。该蛇绿混杂岩带是义敦碰撞造山带大地构造相中的弧前混杂带相。  相似文献   

5.
郑永飞  陈伊翔 《地球科学》2019,44(12):3961-3983
由板块俯冲引发的深部物质循环过程是地球内部的一级运行机制,主宰了地球从内到外的演化进程,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沿.俯冲带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不仅需要确定俯冲带地壳物质再循环的机制和形式,而且需要确定俯冲带动力来源和热体制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为了识别不同类型壳源熔/流体对地幔楔的交代作用、寻求板片-地幔界面反应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理解汇聚板块边缘地壳俯冲和拆沉对地幔不均一性的贡献,我们必须将俯冲带变质作用、交代作用和岩浆作用作为一个地球科学系统来考虑.板块俯冲带变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但是导致板块进一步俯冲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控制着释放的熔/流体组成和俯冲到地球深部的物质组成,对俯冲带化学地球动力学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地幔楔作为俯冲系统中连接俯冲盘和仰冲盘的关键构造单元,在地球层圈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造山带地幔楔橄榄岩直接记录了俯冲带多种性质的熔/流体交代作用,以及复杂的壳幔物质循环过程.俯冲带岩浆岩是大洋/大陆板块俯冲物质再循环的表现形式,这些岩石样品记录了俯冲带从深部地幔到浅部地壳的过程,也为认识地球深部物质循环提供了理想的天然样品.尽管国际上在俯冲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领域针对地球深部过程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但由于研究工作缺乏密切的协同配合,包括俯冲带熔/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过程、俯冲带幔源岩浆活动的物质来源和启动机制以及深部地幔过程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等许多关键科学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将来的研究需要聚焦俯冲带物质循环这一核心科学问题,进一步查明俯冲带变质作用、交代作用、岩浆作用等过程的各自特征和相互联系,包括挥发性组分在地球深部的迁移过程及其资源和环境效应,着力考察研究相对薄弱的古俯冲带,阐明板块俯冲与地球深部物质循环之间的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6.
地球化学急变带代表地球化学边界,反映深部不同块体的接触边界的化学组成差异.在地球化学急变带沿古大陆边缘展布的局部区域,往往不象地表构造呈近直线型延伸,而是表现为急转弯的弧状、岛状变化延伸,与深部构造边缘的分布密切相关.在华北古大陆南部边缘的洛南-栾川-方城一带,由于莫霍面的近EW向凹陷,形成幔向斜,其轴向控制地球化学急变带的转弯变化;在郑州至南阳一线,地球物理资料显示,存在近SN向的超壳断裂,切断EW向展布的地球化学急变带.由此说明,地球化学急变带的急转弯变化,是受古大陆边缘的结晶基底、深大断裂或隐性构造面的作用形成.大型矿床往往集中在地球化学急变带急转弯的特定部位,即深部不同方向的构造线交切区.  相似文献   

7.
同位素地球化学急变带的形成机制与形成时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构造、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综合分析表明同位素地球化学急变带分为构造显性与构造隐性两种类型,是深浅构造立交叠加的产物。中国大陆地球化学急变带形成于晚元古代 Rodinia 泛大陆拼结时期。地球化学急变带对资源分布起着重要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含矿砂体氧化程度的不同,将吐哈盆地南缘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划分为完全氧化带、不完全氧化带、还原带和原生带4个地球化学亚带。研究了各地球化学亚带的元素变化特征;得出了与铀共同在还原障富集的元素有Re,Mo,Se,Sr,S,REE,C有机等;Re和U在氧化还原过程中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Mo、Se与U在还原环境下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但在氧化环境下其地球化学行为不同。提出本区含矿层本身能为铀成矿提供一定铀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含矿砂体氧化程度的不同,将吐哈盆地南缘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划分为完全氧化带、不完全氧化带、还原带和原生带四个地球化学亚带。研究了各地球化学亚带的元素变化特征;得出了与铀共同在还原障富集的元素有Re、Mo、Se、Sr、S、REE、有机C等;Re和U在氧化还原过程中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Mo、Se与U在还原环境下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但在氧化环境下其地球化学行为不同。提出本区含矿层本身能为铀成矿提供一定铀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综合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对银洞坡金矿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建立综合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型,进而对矿床、矿带及矿带以外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行预测评价。以模型指导找矿,不但提高了物化探理论和矿床研究水平,而且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找矿效果。本文着重介绍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赵利青 《贵金属地质》1997,6(3):214-220
金矿化作用伴随围岩蚀变,且多受断裂控制,反映地球化学上出现某些元素的异常晕,在已发现了一定矿(化)体并掌握一般控矿特征的地区,利用已有工程,经科学的组合采样(主要在蚀变带范围内连续拣块采样)分析有关指示元素,总结有关的地球化学指标,建立地球化学预测模式(从元素异常特征或线金属量,地球化学指标或元素比值,逐步回归方程估值等三方面)对已知矿(化)体及外围异常进行地球化学评价研究,这就是蚀变带元素地球化  相似文献   

12.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特征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几年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研究成果,包括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化在时间、空间和成因的关系及剪切带的历史演化性质对成矿类型与地球化学特点的控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近期可能的几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牟平—乳山金矿带石英脉型金矿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垂直分带性,据此总结出了该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及最佳指示元素组合,确定了石英脉深部含矿性的地球化学预测系列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关键带处于岩石、水、土壤、大气、生物五圈交汇地带。正确认识岩溶关键带的结构、特点及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是当前地球关键带与岩溶水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归纳整理,剖析了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内涵、岩溶关键带水动力垂向分带、岩溶关键带框架下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 探寻变化环境下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演变的规律与驱动机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目前工作仅停留在传统岩溶地下水科学工作范畴,未从岩溶关键带框架体系的角度考虑植物冠层至岩溶含水层之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其耦合关系,未考虑新污染物持续输入、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深入实施、全球碳排放路径逐渐改变等时代因素对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潜在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基于岩溶关键带框架体系的新污染物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基于大数据框架体系的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双碳战略”下的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驱动的物质转化与能量迁移过程及其耦合以及高分辨率监测、评估与模拟手段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河南许昌烤烟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许昌烤烟适宜种植在化学元素带出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产于分布在各级夷平面上的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台地环境以及山前次生分散坡地和河间带机械分散高地等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的烟叶品质优良。易溶有害化学元素积聚的地球化学环境不适宜种植烟草,平原特别是屏障洼地所产烟叶品质差。研究区土壤中烟草生产有益营养元素处于缺乏状态,并且缺磷,低钾。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内部三条磨拉石带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张旗  钱青  王焰 《地学前缘》1999,6(3):0-0
造山带地球化学研究的目标主要是为重建古板块构造格局服务,其次是探讨古造山带不同演化阶段岩石的形成、演化、变质及其所反映的大陆动力学和深部地幔过程。造山带演化分为5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火成岩具有不同的特征,地球化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识别出各个阶段岩石产物的特征、来源、成因和形成环境。文中着重讨论了造山带火成岩的若干地球化学问题。笔者指出:蛇绿岩主要分为岛弧拉斑玄武岩(IAT)和MORB两种,最近的研究发现,蛇绿岩中有来自富集地幔的信息。岛弧火山岩突出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ω(Th)>ω(Ta)和Nb,Ta亏损,这是由于消减带物质加入的结果,本质上是一个(深源)陆壳混染的问题。花岗岩可能是幔源与壳源之间混合的连续谱系,花岗岩成因类型的控制因素主要是不同类型的源岩而不是构造环境。双峰式火山岩的成因比原先想象的要复杂,可以产于各种构造环境。文中还讨论了造山带地球化学研究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南延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构造、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特别是对含地幔岩包体的基性岩带的研究,提出了郯庐断裂南延带是呈两个主干夹一断裂束的形式,从湖北广济,经江西修水,湖南连云山、衡阳、江永,直抵广西大容山—六万大山(广济—六万大山断裂),南延带已趋近郯庐断裂尾端。以广泛的韧性变形变质代替了中带的破裂大平移。它是华南的一条重要动-热-地球化学分界带。  相似文献   

18.
以通化南部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为例,根据铜地球化学图反映出的地球化学场变化规律,推断出11条构造带,多数与地质图上构造一致,在深入开发地球化学信息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陆文  孙骥  周超  郭爱民  彭薇 《地球学报》2020,41(3):384-394
雁林寺金矿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江南造山带湖南段)东段,是湘东北地区一个较为典型的金矿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矿区不同地质体Au元素含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了矿区含金石英的H-O同位素、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流体组成特征。提出赋矿围岩冷家溪群浊积岩在沉积阶段就具有明显的金富集。矿区矿石、(矿化)蚀变围岩、未蚀变围岩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呈现出高度相似性。含金石英的H-O同位素地球化学、Sr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流体成分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综合矿区地质特征、不同地质体金含量、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H-O同位素、Sr同位素及成矿流体成分特征,认为地层中的金元素为雁林寺金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20.
贵州天柱磨山─油麻坳金矿化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贵州天柱磨山油麻坳金矿化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张杰余大龙李明琴张先煜杨勇俊(贵州工业大学资源工程系,贵阳550003)关键词金矿化带金矿地球化学金矿成矿作用黔东天柱本文主要研究了黔东天柱磨山—油麻坳金矿化带内主要类型岩石矿石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