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土壤测量对新立屯1:5万水系沉积物金异常进行检查,圈出3条Au、Ag、hg、Sb、F、pb、Sn在空间上相互重叠的多元素异常带。对地表异常的地质观测和初步的槽探揭露,发现这3条异常带基本与两条矿化蚀变带相对应,并在局部地段圈出具工业价值垢Au矿体。对这些土壤异常含矿性的地球化学评价表明,新立屯工区的土壤异常主要是由讯矿体所致,推测盲矿体的埋深在100 ̄200m之间,预计钻孔在150 ̄200m孔段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安家营子金矿基岩与土壤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比和土壤中金的相态分析研究,指出Bi、Au、Cu、Pb、Mo、W和Hg为该区金矿最佳的指示元素。Bi能形成明显的衬度高比含矿带宽的异常;Au也能形成衬度高而与含矿带相近的异常;Cu、Pb、Mo、W、Hg皆可显示较明显的异常,但宽度均小于含矿带的宽度。因此,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该区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3.
隐伏矿区地气测量试验及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常规的原子吸收分析方法,以含活性炭的泡沫塑料为吸附材料捕集地气,在覆盖厚度为10-200m的隐伏矿区进行了地气测量研究,并获得较好的效果。在以Zn为主的多金属矿区,地气中出现了Zn,Ag,Cu,Pb等主要成矿元素异常;在以Ni为主的铜镍矿区,获得了Ni,Co,Cu等主要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Ag,Zn,Mn等的异常和分带。这些异常不仅圈出矿化体的大致赋存部位、走向和分布,而且对断裂构造亦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安徽玉屏山、梅家洼1:5万区域金异常,开展了以Hg测量圈定异常区的构造格架,以Au的野外快速分析方法追踪评价异常的工作。迅速查明了区内断裂构造布局,Au的浓集地段。经探槽工程揭露发现了Au的矿化体,证明Au,Hg野外方法配合评价金异常,寻找金矿的技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森林覆盖区植物化探找矿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权恒  张宏 《贵金属地质》1998,7(4):241-249
根据前人在植物化探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本区有色、贵金属矿化实际,选择了白桦树树干下部树皮为植物化探样品,进行了Au、Ag、Cu、Pb、Zn元素的测试。结果表明:①该区植物化探工作比土壤化探更具优越性;②白桦树树皮具有易采、易灰化的特点;③植物化探结果,可良好地反映出已知的Au、Pb、Zn矿化-蚀变带。用植物化探方法找矿,在该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子活化分析铂族元素的干扰反应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中子活化分析铂族元素的一些干扰反应,如Au对Pt的干扰,U对Ru和Pd的干扰,并就Au对Pt的干扰程度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在照射时间为1d,中子注量率为1×1013n·cm-2·s-1的条件下进行计算,对于mPt/mAu=1的样品,Au对Pt的干扰达75%;mPt/mAu=10时,干扰达23%;mPt/mAu=20,干扰为13%,mPt/mAu=30,干扰降低为9%。这表明对于多数岩石样品Au干扰Pt相当严重,在采用中子活化法测定地质试样中Pt时必须对Au进行预分离。此外还就U对Ru和Pd的干扰情况进行了讨论,指出对于大多数超镁铁岩和硫化物矿石其干扰可以忽略或只需进行较小的校正,但对于基性岩和酸性岩就必须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7.
北秦岭Au、Ag、Pb、Zn异常带是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中发现的。从1986年开始,对该异常带进行化探异常查证工作。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1万土壤测量及槽、坑、钻探工程验证,找到了陕西周至安家岐大型金矿床,为秦巴地区化探异常查证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找矿实例。  相似文献   

8.
山东金青顶金矿床的叠加晕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青顶为一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1987年研究了-400m标高以上矿体原生晕特点,预测Ⅱ号矿体向下有很大延深,经钻探证实矿体延深到-700m,表明金青顶金矿床Au元素具有多中心富集和多阶段成矿成晕叠加特点,从而建立金青顶金矿床的叠加成矿成晕模式,表明在有Au异常存在条件下,As、Hg、Sb前缘晕元素异常指示深部存在盲矿体;当前缘晕指示元素As、Hg、Sb异常与尾晕元素Bi、Mo、Mn异常共存,指示矿体向下延深较大。-700m处叠加晕的显示,表明矿体仍向深部延伸,1997年钻探控制了-900m,矿体还未尖灭。  相似文献   

9.
李惠  张文华 《矿产与地质》1998,12(3):197-204
金青顶为一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1987年研究了-400m标高以上矿体原生晕特点,预测Ⅱ号矿体向下有很大延深,经钻探证实实矿体延深到-700m,表明金青顶金矿床Au元素具有多中心富集和多阶段成矿成晕叠加特点,从而建立金青顶金矿床的叠加成矿成晕模式,表明在有Au异常存在条件下,As、Hg、Sb前缘晕元素异常指标深部存在盲矿体;当前缘晕指示元素As、Hg、Sb异常与尾晕元素Bi、Mo、Mn异常共存,指示  相似文献   

10.
电吸附找矿方法在王河金矿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吸附法在王河金矿的找矿试验研究中获得了较好的Cu、Pb、Zn、Ag、Au元素组合异常,表明该方法在中国西部黄土高原地区找矿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营岭—龙门冲原生晕异常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瑞照 《广西地质》1998,11(1):51-58
通过对珊瑚矿田长营岭-龙门冲地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该区W,Sn,Cu,Zn,As,B,F等元素异常,原生晕严格受NE和NW两组断裂控制。综合评价认为处于长营岭钨锡矿带南延带的南风井多元素组合异常是矿异常,该异常明显地受NE(F9)断裂和NW(F10)断裂控制,浓集中心位于F9断裂下盘,与长营岭矿区矿体在NW断裂下盘富集的规律相同。测区内,异常形态与北区具连续性,异常强度弱于北区,组分分带显示  相似文献   

12.
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圈定出“三江”地区北段某多元素异常带,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展布。由W、Mo、Cu、Bi、U、Sn、Ag、Cd、Pb、Zn、As、Ba、Hg、Au等高中低温热液成矿与伴生元素组成于一体,具典型的浓度分带与组分分带特征。它位于玉龙斑岩铜矿带北侧,对该异常带的解剖,具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戚建中 《江苏地质》1997,21(1):7-11
通过对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围岩、岩浆和构造三方面成矿条件分析,提出该区新生界覆盖地区金属矿产成矿潜力大致为:响水—淮阴一线以北浅覆盖地区主要预期类型为斑岩Cu(Au)、Cu-Mo矿床,金山式、焦家式和玲珑式Au矿,此外可能存在不同生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响水—淮阴一线以南为深覆盖地区,其中埋深在40—500m间的隐伏隆起是现实的找矿目标区,可以预期与宁镇矿集区、铜陵矿集区或利国矿田相类似的各类矿床  相似文献   

14.
马超营断裂带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探讨了马超营断裂带内各地层的成矿元素丰度特征,阐述了该带内成矿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分布规律,总结了Au及有关元素Ag,Pb,Zn,Mo,Co,Ni,Mn,Ba,Sr,As,Sb,Bi等异常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研究成果表明,马超营断裂带的韧性-韧脆性剪切带是本区Au及与其相关的Ag,Pb,Zn等成矿元素异常规模,形态和空间分布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文登南部陆—陆碰撞与流体成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通过对胶南-文荣碰撞带东段,即文登南部陆-陆碰撞带地质特征研究,探讨了Ag→Au,Ag→Au→Au,Pb,Zn→Au,Cu这一明显的矿化分带性与碰撞机制的关系,详细研究了碰撞带中石英包裹体特征,尤其是深入研究了石英包裹体中H2O和CO2含量变化特征与碰撞带中挤压构造及伸展构造耦合关系,提出了碰撞驱动流体与成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韧性-超韧性深层次剪切变形是促使Au元素活化分异、形成动力变质含金热液的过程,中浅层次的韧脆性、脆性剪切变形区是Au元素聚集成矿部位。韧脆性剪切带的不同变形层次及其构造岩类型决定了剪切带型金矿床的矿化类型。剪切带型金矿床往往具有成矿时代滞后、空间规模差异、物源指示差异、韧性变形强度与Au元素含量反相关等异常特征。长期演化的造山带附近及边缘是寻找大型剪切带型金矿床的  相似文献   

17.
山西五台山地区照山一带基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五台山地区典型地段-照山一带基岩地球化学测量及异常特征的研究,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等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Au,Ag,Cu,Bi,As为区域金(铜)矿地球化学勘查的最佳指示元素组合;确定出三个较为重要的矿化带:一个是下龙宿沟-上龙宿沟铜-金矿化带,另一个是土岭铁建造金矿化带,第三个是台峪口金异常区;  相似文献   

18.
帕断山矿区位于兰坪—思茅中生代断陷盆地的普洱中轴断裂带上,成矿环境极为有利。通过对该区开展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分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背景,圈定了12个综合异常,并将其划分为6个综合异常带。在Ⅰ号综合异常带的AP6综合异常处发现并圈定了4条铜矿体、1条低品位金矿体,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该区找矿前景很好,是寻找热液充填交代型金、铜矿的有利地区,对该区继续开展工作,有望获得突破性找矿进展。  相似文献   

19.
陈旺 《矿产与地质》1997,11(5):347-352
小南山铜镍矿区的地面磁法(△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瞬变电磁法(TEM)、激发极化法(IP)和原生晕方法的试验研究,表明航磁及地面磁法对基性、超基性岩体的中弱磁性有较好的反映,能圈定其形态、产状;CSAMT法对基性、超基性岩体的低阻和矿化体及矿体的特低阻能进行电性分层,同时也能反映断裂构造带、蚀变矿化带的异常特征;TEM法对硫化物铜镍矿化体有敏感的导电反映;IP法能有效地圈定矿化蚀变带或矿化体形态;Cu、Ni、Co、As、Ag元素原生晕异常有直接指示找矿的良好效果。该区应用这些方法相互配合,综合找矿是行之有效的找矿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类型铜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热水沉积成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颜文  李朝阳 《地球化学》1997,26(1):54-63
对兰坪-思茅沉积盆地几个代表性脉状铜矿床的研究发展,矿石构造以角砾状为主;金属矿物组合中出现较多的黝铜矿系列矿物(Cu12Sb4S13-Cu12As4S13),约占金属矿物总量的50%以上,部分矿石达80%以上,其中尤以砷黝铜矿占优势;矿床的元素组合以Cu-As-Sb-Ag-Zn-(Au)-(Hg)-(Co)-(Ga)为特征;脉石矿物的稀土元素表现出特异的富中组稀土(Sm-Ho)、弱或无铕异常的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