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名地址匹配引擎是连接地理信息与其他数据的桥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已有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已经无法与当前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为解决地名地址信息变化快、数量多但地名地址信息采集更新滞后的问题,本文基于有限地名地址信息,设计了以层级地址模型为基础的地名地址匹配算法,优先针对已有的标准地址进行精准匹配,对地名地址库中缺失的地址或非标准地址参照已有标准地址进行插值计算,实现了基于有限信息的地名地址匹配,提升了数据匹配精度,为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提供了高效可靠的地名地址引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地址编码已经成为建设数字城市的基础工作。地址匹配是地址编码的关键环节,但面临着中文地址分词困难的问题。本文基于Lucene检索引擎,结合三叉树分词词典机制和基于规则的地址分词技术,设计了具有地址分词和地址匹配功能的地址匹配引擎,并构建了Rest风格的在线地址匹配服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林筝 《测绘通报》2016,(4):124-127
全景地图作为移动测量成果已经开始应用于空间数据更新。本文将全景地图与公开版地图数据库结合,进行了街道地名地址的数据采集,建立了标准地名地址库;通过建立地名规则库和地址匹配引擎,将非标准地名进行分词处理后与标准地名地址之间对应匹配,最后发布地名服务,实现了匹配结果的在线查询和定位。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中文地名匹配算法匹配核心地址要素不明确,准确性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与词典相结合的地址匹配算法。该算法通过地址要素特征词来对地址要素进行初识别,利用地址要素词典对可能的地址要素进行匹配,通过遍历词典得到所有可能的地址要素,对各类地址要素进行组合得到最有效地址要素,利用最有效地址要素进行地址匹配与定位。利用该算法对高德地图随机抽取的1800条POI数据进行了匹配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匹配效率和准确性两方面均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5.
针对GIS地名搜索系统的关键技术,阐述了用于分词搜索的词典设计,设计了中文分词算法;选用全文检索引擎Lucene实现了地址匹配组件;设计了地名搜索系统架构并实现了地名搜索功能。  相似文献   

6.
魏金明  仲伟政 《测绘科学》2015,40(1):122-125
针对市域地址数据特点,文章在地址编码和地址匹配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照济南市地址使用习惯,提出了一种基于置信度的地址匹配方法。该方法以地址数据库为基础,依托规范化地址编码,利用分词算法和置信度筛选的方法匹配数据,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扩充地址库,实现了地址的自动匹配定位,提高了匹配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吕欢欢  宋伟东 《测绘科学》2015,40(3):96-100
针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地址匹配的具体需求和现存中文地址匹配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多元地址要素组合的地址匹配方法:分析地名地址数据的分词方法和作为参考数据的地址编码库的物理结构;给出组合策略和匹配流程,针对地址要素的不同重要程度分配权重,计算不同组合中各地址要素相似性匹配指数,并采用加权求和方式获得匹配总分;并以城市地址编码数据库为参考数据,工商领域监管对象地名地址数据为输入地址对提出方法进行实验和验证,与其他匹配算法对比的结果表明,提出算法有效、正确、灵活。  相似文献   

8.
何华贵  张鹏程  杨梅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6):22-25,32,I0002
在广州市标准地名地址数据库设计与建立的基础上,面向智慧城市时空云平台管理人员、各政府部门等用户,分别开发了基于C/S架构的离线、基于B/S架构的在线地名地址匹配功能,并以广州市“四标四实”工作为例,详细阐述了标准地名地址数据库及其匹配引擎在智慧城市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宋子辉 《遥感学报》2013,17(4):788-801
地址匹配算法是位置服务的核心关键技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在分析现有三类主要的中文地址匹配算法——要素层级匹配法、全文检索法、正则表达式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中文地址匹配算法。在这个新算法中,建立了空间关系地址模型以解决中文地址抽象问题、地址库逻辑模型以解决地址信息的空间知识表达问题。新算法的完整流程包括 “预处理”、“地址解析”、“地址要素标准化”、“推理匹配”和“匹配登记”等五个环节,本文重点阐述了“地址解析”和“推理匹配”这两个重要环节,分别依据“自然语言理解”中的“中文分词”和“语义推理”原理,对用非结构化的中文自然语言来描述的中文地址进行处理,实现自然语言理解方法与地址匹配之间的结合,从而建立完整的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中文地址匹配算法。为验证该算法,开发了“中文地址智能匹配实验系统”,对河南省濮阳市人口库1000条居民地址数据进行匹配,匹配率达到了95%,准确率高于93%。  相似文献   

10.
张琛  陈张建  刘江涛  任福  张红伟 《测绘科学》2021,46(10):185-193
为提高地理编码系统对输入地址的分词适应性及匹配准确度,该文基于Lucene索引及查询机制提出了 一种可适应于中文非标准地址的地址匹配改进方法.首先依据中文地址模式创建地址元素分层索引库,然后将拼音三叉树、同义词配置、未登录词配置等功能集成于IK分词器,获得初次匹配结果集合后计算编辑距离并排序选取返回值.匹配系统以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地址及行政法人地址为数据基础构建分词库和索引库,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输入地址的自适应分词,对中文非标准地址的匹配效果良好,能够服务于测绘和地理信息的相关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导航电子地图基本已经建立,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对数据的维护和更新。数据更新首先需要发现信息,通过互联网发现一些与导航相关的变化信息是当前应用中很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阐述了一个新的思路将搜索引擎的上下文匹配技术和数据挖掘的关联匹配技术相结合,力图在网络中搜索一些与导航相关的信息,然后根据关联匹配方法智能地寻找最可能的导航数据。给出了其中用到的关键技术和流程,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变化信息的智能发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立华  刘现鹏  贾帅东  史岩 《测绘学报》2018,47(10):1406-1414
针对当前面匹配算法中采用Hu矩描述海底地形特征时存在细节辨识能力差而导致定位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线面组合的水下地形匹配算法。首先,引入经典TERCOM算法作为线匹配算法,改进其相似性度量方法和匹配区的搜索策略;然后,构造一种基于几何相似性的面匹配算子,用于在地形基准图中选取实测地形模型面的最优匹配;最后,设计一种基于固定阈值的线面算子的组合策略,实现水下地形匹配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基于Hu矩的地形匹配算法,本文所提线面组合算法的定位精度明显提高,且稳健性更强。  相似文献   

13.
快速挖掘互联网问题地图是互联网地图监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互联网地图图片数据量巨大、难以搜寻的难点,研究实现了一种基于问题地图样本库的以图搜图搜索引擎快速挖掘互联网问题地图图片的方法。试验表明,该方法大大缩短了挖掘的时间,在保障匹配准确率的同时也表现出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道路网数据匹配是地理空间数据库进行变化探测和数据更新的重要前提,不同比例尺下的道路网之间的匹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总结和分析了道路网匹配的已有算法,针对不同比例尺道路网之间的匹配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设计了一个融合多种匹配技术的算法。在考虑不同比例尺下道路网数据的特点基础上,改进了空间场景结构的评价方法;分析了stroke匹配算法在不同比例尺道路网数据下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可针对不同比例尺下道路数据存在变化与更新的stroke部分匹配算法。试验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方法能够适应不同比例尺下道路网的匹配,匹配效果较好,运行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来对地理信息Web服务搜索引擎的研究,设计一种基于网络爬虫自动采集POI(Point Of Interest)深度服务信息的方法。使用网络爬虫与DOM(Document Object Model)技术从发布相关POI深度服务信息的网站抓取实时信息,并通过编辑距离与针对地址匹配的改进最大公共子序列分析页面内容与POI主题相关度,进而将相关度最高的深度服务信息与POI点匹配,生成深度服务信息点特征。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文地名数据中存在的“同名异地”“异地同名”等歧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地名知识和位置信息的地名匹配方法。首先基于特征词的规则匹配模式对地名名称结构进行了解析。然后结合地名的位置信息实现中文地名匹配;同时,基于地名的行政区划信息和实体信息关联多源地名数据,构建地名知识库。最后以兴趣点数据为例,基于名称相似度和位置相似度匹配地名数据中的地名信息,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进行存储和表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一维单影象段跨接法的基础上,叙述了三方面的扩展:(1)将一维影象段扩展到二维影象段,从而增加了匹配单元内的信息量;(2)将面向单个特征扩展成为面向影象段;(3)将单个影象段的匹配推广到整体影象匹配,从而增加了整体的一致性。后者是将跨接法与动态规划相结合,将整体影象匹配归结为求解最优路径问题。 为了处理“遮蔽”问题或“噪声特征”,本文引入了虚拟状态的概念,它容许动态规划算法能够跨越一个或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无人机影像以其低成本、获取容易、信息量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影像匹配是影像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常用影像匹配的方法存在误匹配多或剔除大量正确匹配的问题。LMedS算法比其他稳健方法更严格,"5点算法"得到的本质矩阵可用于匹配点对共面的场景。本文使用LMedS算法结合"5点算法"求解本质矩阵作为剔除误差的模型,同时利用ORB算法提取速度快的特点,构建了一种精准同时兼顾了效率的匹配方法。本文对该算法开展了试验研究,并与其他常规算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保留的匹配点数数量多,分布较均匀,适用于多种场景,是一种有效、快速精准的影像匹配算法。  相似文献   

19.
成思远  张英  翟亮 《测绘学报》2022,51(8):1817-1825
受海岸带区域自然环境变迁与人类开发活动的综合影响,海岸线不断发生剧烈变化。发现海岸线变化并将变化前后的岸段进行匹配,对分析海岸线变化至关重要。针对传统空间分析工具难以直接确定不同时相变化岸段的对应关系的问题,本文引入单链曼延编号的思想对海岸线变化进行快速匹配,并按照"一对一"和"多对多"两种变化岸段匹配关系提出了位置变迁、类型转移、消失及新增等海岸线变化类型的判断公式,设计并实现了结合单链曼延编号的海岸线变化匹配与信息存储方法。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实现海岸线变化匹配,并能很好地解决多对多变化岸段匹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