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砚石台地区地层构造及滑覆构造组成要素、特征、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论述了滑覆构造对煤层的影响,预测了-500m标高以下构造形态,提出-500m标高以下无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煤层流变及其与煤矿瓦斯突出的关系—以淮北海孜煤矿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琚宜文  王桂梁 《地质论评》2002,48(1):96-105
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受层间滑动作用容易发生流变。本文以淮北海孜煤矿为例,详细分析了煤层流变所引起的煤层形变宏观、微观及构造煤特征,总结了煤层流变构造发育的规律。煤层流变引起煤层形态、煤厚及煤体结构的变化,并形成各种构造煤。利用煤镜质组光率体各向异性进行了应力、有限应变分析,探讨了煤层流变机制是以剪切为主,伴有挤压的后期构造作用。海孜煤矿构造活动具有多期性,但煤层受力的主要方向始终为NW-SE向,这与煤层发生流变形成总体NE-SW向增厚变薄带的展布方向是一致的。已采区的煤层流变有:韧性流变、脆性流变及韧脆性流变。煤层流变引起的厚度变化和煤体结构的破坏是造成煤矿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砚石煤矿延深勘探802号钻孔发生油气井喷。经过沥青性质、正构烷烃、凝析油芳烃色谱分析,碳数分布范围C_5~C_(23),主峰碳数为C_9,奇偶优势(OEP)值为0.99,n C_(21) 前/n C(22)后的比值为135.45,由正构烷烃分布图其主峰碳靠前,说明该孔喷出的油可能属埋藏较深的海相古代沉积物,以浮游生物为主的有机质成熟度较高。气样分析,气体的自然成分主要为化学成因的C H_4·C_2°~C_4°、C O_2、N_2,重要杂质为H_2S。对其井喷成因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802号钻孔的井喷主要是后期构造局部圈闭承压形成喷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褶皱构造典型发育的南桐砚石台煤矿为例,通过对大量开采地质资料的系统分析统计,全面地总结了严重影响该矿开拓部署的褶皱构造的空间组合展布规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结论对该及邻矿未采区矿井构造预测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测水煤系主要煤层的流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雄庭 《湖南地质》1990,9(3):36-40
本文从煤层的流变环境,微观及宏观的煤层流变特征,论证了湘中测水煤系煤厚的变化,煤层之不稳定,主要是被后期改造的结果。通过对煤层流变构造的研究,说明煤层本身具有很强的记录构造作用的能力,煤层流变构造的多种多样又说明是经历了多期次、多种方式构造作用的结果。在煤层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后,煤层富集带就成为瓦斯、应力的高度集中点,最易诱发瓦斯突出。对煤层流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今后煤田地质勘探及煤矿的开拓,而且还有利于深化对煤田地质构造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琚宜文 《矿井地质》1997,(2):7-13,6
本文对海孜煤矿已采区层滑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层滑是以北西--南东滑动方向为主体的复合式构造。它常发育在7、10等煤层顶板附近,而以7煤层为最严重,这是7煤层形成急剧增厚变薄以至不可采区的主要原因。层滑煤厚变化带不仅在平面上的展布具有方向性、等距性和分区性等特点,而且还表现为不同方向的叠加复合,由于上述特征,层滑构造对煤矿生产产生了多种影响。在工作中利用构造煤厚规律对未采区开展了构造预测,  相似文献   

7.
海孜煤矿煤层构造规律及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井下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已采区中小型煤层断层和层滑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断层展布以北东向为主,大都为层间断裂,成带等距排列。层滑是以北西-南东滑动方向为主体的复合式构造,它常发育在7、8、10等煤层顶板附近,而对7、8煤层破坏最严重,这是7、8煤层急剧增厚变薄以致不可采的主要原因。煤层变薄带不仅在平面上的展布具有方向性、等距性和分区性等特点,而且还表现为不同方向的叠加复合。构造对煤矿生产经营产生了多种影响,在工作中利用构造规律,对未采区进行构造预测,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丙申  姚国平 《河南地质》2000,18(3):173-175
新密煤田是河南省的主要产煤地之一,其地质构造多以高角度的正断层为主,新密煤田还发育滑动构造和层间滑动构造,而层间滑动构造由于没有造成明显的地层缺失,在地质勘探过程中不易被发现,对煤矿生产建设影响较大。本文列举了新密煤田的层滑构造实例,并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9.
周永 《矿井地质》1997,(2):24-28
本文从大屯矿区徐庄煤矿生产实际揭露的煤层层滑构造出发,对徐庄矿的煤支滑构造的形态、特征、分布规律及对生产的危害作了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煤系层间滑动伴生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讨论了煤层地层在层间滑动过程中所伴生的小构造,并划分了四种类型;总结了分析了各种小构造珠主要特征及其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应用JHCF智能岩心流动测试仪,对鸡西盆地梨树镇坳陷的煤层,分别进行了恒定温度不同有效应力、以及恒定有效应力不同温度的渗透率敏感性试验,通过对试验所得数据整理分析,获得了煤层渗透率随温度和有效应力的变化规律,煤层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大呈指数式下降,而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因此建立了煤层渗透率与地应力场和温度场关系的数学物理方程。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基于前人关于梨树镇坳陷的地质构造及应力场演化的研究,构建了区域煤层气储层的三维地质模型,计算了区域地应力场和温度场,结合煤层渗透率与地应力场、地温场关系数学物理方程,反演了区域渗透率的展布特征,为鸡西煤层气有利区选择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巷道层测深技术应用的环境及影响因素,分析了断层构造在层测深曲线上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煤层为高阻,顶、底板为低阻的情况下,巷道层测深技术对断层构造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并且煤层与其顶、底板的视电阻率差异越大,对断层构造的分辨率越高;煤层厚度和断层与巷道的夹角等因素也对探测断层构造的分辨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得煤层开采后底板岩体破坏滑移面,并给出底板塑性区贯通过程,得出其滑移线与理论形态相近,底板塑性滑移形状类似Prandtl型,并与滑移线理论计算结算进行了对比,两者误差在10%以内,说明了采用有限元法求解煤层底板破坏情况是可行的。并用于模拟上保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及下伏煤层卸压范围,为保护层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瓦斯来源提供理论依据。说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可用于确定承压水体上煤层开采其底板所需的临界厚度和上保护层开采过程中的有效层间距。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地区赋煤构造是在太平洋地球动力学体系影响下形成的一系列NE—NNE向断陷盆地,目前对本区赋煤构造单元划分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根据东北地区含煤岩系赋存特征,将东北赋煤构造单元划分为三级体系,即:东北赋煤构造区—3个赋煤构造亚区—11个赋煤构造带。以地球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控煤特征为研究主线,探讨了三级赋煤构造单元的基本控煤特征。该项研究对煤炭资源评价和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煤层结构,构造,顶底板岩性变化,掌握煤层、煤质的变化规律,指出了煤矿区存在的问题和开采建议。对未来的矿山建设和资源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的微震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带压开采是承压水上采煤的主要方法,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的确定是实现带压开采的关键和前提。针对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现场测量方法的局限性,特别是倾斜煤层(煤层倾角在25°~45°之间)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的现场测量。以桃园煤矿1066工作面为例,利用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对承压水上倾斜煤层底板的采动破坏特征进行了连续的、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1)工作面运输巷(下顺槽)附近的底板比工作面回风巷(上顺槽)附近的底板破坏深度更深,破坏范围更大;(2)倾斜煤层工作面底板破坏形态整体呈现为一个下大上小的非对称形态。根据微震监测结果,确定了1066工作面回风巷和运输巷附近底板的最大破坏深度,划分了倾斜煤层工作面底板突水危险区域。将微震监测的倾斜煤层底板破坏深度与经验公式计算的底板破坏深度进行了对比,指出了经验公式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韩建光  谷丙洛  王硕  杨顺 《地质学报》2024,98(7):2258-2268
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我国煤矿开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随着煤田开采深度及强度不断加大,对煤田微幅构造精细探测的需求日益增加。槽波勘探技术因其探测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波形特征易于识别等优点,是目前获取煤层工作面精细地质构造信息的有效勘探手段。但井下煤层中的波场复杂,反射槽波的波场特征尚待深入研究。本文对煤矿井下三维槽波数值模拟技术进行研究,设计不同类型的含断层三维煤层地质模型,采用三维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算法模拟反射槽波,分析了反射槽波的波场特征,探讨了不同倾角以及不同断距断层对反射槽波的影响。通过切除干扰波技术,获得有效反射槽波,进而对反射槽波的同相轴进行包络叠加处理,较好地压制了槽波的频散,同相轴明显收敛,能量更为集中,为后续成像处理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直接连接断层控制点所得断煤交线的主观性与不准确性,根据\  相似文献   

19.
煤层中的河道泥石流相沉积及相关采煤生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陆相含煤断陷盆地,煤层中的河道泥石流相沉积通常比较发育,并成为影响采煤生产的重要地质因素。以铁法盆地大兴井田为例,文章论述了煤层中的河道泥石流相沉积发育的地质背景,指出冲积扇前泥炭沼泽是这类河道泥石流的多发地段,冲积扇源洪水是形成煤层中河道泥石流相沉积的主要因素;从岩石学、几何形体等方面阐述了煤层中河道泥石流相沉积特征;并根据煤层中河道泥石流的平面分布规律,提出相关采煤生产方案以减小或避免这类泥石流相沉积对采煤生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